我在業務中開始認真使用 Python 也才半年多,這兩天獲得了很多的收穫,因此我將參加的幾個會議進行摘錄並總結。
Day1
Day2
https://speakerdeck.com/anfinii/hurontoentoensiniaka-python-enzinianinatutejian-etashi-jie
TypeScript 的前端開發者透過 Python 的開發經歷了文化衝擊與發現。
對我來說,因為幾乎只有 JavaScript 的經驗,目前正挑戰 Python 的後端開發,所以有很多可以共鳴的地方。
特別是:
https://speakerdeck.com/curekoshimizu/pythonsuretudotohajie-ju-he-nanoka-cpythonshi-zhuang-karajian-runogilshi-dai-nobian-hua
關於 Python 的並行處理,討論了其差異、歷史沿革及 Python 3.13 將釋出的 NoGIL 選項。
從進程與線程的處理方式差異開始,深入探討了 CPython 的實現,
讓我這種對並行處理只有模糊理解的初學者也能夠清楚理解,非常受用。
此外,也解釋了 GIL 是什麼及其無效化後的變化,這讓我思考到程序的性能與安全性這些之前未太關注的部分,並希望藉此機會深入了解。
我打算再針對這些主題撰寫文章。
FastAPI 框架的開發者 Sebastián Ramírez 先生的演講,主要講述了 FastAPI 的理念及開發過程中的思維模式。
這次演講內容展示了通過 FastAPI 的開發與運營所獲得的「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系統開發與專案管理哲學」,很多與我所從事的工作有關聯,非常精彩。
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幾點是:
https://ftnext.github.io/2025-slides/pyconjp/stdlib-logging-kata.html#/1
理解 logging 模組的組成要素與機制,並通過組合實現靈活的日誌記錄。
普遍使用但未曾深入理解的 logging 模組,讓我了解到許多之前未曾關注的機制與觀念,令人非常感興趣。
演講者細緻解釋了 Logger/Handler/Formatter/Filter 等組成要素以及日誌的層級結構與傳播等基本概念,使我能夠逐步理解過去只是單純複製粘貼使用的內容。
尤其是,透過根日誌進行批量控制和靈活使用處理器,讓我能夠自定義輸出位置與級別,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些知識對於我未來的工作也是十分有用的,受益良多。
參加這樣的會議是第一次,雖然獲得了不少技術知識,但也受到發表者與參加者的熱情與氛圍的啟發,度過了一個非常充實的兩天。
希望能夠將這次收穫運用於未來的開發中。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kitamura-yzrh/items/683bad5824138333a3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