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設定了在2025年夏季到秋季之間,連續100天在GitHub上提交代碼的目標。
最初只是抱著「我想要每天寫代碼以形成習慣」的心情,但不知不覺間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我將實際上100天堅持下來的感受、獲得的領悟和成長進行總結。
從七月中旬開始,我在七至九月之間每天都提交了代碼。
最開始時,為了增加提交紀錄,我即使是小修小改也會進行提交,但到後半段時,我的意識開始轉變為「既然如此,就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提交」。
即使立志「我要成為一名工程師」,在自學的過程中,總是會受到動力起伏的影響。
因此我希望成為「不是靠心情,而是靠習慣來行動的人」。
於是我開始了“每日提交”的挑戰。
即使說「每天一次提交」,也不需要從一開始就進行有意義的提交。
我允許「重新檢視環境設置」「整理README」「增加註解」等小改動也可以提交。
重要的是「不讓自己有不提交的日子」。
GitHub的提交紀錄是保持動力的最佳機制。
隨著草額逐漸增加,這種感覺成為了我第二天繼續努力的動力。
每天看著不斷繁茂的草,讓我有了「明天也要繼續下去」的心情。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但如果目標是成長,往往會把學習少的日子視為失敗。
然而如果以「持續」為目標,只要能夠提交無論哪一天都是成功。
停止的話會是最強的成長策略,這是我的感受。
剛開始的時候,遇到不懂的事情,我會立即搜尋並複製黏貼。
但隨著每天接觸代碼,我漸漸養成了思考的習慣,例如「為什麼這樣能運行」「其他寫法會怎樣」等。
我意識到,能否持續思考比寫代碼更為重要。
經過100天的堅持,我覺得動手的習慣提升了我的「思考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有好幾次我為了「今天時間不夠,只能寫一些不完整的代碼」而感到悶悶不樂。
在這樣的日子裡,我遵循規則,「僅僅編輯README,或加上一些註解」來進行提交,優先選擇"暫時提交"。
若不是有這條規則,這個專案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我實感到,與其追求完美,不如進行“持續的設計”更為重要。
扎克伯格也曾說過,完成總比完美要好。
經過100天後,我發現
回想起來,以上的“無意識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持續更新可以展示給他人的產品」。
目前我正在開發一個「內部連結建議應用」。
想到這些草的一個個方格將成為未來產品的基礎,讓我感到非常興奮。
在這100天的過程中,我最深刻的體會是,
持續不是天賦,而是設計。
因此,寫代碼不再是特別的事情,而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未來我將繼續努力,在成為一名工程師的過程中發芽成長🌱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Uyuki_0409/items/eb2090074251dc4e6d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