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僅是「能動就好!」,還必須考慮重現性、維護性和安全性。
在這裡,我挑出了初學者常見的十大陷阱,並整理了避免這些陷阱的要點。
在某些現場偶爾會發生這種情況。。。。💧後來可能因為新增需求而困擾,最糟的情況是需要重新構建。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突然建立伺服器,卻在之後才發現不符合需求 |
避免方法 | 編制WBS和架構圖,整理依賴關係後再著手 |
主機名稱和伺服器名稱(簡稱)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伺服器名稱或網段名稱不統一,運作時混亂 |
避免方法 | 事先決定命名規則,並文檔化以便共享 |
如果在這方面犯錯,安全性將會大幅下降💦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簡單地全開放進行操作確認→直接將相同配置應用於正式環境 |
避免方法 | 徹底遵循最低權限原則,必須進行審查 |
雖然在避免方法中已提及,但事前向廠商確認會更有保障。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中介軟體的版本不同而無法正常運作 |
避免方法 | 事先確認支援矩陣,在驗證環境中進行測試 |
關於程序說明書,若只是為了自己好而製作,則會變得高度依賴個人,因此務必進行審查。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根據說明書進行手動操作→各環境之間出現差異 |
避免方法 | 利用IaC(如Terraform、Ansible等)進行程式化 |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先讓它動起來」→ 故障發生時原因不明 |
避免方法 | 從初期就將監控和日誌收集納入考量 |
至少必須進行還原驗證,以確保安全性。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雖然有進行備份,但未測試還原程序 |
避免方法 | 定期執行還原測試,並文檔化程序 |
有時候會允許直接使用root,這在正式環境中應避免。。。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每個人都可以使用root權限 |
避免方法 | 設計時使無法直接以root登入 |
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果只是自己見得懂的備忘錄被傳承,將會延長調查和驗證的時間,因此文件必須簡明易懂。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只要自己明白就好」不留下記錄 |
避免方法 | 保留模板化的程序說明書或架構圖,並進行審查 |
類別 | 詳細 |
---|---|
陷阱 | 被用於驗證的資源被放置不管→帳單飛漲 |
避免方法 | 引入標籤和自動停止規則,定期進行資源清查 |
初學者容易陷入的要點可概括為「設計不足、重現性不足、安全性輕視」。
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以重用、運行和改善為前提。
從「能動就好」轉變為「任何人都能重現,並可以安心運行」。
僅僅意識到這一點,就能大幅提升構建技能。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kosuke_shoji/items/ed0c1cc16ca7a719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