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川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 站長阿川您好 我是一名App工程師 從2013年第一份工作到現在近10年 這十年我從工程師到資深工程師到管理職位都有相關經驗 一共經歷四份工作 離開公司原因大多是與人理念不合 今年邁入40歲 目前在一間外商工作 年薪約200左右 最近又再找尋新機會 但是相關職位看到我的經歷常常被拒絕 因為該職位不想要這麼資深的 不然就是年薪必須砍半 最近有一個機會可以加入幾個創業家所組成的公司 缺點是薪資可能只剩下現有的1/3 優點是可以接觸相關人士學到創業可能所需的技能 也可以藉由這樣機會建立屬於自己的產品一步步養活自己 在網路上看到您的文章彷彿醍醐灌頂 也對於長年職涯生命握在別人手上感到非常不適應 但是我明白產品可能不是自身想像那麼容易打造 不過我仍想試試看 不知道您這邊是否有什麼想法可以對我未來要走的路提供一些建議 非常感謝您撥空看完 ``` 這主題很好,我決定單獨寫一篇文章討論這件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 --- 首先,這位朋友目前的工作狀況,外商、200萬年薪,如果工作壓力不大、下班時間正常,辦公室氣氛融洽 這麼好的條件,如果放棄這份工作,實在相當可惜! 有沒有考慮利用下班&週末的時間,寫一些自己的作品、app,試試看? 一人獨立開發,或者找朋友一起經營,都可以,做完之後,到相關的 FB 社團、批踢踢看板,宣傳一下 會學到很多商業、經營、行銷的技能,會很好玩 也或許,你會發現要做的事情太多、太雜、太難,你會滿不適應的,那樣的話,你會重新看見現職公司的美好 --- 再來,如果目前的公司實在很煩,除了高薪之外,工時、工作內容、環境壓力,你根本通通都不喜歡、鐵了心想要離職 那麼眼前的選項就是 - 找類似工作,薪水變二分之一 - 前往新創嘗試,薪水變三分之一 這樣的話,我有一個小原則跟你分享 # 職涯判斷技巧:Ctrl+Z 不心痛原則 這是我發明給自己,在面臨重大決定會用的一個原則 Ctrl+Z 是工程師每天會用到的快捷鍵:「恢復上一動」 在面臨選項的時候,可以去想想:「恢復上一動」的成本會很高嗎? ### 「我該先做哪一個決定,到時反悔的話,可以 Ctrl+Z 不心痛呢?」 舉例來說,社會新鮮人有點想考公務員 vs 想去業界上班看看 如果先考公務員,工作之後迷惘,想辭職去業界,這時「Ctrl+Z」的成本就非常高,因為當初花了數個月準備國考 如果先去業界上班,工作之後迷惘,想去考公務員,這時「Ctrl+Z」的成本就低很多,因為當初就是花一些時間面試而已 所以迷惘的社會新鮮人,我都是建議先去業界面試看看,再去考公務員 --- 再舉一個例子,年輕工程師想去大公司面試 vs 想去新創面試 大公司面試流程很多、面試成本很高,去新創通常聊一個下午就錄取了 所以迷惘的年輕工程師,我都是建議先去新創工作看看,如果之後再去大公司上班,心態就會很穩,因為你知道新創時髦的外表底下,其實愚蠢的地方也不少,你會比別人更看見大公司的美好 如果到了大公司才嚮往新創,到時再次反悔、重新面試大公司的成本就高很多、這樣很浪費時間 --- 我認為現代人,不管做什麼選擇,一定都會覺得迷惘、好奇當初沒做的那個選擇、常常會有遺憾 所以重點不是「如何第一次就做出正確決定」,因為做不到 重點是「**我該先做哪一個決定,到時反悔的話,可以 Ctrl+Z 不心痛呢?**」 這種路徑,比較不留遺憾,因為各種路都走過了,並且算是一種逐漸認識自己的過程 這樣做決定,會容易許多吧!我自己都是這樣做的~ --- 以這位網友面臨的狀況: - 降薪50%去類似環境的大公司上班,然後繼續迷惘新創公司是什麼樣子 - 降薪66%去新創公司看看,然後可能很喜歡、也可能發現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選後者,去工作半年一年,真的不喜歡,頂多就是回去找大公司面試,這樣「Ctrl+Z」的成本也不高吧? 我會覺得就去新創看看也沒關係,因為之後反悔的成本也沒多高,而且這種事就是體驗過才知道 # 結論 其實創新、創業,極度困難、要做的事情也很雜亂 在我跟各種新創公司合作的經驗來說,很多時候其實也是浪費時間、有點像在幫老闆圓個人夢想,產品本身很爛。當然我也跟很多優秀新創合作過、學到很多寶貴技能 總之去新創不一定好玩,也不一定學得到東西 但我認為有策略性地、管理好各種職涯選擇的成本、在過程中認識自己、增廣見聞、降低迷惘,是很重要的 這位網友如果本身有房貸、車貸、家庭孩子要養,那麼這個抉擇確實非常困難 另一方面,職業生涯不是只有充實金錢&地位,能夠充實人生經驗&體驗,也是很有意義的,不是嗎? 建議靜下心,好好的幫自己分析一下、聽聽看內心的聲音,新選項真的讓你有「義無反顧」的感覺嗎? --- 我另外還有一些幫助工程師觀察「眼前這位迷人的創業者,有沒有可能是個地雷」的技巧,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吧~! 以上,簡單幾點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祝各位都有滿意、幸福的職業生涯!
昨天在我們新手寫程式 LINE 群組,有幾個工程師&想轉職的新手在討論: > 各位前輩們好,小弟是自學轉職的前端工程師,目前有兩個 offer,一個是接案公司;一個是自有產品,自有產品的那間目前只有一個junior前端,進去有問題可能沒人可以問,但看網路上好像都不太推接案公司。猶豫了很久選不出來想聽聽各位前輩的看法。 https://line.me/ti/g2/nipkjq2WoZPKX5dTn9tE9266aEOt6EOICFGa1g 這主題很好,我決定單獨寫一篇文章討論這件事情,跟大家分享 --- 阿川幫大家從幾個角度來分析比較一下 # 學習的深度、廣度 接案公司通常是使用類似的技術,接不同的客戶專案 好處是可以接觸很多不同的客戶,認識許多不同產業 壞處是做久了可能會開始有「重複感」,也就是好像一直在做類似的事情,有點學不到東西 產品公司通常是長期深入研發自家產品、技術 所以會在同一領域鑽研,通常可以玩得比較深入、學得比較深入 壞處是可能長期只能使用同一技術、框架,沒機會玩別款的 接案公司有時需要面對不同技術需求的客戶,有機會玩玩不同款的語言、框架、技術 # 工作的時程壓力 接案公司的時程壓力來自於「客戶」,通常已經由老闆、PM 跟對方承諾某個時間,甚至已經寫在合約上 如果同時在開發多個專案的話,有時候工程師會感到相當的壓力 通常是忙一陣、閒一陣這樣 產品公司沒有這樣的壓力,壓力通常來自於「公司沒有在賺錢」 如果公司經營穩定、產品前景看好、主管有肩膀好說話 那像這樣的時程壓力,通常會小很多 # 技術債 稍微資深的工程師,在不同公司面試時,一定會問的問題是:入職之後,需要維護 legacy(老舊)專案嗎? 維護老舊專案、負擔技術債,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情,也是開發者的主要離職原因之一 你會被迫用已經過時的工具、語法在開發,並且要把設計拙劣的系統架構「硬搬進自己腦子裡」才能消化開發 這過程能學到東西嗎?我認為不多,基本上是在糟蹋生命 接案公司來說,如果主要負責一些新客戶,那麼經常在重啟新專案,技術債問題或許不大 如果手上負責很多「超舊的專案與客戶」,那麼可能會遇到技術債的問題 自有產品的公司,則是走向另一個極端 如果是持續有在更新版本、升級套件的熱情公司,那麼技術債問題不大 如果是有年紀、穩定的系統,那麼版本問題、系統架構的技術債問題,可能很大 嚴重起來會比接案公司更慘,因為就只有一個專案在跑 # 進去有問題可能沒人可以問 大家都希望團隊能有一個又強、人又好、又願意幫忙自己的好同事 不過這可遇不可求,身為正職工程師,你需要能夠獨立解決問題 畢竟人家也面試過了,應該就是合格了,如果真的丟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給你,那也不全是你的錯 另一方面,沒人可以問,代表你獨立做決定的空間很大,這未必是壞事 # 結論 剛轉職的新手上班,我是覺得去接案公司上班也可以 通常接案公司很缺人,也比較願意給半路出家者機會 而且開始工作的前 1-2 年,不管去什麼公司,通常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待了 2-3 年之後,覺得無聊了,再找新工作也不遲 所以回到原 po 的問題:我認為兩間公司都可以,沒有說接案公司一定比較不好 畢竟,就算是自有產品的公司,如果產品本身超爛,根本永遠不會賺錢、沒人想用 那就只是一大群人在「陪老闆追逐他的個人夢想」,那其實也是相當浪費時間的,不如在接案公司專心滿足客戶,比較充實 --- 我建議閣下不妨從「人和」的角度來觀察一下:你喜歡面試時看到的那些人嗎? 老闆、主管、同事,你喜歡跟他們相處嗎?還是你有點畏懼他們、覺得他們有點冷漠、城府、可怕? 如果實在不知怎麼選,就選你喜歡的那群人吧!跟合得來的人一起工作,總是不會太不舒服! 以上,簡單分享,給各位參考!也歡迎大家多多在留言區補充經驗、意見!
阿川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 您可以分享您的軟體工程師職崖規劃嗎?再次感謝 我個人的職涯規劃其實比較偏激,是同時做「上班&接案&創業」這三件事 我簡單說明一下爲什麼我會這樣做,給大家參考 --- 我是 79 年次,2013 年退伍的,大學資管系畢業 出社會第一個月我就發現,我滿不喜歡上班的,但是我沒有能力、也沒有錢創業 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我稱之為「三把梯子」的方法論,作為長期生涯指引 # 三把梯子理論 第一把梯子是上班:成為資深工程師、跳槽更大公司、賺更多薪水,這樣不斷往上爬 第二把梯子是接案:接親戚朋友介紹的案子、累積個人品牌、得到更多的客源,開公司接案,這樣不斷往上爬 第三把梯子是創業:研發軟體產品,從 side project 開始,從 open source 開始,學習行銷,學賺錢、寫更多產品、開公司創業,這樣不斷往上爬 基本上就是上班族、自由工作者、創業者三種職業生涯 --- 我給自己的三把梯子指引是:先從第一把梯子開始往上爬,稍微爬一段,就往旁邊的第二把梯子踩過去,接著爬 接著在第二把梯子慢慢往上爬,稍微爬一段,準備好了就往第三把梯子爬過去,慢慢往上爬 在這個過程中,只要覺得腳步沒踩穩、會摔死,就往回踩過去,爬前一把梯子 你可能覺得很離譜:想要同時兼顧三件事,不就會變成通通都搞砸嗎? 其實,你只要... # 做同時對兩三把梯子有幫助的事情 職涯的大方向有了,接著就是付諸行動,要做一些能「同時對兩三把梯子有幫助」的事情 ## 部落格 我在 2013 年想到的事情是「寫部落格」,我非常勤奮地寫了兩三年,很多文章都還找得到 - https://blog.turn.tw/ - https://startup.turn.tw/ - https://dev.turn.tw/ 寫部落格、並且試著得到流量,會同時學到寫作、銷售、溝通能力,對三把梯子都會有幫助 我在寫到多篇文章都有數十萬瀏覽量之後,我就大致知道自己掌握這項技能了 ## 研討會 接著我想到的事情是「參與 conference 分享」 其實這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難,算是寫作的延伸加強版而已,拿原創的文章去一些小聚、研討會發表 我在成為 PHPConf Taiwan 2015 以及 LaravelConf Taiwan 2018 的講者之後,我就大致知道自己掌握這項技能了了 ## 做專案 再來是「寫 side project」以及做「open source」 一開始可以先做好玩為主,但之後要稍微從一些商業野心出發,才能學習 `monetization` (賺錢)這件事 我做了一些專案,在國內外論壇到處分享,成績馬馬虎虎,但我也學到很多 --- 上面這三件事情,會同時對「前兩把梯子」有巨大幫助,在找工作、或者接案的時候,很多人會更信賴你,對第三把梯子也會有點幫助 當然,像這樣同時爬三把梯子,沒辦法跟「專心爬一把梯子」的人比,這是一定的,而且要付出的時間相當龐大 但是,這讓我獲得足夠的安全感,避免一次做太高風險的事情,而且也有後路可退 # 我目前的三把梯子的進度 第一把:我現在去投履歷、找工作,在各種大小的公司都還是有面試機會,也有很多業界的朋友可以幫忙介紹,要上班沒問題 第二把:在完全不主動去找案子的情況下,很多朋友會幫忙轉介紹案子給我 我也是美國接案平台的簽約工程師 https://www.toptal.com/resume/chuan-hao-you 有時會接一些歐美的案子,所以要接案沒問題 第三把:我大概做了70個左右的 side project 目前正在經營的有這幾個 梗圖工具 https://memes.tw/ 每月60萬不重複使用者 咖啡廳資料 https://cafenomad.tw/ 每月3萬不重複使用者 活動平台 https://yii.tw/ 每月2萬不重複使用者 工程師交流 https://codelove.tw/ 您目前正在看的網站 另外還有 房地產 https://landchart.tw/ 書評網 https://wenwen.life/ 美女圖 https://beautyhunt.tw/ 批踢踢閒逛 https://www.ptt.best/ 這些網站,其中有幾個,是有一些收入的,所以第三把創業的梯子也還可以 目前這三把梯子,其實我都還正在爬,並沒有最後一定會待在哪一把梯子上面 # 結論 這邊簡單分享我替自己設計的職業生涯,「三把梯子」算是一種很偏激的職業生涯 業界像這樣做的工程師應該非常少數,最大缺點就是要花費的時間非常多,優點就是,其實樂趣不少 其實,學無止盡,這就只是同時在「技術」跟「商業」兩方面花時間學習而已 能分享的事情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就多多按讚吧,也許我再多寫一些這方面的文章! 也歡迎大家多多發表文章,這個 CodeLove 就是我做來給工程師們互相交流的地方! 以上簡單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某種角度來說,我認為當工程師是很幸運的,能有兩種角度去經營個人品牌:菁英路線 vs 社群路線 --- # 菁英路線 菁英路線就是想辦法得到頂尖軟體公司的認可,比如說 Google Facebook Microsoft IBM 或者台灣本土一些知名軟體公司 或者矽谷一些設點在台灣的軟體公司 這種通常要刷 LeetCode、做大量面試準備、可能大學學歷也要很好看 這種履歷表一但有了一間,後面一間一間換,整個履歷表看起來就很漂亮 薪水好 社會地位高 大家都覺得你超猛 但這路線只適合少數人 # 社群路線 社群路線我覺得簡單、好玩很多 就是每當你的實力有所成長,就找機會大方分享 不論是寫網誌、報名 conference 分享、報名小聚分享 或者參與 open source 討論、發 PR、在 stackoverflow 問答 都是很好的貢獻方式!重要的是,這些貢獻最好能量化、有相關網址連結,在投履歷的時候可以附上 也可以在個人檔案頁面附上,這樣才能越累積越多、讓人一目瞭然 如果是在聊天室參與討論、在 FB 社團參與討論,就很可惜,相關貢獻沒辦法變成單獨網址、附上履歷表 這種路線經營一陣子後,在業界的工作機會、接案機會、合作機會,也會多很多 --- 第一條路線是面對少數人,爭取他們的認同,也就是其他精英、以及公司面試官的認同 第二條路線是面對社群,爭取他們的認同,也就是面對社群五花八門的意見、各類不同族群 就我個人來說,我是走第二條路線,這跟個性有關 --- 身為軟體工程師,我認為至少要在其中一種路線,稍微有所經營 職業生涯上,才會有點安全感,不然會常常有被淘汰的擔憂、面臨社會新鮮人競爭的擔憂
阿川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 阿川您好 我是一位工業設計師,最近想轉職前端工程師,但年齡已38,有爬過一些文章大部分是說年齡確實會是就業一個限制但我想這在所有的行業大概都一樣,但同樣的能力和薪水要求如果企業可以用一個20幾歲的又何必用一個快40歲的人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想請問前輩的看法~ 非常感謝 > 我說明一下想轉職的原因, 1.評估一 下自己的人格特質 喜歡研究、解題(像是在工業設計需要3d建模,遇到建不出來的造型會不眠不休的找答案解出來並且從中得到成就感) 2.有設計美學基礎應該可以替成為前端工程師加分 3.軟體工程師遠端工作的機會較多,這樣找公司比較沒有地域限制 我在這邊寫一篇公開回答跟大家分享,給類似狀況的人參考。 --- 首先,我自己指導過年紀最大的,是31歲私立科大夜間部,原職餐飲服務業,之後順利轉前端。應該很少人比這背景更「非本科」 但我確實沒有指導過38歲的,所以我請這位網友先進我們 LINE 群組跟大家聊聊,裡面一堆工程師&正在轉職的新手 https://line.me/ti/g2/nipkjq2WoZPKX5dTn9tE9266aEOt6EOICFGa1g 我看了一下對話,大家鼓勵、勸退的意見,大概各一半,下面分享我的看法 --- 首先,我認為設計師出身,來寫前端的話,做出來的介面一定「非常漂亮」 站在雇主角度,能雇用這種前端工程師,一定是很難得,何況還是付 junior 的薪水!根本賺到吧! 而且看這位網友的自我描述,感覺是喜歡研究、對細節在乎的人,這是滿適合工程師的特質 所以光論背景&態度,我覺得滿適合轉職前端的,可能上班會被公司凹同時做設計師&工程師 但一開始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就給人家凹個半年一年,可能忍耐一下吧,畢竟有工作經驗&作品集,之後工作會更好找 --- 接著,關於年齡的問題 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二元問題,沒有說超過30或35就一定不行、來不及之類的 本來就是程度問題,年齡越大就越有挑戰性,我是覺得38還好呀,還是有公司缺人 何況接案公司之類的,甚至本來就流動率高一點,又不是終生雇傭制,只是雇用你工作幾年而已,不會不合適呀 我期許這位兄弟,在新手練習階段,就做一些「超漂亮」並且「設計完成度遠超過一般轉職者」的網頁 這樣絕對會讓面試官印象深刻,這也是你的優勢所在 --- 再來,談一下花費的問題 很多人半路出家,是未滿30歲,拿政府補助去全職補習班 那些補習班自費的話,大概要十萬元 既然你沒有政府補助可以用,請先大量找免費或便宜的教材,先吸收,多試幾份,真的卡關了,再開始挑補習班 我本人就有設計一套「練功作業包」,我鼓勵所有正在轉職者,拿去搭配、練習 https://codelove.tw/courses 我有一些讀者根本沒去補習,光是寫這份作業包,就直接去面試&開始上班了 --- 最後,這位網友在最開始有提到兩件事,我順便說明一下 ### 有設計美學基礎應該可以替成為前端工程師加分 -> Yes,加分,加爆了,這是很棒的技能組合 ### 軟體工程師遠端工作的機會較多,這樣找公司比較沒有地域限制 -> Yes,的確比一般職缺,WFH 的機會多很多,但是,就我觀察,在台灣,遠端彈性大到可以允許你「跨縣市」的公司,沒那麼多喔 通常是混合辦公居多,也就是一星期幾天在家、幾天進公司。所以,這方面不能太天真,請多多打開人力銀行 or 相關 FB 社團,多觀察為主 以上,簡單幾點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各位轉職順利!
阿川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 我最近有在看前端的一些基礎課程,想問問如果32歲想轉職工程師是不是不吃香😅畢竟我也不是本科的 ``` 看過很多人提出類似問題,寫一篇公開回答跟大家分享,給類似狀況的人參考。 --- 首先我自己親自指導過轉職的,年齡最大的是31歲、非本科、私立科大夜間部,原本在餐飲業 在網路上搜尋「30歲轉職工程師」、「40歲轉職工程師」、「50歲轉職工程師」 會發現30歲相關文章很多,大家議論紛紛 40歲相關文章比較少,持鼓勵、正面意見的佔少數 50歲相關文章,一篇心得分享都沒有 我建議把幾歲轉職當成是一個「漸層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問題」 也就是年紀越大越難,但沒有過了幾歲就一定不行這種事 --- 再來我認為要務實一點,不論自學或上課,半路出家至少也需要2個月~6個月的時間 請減少生活開銷,然後原本工作可以的話,先別辭掉,利用晚上&週末的時間進修,壓力也小一點 不然壓力大到睡不著覺的話,精神不佳,學習效果怎麼會好呢? 然後建議多找幾種學習方法試試看,如果一種不行,就換另一種方法試試 別太快覺得「自己不行」,說不定是「老師不行」,或只是方法不適合你 我建議先大量找免費或便宜的教材,先吸收,多試幾份,真的卡關了,再開始挑補習班 先直接找一些作業跟專案寫寫看,從免費 -> 便宜的 -> 稍貴的,這樣一點一點花錢,風險比較小 更認識自身需求之後,再去比較市面上的各種補習班,最後再把這錢花下去,比較保險 --- 最後我必須說,2023 全球軟體業狀況比較嚴峻,目前職缺好像比較緊縮,不知道何時會恢復 這跟 2008 年金融海嘯出社會的新鮮人狀況一樣,就是比較倒霉 反正轉職過程中,記得早點開人力銀行等等網站,看看職缺狀況,心裡有個底,知道一下要面臨多少競爭 順帶一提,我也有設計免費的 html&css 教材,還有優惠的 javascript 教材,內含「大量練習專案」,不論你最後選擇哪種學習方式,我都推薦搭配拿去學習、練習,稍有難度,但不少人全做完之後就順利面試上班了 以上,祝各位轉職順利!
阿川近期收到網友私訊詢問,簡單來說,就是他報名了某補習班,需要進教室上課四個月 從設計軟體 figma 到後端 php 到前端 vue 通通都教,最後要分組做一個完整專案 結果吸收不良,感覺什麼都碰、什麼都沒學好,現在糊裡糊塗在搞專案,就算弄出來也感覺很不踏實,怎麼辦? --- 阿川從過去幾年指導朋友半路出家的經驗、幫朋友找補習班的經驗,一聽就知道,這種安排,90%的學員會吸收不良 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每位學員的積極程度、理解速度,通通不一樣。大家一起進教室聽老師一堂一堂講,一定有人嫌慢,一定有人嫌快 嫌慢就算了,至少該學的都有學到。嫌快就慘了,花了大錢結果跟不上進度,之後還要每週到教室報到,這很折磨人,學習效率也差 第二,半路出家,通常就找「無經驗可,後端」或者「無經驗可,前端」的職缺,先入行,賺點薪水,慢慢累積經驗&自信就對了 去補習班挑戰四個月學習全端?就算是 full time 上課,我認為還是太硬了,90%的人都會吸收不良,學習效果不好 --- 就我這幾年的觀察,只有兩種人在這環境能順利學習、成長、轉職 第一種,畢業於台大XX系,在YY領域工作數年之後,毅然決然辭職,報名轉職軟體工程師成功 這種是學習能力本來就很好,學歷通常就是台清交、只是非本科 第二種,學歷不佳,工作幾年之後遇到重大挫折,有強烈經濟壓力,破釜沈舟之下,抱著巨大的決心、壓力,全心投入補習&學習 這種是壓力逼迫人成長,在自己給自己高壓&痛苦之下惡補成功轉職 我認為90%的人,不符合以上狀況,會變成花大錢、花超多時間,最後還效果不理想 最糟糕的是,學習應該是要能逐漸建立興趣&信心的 這種學習成果,就算最後開始去幾間公司面試,也會超心虛,覺得自己好像來騙的,專案根本自己也沒搞懂幾行程式碼,拼拼湊湊不知道在幹嘛 --- 我在多篇文章提到過,我建議就是先找「便宜、有口碑的線上課程」 至少可以按自己步調學習,至少不會花那麼多錢 然後先專心在前端或後端就好了,可以稍微花點時間碰全端,有一點概念,也很好,但不要嘗試直接專精兩者 學過、有更了解之後,再花錢去補習班。不要一開始就用「賭賭看」的心態進教室,你的時間&金錢很寶貴 何況很多人就用線上資源學一學,就順利去上班了,有些根本是用國外「免費」資源,一毛錢沒花 --- 最後,對很多人來說,看到這篇文章,時間已經花下去了,錢已經花下去了,怎麼辦? 阿川還是有些建議可以給大家 第一,全課程這樣上完,雖然吸收不佳,但至少有稍微留個印象 請拿出筆記本,多多做筆記「這邊沒聽懂 但好像很有趣」、「這邊沒聽懂 但老師剛有提到幾個關鍵字」,找時間自己多 google 一下 還有「這邊沒聽懂 但感覺好古板啊 這東西業界真的有用?」,找時間去社團或論壇發問,請教一下業界人士 總之,挑能吸收的部份 加減吸收一點 自主練習時,卡關了,至少還知道點方向 第二,不要太快失去信心 「如何學習」本身就是一輩子的技能,有時是學習方法問題、或節奏問題、或方向問題,先別急著放棄 課堂上的作業,找時間自己重看一次:如果有哪行程式碼不懂,就多 google 或發問,慢慢弄懂,慢慢補回自信 --- 最後,我再補充一個觀念給大家,半路出家不容易,我鼓勵大家把學習想成是一個「逐漸清晰」的過程 看過電腦讀取大張高清圖片的樣子嗎?先是模模糊糊的馬賽克,接著一塊一塊慢慢變清晰,最後才是變成完整的美麗圖片 學習會有點類似這樣,一開始到處模模糊糊的沒關係,保持耐心,逐步提高各處的解析度即可 只要先有一整張模糊的圖片即可。不需要執著在圖片一個角落,覺得這塊不清楚,就不能往下走 更千萬不要因為圖片模糊,就覺得「我果然不適合寫程式,放棄好了」,這絕對是搞錯重點 以上,簡單建議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 我不知道自己想做前或後端,怎麼辦? ```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阿川建議「就先都學」! 如果急著上班賺錢,可以先側重「前端」,然後找個新手友善的職缺就先衝了 因為後端的技術有很多,一開始也不知怎麼挑選 以阿川目前觀察身邊同年紀33歲左右工程師 那些很強的前端或後端,雖然有專精的部份,但其實,同時也是「全端」工程師 同時對前後端保持興趣,有很大的好處 首先,同時學習前後端,會對網路技術生態系,有更深、更廣的了解 再來,是在求職的時候,可以應徵前端的機會,也可以應徵後端的機會 以我自己本人來說,面試上班、或者接案的時候,有時會負責前端,有時會負責後端,工作機會就多很多 最後,擁有全端技能,就算都是初階經驗,也可以在業餘時間做 side-project 甚至是跟朋友一起創業當副業 總之不用一開始就強迫自己一定要選好前端或後端 迷惘、探索、好奇的狀態,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 有時間的話,就都學吧!急著賺錢的話,可以先從前端開始~! 以上,簡單分享
阿川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 哈囉站長你好 我目前有在看蓬蓬的自學影片跟寫你分享的練習題 有件事想詢問一下我目前快26之前的工作經歷跟軟體一點關係都沒有 高職畢業 目前在自學一些程式語言的技能 如果未來要朝這個方向走建議我先去讀個二技相關科系補學歷嗎? 還是直接找線上課程或補習班轉職謝謝 原本的打算是想說上二技假日進修補個學歷順便幫自己打底 因為網路上看到蠻多分享是上完課後基礎理論不好 想順便詢問一下沒有學歷的話對未來的工作發展影響大嗎? 還是學歷只是初期比較看待後面看能力這樣子 ``` 寫一篇完整、公開回答跟大家分享,給類似狀況的人參考: # 不建議回學校補學歷 回學校補學歷真的太花時間了,動輒數年以上 何況入學之後還未必喜歡學校、未必喜歡寫程式 業界很多人也是「學歷普普且無經驗」自學4-9個月後,半路出家轉職成功 不論是金錢 or 時間成本來說,都應該先這樣試試看比較保險吧 # 很多人半路出家之後覺得自己底子不好 本科&非本科,基礎一定有差 但是現在網路資源、書本資源很多 寫網站不是什麼需要博士學位的「太空火箭科學」 工作上缺哪方面,就往哪方面慢慢自己補充,且戰且走也還夠用的 這行業根據職位狀況,難度可深可淺,一開始先負責較簡單的網頁工作也行 發現自己底子不好,趕快花業餘時間,大力自修一下呀 甚至先入行之後,週末再去學校進修,都比較保險吧 # 學歷對未來工作影響大嗎 學歷好看的話,當然在職場上有優勢 但如果態度不專業、工作多年還是沒什麼作品集,那也很難當工程師吧? 反過來說,學經歷不強的話 如果態度積極,作品集擺開在那邊,就算不是「超猛」的作品,也讓人知道這工程師有基本的「戰鬥力」呀 更不用說,如果積極貢獻社群、Github 專案有一堆星星,這種時候誰會管這工程師的學歷? 所以這題的答案是:學歷出色還是很吃香,但也還好啦!畢竟軟體工程這行,偏向「實力主義」,很難靠「關係」或者當「花瓶」或者「辦公室政治」就能混得出色 # 不建議直接跳進去補習班 另外我也不建議直接跑去需「全職上課」半年左右,學費十萬以上那種實體補習班 首先,班上同學程度不一,如果你稍微沒跟上進度,後面老師在講什麼就聽不懂,這樣花了大錢、時間,學習效果也不怎麼樣呀 我建議先大量找免費或便宜的教材,先吸收,多試幾份,真的卡關了,再開始挑補習班 先直接找一些作業跟專案寫寫看,從免費 -> 便宜的 -> 稍貴的,這樣一點一點花錢,風險比較小 更認識自身需求之後,再去比較市面上的各種補習班,最後再把這錢花下去,比較保險 事實上,也有很多人,最後根本沒去補習班,只靠著免費&便宜的一些資源,就直接順利轉職的呢! # 結論 這行學無止盡,就算台大畢業,工作十年經驗,還是一直在不斷自學寫程式的奇妙&精益求精 另外,我也有設計免費的 html&css 教材,還有便宜的 javascript 教材,內含「大量練習專案」,不論你最後選擇哪種學習方式,我都推薦搭配拿去學習、練習,稍有難度,但不少人全做完之後就順利面試上班了 以上,簡單分享個人看法
人工智能遍地開花,隨處可見一些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在 [ChatGPT](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AutoGPT](https://autogpt.net/)、[Midjourney](https://www.midjourney.com/home/) 之間, [Dall-E](https://openai.com/dall-e-2) 和 [GitHub Copilot](https://github.com/features/copilot),您可以建置、編碼、獲取答案,以及創造美麗的藝術品……至少我們中的一些人可以。 為什麼有些人在使用生成式 AI 時比其他人獲得更好的結果?為什麼有些人製作的藝術品配得上盧浮宮,而另一些人卻得到了接近狗屁的東西? 這一切都取決於您使用的輸入。此輸入稱為“提示”。提示是您提出的問題,或者您用來建立內容的詞語。那些“製作”提示或對輸入有策略的人將其稱為“提示工程”。 原文出處:https://dev.to/github/prompt-engineering-for-ai-what-is-prompt-engineering-and-how-to-get-good-results-from-ai-engines-5ch6 ## 什麼是提示工程? 提示工程是指專門設計提示,以便從 AI 獲得更好的結果。 [OpenAI](https://openai.com/)、[Google](https://bard.google.com/) 等人工智能係統的建立者甚至聘請“快速工程師”來幫助訓練他們的模型。一些“創作者”甚至在 Etsy 等平台上出售他們的 Midjourney 提示。 簡而言之,人工智能系統就像資料:輸入垃圾,輸出垃圾。如果輸入錯誤,可能會得到錯誤的結果。提示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受上下文影響。 ## 人工智能的背景 當涉及到我們得到的結果時,上下文是最大的問題之一。例如,如果我用谷歌搜尋“donut”(或“doughnut”:doughnut:),我可以獲得一整套結果;從甜甜圈食譜到甜甜圈圖片,或者在哪裡可以買到這種美味的甜點。這是因為我沒有給搜尋引擎任何其他上下文。當然,Google 會使用我之前的搜尋歷史記錄和我的位置等訊息來幫助確定結果,但僅此而已。  _搜尋引擎中的術語“甜甜圈”可以指任何形狀、Slack 插件、應用程式,或者 GitHub Universe 2022 上提供的這些美味的 GitHub 甜甜圈_ 例如,如果我想找到一個關於在 Blender 中建立甜甜圈 3D 模型的教程,那麼如果我只輸入“甜甜圈”,搜尋結果可能不會顯示。我需要更具體。諸如“甜甜圈 Blender3D 教程”之類的東西會為我提供更準確的結果。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您需要為 AI 提供足夠的上下文,以便根據您的需要獲得更好的結果。 ## 聊天應用的提示工程 許多人向我們展示了來自 ChatGPT 的一些瘋狂結果。雖然它們並不總是準確的,但 ChatGPT 確實擅長一件事:散文。寫出優美、結構合理、流暢的句子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結果很容易閱讀,聽起來真的很棒。但獲得準確的回應完全是另一回事。例如,人們厭倦了使用 ChatGPT 撰寫歷史文章,雖然文章可能讀起來不錯,但在歷史上可能並不准確。比如你讓ChatGPT“寫一篇關於中國的淪陷的2000字的文章”,它就會給你寫一篇關於中國的淪陷的2000字的文章。但它不一定是事實正確的。  _雖然某些內容可能讀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可能不正確。提示:我沒有博士學位_ :wink: 這是因為 ChatGPT 從各種來源獲取訊息並將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些來源本身可能並不准確。 ChatGPT 也不知道您指的是中國的_哪個_秋天。因此它很容易錯誤地交叉引用日期。通過以對話方式向 ChatGPT 提供訊息,然後要求它寫一篇 2000 字的文章,您將獲得更好的結果。 那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些人認為 ChatGPT 是一種單向的、對話式的、單一輸入的獲取訊息的方法。但事實並非如此。它被稱為“聊天”是有原因的。進行對話,完善您的問題,為您的回答提供背景訊息。 例如,如果我想要一段關於“NDC 會議”的旅行報告,我不會以“給我寫一段 NDC 旅行報告”來開始我的 ChatGPT。相反,我會首先弄清楚 ChatGPT 對 NDC 了解多少,並在此過程中提供上下文。您提供的輸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輸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獲得非常好的結果,而其他人則不能。  _沒有任何上下文,ChatGPT 不知道我指的是什麼 NDC_ 另一個例子:如果你要去參加工作面試,你想要一些提示,讓 ChatGPT“給我一些準備工作面試的提示”,會給你一些很好的回應,但它遠非具體。相反,諸如“我要去一家 AI 初創公司面試軟體開發人員的職位。你能給我一些準備面試的提示嗎?”將為您提供更加量身定制的個性化結果。這就好比你讓台上的專家給觀眾中的 1000 個人一個答案,他們可能會提供一些通用的東西,這樣每個人都有一個外賣訊息。但如果你一對一地問同一個人,他們可能會問你一些後續問題以了解你的情況,因此會提供更個性化、更具體的答案。 ## 藝術應用的提示工程 您可能已經看到一些人使用穩定的傳播應用程式創作的一些精美藝術品。然後是看起來“錯誤”的藝術品。其中很多都歸結為上下文。例如,如果我使用 [Night Café](https://nightcafe.studio/)(我最喜歡的生成器之一),然後輸入“dog”這個詞,這就是我得到的:  _使用 Night Café 生成的圖像,以及提示符“dog”_ 有一些隨機的“狗”字寫成一個標誌,前景中有一隻看起來很奇怪的狗,而且它的顏色非常奇怪。現在,如果我想像成年德國牧羊犬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在公園裡的照片般的圖像,那可能不是我要得到的。人工智能沒有那種背景。它無法讀懂我的想法(還沒有!)。當你想創作藝術品時,你需要描述你在腦海中想像的圖像。您提供的細節越多,輸出就越好。這就是它變得棘手的地方。許多穩定的擴散應用程式都有有限的字符數。因此,您需要對如何製作提示具有意義和戰略性。 與 ChatGPT 類似,您需要不斷地重新製作提示並完善它們。然而,基於聊天的 AI 的優勢在於,您可以繼續對話並不斷向 AI 提供更多訊息和不同的問題,以獲得良好的回應。雖然一些藝術生成器允許您“重新混合”您的輸出,但它仍然依賴於新的提示。因此,您一直在等待輸出,查看未加入的內容,然後發送經過調整的新提示。一些用戶在 Midjourney 上花費數小時,接收輸出並重新製作他們的提示以產生一些驚人的作品。這都是練習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創作者在 Etsy 上出售他們的提示!  _我的朋友 Jean 使用 Midjourney 製作的藝術品_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你想製作一些高質量的藝術品,不要指望花幾秒鐘寫一個提示,點擊“建立”按鈕然後看到莫內。沒有!相反,您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來創作數百件藝術品,在每次迭代中重新處理您的提示以製作您的傑作。 ## 提示工程程式碼 我不會花大量時間談論如何為 [GitHub Copilot](https://github.com/features/copilot) 之類的東西製作好的提示。我的同事 [Rizel](https://twitter.com/blackgirlbytes/) 寫了一篇精彩的博文,深入探討了 GitHub Copilot 的提示工程: https://dev.to/github/a-beginners-guide-to-prompt-engineering-with-github-copilot-3ibp 我要說的是——類似於 ChatGPT——GitHub Copilot 依賴於上下文。存儲庫中還編寫了哪些其他程式碼?文件的擴展名(以及語言)是什麼? GitHub Copilot 還為您打造了什麼?您在程式碼中加入了哪些註釋?所有這些都將幫助 GitHub Copilot 為您合成更準確的程式碼。 可以這樣想:如果您寫了一條評論,說明您想要建立一個使用後端資料並解決特定問題的複雜函數,那麼您可能不會僅僅通過一條評論就得到很好的回應。就像你的程式碼——至少它應該是——被分解成許多函數,(希望)有很多有用的評論,當你分解東西時,GitHub Copilot 工作得更好。 而不是要求 GitHub Copilot: `//反轉句子`(使用 JavaScript) 想想如何從邏輯上分解問題。例如,如果有人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句話,讓我把它倒過來,我會怎麼做?像這樣寫評論會更有益。如果您這樣做,GitHub Copilot 將擁有更多的上下文並更好地理解您想要什麼。 與 ChatGPT 之類的東西相比,GitHub Copilot 的另一個區別是 GitHub Copilot 考慮了你擁有的_所有_上下文。我上面提到的所有事情: - 什麼是文件擴展名 - 專案中還有哪些其他文件 - 你是怎麼寫其他評論的 - 其他程式碼是如何建置的 - 您輸入的評論是什麼 - 您輸入的程式碼是什麼 ChatGPT 和其他聊天應用程式會更加重視您對聊天所做的最後評論; 也就是,您加入到對話中的最後一條訊息。但是,GitHub Copilot 始終會考慮上下文以生成更好的程式碼結果。 ## 更好的提示工程 歸根結底,從任何類型的生成式 AI 中獲得好的結果都在你身上——你提供輸入的人。正如我一開始所說:垃圾進,垃圾出。因此,在製作提示時請考慮以下重要提示: - 提供良好的**上下文**;提供有關您要實現的目標的示例和訊息 - 請明確點**;如果它是針對特定觀眾的,那麼就說 - **分解**問題 - **清楚**你如何提問。如果返回的內容聽起來不對,請澄清 - 根據您的提示**改寫**和**精煉** 最後,始終,始終驗證您從 AI 收到的訊息。對於藝術品生成器而言,這不太重要,但如果您查看程式碼和訊息,它就很重要。檢查您收到的程式碼是否按照您的預期工作。驗證提供給您的書面訊息的準確性。 請記住,無論發生什麼,您仍然是飛行員。您仍然是負責人,您對使用和共享哪些藝術作品、哪些程式碼片段以及哪些訊息有最終決定權。
正想分享近期面試心得,站長就先PO文了,哈哈 由於我本身是美術科系畢業,之前也是做包裝和平面設計的工作,所以網頁設計和前端的職缺我都有投,目標是先讓自己進入業界環境。 剛開始蠻挫折的因為沒什麼前端junior職缺,且職缺要求五花八門技術又要有相關工作經驗或是相關科系,工作內容好像什麼都要會,也很多我看不懂的工具... 過一兩週後,開始有人找我,但大多都是網頁設計相關的工作,至於工作內容也很雜,且薪資也不在預期之中。 這幾天陸續面試,其實沒什麼自信且緊張,有些公司面試有筆試,拿到試題腦袋一片空白,平常用電腦打字,現在變成拿筆寫出code或回答問題,最後就把試題會的部分寫一寫,完全看不懂的就跳過,之後面試官來面試我,原本想說試題好多都不會,根本亂寫一通,可能會被洗臉,先做好心理準備XD 結果面試官一題一題有耐心的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回答,不管我答對還是錯面試官都詳細的告訴我釐清觀念,其實考官有說題目都比較刁專有陷阱,因為知道我是初學者,所以也在他預料範圍內,很感謝他們耐心教導,對方也告訴我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或關鍵字,真感人! 總之,近期的面試都吸取很多知識和建議,也被面試官提點我的JS部分要在深入學習扎實一點,還有去看看什麼是clean code --- 分享一下面試題目(我比較有印象的) ``` if ([]) { console.log('Y') } else { console.log('N') } //結果為如何 ``` ``` console.log( (0.1 + 0.2) === 0.3 ) //結果為如何 ``` ``` console.log( NaN === NaN ) //結果為如何 ``` ``` console.log(parseInt('123ABC')) //結果為如何 ``` ``` const a = '3' const b = 1 console.log (a+b) //結果為如何 ``` ``` console.log ([...'...'].length) //結果為如何 ``` 還有一系列的`typeof`型別比較問題,但我無法**直覺信心**的直接寫出答案 因為平常都是寫code時順便用`console.log`來確認型別,這部分要再重新複習😥 還有一些`class`和`this`的試題,我完全看不懂也不會😵 先分享這樣,希望近期能收到好結果~~
04/28 週五 本週閒聊串 一週又要結束囉~ 各位本週有學到什麼新東西?有遇到什麼問題?技術觀念想不通?職涯有迷惘? 歡迎留言分享 😁😁😁 --- 特別要 cue 三位完成 JS 九系列的同學 @birdie2019 @hung @superyngo git / npm / vue 3 這些相關技能有開始找資料了嗎? 是否有地方卡關? 稍微準備一下,儘早開始投履歷面試看看吧 😁😁😁
為了促進討論方便 開發了 @用戶網址 功能,方便通知相關用戶,邀請別人參與討論~ 目前要把用戶網址每個字母都打對,未來有空再開發 auto-complete 功能~ 舉個例 可以這樣 cue 目前寫作分享最多的 @JsLover0018 希望他繼續分享更多用心的文章! 再舉個例 可以這樣 cue 目前完成九份 JS 系列的同學 @birdie2019 @hung @superyngo 這三位的 JS 能力 已經超過 90% 坊間速成 JS 班的畢業生~ 補充一些周邊技能,可以直接開始面試了~ --- 以上,歡迎多多使用這功能~
有幾位同學已經寫完系列一~九的全部作業了 整體能力已經可以準備開始面試前端工程師的職缺了 這邊寫一篇簡單說明 # 需要補充的技能 前端技能中最困難的部份已經有相當基礎了 剩下有些東西沒那麼難,但要學一下,上班會用到 這些東西我未來可能會寫教材,但我最近很忙,近期無法寫新教材 ## git 程式碼版本管理工具,找書或者上網找文章學一下,至少要會 add commit push pull 這些指令 ## npm 作業都是用線上環境,實際開發都是在本機為主,需要知道 javascript 套件管理工具 npm 怎麼用 ## create-vue https://github.com/vuejs/create-vue 要能在本機架起來 vue 開發環境,這款至少要知道一下 ## vue 3 教材安排是學 vue 2,但現在很多公司都已經轉用 vue 3 語法了 背景知識大同小異,但語法差異不少,要知道一下怎麼轉成 vue 3 寫法 --- 老樣子,學的時候有點一知半解沒關係,大概會用就好,畢竟是面試 junior developer 的職缺,公司通常會有工程師同事,技術長&他們會協助你實務上的細節 # 投履歷的公司篩選 在找工作的時候,投那種「無經驗可」的職缺 很多公司會寫「一年以上工作經驗」,這種就是不歡迎半路出家剛學完者 因為很多人從補習班畢業之後,連 hello world 都寫不出來,公司想要避免遇到這種人 就先投「無經驗可」的職缺就好 公司類型基本上有分「接案公司」、「做自己公司產品」兩種 第一份工作沒差,去接案公司練功、去做自家產品慢慢打磨產品,都可以,待個半年,先進入業界再說,都可以學到很多 長期來講,我之後再寫文章說明差異 # 履歷表的寫法 基本上你照自己習慣寫,簡潔有力即可,這行業基本上是實力主義,唬爛幫助不大 但有幾個東西務必要寫進去 ``` 學習的過程中,為了瞭解網頁的基礎,而不只是當個框架的使用者,我有用純 html/javascript 練習多個元件 [附上第三課全部作業] 有找一些看起來很紅的業界套件,練習導入使用 [附上第四課全部作業] 然後我有用 vue 寫了多個應用程式練習 [附上第八課全部作業] 還有試著拿 vue 生態系的元件庫做範例,模仿做了幾個元件 [附上第九課全部作業] ``` 我認為履歷表附上這些東西,會讓99%的面試官印象深刻,覺得你幾乎是「即戰力」,對你更有信心 # 結語 以上,如果你寫完系列一~九全部內容了,那我認為你離上班已經很接近了 如果正在準備轉職,準備一下,試著投一些履歷試試看,試試水溫 不用急著辭職,因為今年全球景氣充滿不確定性,但就試試看能收到多少面試邀請,等於秤秤自己的斤兩,比較有個底 順利上班之後記得來寫文章分享心得 然後最好養成習慣寫技術部落格,直接在這邊寫即可 求職過程有疑問,一樣多多來這邊發問即可 求職卡關、面試不順、薪資待遇有疑慮、業界實務有困惑,都上來發問即可 我會視情況公開 or 私下回答 以上,有打算轉職的同學,祝大家早日上班囉~
請問各位,要拿到前端工程師、網頁工程師的offer,最低要具備那些能力呢? 作品至少要有什麼,才能面試?
因為我有個點子是搞一個梗圖的網站 就想說上網先看看人家怎麼弄的 看著就到了梗圖倉庫 欸 突然眼熟的看到站長阿川!? 稍微確認一下才知道是我們的站長 挖真的是偶像啊0.0 早我好幾百年就已經弄得票漂亮亮有聲有色 我還在那邊1+1咧 哭暈在廁所 難怪自我介紹說有經驗 相關問題都能回答 這豈止是回答 是模範 是偶像欸(跪了 是說站長人格方面可能才是我最欽佩的 為人善良熱情 低調謙虛 沒有把自己的行頭 作品都丟上來搞一個自我經歷很豐富這樣的介紹 真的很低調欸 小弟個人覺得這真的是各位學習的典範 這邊不知道會不會不太好 推薦這篇 [工程師的缺德行為:叫朋友去學C/C++](https://blog.turn.tw/?p=2568) 太中肯啦 最屌的一句話 我真心覺得屌 非吹捧 是「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是那些書寫得不夠好」 說實話要說那些書很爛嗎 也沒有 但說真的 真的不夠好 其實現在的網路課程 線上教學也是有同樣的問題 課程編排都很死 講老半天的閉包 hoisting 那些東西 不是說這些不重要 要面試 要工作恐怕那是最基本的 可是我身為一個愛好者 我沒看見那些觀念真的被套用&應用在實際狀況 舉例來說我學變數的觀念 是經由RPG製作大師 要修復做寶箱會無限開的bug 因此設定一個變數是off 打開是on 然後用if條件式去判斷 我一次學會好多東西 第一個我懂了變數 我知道需要記憶體幫我存資料 第二資料型態 Boolean 就是on跟off兩種 然後我也學會流程判斷 也就是if x=off then....這樣子 後來用CE修改器發現要找血量 是小數點 所以搜尋要用浮點數(float) 再來是玩VB要寫自動發話所以瞭解了迴圈 並知道要寫一個函式 再去call它 多麼精彩啊這些片段!每一個細節我都忘不了!全部都是畫面!全部都很有趣! 以此類推 講真的到現在 每一個語法都是我靠著自己實踐 找出來的 雖然這樣子花了十來幾年 程度還很弱 但我敢說這樣子的內容有趣 甚至我也敢說 這樣才有意義 我至今到現在常常看網路教學影片 還是一堆講課講老半天都是程式的語法 沒有實戰也就算了 先理解語法 但講解的都很生硬 完完全全都只是為了講課而解釋&示範 真正要實戰了的話也都玩那幾招 沒有變化 明明這個網路世界 程式世界是如此的繽紛 到了他們教學的手上 真的是變黑白 也難怪需要特別聰明跟有天分的人才能駕馭 因為教學資源的傾向就是科板書的教法 當然要足夠聰明 而不是有熱誠 純有熱誠也要能像我這樣十來年慢慢去搞 錯誤了沒地方搞懂 再等好幾年後發現問題 對我來說 我不是特別聰明 我一路走來也理解了 我的確偏笨 但打開書本或是課程 從VScode建置開始 慢慢開始介紹語言的歷史 我真的看不下去 無聊死了 我寧願花個十年 用我有趣的摸索去實戰 去玩 也不要聽課 對我來說 這些課不是爛 是真的不夠好 我用我的自學證明 有一套比他們的課程更生動活潑 更有愛的方法能學程式 至少對我自己來說永遠為真 嗯嗯 離題了 主要是在這個論壇 真的很棒 鼓勵大家也多多發文分享 大多數擁有聰明頭腦的人 或是自己熬過來的工程師 只會轉頭批評外行人蠢或笨 要不然就是酸 藏私 不回答你還講幹話說 這你就不懂 或是重複一次問題說 就把這個解決就好啦 優越感灌下去 見不得你好 甚至批評你是在搞東搞西 我真的遇到一個 我發問問A問題 結果有個嘴臭仔他不回答就算了 在那邊嘴說看我過去發文 過去問B過去問C 說我是搞東搞西沒屁用 叫我去系統性學 在那邊講跟我問題無關的屁話 系統性學要是能解決 我早就解決了== 要怎樣的系統 笑死 你說的系統才是系統喔 我只想知道我研究的領域 你要我系統去哪裡 真的超傻眼 雖然文長有點抒發心情 但收尾主要還是想說 這個網站的資源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 還有這個網站的站長也是很真心要提升台灣程式社群的 所以我們可以一起利用這個資源~一起好好努力~ 讓未來新加入的分子 可以看到有趣的例子、找到真的有用的問答文章~ 站長是個很熱心 很有才華想法的大家長 我認為難得的是也很善良與見解獨到 能體會我們這種熱愛程式的人的心 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post/VaGR3p 各位都應該去點個讚!!
https://html5drummachine.com/virtual-drum-machine/ 看了很多前端的練習作品 老實說 真的都挺無聊的.... 對我來說這種網站才酷啊!!!!!!!!! 話是這樣說 但基本功還是要慢慢練 不過我打算做這種網站 先蒐集這些厲害的網頁 未來可以分析他的元素 只不過要搞這種 圖片部分好像會先是第一道難點.... 我已經有分析網頁的一些要點 有些是靠提供素材 例如netflix 某盜版網 好讀 這種 網站的價值來自裡面的sourse 並不一定是什麼創意的點子 前端後端服務等等 有些則是靠功能 例如某某遊戲計算機 實現訂便當 todolist 線上鬧鐘 身分證檢驗&產生等等 當然論壇也包含於此類 這就是要有點技術 這應該算是滿深的思考 相信未來深入的話 面試作品集應該能更有東西 不知道其他的朋友或版主們 有沒有遇見過什麼酷網站 喜歡哪一部分的效果等? 可以來討論 未來我也會加入我的構造網站筆記~
很多朋友轉職寫程式,在補習班或者線上課程,告一段落之後,開始找工作之前,會整理作品集 關於作品集,簡單給大家一些建議 ## 作品集有用嗎? 公司在徵人的時候,其實來應徵的人五花八門 滿多人看起來,根本不會寫程式,連最基本的小網頁或者小程式都寫不出來 連基本技能都沒有準備好,感覺是到處碰碰運氣、履歷亂誇大就到處丟。公司面試時,最怕遇到這種狀況 作品集,至少代表,你寫得出基本東西。很多人根本寫都不會寫,就去應徵了,作品集至少可以讓公司避免踩雷 話說回來,如果你的作品集,只是補習班的幾個分組專案,糊裡糊塗地完成了,就跟在學校敷衍交報告一樣,你對細節其實不了解,那這種作品集,當然幫助不大,對你的信心也沒有多少幫助 ## 要做什麼作品? 所以該做什麼作品呢? 最好做一些你真的需要的「應用程式」,寫起來才有動力、才好玩,內容也才扎實 簡單舉例,如果你在受訓的過程是這些: ### 前端工程師 做個待辦事項清單工具吧!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做完之後找地方上線 在找工作的這幾個星期,實際拿這個工具來做紀錄,投履歷時、面試時,很自然可以分享你的心得跟小熱情 對面試官來說,看到面試者有即戰力(即便是有一點點)、對自己的程式有熱情(即便只有一點點),都會加分不少 請參考 https://todomvc.com/ 這是各種前端工具寫的 todo list 應用程式,你還可以比較自己的程式碼,與社群所寫的差異 ### 後端工程師 我鼓勵後端的入行者,寫一個「個人專屬部落格」 這個部落格要有以下功能 - 首頁列出文章清單 - 能簡單單篇文章瀏覽 - 自己可以登入後台 - 在後台可以新增、編輯、刪除文章 有餘力的話,還可以加個留言功能 這種部落格,會實際做完資料的 CRUD 基本功能,還有簡易的註冊、登入、驗證 找地方把這個部落格上線,或者買網址、租主機,實際上線 在找工作的這幾個星期,實際拿這個部落格,來寫文章、技術筆記、經驗分享 面試官絕對會覺得你是積極的人、有備而來 (錄取之後就停止寫網誌的習慣也沒關係) ### 全端工程師 我鼓勵全端的入行者,寫一個「個人行事曆工具」並且是 single page application (SPA) 這個行事曆要有以下功能 - 有一個行事曆頁面 - 有個按鈕可以新增活動 - 點擊行事曆內的活動,可以編輯、刪除 - 有一個清單業面,可以用條列式顯示全部活動 - 全程使用 ajax,不能整個刷新頁面 這種行事曆,會實際做完資料的 CRUD 基本功能,還有基本的 SPA routing 在找工作的這幾個星期,實際拿這個行事曆,紀錄生活是像、活動 面試時分享,面試官絕對會覺得你是積極的人、是個即戰力 ## 結論 除此之外,做個人履歷表的網頁也不錯 可以搜尋 'Portfolio website examples' 看看各種漂亮設計 實際把履歷做成網頁,也可稍微證明自己能力 在工程師生涯,不斷地做自己的 side project 是一個有趣、進步的好習慣 甚至有一天,你做的某個 side project 大受歡迎,還可能變成一個獨立的小產品呢 有空可以逛逛 https://www.producthunt.com/ 看看大家都在做什麼 side project 或許模仿其中一些,做個簡易版本,你會學到很多的~! --- 您有沒有什麼好的點子、推薦的 side project 點子給初心者呢? 歡迎留言分享!
# 第7課 課程目標 正式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個人網頁 讓這個網頁真正上線 # 第7課 課程內容 在第6課中,你學會了網站架設需要擺放的檔案。 這次要試著利用網路上的主機資源,將網站正式上線。 請學習使用 Glitch ,並將網站架在上面: https://glitch.com/ # 第7課 作業 不論你是學生、上班族、公司經營者,有一個自己的個人網頁、線上履歷表,都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這次的作業要請你做出這個屬於自己的個人網頁! 請全力將這個網頁做好,下次求職、面試、與人談合作…等等需要介紹自己的場合,就可以將這個頁面寄給對方看了! 請上網搜尋各種個人網頁的範例,做出自己喜歡的個人網頁、個人線上履歷 參考網站:https://onepagelove.com/gallery/resume 完成之後,您已經能夠獨自從無到有做出一個完整的靜態網站。
如果您曾經瀏覽過 [git 手冊](https://git-scm.com/docs)(或執行 `man git`),那麼您會發現 git 指令比我們每天在用的多很多。很多指令非常強大,可以讓你的生活更輕鬆(有些比較小眾,但知道一下還是不錯)。 > 這篇文章整理了我最喜歡的 20 個冷門 git 功能,您可以使用來改善您的開發流程、給您的同事留下深刻印象、幫助您回答 git 面試問題,最重要的是 - 可以玩得很開心! 原文出處:https://dev.to/lissy93/20-git-commands-you-probably-didnt-know-about-4j4o --- ## Git Web > 執行 [`git instaweb`](https://git-scm.com/docs/git-instaweb) 可以立即瀏覽 gitweb 中的工作存儲庫 Git 有一個內建的[基於網路可視化工具](https://git-scm.com/docs/gitweb) 可以瀏覽本地存儲庫,它允許您通過瀏覽器中的 GUI 查看和管理您的存儲庫。它包含許多有用的功能,包括: - 瀏覽和單步執行修訂並檢查差異、文件內容和元資料 - 可視化查看提交日誌、分支、目錄、文件歷史和附加資料 - 生成提交和存儲庫活動日誌的 RSS 或 Atom 提要 - 搜尋提交、文件、更改和差異 要打開它,只需從您的存儲庫中執行 `git instaweb`。您的瀏覽器應該會彈出並讀取 http://localhost:1234 。如果您沒有安裝 Lighttpd,您可以使用“-d”標誌指定一個備用 Web 伺服器。其他選項可以通過標誌配置(例如 `-p` 用於端口,`-b` 用於打開瀏覽器等),或在 git 配置中的 `[instaweb]` 塊下配置。 還有 `git gui` 命令,它可以打開一個基於 GUI 的 git 應用程式  --- ## Git Notes > 使用 [`git notes`](https://git-scm.com/docs/git-notes) 向提交加入額外訊息 有時您需要將其他資料附加到 git 提交(除了更改、訊息、日期時間和作者訊息之外)。 註釋存儲在 .git/refs/notes 中,由於它與提交對像資料是分開的,因此您可以隨時修改與提交關聯的註釋,而無需更改 SHA-1 哈希。 您可以使用 `git log`、使用大多數 git GUI 應用程式或使用 `git notes show` 命令查看筆記。一些 git 主機還在提交視圖中顯示註釋(儘管 [GH 不再顯示註釋](https://github.blog/2010-08-25-git-notes-display/))。 --- ## Git Bisect > 使用 [`git bisect`](https://git-scm.com/docs/git-bisect) 你可以使用二進制搜尋找到引入錯誤的提交 這是最強大又好用的 git 命令之一 - bisect 在除錯時絕對是救命稻草。開始對分後,它會為您檢查提交,然後您告訴它提交是“好”(沒有錯誤)還是“壞”(引入錯誤),這可以讓您縮小最早提交的錯誤。 請執行 `git bisect start`,然後使用 `git bisect good <commit-hash>` 向其傳遞一個已知的良好提交,並使用 `git bisect bad <optional-hash>` 傳遞一個已知的錯誤提交(預設為當前)。然後它會檢查好提交和壞提交之間的提交,然後你用 `git bisect good` 或 `git bisect bad` 指定錯誤存在與否。然後它會重複這個過程,在好與壞的中心檢查一個提交,一直到你找到引入錯誤的確切提交。隨時使用 `git bisect reset` 取消。 bisect 命令還有更多功能,包括回放、查看提交、跳過,因此下次除錯時值得查看文檔。 --- ## Git Grep > 使用 [`git grep`](https://git-scm.com/docs/git-grep) 在您的存儲庫中搜尋程式碼、文件、提交或任何其他內容 有沒有發現自己需要在 git 專案中的任何地方搜尋字串?使用 git grep,您可以輕鬆地在整個專案中和跨分支搜尋任何字串或 RegEx(例如更強大的 <kbd>Ctrl</kbd> + <kbd>F</kbd>!)。 `git grep <regexp> <ref>` 它包括大量 [選項](https://git-scm.com/docs/git-grep#_options) 來縮小搜尋範圍,或指定結果格式。例如,使用 `-l` 僅返回文件名,`-c` 指定每個文件返回的匹配數,`-e` 排除匹配條件的結果,`--and` 指定多個條件,` -n` 以行號搜尋。 由於 git grep 與正則表達式兼容,因此您可以使用搜尋的字串獲得更多進階訊息。 您還可以使用它來指定文件擴展名,例如 `git grep 'console.log' *.js`,它將顯示 JavaScript 文件中的所有 console.logs 第二個參數是一個 ref,可以是分支名稱、提交、提交範圍或其他任何內容。例如。 `git grep "foo" HEAD~1` 將搜尋之前的提交。 --- ## Git Archive > 使用 [`git archive`](https://git-scm.com/docs/git-archive) 將整個 repo 合併到一個文件中 共享或備份存儲庫時,通常首選將其存儲為單個文件。使用 git archive 將包括所有 repo 歷史記錄,因此可以輕鬆將其提取回其原始形式。該命令還包括許多附加選項,因此您可以準確自定義存檔中包含和不包含的文件。 ``` git archive --format=tar --output=./my-archive HEAD ``` --- ## Git Submodules > 使用 [`git submodule`](https://git-scm.com/docs/git-submodule) 將任何其他存儲庫拉入您的存儲庫 在 git 中,[submodules](https://git-scm.com/docs/gitsubmodules) 讓您可以將一個存儲庫掛載到另一個存儲庫中,通常用於核心依賴項或將組件拆分到單獨的存儲庫中。有關詳細訊息,請參閱[這篇文章](https://notes.aliciasykes.com/17996/quick-tip-git-submodules)。 執行以下命令會將模塊拉到指定位置,並建立一個 .gitmodules 文件,以便在複製 repo 時始終下載它。複製 repo 時使用 `--recursive` 標誌來包含子模塊。 ``` git submodule add https://github.com/<user>/<repo> <path/to/save/at> ``` 還有 [`git subtree`](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git-subtree),它做類似的事情,但不需要元資料文件。 --- ## Git Bug Report > 使用 [`git bugreport`](https://git-scm.com/docs/git-bugreport) 編寫錯誤票,包括 git 和系統訊息 此命令將捕獲系統訊息,然後打開一個標準錯誤模板(重現步驟、實際 + 預期輸出等)。完成的文件應該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錯誤報告,包含所有必要的訊息。 如果您是開源包的維護者並要求用戶(開發人員)提出錯誤報告,這將非常方便,因為它確保包含所有必要的資料。 如果您向核心 git 系統提交錯誤報告,您還可以執行 [`git diagnostic`](https://git-scm.com/docs/git-diagnose) 命令,然後提出您的問題 [這裡](https://github.com/git/git)。 --- ## Git Fsck > 使用 [`git fsck`](https://git-scm.com/docs/git-fsck) 檢查所有物件,或恢復無法存取的物件 雖然不常需要,但有時您可能必須驗證 git 存儲的物件。這就是 fsck(或文件系統檢查)發揮作用的地方,它測試對像資料庫並驗證所有物件的 SHA-1 ID 及其建立的連接。 它還可以與 `--unreachable` 標誌一起使用,以查找不再可以從任何命名引用存取的物件(因為與其他命令不同,它包括 `.git/objects` 中的所有內容)。 --- ## Git Stripspace > 使用 [`git stripspace`](https://git-scm.com/docs/git-stripspace) 格式化給定文件中的空格 最佳做法是避免在行尾尾隨空格,避免有多個連續的空行,避免輸入的開頭和結尾出現空行,並以新行結束每個文件。有很多特定於語言的工具可以自動為您執行此操作(例如 prettier),但 Git 也內置了此功能。 它用於元資料(提交訊息、標籤、分支描述等),但如果您將文件通過管道傳輸給它,然後將響應通過管道傳輸回文件,它也可以工作。例如。 `cat ./path-to-file.txt | git stripspace` 或 `git stripspace < dirty-file.txt > clean-file.txt` 您還可以使用它來刪除註釋(使用 `--strip-comments`),甚至註釋掉行(使用 `--comment-lines`)。 --- ## Git Diff > 使用 [`git diff`](https://git-scm.com/docs/git-diff) 你可以比較 2 組程式碼之間的差異 您可能知道您可以執行 `git diff` 來顯示自上次提交以來的所有更改,或者使用 `git diff <commit-sha>` 來比較 2 次提交或 1 次提交到 HEAD。但是您可以使用 diff 命令做更多的事情。 您還可以使用它來比較任意兩個任意文件,使用 `diff file-1.txt file-2.txt`(不再存取 [diffchecker.com](https://www.diffchecker.com/compare/)! ) 或者使用 `git diff branch1..branch2` 相互比較 2 個分支或引用 請注意,雙點 (`..`) 與空格相同,表示 diff 輸入應該是分支的尖端,但您也可以使用三點 (`...`) 來轉換第一個參數進入兩個差異輸入之間共享的共同祖先提交的引用 - 非常有用!如果只想跨分支比較單個文件,只需將文件名作為第三個參數傳遞。 您可能希望查看在給定日期範圍內所做的所有更改,為此使用 `git diff HEAD@{7.day.ago} HEAD@{0}`(上週),同樣可以將其與文件名、分支名稱、特定提交或任何其他參考。 還有 [`git range-diff`](https://www.git-scm.com/docs/git-range-diff) 命令,它提供了一個用於比較提交範圍的簡單界面。 git diff 工具還有更多功能(以及使用您自己的差異檢查器的選項),因此我建議查看 [文檔](https://git-scm.com/docs/git-diff#_description) . --- ## Git Hooks > 使用 [`hooks`](https://git-scm.com/docs/githooks) 在給定的 get 操作發生時執行命令或執行腳本 Hooks 可以讓你自動化幾乎所有的事情。例如:確保滿足標準(提交訊息、分支名稱、補丁大小)、程式碼質量(測試、lint)、將附加訊息附加到提交(用戶、設備、票證 ID)、呼叫 webhook 來記錄事件或執行管道等 對於大多數 git 事件,如 commit, rebase, merge, push, update, applypatch 等,都有前後 [hooks available](https://git-scm.com/docs/githooks)。 鉤子存儲在 `.git/hooks` 中(除非您使用 `git config core.hooksPath` 在其他地方配置它們),並且可以使用 [`git hook`](https://git-scm.com/docs) 進行測試/git-hook) 命令。由於它們只是 shell 文件,因此可用於執行任何命令。 掛鉤不會推送到遠程存儲庫,因此要在您的團隊中共享和管理它們,您需要使用 [掛鉤管理器](https://github.com/aitemr/awesome-git-hooks#tools) ,例如 [lefthook](https://github.com/evilmartians/lefthook) 或 [husky](https://github.com/typicode/husky)。還有幾個[3rd-party tools](https://githooks.com/#projects),這使得管理鉤子更容易,我推薦[overcommit](https://github.com/sds/overcommit)。 請記住,掛鉤總是可以跳過(使用 `--no-verify` 標誌),所以永遠不要純粹依賴掛鉤,尤其是對於任何與安全相關的事情。 --- ## Git Blame > 使用 [`git blame`](https://git-scm.com/docs/git-blame) 顯示特定修訂版和行的作者訊息 一個經典的,快速找出誰寫了特定程式碼行(也就是你的哪個同事應該為這個錯誤負責!)。但它也有助於確定在哪個時間點發生了某些更改並檢查該提交和關聯的元資料。 例如,要查看 index.rs 第 400 到 420 行的作者和提交訊息,您可以執行: ``` git blame -L 400,420 index.rs ``` --- ## Git LFS > 使用 [`git lfs`](https://git-lfs.github.com/) 存儲大文件,以免拖慢您的存儲庫 您的專案通常會包含較大的文件(例如資料庫、二進制資產、檔案或媒體文件),這會減慢 git 工作流程並使使用限制達到最大。這就是 [大型文件存儲](https://git-lfs.github.com/) 的用武之地 - 它使您能夠將這些大型資產存儲在其他地方,同時使它們可以通過 git 進行跟踪並保持相同的存取控制/權限。 LFS 的工作原理是將這些較大的文件替換為在 git 中跟踪的文本指針。 要使用它,只需執行 `git lfs track <file glob>`,這將更新您的 `.gitattributes` 文件。您可以通過擴展名(例如“*.psd”)、目錄或單獨指定文件。執行 git lfs ls-files 以查看跟踪的 LFS 文件列表。 --- ## Git GC > 使用 [`git gc`](https://git-scm.com/docs/git-gc) 優化您的存儲庫 隨著時間的推移,git repos 會積累各種類型的垃圾,這些垃圾會佔用磁盤空間並減慢操作速度。這就是內置垃圾收集器的用武之地。執行 `git gc` 將刪除孤立的和不可存取的提交(使用 [`git prune`](https://git-scm.com/docs/git-prune)),壓縮文件修訂和存儲的 git 物件,以及一些其他一般的內務管理任務,如打包引用、修剪引用日誌、尊重元資料或陳舊的工作樹和更新索引。 加入 `--aggressive` 標誌將 [積極優化](https://git-scm.com/docs/git-gc#_aggressive) 存儲庫,丟棄任何現有的增量並重新計算它們,這需要更長的時間執行但如果你有一個大型存儲庫可能需要。 --- ## Git Show > 使用 [`git show`](https://git-scm.com/docs/git-show) 輕鬆檢查任何 git 物件 以易於閱讀的形式輸出物件(blob、樹、標籤或提交)。要使用,只需執行 `git show <object>`。您可能還想附加 `--pretty` 標誌,以獲得更清晰的輸出,但還有許多其他選項可用於自定義輸出(使用 `--format`),因此此命令對於準確顯示非常強大你需要什麼。 這非常有用的一個實例是在另一個分支中預覽文件,而無需切換分支。只需執行 `git show branch:file` --- ## Git Describe > 使用 [`git describe`](https://git-scm.com/docs/git-describe) 查找可從提交中存取的最新標記,並為其指定一個人類可讀的名稱 執行 `git describe`,您將看到一個人類可讀的字串,該字串由最後一個標籤名稱與當前提交組合而成,以生成一個字串。您還可以將特定標籤傳遞給它, 請注意,您必須已建立標籤才能使其正常工作,除非您附加了 `--all` 標誌。默認情況下,Git describe 也只會使用帶註釋的標籤,因此您必須指定 `--tags` 標誌以使其也使用輕量級標籤。 --- ## Git Tag > 使用 [`git tag`](https://git-scm.com/docs/git-tag) 在你的 repo 歷史中標記一個特定點 能夠[標記](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asics-Tagging) 存儲庫歷史記錄中最常用於表示發布版本的特定重要點通常很有用。建立標籤就像 `git tag <tagname>` 一樣簡單,或者您可以使用 `git tag -a v4.2.0 <commit sha>` 標記歷史提交。與提交一樣,您可以使用“-m”在標籤旁邊包含一條訊息。 不要忘記使用 `git push origin <tagname>` 將您的標籤推送到遠程。 要列出所有標籤,只需執行 `git tag`,並可選擇使用 `-l` 進行通配符搜尋。 然後,您將能夠使用 `git checkout <tagname>` 檢出特定標籤 --- ## Git Reflog > 使用 [`git reflog`](https://git-scm.com/docs/git-reflog) 列出對您的存儲庫所做的所有更新 Git 使用稱為參考日誌或“reflogs”的機制跟踪分支尖端的更新。跟踪各種事件,包括:克隆、拉取、推送、提交、檢出和合併。能夠找到事件引用通常很有用,因為許多命令都接受引用作為參數。只需執行 `git reflog` 即可查看 `HEAD` 上的最近事件。 reflog 真正有用的一件事是恢復丟失的提交。 Git 永遠不會真正丟失任何東西,即使是在重寫歷史時(比如變基或提交修改)。 Reflog 允許您返回提交,即使它們沒有被任何分支或標記引用。 默認情況下,reflog 使用 `HEAD`(您當前的分支),但您可以在任何 ref 上執行 reflog。例如 `git reflog show <branch name>`,或者使用 `git reflog stash` 查看隱藏的更改。或者使用 `git reflog show --all` 顯示所有引用 --- ## Git Log > 使用 [`git log`](https://git-scm.com/docs/git-log) 查看提交列表 您可能已經熟悉執行 `git log` 來查看當前分支上最近提交的列表。但是您可以使用 git log 做更多的事情。 使用 `git log --graph --decorate --oneline` 將顯示一個漂亮整潔的提交圖以及 ref 指針。  您還經常需要能夠根據各種參數過濾日誌,其中最有用的是: - `git log --search="<anything>"` - 搜尋特定程式碼更改的日誌 - `git log --author="<pattern>"` - 只顯示特定作者的日誌 - `git log --grep="<pattern>"` - 使用搜尋詞或正則表達式過濾日誌 - `git log <since>..<until>` - 顯示兩個引用之間的所有提交 - `git log -- <file>` - 顯示僅對特定文件進行的所有提交 或者,只需執行 `git shortlog` 以獲得匯總的提交列表。 --- ## Git Cherry Pick > 使用 [`git cherry-pick`](https://git-scm.com/docs/git-cherry-pick) 通過引用選擇指定的提交並將它們附加到工作 HEAD 有時你需要從其他地方拉一個特定的提交到你當前的分支。這對於應用熱修復、撤消更改、恢復丟失的提交以及在某些團隊協作設置中非常有用。請注意,通常傳統的合併是更好的做法,因為挑選提交會導致日誌中出現重複提交。 用法很簡單,只需執行 `git cherry-pick <commit-hash>`。這會將指定的提交拉入當前分支。 --- ## Git Switch > 使用 [`git switch`](https://git-scm.com/docs/git-switch) 在分支之間移動是我們經常做的事情,`switch` 命令就像是`git checkout` 的簡化版本,它可以用來建立和在分支之間導航,但不像 checkout 在分支之間移動時不會復制修改的文件. 類似於 `checkout -b`,使用 switch 命令你可以附加 `-c` 標誌來建立一個新分支,然後直接跳入其中,例如`git switch -c <新分支>`。執行 `git switch -` 將放棄您所做的任何實驗性更改,並返回到您之前的分支。 --- ## Git Standup > 使用 [`git standup`](https://github.com/kamranahmedse/git-standup) 回憶你在最後一個工作日做了什麼,基於 git 提交 我把它放在最後,因為它不包含在大多數 git 客戶端中,但是您可以使用系統包管理器[輕鬆安裝](https://github.com/kamranahmedse/git-standup#install) ,使用 1 行 curl 腳本,或從源程式碼建置。 如果您的老闆要求您每天站立一次,以更新昨天的工作,但您永遠記不起自己到底做了什麼——這個適合您!它將顯示一個格式良好的列表,列出在給定時間範圍內完成的所有事情。用法很簡單,只需執行 `git standup`,或使用 [這些選項](https://github.com/kamranahmedse/git-standup#options) 指定應顯示哪些資料(作者、時間範圍、分支機構等)。 --- ## 結論 希望對您有幫助!
你的轉職路上,還缺少一份練功作業包!寫完這九包,直接拿作品去面試上班!
本學院另有附設一個 LINE 新手發問&交流群組!歡迎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