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川の電商水電行
Shopify 顧問、維護與客製化
💡
小任務 / 單次支援方案
單次處理 Shopify 修正/微調
⭐️
維護方案
每月 Shopify 技術支援 + 小修改 + 諮詢
🚀
專案建置
Shopify 功能導入、培訓 + 分階段交付

前言

這是一篇由一名經理人撰寫的文章,內容是關於我希望在與同一團隊成員進行一對一會談時,他們能夠分享的想法。

我不會寫一般性「一對一應該怎樣」的話題。
「一對一應該談什麼」「如何使一對一的時間更具意義」這類的普遍話題,已經有許多優質的文章和課程在世上流傳,這裡就不贅述了。

目錄

忙碌的人可以直接查看這裡。

大前提

希望在一對一中談的事項

大前提

在談論想說的事情之前,先說明一對一這個場所的大前提。

這是聽你說話或找到解決困擾契機的場所

基本上,這是為你而設的場所,你的時間。請自由使用。
因此,我不會主動提出話題。請帶來你想談的話題。
不過,剛開始時,你可能不知道該談什麼。所以後面我準備了希望在一對一中談的事項供你參考。
當你熟悉後,可以自由使用這個空間。

此外,對於某些話題,我知道你可能想聽我的意見。那時候可以儘管告訴我。
即便如此,我若不加注意,仍然可能很健談,所以如果你想我安靜,請不要客氣地說「我來講,妳安靜點」。

和你的一對一對經理而言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對經理來說,和成員進行一對一會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請不要客氣。
以我為例,我每週預約30分鐘。「特別想談的事情沒有,moromi25看起來也很忙,是否該取消呢……」這種想法是多餘的。反而請別剝奪我最重要的工作機會。

當然,日常進行團隊管理時,確實需要調整各種會議和作業。這時,由於一對一只有兩個參與者,所以調整相對容易,容易成為排程變更的候選人。不過,這並不是被忽視的原因,這一點請不要誤解。

請不要因為「沒什麼好談就跳過」

一定會有話題希望談論。請不要因為這個理由跳過。
一直以來大家都說「一對一是在沒話要說後才開始的新階段」。
突然提出的話題有時也會引發熱烈的討論。

其他理由可以在週內重新排程,如果沒有移動的地方就可以跳過

有時候,因為臨近截止日需要專注於任務,或因為有休假計畫等,不得不這樣的情況時,請隨意重新排程。
或者說,儘管有話要談,但如果時間有限,只談15分鐘就好,這也是可以的。

如果到下次會議之前沒有新的排程,且與下次一對一相近,那麼這週就可以跳過。

希望在一對一中談的事項

以下的排列順序並不是希望談論事項的優先級
接下來的內容,即使不在這先前的項目中,隨時都非常歡迎提出。

尚未整理的事項

「我有點困擾,不過尚未整理好……整理好後再跟你說/////」這種告白偶爾會收到,但請現在就談談。

這不論是關於業務上或業務外的內容,都可以適用。

不需要整理好,不需要有結論。
請把我當成一個可以隨便說話的橡膠鴨子

如果你能處於未整理的狀態下與我討論,那我就能了解你在這個話題上的思路和深度,這對我幫助很大。
如果你什麼都不說,我就無法提供任何幫助。

另外,開始談話後,詞語其實會很順利地湧出來。你為了講話會全神貫注。
有時候,和某人講述的過程中自己就會逐漸找到解決方案。請把我當作那個人來使用。
即使不是達到解決方案的程度,談話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某些說法不合理,或更清楚地表達那些尚未完善的點。

聆聽的我對你琐碎的描述完全不介意。
反而,因為我是客觀的聽眾,所以能幫你整理。
只不過,我的提問多數會停留在以下幾類:

  • 「在○○的部分我無法理解,可以再解釋一次嗎?」
  • 「○○的部分,是指~~~這樣的意思嗎?」
  • 「到目前為止我明白了,但有一部分我不太理解,整理的邏輯是從這裡開始?」

或是在自我解決還是需要外部幫助的情況下,我能夠將你連結到那位需要幫助的人。

不過如果你真的不想談,不會強迫你。大約會跟你堅持兩輪。

業務的事情

作為經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為團隊成員創造一個能夠順利推進日常業務的狀況。
對經理的產出而言,重要的是團隊的產出,而非經理個人的產出

請利用一對一會談作為與經理輕鬆討論業務的時間。
這樣不必另外抽出時間,對心理負擔也輕一些。

另一方面,若一對一會談僅用於談論日常任務,也會很可惜,根據情況,30分鐘可能也不夠。
請視需要另約時間,或者當我認為必要時會安排額外的會議。

目前正在進行的任務諮詢

嚴格來說,報告、聯繫和相談都可以在一對一中進行,但早會上也能進行報告或聯繫,而我個人認為在一對一中更應該專注於需要深入討論的內容。

無論是詢問任務的必要性,
還是細分任務、優先順序的確認、進行方法的共同思考,
甚至具體的源代碼一起查看,
或是申請進行開發審查的預先審查,
或者想在團隊內外提出的疑問,希望得到你的協助來提前接洽也可以。

任務內容都可以。
在我了解到的過程中,能解決的事情有可能,也有可能解決不了,但總不會倒退。
在這裡試著詢問看看。

負責的子系統的情況

WHI的COMPANY是自家公司開發的套件軟體。
一旦被分配到產品開發,通常是負責解決COMPANY特定產品的某個業務領域的問題的功能組(子系統)的情況。
針對這個子系統、產品、COMPANY,請隨便向我提問不解之處或分享自己的理解。

如果已有相關文件,當然隨時可以提供,也可以分享我自己對此的理解和看法。
COMPANY祇是一個具有歷史悠久的大產品,因此我也有不少不清楚的地方,但若是能夠透過別人來獲得更深入的理解,我會協助你連結那個人;若是需要自行定義的部分,也可以一起確認定義的策略。

團隊運營的事情

  • 團隊召開的活動(早會、集體工作時間、計畫會議和四季度報告會等)
  • 開發審查(企劃書、PR、測試用例、發佈說明等)

如果對團隊的運營感到任何違和感或是不便,隨時可以提出。
即使沒有具體的改善方案也沒關係。我們的團隊經常根據違和感來改變運營方式。

即使什麼都不覺得,假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要採取現在的運作方式?」也希望你能提出問題。

想做或應該做的提議

我經常會分配任務給你,但實際上開發子系統的是你。
如果有任何覺得想做的事或應該做的事,請告訴我。
基本上,我是認為「如果你認為應該做,那就去做吧」,除非有特殊情況,我不會阻止這樣的行為。
如果你想做,那就去做;或者,如果你們覺得其他人做更好,那就讓那人去做。

職業生涯的事

提到「職業生涯的事」聽起來特別冠冕堂皇,但其實在一對一中並不需要準備那麼光鮮亮麗的話題。

關於當前的工作

截至2025年9月,團隊中的成員都是產品開發者,基於此進行描述。
在一對一之前,以下事項是我個人認為你應該持續自問的。

  • 開發的工作有趣嗎?
  • 什麼時候會覺得有趣?
  • 反之,什麼時候會覺得不有趣?
    • 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嗎?是否能透過改變什麼來改善?

若能分享這些自問自答的結果,我會很高興。

我也感覺這份工作進行得頗為愉快,但如果本人也這樣認同,那也是一種驗證。
有時我能看到你自己未察覺的優勢,也可能讓你自己認為薄弱的部份,透過發想轉換來更改看法。
對於感到「不有趣」或「不擅長」的東西,我們可以一起思考是繼續努力還是保持一定距離。

我每一天都會請成員們負責各種任務。
有些是均等的機會分配,有些則是依據適性來請求的。

閒暇之中觀察我經手的業務,我能自然而然感受到某些適性和傾向,但有時候對方的感受卻可能與我的觀察相左。

當然,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這樣實現,但與你想要伸展的領域、具備適性的任務、做起來愉悅的任務,確實能夠大幅提升表現,所以我希望盡量安排這樣的任務。

作為這個判斷的依據之一,我希望定期詢問你對於當前工作的感受。
我知道自言自語可能會害羞,但對我來說,這是多麼可貴的分享。

未來想做的事情

未來想做的事不必過於明確,模糊也可以。
或者一個具體的人形象,也要表達出「我仰慕這個人」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未來想要做某件事情,或是想要朝著某個人努力,也非常希望你能告訴我。

這樣我就可以考慮分配怎樣的工作會容易接近這個目標了。

「moromi25,妳有什麼話題嗎?」

隨時可以詢問。
有時我也會有想要分享的話題。
但如前所述,一對一的時間基本上是為了聽你說話和幫助你推進任務的,所以你可以優先考慮自己。

順便提一下,我自己也有上級的一對一,通常會以以下優先級進行討論。

  1. 今天一定要討論的話題
  2. 希望今天討論的話題
  3. 「${上司}有什麼想討論的話題嗎?」
  4. 希望隨便時討論的話題
  5. 閒聊

在這樣的前提下,在談及第二項目之前,我會先詢問上司「然後還有那些優先級不那麼高的話題,是否有什麼○○的主題想聊的?」

閒聊

特別是在WHI的產品開發中,團隊主要是多地點的全遠端工作。
在出社時代,我們稀疏地可以在午餐時間或座位上稍間聊幾句,但在遠端的情況下,這種機會自然會減少。

因此,歡迎一對一中的任何閒聊。

特別當團隊剛分配不久,我們互相了解的氛圍和特性會使得工作更加順利,閒聊就是這一工具。

即使是與多年的成員,我們還是會聊很多。例如,有時會整整30分鐘聊育兒的話題(這是共同話題,我也大可以參與),或是僅僅聊聊股票(我對股票一無所知,但只要看到對著我充滿激情的成員,我也非常開心),我們也會談及萬博或奧運會等及時話題。另外,由於通常我年齡較成員更大,時常也會接受不同人生階段的諮詢。
而最後1分鐘,有時候我會匆忙地以快速口吻談職業話題(不過如果真的需要,可隨時延長或另約時間,所以請放心)。

此外,若忙於業務,有時會光談業務相關的內容,30分鐘就結束了,因此我認為閒聊的頻繁程度可以作為平靜的指標。

(附錄)建立隨時可記錄的話題空間,以減少短缺

在一對一當天,回想一下「我有什麼想談的事呢……」時,往往無法回想起來。
因此,建立一個隨時能快速記錄的地方會很有幫助。無論是Slack上、手邊的記事本,或是線上文檔工具都可以。

對我來說,為定期進行一對一的夥伴創建了Slack頻道#p_topic_1on1_${對方名字}-${自己名字},這是一個只有我自己參加的私人Slack頻道。
在不和其他人在早會等公共場合,在這個頻道中記錄想在一對一中談的話題。
通常在這個地方記錄的有請求事項的提示、希望深入交流的話題,以及想單獨聽取意見等。
當然,一旦話題討論完結,我會給予「完成」的反應,這樣一目瞭然。

如果有來自對方的主題,我也會記錄在這個頻道裡。

可以只創建自己的一個頻道,或是僅限自己和一對一對象的頻道也是可行的。

其實,就算話題不多也無需擔心,鬆弛點就好。

結尾

每當有新成員加入團隊時,我都會與他們分享這些想法,但總是會有遺漏,因此這次整理成文。
在撰寫時,有些內容可能被遺漏,若是這樣,也會隨時進行補充修改。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moromi25/items/d03eb4d0104b4435e5ac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共有 0 則留言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 本月排行榜
🥇
站長阿川
📝11   💬7   ❤️3
469
🥈
我愛JS
📝3   💬8   ❤️10
183
🥉
AppleLily
📝1   💬4   ❤️1
64
#4
💬1  
5
#5
xxuan
💬1  
3
評分標準:發文×10 + 留言×3 + 獲讚×5 + 點讚×1 + 瀏覽數÷10
本數據每小時更新一次
🔧 阿川の電商水電行
Shopify 顧問、維護與客製化
💡
小任務 / 單次支援方案
單次處理 Shopify 修正/微調
⭐️
維護方案
每月 Shopify 技術支援 + 小修改 + 諮詢
🚀
專案建置
Shopify 功能導入、培訓 + 分階段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