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結果:ruby

🔍 搜尋結果:ruby

🕸️ 2024 年我們將看到的 Web 開發趨勢 👀

隨著我們已經步入新的一年,現在是了解 2024 年 Web 開發趨勢開始受到關注的最佳時機。 回顧 2023 年以來的旋風式更新,以下是一些熱門話題的概述即將到來的一年。 ![戲法](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t8d7a35t3wvyu1ppj6xc.png) 返回自架 ---- ![噗](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3zlko5f6tojse2ypqq2w.jpg) 多年來,自架是網頁開發人員和公司託管其應用程式的最初和預設方式。開發人員必須更深入地了解 IIS、Nginx 或類似工具的內部工作原理才能託管其 Web 應用程式。隨後出現了雲端服務,與「自己動手做」的方法相比,雲端服務的出現使部署變得輕而易舉。不再有伺服器維護的惡夢,對吧? 與「標準」自託管解決方案相比,更便宜、更方便的雲端部署意味著在其他地方更容易學習和維護部署。畢竟,你必須擁有一台伺服器,維護它、更新它、解決錯誤等。在生產環境中執行」開始出現就像過去的事情一樣。 但是,這還不足以取代僅將應用程式傳送到某些外部提供者的便利性。不必被迫學習太多有關網路、管理和虛擬機器處理的便利性仍然不存在。更便宜的家庭伺服器的興起,使用網路附加儲存(NAS)及其廣泛的選項,使得處理輕量級使用的自託管需求變得更加容易。我們現在擁有 Proxmox 和 Portainer 等工具,它們使自架您自己的 Docker 容器變得輕而易舉。我們甚至看到 DHH(他是 Ruby on Rails 等產品的建立者)公司[完全轉向](https://world.hey.com/dhh/why-we-re-leaving-the-cloud-654b47e0)自託管模式,這引發了一場大爭論。 重回自有伺服器 ----- ![伺服器](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xjxxcr4n3kjlhh72ikvn.png) 在 React 的世界中,有一種強烈的推動力將伺服器作為渲染應用程式的方式。 [React Server Components](https://nextjs.org/docs/app/building-your-application/rendering/server-components)主要透過 Next.js 帶頭,儘管是一項非常新技術,但在公眾討論中獲得了很大的空間。這些工具正在攪局——一些開發人員認為它們具有開創性,而另一些開發人員則認為它們只是重新發明輪子。無論如何,承諾是更快的頁面加載、更少的客戶端程式碼和更流暢的開發體驗。 React 元件可以在伺服器上專門執行和渲染 React 程式碼,這應該會帶來一些好處,例如更快的頁面載入、更少的發送到客戶端的程式碼以及更好的開發人員體驗。 DX 的一大優點是直接從元件本身安全地存取資料庫層,而不需要 API。 [HTMX](https://htmx.org/)是另一個因其伺服器優先的資料渲染方法而受到歡迎的程式庫,儘管它正在尋求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來吸引開發人員。 重回 SPA ------ ![水療圖表](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uugl165hh4465tekfn6g.png) 等等,這不是有點矛盾嗎?雖然伺服器端渲染正在蓬勃發展,但也有一個堅實的陣營正在完善優秀的單頁應用程式 (SPA) 方法。主要原因是我們在嘗試伺服器優先方法方面走得太遠,以至於我們忘記了並非所有應用程式都應該駐留在伺服器上。有些可能是高度動態的,帶有大量複雜的用戶端驗證,或者您只是想將舊的 Create-React-App 架構遷移到 Vite。 順便說一句,如果您想知道 SPA 到底是什麼以及我什麼時候應該使用它而不是 React 伺服器元件,請讓我快速解釋一下。單頁應用程式 (SPA) 是一種 Web 應用程式,它最初僅加載單個 Web 文件,然後動態更新同一頁面上的內容,而無需重新加載整個頁面。 SPA 透過重寫現有網頁而不是從伺服器載入全新頁面來與使用者互動。 Remix SPA 模式是較新的 SPA 方法的範例之一。它使用 Vite 建立基本上是 React Router 和 Vite 的設置,並具有附加的 Remix 特定功能,例如基於文件的路由等。 利用 Vite 為使用者提供 SPA 體驗的 React 框架的另一個例子是[Wasp——一個針對 React 和 Node.js 的全端框架,大大減少了樣板檔案](https://github.com/wasp-lang/wasp)。儘管它是一個全端框架,但它專注於使用 Node.js 伺服器部署客戶端 React 應用程式的標準化方法,以盡可能實現可移植。透過這種方法,您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部署您的應用程式,也可以自行託管它,這也是我們之前在本文中提到的一件事。 ![OpenSaaS 橫幅](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pzwgvd7wm3i04gia4zrk.png) 為了更快啟動,它還具有[Open SaaS - 一個適用於 React 和 Node.js 的 100% 免費開源樣板啟動器](https://github.com/wasp-lang/open-saas)。只需克隆它,即可獲得具有身份驗證、計費、開放 AI API、用戶儀表板等功能的工作應用程式! ### 覺得這篇文章有用嗎? 我們在[Wasp](https://wasp.sh/)正在努力建立這樣的內容,更不用說建立一個現代的開源 React/NodeJS 框架了。 表達您支援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為 Wasp 儲存庫加註星標! 🐝 但如果您可以查看[儲存庫](https://github.com/wasp-lang/wasp)(用於貢獻,或只是測試產品),我們將不勝感激。點擊下面的按鈕給黃蜂星一顆星並表示您的支持! ![wasp_arnie_handshake](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axqiv01tl1pha9ougp21.gif) https://github.com/wasp-lang/wasp ⭐️ 感謝您的支持 💪 低級語言的興起 ------- ![銹病](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1wil1pr8jfv72p17hec.png) 暫時離開 JavaScript 的世界,我們發現許多低階語言進入主流的例子,尤其是在 JavaScript 工具方面。這一趨勢在過去幾年中已經開始,並且應該會持續到 2024 年及以後。當 JavaScript 生態系統開始蓬勃發展時,出現了許多使用 JavaScript 建立的出色工具,這使得開發人員可以更輕鬆地為它們做出貢獻,並允許他們建立自己的插件並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自訂。 我們應該對此感到興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基於 JS 的工具相比,這些工具為開發人員帶來的效能。 SWC(Speedy Web Compiler)和 Turbopack(Vercel 自稱為 Webpack 的繼承者)等工具都是用 Rust 建構的。另一方面,Bun,它是一個帶有 Zig 的一體化 JavaScript 工具包。它不僅使用戶能夠將其用作預設的 JavaScript 執行時,還可以用作捆綁器、測試執行器和與 Node.js 相容的套件管理器。很棒的是,許多新工具不會消除與預先存在的概念的兼容性,這使得轉換相對容易。 結論 -- 與所有事情一樣,我們應該對所有預測和潛在趨勢持保留態度。人們很容易被當今不斷出現的新技術和工具的炒作沖昏頭。如果你仔細閱讀這篇文章,你可能會想「好吧,人工智慧在哪裡?」。我故意不包含任何基於人工智慧的預測,以提高人們對行業中被忽視的其他酷發展和趨勢的認識。 您如何看待這些趨勢?你也注意到他們了嗎?或者更好,自己做一些這樣的事情?請在下面的評論部分告訴我們並分享您的意見! --- 原文出處:https://dev.to/wasp/web-development-trends-we-will-see-in-2024-55pi

21 個正在改變世界的人工智慧工具

世界上充滿了有前景的人工智慧工具,如 Sora、ChatGPT 以及更多即將推出的工具。 我收集了一些你必須使用的令人興奮的人工智慧工具。 該清單包括 Devin AI 的開源替代品、Notion、5 秒內的語音克隆、電子郵件自動化軟體以及您從未聽說過的工具。好奇心超載! 別忘了給他們加星號🌟 讓我們涵蓋這一切! --- 1. [Taipy](https://github.com/Avaiga/taipy) - 將資料和人工智慧演算法整合到生產就緒的 Web 應用程式中。 ---------------------------------------------------------------------------- ![打字](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deak7rre409rzv5j5viv.png) Taipy 是一個開源 Python 庫,可用於輕鬆的端到端應用程式開發,具有假設分析、智慧管道執行、內建調度和部署工具。 我相信你們大多數人都不明白 Taipy 用於為基於 Python 的應用程式建立 GUI 介面並改進資料流管理。 因此,您可以繪製資料集的圖表,並使用類似 GUI 的滑桿來提供使用其他實用功能來處理資料的選項。 雖然 Streamlit 是一種流行的工具,但在處理大型資料集時,其效能可能會顯著下降,這使得它在生產級使用上不切實際。 另一方面,Taipy 在不犧牲性能的情況下提供了簡單性和易用性。透過嘗試 Taipy,您將親身體驗其用戶友好的介面和高效的資料處理。 在底層,Taipy 利用各種函式庫來簡化開發並增強功能。 ![圖書館](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n9xts3nof4uapr7dakrl.png) 開始使用以下命令。 ``` pip install taipy ``` 我們來談談最新的[Taipy v3.1 版本](https://docs.taipy.io/en/latest/relnotes/)。 最新版本使得在 Taipy 的多功能零件物件中可視化任何 HTML 或 Python 物件成為可能。 這意味著[Folium](https://python-visualization.github.io/folium/latest/) 、 [Bokeh](https://bokeh.org/) 、 [Vega-Altair](https://altair-viz.github.io/)和[Matplotlib](https://matplotlib.org/)等程式庫現在可用於視覺化。 這也帶來了對[Plotly python](https://plotly.com/python/)的原生支持,使繪製圖表變得更加容易。 ![陰謀蟒蛇](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xdewvex88md09hvu3s80.png) 他們還使用分散式運算提高了效能,但最好的部分是 Taipy,它的所有依賴項現在都與 Python 3.12 完全相容,因此您可以在使用 Taipy 進行專案的同時使用最新的工具和程式庫。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docs.taipy.io/en/latest/)。 例如,您可以看到[聊天演示](https://docs.taipy.io/en/release-3.1/gallery/llm/5_chatbot/),它使用 OpenAI 的 GPT-4 API 來產生對您的訊息的回應。您可以輕鬆更改程式碼以使用任何其他 API 或模型。 ![聊天演示](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ug1mclhmzyad0hjchif.png) 另一個有用的事情是,Taipy 團隊提供了一個名為[Taipy Studio](https://docs.taipy.io/en/latest/manuals/studio/)的 VSCode 擴充功能來加速 Taipy 應用程式的建置。 ![太皮工作室](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c1umm5hcxes0ydbuspb.png) 您也可以使用 Taipy 雲端部署應用程式。 如果您想閱讀部落格來了解程式碼庫結構,您可以閱讀 HuggingFace[的使用 Taipy 在 Python 中為您的 LLM 建立 Web 介面](https://huggingface.co/blog/Alex1337/create-a-web-interface-for-your-llm-in-python)。 嘗試新技術通常很困難,但 Taipy 提供了[10 多個演示教程,](https://docs.taipy.io/en/release-3.1/gallery/)其中包含程式碼和適當的文件供您遵循。 例如,一些現場演示範例和專案想法: - [新冠儀表板](https://covid-dashboard.taipy.cloud/Country) - [推文生成](https://tweet-generation.taipy.cloud/) - [資料視覺化](https://production-planning.taipy.cloud/Data-Visualization) - [即時人臉辨識](https://face-recognition.taipy.cloud/) - [國際象棋大師](https://github.com/KorieDrakeChaney/taipy-chess) Taipy 在 GitHub 上有 7k+ Stars,並且處於`v3`版本,因此它們正在不斷改進。 https://github.com/Avaiga/taipy Star Taipy ⭐️ --- 2. [PR Agent](https://github.com/Codium-ai/pr-agent) - 自動拉取請求分析、回饋、建議的工具。 ------------------------------------------------------------------------- ![公關代理](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sq9u9ktdhdu4pax9u7i.gif) 這是一個開源工具,可幫助有效地審查和處理拉取請求。它有許多獨特的選項,並提供跨各種 git 提供者的廣泛的拉取請求功能。 每天有數百萬個開源專案和數百個 Pull 請求,因此有一個可以幫助您的朋友是非常好的事情。 我是開源維護者,所以我知道有時會變得多麼困難,特別是每天都要審查這麼多的 Pull 請求。 無論如何,這就是公關代理商的幕後工作方式。 ![建築學](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0kkd9vxxqhu99f2elv8c.png) 您必須使用`@CodiumAI-Agent /review`對拉取請求發表評論,代理商將透過對 PR 的審查進行回應。有很多可用的選項,例如`describe`和`improve` 。 他們也提供了 [PR-Agent 工具](https://pr-agent-docs.codium.ai/tools/),每個頁面都有一個專門的頁面來解釋如何使用它。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pr-agent-docs.codium.ai/installation/)並查看[範例結果](https://github.com/Codium-ai/pr-agent?tab=readme-ov-file#example-results)。 最好的部分是您甚至可以將其作為[GitHub Action](https://pr-agent-docs.codium.ai/installation/github/#run-as-a-github-action)執行。他們還提供了一個專業版本,有更多的選擇,但免費套餐足以開始使用。 如果您正在尋找好的文章,我推薦[使用 CodiumAI PR-Agent 自動進行拉取請求審查和](https://rnemet.dev/posts/ai/codium-pragent/)[CodiumAI PR-Agent 讓開發人員的生活更輕鬆的 5 個原因](https://medium.com/@mengineer/5-reasons-why-codiumai-pr-agent-is-making-developers-lives-easier-e040be0f6a36)。這些提供了有關 PR Agent 的大量概述。 它們在 GitHub 上有大約 3800 個 Star,被 300 多名開發人員使用,並且是使用 Python 建構的。雖然它們可能不是非常受歡迎,但它們的用例非常好。 https://github.com/Codium-ai/pr-agent 明星公關代理人 ⭐️ --- 3. [Mintlify](https://github.com/mintlify/writer) - 在建置時出現的文件。 -------------------------------------------------------------- ![精簡](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gvk07kmn8p48cpssogov.png) Mintlify 是一款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文件編寫器,您只需 1 秒鐘即可編寫程式碼文件 :D 幾個月前我發現了 Mintlify,從那時起我就一直是它的粉絲。我見過很多公司使用它,甚至我使用我的商務電子郵件產生了完整的文件,結果證明這是非常簡單和體面的。如果您需要詳細的文件,Mintlify 就是解決方案。 另一個用例是根據我們將在這裡討論的程式碼產生文件。 您可以安裝[VSCode 擴充功能](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intlify.document)或將其安裝在[IntelliJ](https://plugins.jetbrains.com/plugin/18606-mintlify-doc-writer)上。 您只需突出顯示程式碼或將遊標放在要記錄的行上。然後點選「編寫文件」按鈕(或按 ⌘ + 。)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github.com/mintlify/writer?tab=readme-ov-file#%EF%B8%8F-mintlify-writer)和[安全指南](https://writer.mintlify.com/security)。 如果您更喜歡教程,那麼您可以觀看[Mintlify 的工作原理](https://www.loom.com/embed/3dbfcd7e0e1b47519d957746e05bf0f4)。它支援 10 多種程式語言,並支援許多文件字串格式,例如 JSDoc、reST、NumPy 等。 順便說一句,他們的網站連結是[writer.mintlify.com](https://writer.mintlify.com/) ;回購協議中目前的似乎是錯誤的。 它在 GitHub 上有大約 2.4k 顆星,受到許多開發人員的喜愛,並且是使用 TypeScript 建構的。 https://github.com/mintlify/writer Star Mintlify ⭐️ --- 4.[螢幕截圖到程式碼](https://github.com/abi/screenshot-to-code)- 放入螢幕截圖並將其轉換為乾淨的程式碼。 --------------------------------------------------------------------------- ![截圖到程式碼](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5akiyz5telxqqsj32ftu.png) 這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開源專案,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很多開發人員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使用此功能,您可以將使用者介面的建置速度提高 10 倍。 這是一個簡單的工具,可以使用 AI 將螢幕截圖、模型和 Figma 設計轉換為乾淨、實用的程式碼。 該應用程式有一個 React/Vite 前端和一個 FastAPI 後端。如果您想使用 Claude Sonnet 或實驗性視訊支持,您將需要一個能夠存取 GPT-4 Vision API 的 OpenAI API 金鑰或一個 Anthropic 金鑰。您可以閱讀[指南](https://github.com/abi/screenshot-to-code?tab=readme-ov-file#-getting-started)來開始。 您可以在託管版本上[即時試用](https://screenshottocode.com/),並觀看 wiki 上提供的[一系列演示影片](https://github.com/abi/screenshot-to-code/wiki/Screen-Recording-to-Code)。 他們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47k 顆星星,並支援許多技術堆疊,例如 React 和 Vue,以及不錯的 AI 模型,例如 GPT-4 Vision、Claude 3 Sonnet 和 DALL-E 3。 https://github.com/abi/screenshot-to-code 將螢幕截圖轉為程式碼 ⭐️ --- 5. [FaceSwap](https://github.com/deepfakes/faceswap) - 適合所有人的 Deepfakes 軟體。 --------------------------------------------------------------------------- ![換臉](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ps8nidwchglscdrk0117.png) 我總是對 Deepfakes 著迷,因為這就是某些人工智慧的工作原理,尤其是使用影片的人工智慧。 相信我!我們中的許多人甚至不使用它來建立影片,我們只是修改程式碼來看看它的作用,不道德的使用並不能代表它的建立原因、我們現在如何使用它,或者我們對它的未來的看法。 您應該觀看此影片以了解電腦如何辨識臉!觀看[此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rcAruvnKk)以了解神經網路的基本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OHn5ZF4Uo 您可以閱讀[INSTALL.md](https://github.com/deepfakes/faceswap/blob/master/INSTALL.md)以取得詳細的安裝指南。根據文件,您需要具有 CUDA 支援的現代 GPU 才能獲得最佳效能。許多 AMD GPU 透過 DirectML (Windows) 和 ROCm (Linux) 支援。 您可以閱讀<a href="">文件</a>、觀看[演示影片](https://www.dailymotion.com/video/x810mot)並存取他們的[部落格](https://faceswap.dev/blog/)以觀看具有其他用例的會議影片。 我最喜歡的事實是,他們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部分,介紹任何人如何為該專案做出貢獻,包括對生成模型感興趣的人、開發人員、非開發高級用戶、最終用戶,當然還有討厭者:) 他們在 GitHub 上有 48k+ Stars,這使得他們足夠可信。 https://github.com/deepfakes/faceswap 明星 FaceSwap ⭐️ --- 6. [Amica](https://github.com/semperai/amica) - 讓您可以在瀏覽器中輕鬆地與 3D 角色聊天。 ---------------------------------------------------------------------- ![朋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2nvizcn717h3cteocft5.png) Amica 是一個開源接口,用於透過語音合成和語音辨識與 3D 角色進行互動式通訊。 您可以匯入 VRM 文件,調整聲音以適合角色,並產生包含情緒表達的回應文字。 他們使用 Three.js、OpenAI、Whisper、Bakllava 等進行視覺處理。您可以閱讀[Amica 的工作原理](https://docs.heyamica.com/overview/how-amica-works)及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https://docs.heyamica.com/overview/core-concepts)。 您可以克隆該存儲庫並使用它來[開始](https://docs.heyamica.com/getting-started/installation)。 ``` npm i npm run dev ```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docs.heyamica.com/)並查看[演示](https://amica.arbius.ai/),這真是太棒了:D ![示範](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92iv9y2auly6tvenee82.png) 您可以觀看這段簡短的影片,了解它的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xAEnFiXH8 Amica 使用 Tauri 建立桌面應用程式。 他們在 GitHub 上有 400+ Stars,而且看起來非常容易使用。 https://github.com/semperai/amica Star Amica ⭐️ --- 7. [Bark](https://github.com/suno-ai/bark) - 文字提示的生成音訊模型。 --------------------------------------------------------- ![吠](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pt8h5filcsk9pcxsx0ky.png) Bark 是 Suno 建立的基於轉換器的文本到音訊模型。 Bark 可以產生高度逼真的多語言語音以及其他音訊 - 包括音樂、背景噪音和簡單的音效。 該模型還可以產生非語言交流,如笑、嘆息和哭泣。哇! 它擁有 MIT 許可證,這意味著它現在可用於商業用途。 Bark 支援超過 100 種語言的揚聲器預設。您可以[在此處](https://suno-ai.notion.site/8b8e8749ed514b0cbf3f699013548683?v=bc67cff786b04b50b3ceb756fd05f68c)查看支援的語音預設庫。 根據文件,Bark 嘗試匹配給定預設的語氣、音高、情緒和韻律,但目前不支援自訂語音複製。該模型還嘗試保留音樂、環境噪音等。這超出了任何人的需要。 您可以這樣使用它。如果您想將其與 Transformers 庫一起使用,請閱讀[本文](https://github.com/suno-ai/bark?tab=readme-ov-file#-transformers-usage)。 ``` from bark import SAMPLE_RATE, generate_audio, preload_models from scipy.io.wavfile import write as write_wav from IPython.display import Audio # download and load all models preload_models() # generate audio from text text_prompt = """ Hello, my name is Suno. And, uh — and I like pizza. [laughs] But I also have other interests such as playing tic tac toe. """ audio_array = generate_audio(text_prompt) # save audio to disk write_wav("bark_generation.wav", SAMPLE_RATE, audio_array) # play text in notebook Audio(audio_array, rate=SAMPLE_RATE) ``` Bark 開箱即用支援各種語言,並自動根據輸入文字確定語言。當提示使用程式碼轉換文字時,Bark 將嘗試使用相應語言的本地口音。 您可以在[Google Colab](https://colab.research.google.com/drive/1eJfA2XUa-mXwdMy7DoYKVYHI1iTd9Vkt?usp=sharing) & [Replicate](https://replicate.com/suno-ai/bark)閱讀<a href="">文件</a>並查看演示。 您也可以在筆記本部分閱讀有關語音一致性增強和其他形式的[範例](https://github.com/suno-ai/bark/tree/main/notebooks)。 ![聲音](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zirh2dimya9yt8p0e7ry.png) 它們支援多種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德語、法語等。 他們在 GitHub 上擁有 30k+ Stars,並且經營超過 300,000 人的社區,這使他們成為值得選擇的選擇。 https://github.com/suno-ai/bark 星樹 ⭐️ --- 8. [GPTDiscord](https://github.com/Kav-K/GPTDiscord) - Discord 的一體化 GPT 介面。 --------------------------------------------------------------------------- ![概述](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knaijkgi2rr7b0kefo7.png) 我是 Discord 上多個社群的成員,具有出色用例的機器人可以改善整體最終用戶體驗。 這個機器人的功能與 ChatGPT 網路相當,甚至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更好! 它們支援一切,從多模態圖像理解、程式碼解釋、高級資料分析、文件問答、與 Wolfram Alpha 的網路連接聊天和 Google 存取、AI 審核、使用 DALL-E 生成圖像等等! 您可以閱讀 GPTDiscord 的所有高效[功能](https://github.com/Kav-K/GPTDiscord?tab=readme-ov-file#features)。 您可以閱讀[安裝指南](https://github.com/Kav-K/GPTDiscord/blob/main/detailed_guides/INSTALLATION.md)。 您可以查看[螢幕截圖](https://github.com/Kav-K/GPTDiscord?tab=readme-ov-file#screenshots)並查看不同目的的[詳細指南](https://github.com/Kav-K/GPTDiscord/tree/main/detailed_guides)清單。 他們在 GitHub 上有大約 1.8k+ Stars,而且肯定在進步。 https://github.com/Kav-K/GPTDiscord 星 GPTDiscord ⭐️ --- 9. [Upscayl](https://github.com/upscayl/upscayl) - 開源 AI 影像擴大機。 --------------------------------------------------------------- ![高級](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2c1837rev5jb260ro2sd.png) 適用於 Linux、MacOS 和 Windows 的免費開源 AI Image Upscaler 採用 Linux 優先概念建構。 它可能與全端無關,但它對於升級圖像很有用。 ![高級](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9vyo1eqfz3hh0rg3lmkz.png) ![高級](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a4qq1wm3wey3vihn9al4.png) 透過最先進的人工智慧,Upscayl 可以幫助您將低解析度影像變成高解析度。清脆又鋒利! 您可以閱讀[安裝指南](https://github.com/upscayl/upscayl?tab=readme-ov-file#-installation),並查看 Upscayl 之前/之後的[比較](https://github.com/upscayl/upscayl/blob/main/COMPARISONS.MD)。 ![比較](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3f14g2vv58ljhayluh8l.png) 它在 GitHub 上有 23k+ Stars,並且基於 TypeScript 建置。 https://github.com/upscayl/upscayl 明星 Upscayl ⭐️ --- 10. [AppFlowy](https://github.com/AppFlowy-IO/AppFlowy) - Notion 的開源替代品。 ------------------------------------------------------------------------ ![應用程式串流](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dovisje3bh7ec1h9uqau.png) AppFlowy 是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安全工作空間,類似於您在不失去資料控制的情況下實現更多目標的概念。 ![產品](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ul096wqbsxrs8shvwp6c.png) 他們還提供行動應用程式,這是一個優點。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docs.appflowy.io/docs)並了解[安裝方法](https://docs.appflowy.io/docs/appflowy/install-appflowy/installation-methods)。 他們還支援[使用 Supabase 自託管 AppFlowy](https://docs.appflowy.io/docs/guides/appflowy) 。對於喜歡 Supabase 功能或使用 Supabase 作為其基礎設施的用戶來說,這是理想的選擇。 您還應該檢查[此內容](https://docs.appflowy.io/docs/appflowy/product/data-storage)以了解有關資料儲存、Markdown、捷徑、主題、涉及的人工智慧和插件的更多資訊。 AppFlowy 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47,000 顆星,發布了 64 個以上版本。 https://github.com/AppFlowy-IO/AppFlowy 明星 AppFlowy ⭐️ --- 11. [Leon](https://github.com/leon-ai/leon) - 您的開源個人助理。 ------------------------------------------------------- ![萊昂](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mnv85osce6ps9xodf07t.png) Leon 是一個開源個人助理,可以駐留在您的伺服器上。 當你要求他做事時,他就會做事。 你可以跟他說話,他也可以跟你說話。你也可以給他發短信,他也可以傳簡訊給你。如果您願意,Leon 可以透過離線方式與您溝通,以保護您的隱私。這是萊昂目前可以做的[技能](https://github.com/leon-ai/leon/tree/develop/skills)清單。 你應該讀一下[萊昂背後的故事](https://blog.getleon.ai/the-story-behind-leon/)。您還可以觀看此演示以了解有關 Leon 的更多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GRGiicO1c ![特徵](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70mddmgadcbfwzugd1bl.png) 這是Leon的高層架構模式。 ![建築學](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a6b9vgj3fagera0bsyur.png) 這是開始使用 npm 指令的方法。 ``` # install leon global cli npm install --global @leon-ai/cli # install leon leon create birth ```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docs.getleon.ai/)。 它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14k 顆星,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https://github.com/leon-ai/leon 明星萊昂 ⭐️ --- 12. [n8n](https://github.com/n8n-io/n8n) - 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 ----------------------------------------------------- ![n8n](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4pqsc84nhgj0b9dhfaxo.png) n8n 是一個可擴展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透過公平程式碼分發模型,n8n 將始終擁有可見的原始程式碼,可用於自託管,並允許您加入自訂函數、邏輯和應用程式。 ![n8n](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rxnp57kw5szbpj6mfs1p.png) n8n 基於節點的方法使其具有高度通用性,使您能夠將任何事物連接到任何事物。 有[400 多個集成選項](https://n8n.io/integrations),這幾乎是瘋狂的! 您可以看到所有[安裝](https://docs.n8n.io/choose-n8n/)選項,包括 Docker、npm 和自架。 開始使用以下命令。 ``` npx n8n ``` 此命令將下載啟動 n8n 所需的所有內容。然後,您可以透過開啟`http://localhost:5678`來存取 n8n 並開始建置工作流程。 在 YouTube 上觀看此[快速入門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wSoB0gnM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wSoB0gnM4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docs.n8n.io/)並閱讀本[指南](https://docs.n8n.io/try-it-out/),以便根據您的需求快速開始。 他們還提供初學者和中級[課程,](https://docs.n8n.io/courses/)以便輕鬆學習。 他們在 GitHub 上有 39k+ Stars,並提供兩個包供整體使用。 https://github.com/n8n-io/n8n 明星 n8n ⭐️ --- 13. [Quivr](https://github.com/QuivrHQ/quivr) - 你的 GenAI 第二腦。 ------------------------------------------------------------- ![奎弗爾](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hl12fl88mdjmfkfath1t.png) Quivr,您的第二個大腦,利用 GenerativeAI 的力量成為您的私人助理!可以將其視為黑曜石,但增強了人工智慧功能。 ![統計資料](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5a27c2ubbmri0b2xlh1l.png) 您可以閱讀[安裝指南](https://github.com/QuivrHQ/quivr?tab=readme-ov-file#getting-started-)。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docs.quivr.app/home/intro)並觀看[示範影片](https://github.com/QuivrHQ/quivr?tab=readme-ov-file#demo-highlights-)。 他們可以提供更好的免費套餐,但這足以在您端進行測試。 它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30k 顆星,發布了 220 多個版本,這意味著它們正在不斷改進。 https://github.com/QuivrHQ/quivr Star Quivr ⭐️ --- 14. [meilisearch](https://github.com/meilisearch/meilisearch) - 適合您的應用程式、網站和工作流程的搜尋 API。 ---------------------------------------------------------------------------------------- ![搜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s1rm66br9fbsa76n2e8i.png) Meilisearch 可協助您快速打造令人愉悅的搜尋體驗,提供開箱即用的功能來加快您的工作流程。 您一定看過可以使用`Ctrl + k`搜尋文件的軟體網站,例如 GitHub 或 Appwrite。那麼,meilisearch 可以幫助您實現相同的功能。 與 Algolia、Typesense 和 Elasticsearch 相比,這是唯一基於 Rust 建構的。您可以閱讀有關可用替代選項的[比較](https://www.meilisearch.com/docs/learn/what_is_meilisearch/comparison_to_alternatives):) Meilisearch 不應該是您的主要資料儲存。它是一個搜尋引擎,而不是一個資料庫。 Meilisearch 應僅包含您希望使用者搜尋的資料。如果您必須加入與搜尋無關的資料,請務必使這些字段不可搜尋,以提高相關性並縮短響應時間。 無論您是在開發網站還是應用程式,Meilisearch 都能提供直覺的即輸入即搜尋體驗,回應時間低於 50 毫秒。 他們提供[SDK 和庫,](https://www.meilisearch.com/docs/learn/what_is_meilisearch/sdks?utm_campaign=oss&utm_source=github&utm_medium=meilisearch&utm_content=sdks-link)用於 Meilsearch 和您喜歡的語言或框架之間的無縫整合。相信我,選擇的數量是瘋狂的。 他們還提供了一個[抓取工具](https://github.com/meilisearch/docs-scraper)來自動讀取文件內容並將其儲存到Meilisearch。 他們展示了許多[有用的功能](https://www.meilisearch.com/docs/learn/what_is_meilisearch/overview#features),例如即使查詢包含拼寫錯誤和拼寫錯誤(他們將其稱為`typo tolerance` ,您也可以獲得相關匹配。 有很多可用的選項,但讓我們看看如何使用 React 來做到這一點。 開始使用以下命令。 ``` yarn add react-instantsearch @meilisearch/instant-meilisearch # or npm install react-instantsearch @meilisearch/instant-meilisearch # or pnpm add react-instantsearch @meilisearch/instant-meilisearch ``` 您可以這樣使用它。 ```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 InstantSearch, SearchBox, Hits, Highlight } from 'react-instantsearch'; import { instantMeiliSearch } from '@meilisearch/instant-meilisearch'; const { searchClient } = instantMeiliSearch( 'https://ms-adf78ae33284-106.lon.meilisearch.io', 'a63da4928426f12639e19d62886f621130f3fa9ff3c7534c5d179f0f51c4f303' ); const App = () => ( <InstantSearch indexName="steam-video-games" searchClient={searchClient} > <SearchBox /> <Hits hitComponent={Hit} /> </InstantSearch> ); const Hit = ({ hit }) => <Highlight attribute="name" hit={hit} />; export default App ``` 您可以查看此[codesandbox](https://codesandbox.io/p/sandbox/eager-dust-f98w2w)以取得詳細的範例以開始使用。 正如我所說,他們在幕後提供了很多東西。例如,您可以使用這些。 ``` npm install @meilisearch/autocomplete-client npm install @meilisearch/instant-meilisearch npm install meilisearch-docsearch ``` `meilisearch docsearch`的靈感來自 Algolia 搜尋文件元件。另外,非常詳細的文件以及每個 sdk 的範例和選項使它們成為人們的最愛。 您可以閱讀[文件](https://www.meilisearch.com/docs)並觀看[現場演示](https://where2watch.meilisearch.com/?utm_campaign=oss&utm_source=github&utm_medium=meilisearch&utm_content=demo-link)。 ![社區統計](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cxou5qe4p0va0h8r52ti.png) 他們在 GitHub 上有超過 42k 顆星,並且`v1.7`版本有 180 多個版本。 https://github.com/meilisearch/meilisearch 星 meilisearch ⭐️ --- 15.[收件匣清除](https://github.com/elie222/inbox-zero)- 幾分鐘內清理您的收件匣。 --------------------------------------------------------------- ![收件匣為零](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jz1krkg9btykpfoiuukd.png) 收件匣歸零是一款開源電子郵件應用程式,其目標是透過 AI 協助幫助您快速實現收件匣歸零。 它們得到了谷歌的批准,因此這是關注隱私的一個很好的部分。 ![經谷歌批准](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9fidgtozaj9y4feo4bbq.png) 它們使用 Postgres 作為資料庫,並基於 TypeScript 建置。 它們有一些瘋狂的功能,例如: > 您的電子郵件人工智慧助理 1. 人工智慧代理將讓您根據您提供的規則自動回覆、轉發或存檔電子郵件。 2. 他們的人工智慧計畫可以幫助你點擊接受或拒絕。一旦您確信人工智慧可以獨立工作,就可以開啟完全自動化。 3. 您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指導。就像與助手交談或向 ChatGPT 發送提示一樣簡單。 > 您可以自動封鎖冷電子郵件 您可以告訴「收件匣零」什麼對您來說構成冷郵件。它將根據您的指示阻止它們。 > 分析 了解收件匣是處理它的第一步。了解您的收件匣裡裝滿了什麼。它們還為您提供了立即採取行動的方法。 您可以閱讀核心[功能](https://github.com/elie222/inbox-zero?tab=readme-ov-file#key-features)並觀看[演示影片](https://github.com/elie222/inbox-zero?tab=readme-ov-file#demo-video)。您還可以查看他們的[看板](https://github.com/users/elie222/projects/1/views/1)以了解計劃內容。 他們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1,500 個 Star,並且絕對值得更多。 https://github.com/elie222/inbox-zero 星收件匣零 ⭐️ --- 16. [Lively](https://github.com/rocksdanister/lively) - 允許使用者設定動畫桌面桌布和螢幕保護程式。 ----------------------------------------------------------------------------- ![活潑](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0tld1a857herh12r5ci.png) 這只是為了好玩,我們可以使用程式碼學到很多關於它是如何完成的。 你可以看看這個[影片](https://www.pexels.com/video/blue-texture-abstract-leaves-7710243/),看看它看起來有多瘋狂。 ![風俗](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b2ll571uc2jd2xrpmph.png) 他們提供[三種類型的壁紙,](https://github.com/rocksdanister/lively?tab=readme-ov-file#types-of-wallpapers)包括影片/GIF、網頁和應用程式/遊戲。 它基於 C# 和 live 支援的一些很酷的功能建置: 1. Lively 可以透過終端機的[命令列參數](https://github.com/rocksdanister/lively/wiki/Command-Line-Controls)進行控制。您可以將其與其他語言(例如 Python 或腳本軟體 AutoHotKey)整合。 2. 一組強大的[API](https://github.com/rocksdanister/lively/wiki/API) ,供開發人員建立互動式壁紙。取得硬體讀數、音訊圖表、音樂資訊等。 3. 當電腦上執行全螢幕應用程式/遊戲時(~0% CPU、GPU 使用率),桌布播放會暫停。 4. 您還可以利用[機器學習推理](https://github.com/rocksdanister/lively/wiki/Machine-Learning)來建立動態壁紙。您可以預測任何 2D 影像與相機的距離並產生類似 3D 的視差效果。酷:D 我見過很多人使用它,其中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是開源的。 您可以使用[安裝程式](https://github.com/rocksdanister/lively/releases/download/v2.0.7.4/lively_setup_x86_full_v2074.exe)或透過[Microsoft Store](https://www.microsoft.com/store/productId/9NTM2QC6QWS7?ocid=pdpshare)下載它。 它是 2023 年 Microsoft Store 的獲勝者。 它在 GitHub 上擁有 13k+ Stars,有 60 個版本。 https://github.com/rocksdanister/lively 明星活潑 ⭐️ --- 17. [Netron](https://github.com/lutzroeder/netron) - 神經網路、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模型的視覺化工具。 ---------------------------------------------------------------------------- ![內創標誌](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uyvww60nqm4jrah526w2.png) Netron 是神經網路、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模型的檢視器。 Netron 支援 ONNX、TensorFlow Lite、Core ML、Keras、Caffe、Darknet、MXNet、PaddlePaddle、ncnn、MNN 和 TensorFlow.js。 Netron 對 PyTorch、TorchScript、TensorFlow、OpenVINO、RKNN、MediaPipe、ML.NET 和 scikit-learn 提供實驗性支援。 您可以閱讀有關[安裝說明](https://github.com/lutzroeder/netron?tab=readme-ov-file#install)。 您可以存取該[網站](https://netron.app/)並打開這些[範例模型文件](https://github.com/lutzroeder/netron?tab=readme-ov-file#models)以使用它來打開。例如,您可以看到這個[演示](https://netron.app/?url=https://github.com/onnx/models/raw/main/validated/vision/classification/squeezenet/model/squeezenet1.0-3.onnx)。 ![模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z1h4si8oue41x1i7dss5.png) 他們在 GitHub 上有 25k+ Stars,並且是基於 JavaScript 建構的。它們在`v7.5`上只有三個版本,考慮到我只使用了語義版本,這對我來說似乎很困惑。我們都同意這個用例非常出色。 https://github.com/lutzroeder/netron 明星 Netron ⭐️ --- 18. [Cursor](https://github.com/getcursor/cursor) - 以 VSCode 為基礎的人工智慧程式碼編輯器。 ---------------------------------------------------------------------------- ![游標](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7em09r6owbz35zh8tt0.png) Cursor 是一款專為與 AI 結對程式設計而設計的程式碼編輯器。遊標適用於 Windows、Mac 和 Linux。 Cursor 不僅僅是 Visual Studio Code (VSC) 擴充功能。這是它自己的應用程式。但別擔心!這是VSC前叉。這意味著它擁有 VSC 所擁有的一切,但在此基礎上也建立了更多人工智慧功能。 https://github.com/anysphere/primpt 他們之前開源了[基於 Codemirror 的編輯器](https://github.com/getcursor/old)。 基於 VSCodium 的 Cursor 版本不是開源的,只有它們的[提示庫](https://github.com/anysphere/priompt)是開源的。 選項數量龐大,您可以查看[功能列表](https://docs.cursor.sh/features/chat),例如選擇用於聊天的 AI 模型、程式碼庫索引和自動終端偵錯。聽起來很酷,對吧:D 您應該檢查的一些功能是: - 允許您透過編輯程式碼庫的「偽程式碼」版本來進行編碼。 - 一旦錯誤出現在您的終端機中,就會自動修復錯誤。 - 要求 AI 更改程式碼區塊,查看編輯的內聯差異。 您也可以閱讀他們官方網站的[變更日誌](https://changelog.cursor.sh/?)。 您可以閱讀有關如何從[VSCode 遷移到 Cursor 的](https://docs.cursor.sh/get-started/moving-from-vsc-to-cursor)資訊。 他們也有定價模型,但免費套餐足以讓您進行測試! 他們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19k+ 的 Star,並將繼續成長。正如我所說,這不是開源的,但將來可能會改變。 https://github.com/getcursor/cursor 星形遊標 ⭐️ --- 19. [VSCode 除錯視覺化工具](https://github.com/hediet/vscode-debug-visualizer)- VS Code 的擴展,可在偵錯期間可視化資料。 ------------------------------------------------------------------------------------------------- ![VSCode 除錯視覺化工具](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7hzgtqb6396zx73d3y62.png) 這個專案相當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有助於高效除錯,還有助於透過視覺化學習基本概念,從長遠來看,這是無價的。 這是一個 VS Code 擴展,用於在偵錯時可視化資料結構。與 VS Code 的監視視圖類似,但具有豐富的監視值視覺化效果。 他們支援許多語言,如 Dart/Flutter、JS/TS、Go、Python、C#、Java、C++、Ruby、Rust 和 Swift,儘管它很基礎,所以這是一個優點。 其他語言和除錯器也可能有效。對於有基本支援的語言,只能視覺化 JSON 字串。您需要實作邏輯來為您的資料結建置立此 JSON。完全支援的語言提供資料提取器,可將一些眾所周知的資料結構轉換為 JSON。 安裝擴充功能後,您可以使用命令`Debug Visualizer: New View`開啟新的視覺化工具視圖。 您可以[在 market 上](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hediet.debug-visualizer)查看所有可用的[演示](https://github.com/hediet/vscode-debug-visualizer/blob/master/extension/README.md#selected-demos)並查看擴展。 您還可以查看他們的[視覺化遊樂場](https://hediet.github.io/visualization/?darkTheme=1),其中包含眾多選項。 他們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7800 顆星,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https://github.com/hediet/vscode-debug-visualizer 明星 VSCode 除錯視覺化工具 ⭐️ --- 20. [OpenDevin](https://github.com/OpenDevin/OpenDevin) - 更少的程式碼,更多的內容。 ----------------------------------------------------------------------- ![奧彭文](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4on63bb02g4x4ny8gtcn.png) ![奧彭文](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l0yepod2rye2jk5r12dt.png) 這是一個開源專案,旨在複製 Devin,一名自主人工智慧軟體工程師,能夠執行複雜的工程任務並在軟體開發專案上與用戶積極協作。該計畫致力於透過開源社群的力量複製、增強和創新 Devin。 只是想讓你知道,這是在德文被介紹之前。 您可以閱讀帶有要求的[安裝說明](https://github.com/OpenDevin/OpenDevin?tab=readme-ov-file#installation)。 他們使用 LiteLLM,因此您可以使用任何基礎模型來執行 OpenDevin,包括 OpenAI、Claude 和 Gemini。 如果您想為 OpenDevin 做出貢獻,您可以查看 [演示](https://github.com/OpenDevin/OpenDevin/blob/main/README.md#opendevin-code-less-make-more)和[貢獻指南](https://github.com/OpenDevin/OpenDevin/blob/main/CONTRIBUTING.md)。 它在 GitHub 上擁有超過 10,700 個 Star,並且正在快速成長。 https://github.com/OpenDevin/OpenDevin 明星 OpenDevin ⭐️ --- 21.[即時語音克隆](https://github.com/CorentinJ/Real-Time-Voice-Cloning)-5秒克隆語音,即時產生任意語音。 ---------------------------------------------------------------------------------- ![即時語音克隆](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ftnuelce5cwng0nunp2h.png) 該專案是透過即時工作的聲碼器實現從說話者驗證到多說話者文字到語音合成 (SV2TTS) 的遷移學習。 SV2TTS是一個分為三個階段的深度學習架構。 在第一階段,人們從幾秒鐘的音訊中建立聲音的數位表示。 在第二和第三階段,該表示被用作參考來產生給定任意文字的語音。 您可以閱讀[如何設定](https://github.com/CorentinJ/Real-Time-Voice-Cloning?tab=readme-ov-file#setup)專案,其中包括安裝要求、下載預訓練模型、測試配置、下載資料集和啟動工具箱。 觀看下面所示的影片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hYhToKoA 我一直喜歡開源專案的最好的部分是,他們甚至非常清楚地提到了替代方案,並且像往常一樣,他們推薦了一些[專案](https://github.com/CorentinJ/Real-Time-Voice-Cloning?tab=readme-ov-file#heads-up),這些專案將為您克隆的聲音提供更好的保真度及其表現力。 他們在 GitHub 上擁有 50k+ Stars,並且僅基於 Python 建置。到目前為止使用起來還是非常可信的。 https://github.com/CorentinJ/Real-Time-Voice-Cloning Star 即時語音克隆 ⭐️ --- 請在評論中告訴我您在此列表中發現了哪些有用的人工智慧工具:D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世界,最好讓人工智慧成為你的朋友,而不是簡單地忽略它。 使用這些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並抓住機會創造非凡的東西。 祝你有美好的一天!直到下一次。 在 GitHub 和[Twitter](https://twitter.com/Anmol_Codes)上關注我。 https://github.com/Anmol-Baranwal 關注 Taipy 以了解更多此類內容。 https://dev.to/taipy --- 原文出處:https://dev.to/taipy/21-ai-tools-that-are-changing-the-world-1o54

2024 年 cheatsheet 集合

在快節奏的軟體開發世界中,時間至關重要,快速存取重要資訊可能意味著編碼幸福和編碼混亂之間的差異。輸入備忘單 - 這些寶貴的資源已成為開發人員最好的朋友,作為簡潔的參考指南,可以節省無數時間的挫敗感和無休止的谷歌搜尋。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專為開發人員量身訂製的備忘單集合。 備忘錄集合💥 ------ ### 1. 通用編程: - [Codecademy Cheat Sheets](https://www.codecademy.com/resources/cheatsheets/all) :Codecademy 的集合提供了一系列全面的備忘單,涵蓋各種程式語言,從 Python 和 JavaScript 到 Ruby 和 SQL。這些精心設計且易於瀏覽的資源非常適合初學者和經驗豐富的程式設計師。 ![Codecademy 備忘單](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2qy5luncalxoqel0akca.png) - [很棒的備忘單](https://lecoupa.github.io/awesome-cheatsheets/):這個精選的備忘單清單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包括程式語言、框架、資料庫等,使其成為各個層級的開發人員的寶貴資源。 ![很棒的備忘錄](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s0r6atpmnx8hxon10cuy.png) - [DevHints](https://devhints.io/):DevHints 以簡潔且易於存取的格式提供了大量針對各種程式語言、工具和技術的備忘單。 ![開發提示](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o9xac302a93okwjnah5e.png) ### 2. 專門備忘單: - [CSS Grid Cheat Sheet](https://alialaa.github.io/css-grid-cheat-sheet/) :這份備忘錄是前端開發人員使用CSS Grid 的必備工具,為使用CSS Grid 提供了簡潔的參考與這個強大的佈局系統相關的所有屬性和值。 ![CSS 網格備忘單](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9xbt4x0scirs9xbczy0b.png) - [Grid Malven](https://grid.malven.co/):CSS Grid 的另一個精彩資源,Grid Malven 提供了視覺化和互動式備忘單,讓開發人員嘗試不同的網格配置並即時查看結果。 ![網格馬爾文](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vjzotkep3tymkj7806bl.png) - [Flex Malven](https://flexbox.malven.co/):CSS Flexbox 的另一個精彩資源,Flex Malven 提供了類似 Grid Malven 的視覺化和互動式備忘單。 ![弗萊克斯·馬爾文](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s06isojbk2jt1tf4vbk9.png) - [Easings](https://easings.net/):在處理動畫和過渡時,Easings 為各種緩動函數提供了全面的備忘單,使開發人員能夠可視化並為他們的專案選擇完美的時序曲線。 ![緩動](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ig6aexxhacoc2w33rkxe.png) ### 3. 綜合館藏: - [免費編程備忘錄](https://github.com/EbookFoundation/free-programming-books?tab=readme-ov-file):此GitHub 儲存庫提供了大量免費備忘單,適用於多種編程語言、框架、和工具,所有這些都方便組織且易於存取。 ![免費程式設計備忘錄](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tdx6i3q5x3uxgw1ykzh0.png) - [OverAPI](https://overapi.com/):OverAPI 是一個綜合中心,為開發人員收集和整理備忘單。它不僅僅是與 API 相關的內容,還充當涵蓋多種程式語言的備忘單的集中儲存庫。從 Python、JavaScript 和 Ruby 等流行選擇到更小眾的語言,OverAPI 都能滿足您的需求。 ![過API](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5z0jer7bhg7w6pa5jeq6.png) ### 最後的想法 在軟體開發領域,擁有可靠的參考指南可以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工具不僅可以節省您的時間和精力,還支援無縫編碼過程,使您能夠專注於專案的創意方面。 如果您知道任何有用的資源或根據自己的經驗有任何建議,請隨時在下面的評論部分分享。👇 如果您發現這有幫助並願意給我的專案一顆星以支持,我將不勝感激! [黏土主題🚀](https://github.com/lilxyzz/clay-theme) --- 原文出處:https://dev.to/lilxyzz/2024-cheat-sheet-collection-47h8

讓我們將函數式程式設計引入 OOP 程式碼庫

時間越長,我就越成為函數式程式設計的愛好者。即使當我在 OOP 程式碼庫中工作時,我也會嘗試應用旨在簡化程式碼並更輕鬆地預測結果的小概念。身為 Ruby 專家,我也喜歡使用功能程式碼編寫單元測試是多麼簡單。 本文的目的是分享我對函數式程式設計概念的看法,並提出一種可以在已編寫的 OOP 程式碼中使用函數式概念的方法。希望我們能夠停止爭論哪種範式更好,並開始編寫好的想法,每次都能產生更好的程式碼! 目錄 -- - [一開始,有函數式編程](#in-the-beginning-there-was-functional-programming) - [進入OOP,這個範式是什麼?](#entering-oop-what-is-this-paradigm) - [什麼是類別以及我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它](#what-is-a-class-and-how-can-we-think-about-it-differently) - [變異還是不變異:什麼是不變性](#to-mutate-or-not-to-mutate-what-is-immutability) - [床下的怪物:有什麼副作用](#the-monster-under-the-bed-what-are-side-effects) - [隔離一切:什麼是純函數](#isolate-everything-what-are-pure-functions) - [使用函數式模式而不需要完整的 haskell](#using-functional-patterns-without-going-full-haskell) - [結論](#conclusion) 一開始,有函數式編程 ---------- ![功能性](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hpg7b5lx6czu67jv9e07.png) 函數式程式設計範式於 1958 年隨著第一個 Lisp 語言的出現而出現(美好的時光)。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 Alonzo Church 的 lambda 演算。函數式程式設計的核心原則圍繞著最小化對程式碼庫中狀態的依賴。 與允許狀態但強調封裝的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OOP) 不同,函數式程式設計師努力優先編寫無狀態元件。這種方法鼓勵建立獨立於外部狀態變數的程式碼。 此外,即使引入了狀態,在編寫狀態時也必須考慮不變性、函數的純度,甚至避免副作用。隨著本文的深入,所有這些概念都將進一步介紹。 進入OOP,這個範式是什麼? -------------- ![打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em6b2ejnoml80awxyrhw.png) OOP,或更廣為人知的名稱為“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是一種可以追溯到 1967 年的範式。其最偉大的代表是 Simula、Smalltalk 和 Java。背後的思想過程是透過強制封裝實踐來將這些狀態以及修改它們的任何行為分組到公共「實體」或「物件」下,從而減少「全局」狀態的數量。 事實上,「物件導向程式設計」這個名字多年來一直被廣泛討論。 OOP 的建立者之一 Alan Key 實際上希望更多地關注該範例的訊息傳遞方面。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強調封裝並允許物件之間進行狀態和行為的通訊。也許在不同的宇宙中,我們可以擁有「面向訊息的程式」。然而,OOP 這個名字已經經久不衰,而我們就在這裡! 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是這個考慮範式的另一個可能名稱的簡單過程讓我的思維變得瘋狂,重新思考了一些概念,並實際上簡化了我建置軟體的方式。 什麼是類別以及我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它 -------------------- ![什麼是類](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70x9cp26qi2cvx13dm3q.png) 我想每個人都聽過那個經典的講座,其中我們學到了“動物”類,其中包括“狗”類,對嗎?你可能聽過同樣的話(至少我聽過)。 > 類別是現實世界中實體的藍圖,描述其特徵和操作。 雖然不正確,但我想建議稍微改變一下單字的用法,以幫助澄清封裝,以便更好地理解,就像它對我所做的那樣。讓我們考慮以下新引文: > 類別是一種封裝狀態和在該狀態上操作的行為的方法。 這個簡單的字的改變確實讓我的思想改變了。我不再嘗試將類別視為現實世界的實體,而是開始簡單地將其視為將具有相似上下文的狀態分組在一起並公開對這些狀態進行操作的函數的另一種方式。我希望這個小小的改變也能幫助你回顧自己的概念! 以這種方式抽象化這個概念的重要性是,在從具有不同結構(例如模組)的語言中讀取程式碼時變得熟練。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段 OOP 程式碼是用 typescript 寫的: ``` class Github { private _url: string; privale _repo: string; private _username: string; constructor(url: string, repo: string, username: string) { this._repo = repo this._username = username this._url = url } public createRepo(name: string): void { // TODO: do stuff here using the provided state in _url, _repo and _username } } ``` 與此 Elixir 程式碼完全等效,即使 Elixir 程式碼使用“模組”而不是“類別”: ``` defmodule Github do @url "" @repo "" @username "" defstruct url: @url, repo: @repo, username: @username def new(url, repo, username) do %Github{url: url, repo: repo, username: username} end def create_repo(%Github{repo: repo, username: username}, name) do # TODO: do stuff here using the provided state in url, repo, and username end end ``` 接下來我們將研究一些功能概念並進一步討論這些範例的合併,讓我們開始吧! 變異還是不變異:什麼是不變性 -------------- ![不變性](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4fotff1cbifqi2c5ubtb.png) 現在我們正在達到第一個真正的功能概念,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可以補充一下(一切都在這裡計劃)!為了正確理解不變性,讓我們回顧一下在程式設計中處理值的方式: 通常,我們將值綁定到變數,以便稍後可以對它們進行操作,對嗎?就像簡單的事情 ``` # Bounding values to variables name = 'Cherry' age = 23 # Operating on it and bounding to another variable year_born = Time.now.year - age # Printing it puts "#{name} has #{age} years old and was born at #{year_born}" ``` 對於這些變數,透過更新其值來更改原始變數是很常見的,但這裡缺少的是:修改變數是一種**破壞性**操作。 但為什麼?好吧,讓我們想像一下多個操作(函數或程式碼區塊)在不同時刻和頻率修改相同變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產生很多問題,例如: - **1. 無法對操作重新排序或根本無法更改它們:**當我們有如此多的依賴程式碼時,甚至很難對程式碼進行重新排序或更改,因為所有內容都綁定到特定的更改順序。 - **2. 理解程式碼在做什麼的心理負擔:**雖然這是個人觀點,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廣受認可的觀點。高度可變的程式碼很容易變得混亂且難以理解資料流,需要除錯器等工具來逐步完成轉換。 - **3. 測試時的困難:**模擬函數轉換的特定狀態確實很困難,這將逐漸擴展您的單元測試,直到它們不再是單元。 不變性可以定義為避免更改(或變異)程式內任何變數的做法。儘管根據語言的不同,我們可能需要做出讓步並改變一些控制變數,但這裡要學到的總體教訓是: > 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改變沒有定義範圍的變數。 透過這句話,我的意思是可以在函數內建立作用域變數並在那裡對其進行變異。然而,一旦您將這個可變變數傳遞給另一個函數,您就會增加改變相同變數的目標數量,並且您將慢慢失去控制。這正是我們想要避免的情況! 床底下的怪物:有什麼副作用 ------------- ![副作用](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yb1osy6ziacyc2l12h6v.png) 每當有人提出這個話題來討論時,這個話題就會引起很大的熱度。我可能不會涵蓋這個主題的每一個細微差別,但我一定會向您解釋它們是什麼以及我如何在我自己的軟體中管理副作用,好嗎? 那麼,副作用就是透過呼叫協定(HTTP、WebSocket、GraphQL 等)甚至操作 stdin/stdout 與外部資源(或「外部世界」)互動的每一次計算。是的,我知道,即使是我們無害的`print`也會在這裡受到指責。 😔 但與變異性不同的是,我們不應該盡可能避免使用它,而應該將其隔離在單獨處理副作用的特定函數中。這樣,我們將程式碼分為「不執行任何副作用的函數」和「執行副作用的函數」。但為什麼要擔心這種分離呢? 每次我們觸發對「外部世界」的任何操作時,我們都會失去對這個特定計算部分可能發生的情況的控制(例如在執行 HTTP 呼叫時,伺服器可能會關閉或可能根本不存在)。其他問題包括測試困難和程式碼可預測性降低。 由於我們無法編寫沒有副作用的任何現實世界軟體,因此一般建議是將其聚集成小函數,透過對錯誤的適當抽象來單獨處理它。這樣,就可以只測試我們 100% 控制的函數,並模擬所有執行副作用的函數。 例如,請考慮以下執行 HTTP 請求的函數以及轉換從該請求傳回的資料的小函數。 ``` require 'faraday' module MyServiceModule # This function perform side effects def perform_http_request conn = Faraday.new(url: "fakeapi.com") begin response = conn.get {ok: true, data: response.body} rescue => e {ok: false, error: e} end end # These functions doens't perform any side effects def upcase_name(name) return '' unless name.is_a?(String) name.upcase end def retrieve_born_year(age) return 0 unless age.is_a?(Integer) Time.now.year - age end end ``` > 看到我怎麼說「錯誤周圍的抽象」了嗎?這正是上面的程式碼範例中實現的,而不是讓異常在我們針對雜湊抽象的程式碼中冒泡。 在使用「副作用」和「無副作用」之間的明確定義來定義這些函數之後,很容易預測程式碼中會發生什麼,也更容易測試,如下所示: ``` require 'minitest/autorun' class TestingStuff < Minitest::Test def test_upcase_name assert_equal MyServiceModule.upcase_name "cherry", "CHERRY" assert_equal MyServiceModule.upcase_name "kalane", "KALANE" assert_equal MyServiceModule.upcase_name "Thales", "THALES" end def test_retrieve_born_year Time.stub :now, Time.new(2024, 3, 5) do assert_equal MyServiceModule.retrieve_born_year 23, 2001 assert_equal MyServiceModule.retrieve_born_year 20, 2004 assert_equal MyServiceModule.retrieve_born_year 14, 2010 end end end ``` 這個策略真的很棒,因為您甚至不需要在測試時擔心副作用部分,只需為實際執行某些操作的程式碼轉換部分編寫斷言,您最終會得到更好的測試,真正驗證重要的內容您的程式碼庫的一部分!整齊吧? 隔離一切:什麼是純函數 ----------- ![純函數](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bgnpfyig36sssuio9qpy.png) 現在是時候總結到目前為止所獲得的所有知識了。在前面的範例中,我們觀察到程式碼分為「副作用」和「無副作用」。我們還看到了這些功能如何更容易測試,並且我們的主要轉換業務邏輯應該保持隔離。您想知道這些函數叫什麼嗎?它們是**純函數**! 讓我們檢查純函數的正確形式定義並逐步探索這個概念。 > 純函數是尊重不變性、不執行任何副作用並且在給定相同參數的情況下傳回相同輸出的函數。 基本上,純函數遵循我們之前提到的所有原則,而且它們總是為相同的參數產生相同的返回。讓我們來看看之前的函數。 ``` def upcase_name(name) return '' unless name.is_a?(String) name.upcase end upcase_name('cherry') # => Will be *always* CHERRY ``` 使用純函數,我們可以輕鬆定義多個斷言,因為我們不受任何需要大量模擬的上下文的約束。我們只需用靜態值傳遞所需的參數,就這樣! 由於純函數非常小且可組合,因此它們的數量增加得非常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像 Elixir 這樣的函數式語言提供了像管道這樣的組合運算符,這使得按順序執行多個純函數變得非常容易。 ``` "cherry " |> trim |> upcase # => "CHERRY" ``` > 管道運算子源自 Bash 等函數。您可以在這裡閱讀更多相關資訊:\[ <https://dev.to/cherryramatis/linux-filters-how-to-streamline-text-like-a-boss-2dp4#what-is-a-pipeline> \] 使用函數式模式而不需要完整的 haskell ---------------------- ![都是功能啊](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42ndx4tuvrs35q2woepg.png) 我一直害怕學習函數範式,因為社群透過使用現成的句子和大概念讓每個試圖學習一些小技巧的人變得非常複雜。在掌握了許多函數式語言並嘗試盡可能多地學習之後,我的目標是簡化這些概念,最重要的是,提倡在 OOP 程式碼中使用函數式概念。 應用純函數(或純方法,如果您願意)、不變性和副作用分離可以使您的 OOP 程式碼看起來更乾淨和解耦。你不需要知道什麼是 monad 或如何在 Haskell 中手動編寫編譯器;您可以使用簡單而有效的函數概念來堅持使用 Ruby on Rails! 我希望透過這篇小文章(以及本系列中的文章),無論您選擇哪種語言和框架,您都可以透過可組合性和簡單性來改進您的程式碼庫。 結論 -- 這篇文章是我嘗試使函數範式的知識民主化(在我的能力和專業知識範圍內)。需要強調的是,我不是函數式專家,本文針對的是了解 OOP 並對函數式程式設計感興趣的初學者。我希望它有用,並且我願意提供任何需要的幫助。願原力與你同在🍒 --- 原文出處:https://dev.to/cherryramatis/ending-the-war-or-continuing-it-lets-bring-functional-programming-to-oop-codebases-3mhd

為所有正規表示式討厭者(和愛好者)準備的正規表示式備忘錄👀

我使用正規表示式的經驗 =========== 我一直遠離正規表示式。在我第一年的電腦科學實驗室中,有一個涉及正規表示式的練習。我想那是我第一次被介紹給它。我當時認為這很酷,但看起來太難了,所以我一直在避免它,或者只是在谷歌上搜尋如何解決某個正規表示式問題。但我*終於*花了一些時間來正確學習它🎉 ![](https://media.giphy.com/media/czoS1CAP2YZBS/giphy.gif) 在閱讀了一些資源並涉獵之後,可以肯定地說我不再害怕正規表示式了!我發現自己在我所做的許多編碼練習中都使用了它。所需要的只是練習!以下是我根據我學到的正規表示式和我使用的資源編寫的備忘單(帶有範例) 備忘錄 === 我已經包含了一些我學到的 Javascript 中不可用的正規表示式。對於這些,我都註解掉了。如果需要的話請記住「g」修飾符!對於我的範例,我省略了修飾符。 ``` let regex; /* matching a specific string */ regex = /hello/; // looks for the string between the forward slashes (case-sensitive)... matches "hello", "hello123", "123hello123", "123hello"; doesn't match for "hell0", "Hello" regex = /hello/i; // looks for the string between the forward slashes (case-insensitive)... matches "hello", "HelLo", "123HelLO" regex = /hello/g; // looks for multiple occurrences of string between the forward slashes... /* wildcards */ regex = /h.llo/; // the "." matches any one character other than a new line character... matches "hello", "hallo" but not "h\nllo" regex = /h.*llo/; // the "*" matches any character(s) zero or more times... matches "hello", "heeeeeello", "hllo", "hwarwareallo" /* shorthand character classes */ regex = /\d/; // matches any digit regex = /\D/; // matches any non-digit regex = /\w/; // matches any word character (a-z, A-Z, 0-9, _) regex = /\W/; // matches any non-word character regex = /\s/; // matches any white space character (\r (carriage return),\n (new line), \t (tab), \f (form feed)) regex = /\S/; // matches any non-white space character /* specific characters */ regex = /[aeiou]/; // matches any character in square brackets regex = /[ck]atherine/; // matches catherine or katherine regex = /[^aeiou]/; // matches anything except the characters in square brackets /* character ranges */ regex = /[a-z]/; // matches all lowercase letters regex = /[A-Z]/; // matches all uppercase letters regex = /[e-l]/; // matches lowercase letters e to l (inclusive) regex = /[F-P]/; // matches all uppercase letters F to P (inclusive) regex = /[0-9]/; // matches all digits regex = /[5-9]/; // matches any digit from 5 to 9 (inclusive) regex = /[a-zA-Z]/; // matches all lowercase and uppercase letters regex = /[^a-zA-Z]/; // matches non-letters /* matching repetitions using quantifiers */ regex = /(hello){4}/; // matches "hellohellohellohello" regex = /hello{3}/; // matches "hellooo" and "helloooo" but not "helloo" regex = /\d{3}/; // matches 3 digits ("312", "122", "111", "12312321" but not "12") regex = /\d{3,7}/; // matches digits that occur between 3 and 7 times (inclusive) regex = /\d{3,}/; // matches digits that occur at least 3 times /* matching repetitions using star and plus */ regex = /ab*c/; // matches zero or more repetitions of "b" (matches "abc", "abbbbc", "ac") regex = /ab+c/; // matches one or more repetitions of "b" (matches "abc", "abbbbc", but not "ac") /* matching beginning and end items */ regex = /^[A-Z]\w*/; // matches "H", "Hello", but not "hey" regex = /\w*s$/; // matches "cats", "dogs", "avocados", but not "javascript" /* matching word boundaries positions of word boundaries: 1. before the first character in string (if first character is a word character) 2. after the last character in the string, if the last character is a word character 3. between two characters in string, where one is a word character and the other isn't */ regex = /\bmeow\b/; // matches "hey meow lol", "hey:meow:lol", but not "heymeow lol" /* groups */ regex = /it is (ice )?cold outside/; // matches "it is ice cold outside" and "it is cold outside" regex = /it is (?:ice )?cold outside/; // same as above except it is a non-capturing group regex = /do (cats) like taco \1/; // matches "do cats like taco cats" regex = /do (cats) like (taco)\? do \2 \1 like you\?/; // matches "do cats like taco? do taco cats like you?" //branch reset group (available in Perl, PHP, R, Delphi... commented out because this is a js file) // regex = /(?|(cat)|(dog))\1/; // matches "catcat" and "dogdog" /* alternative matching */ regex = /i like (tacos|boba|guacamole)\./; // matches "i like tacos.", "i like boba.", and "i like guacamole." /* forward reference (available in Perl, PHP, Java, Ruby, etc... commented out because this is a js file) */ // regex = /(\2train|(choo))+/; // matches "choo", "choochoo", "chootrain", choochootrain", but not "train" /* lookaheads */ regex = /z(?=a)/; // positive lookahead... matches the "z" before the "a" in pizza" but not the first "z" regex = /z(?!a)/; // negative lookahead... matches the first "z" but not the "z" before the "a" /* lookbehinds */ regex = /(?<=[aeiou])\w/; // positive lookbehind... matches any word character that is preceded by a vowel regex = /(?<![aeiou])\w/; // negative lookbehind... matches any word character that is not preceded by a vowel /* functions I find useful */ regex.test("hello"); // returns true if found a match, false otherwise regex.exec("hello"); // returns result array, null otherwise "football".replace(/foot/,"basket"); // replaces matches with second argument ``` 感謝 Sarthak 建立了我的備忘錄的[GitHub 要點](https://gist.github.com/sarthology/b269c4ab81832c03f80eb48920f1abce),也感謝 Xian-an 將其翻譯成[中文](https://gist.github.com/cxa/901e1862cd9ddf5c721cea6f7807d77a)👏 資源 == - 「正規表示式」挑戰是[FreeCodeCamp](https://freecodecamp.org)上「Javascript 演算法和資料結構認證」的一部分 - [MDN 正規表示式文件](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Guide/Regular_Expressions) - [正規表示式](https://regexone.com/) - [Regex101](https://regex101.com/)用於測試(您也可以使用 Chrome 開發者控制台) - [HackerRank](https://hackerrank.com/)正規表示式挑戰練習 ![](https://media.giphy.com/media/111ebonMs90YLu/giphy.gif) 就是這樣,夥計們!希望這對您有幫助☺️ --- 原文出處:https://dev.to/catherinecodes/a-regex-cheatsheet-for-all-those-regex-haters-and-lovers--2cj1

使用外掛程式和主題在 OhMyZsh 和 Hyper 上設定自動完成功能的初學者指南!

您的普通 bash 可能具有您通常需要的功能,但**如果您是常規終端用戶,zsh 將改變您鍵入命令的方式。** zsh、ohmyzsh 和 hyper 一起提供的功能將讓您大吃一驚。 > 您知道您可以從終端控制 Spotify 嗎?是的,超級插件可以讓您做到這一點。 對於初學者來說,設定這些東西可能會讓人不知所措,所以這裡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入門指南! 🤩 --- 🔥 簡介 ---- 如果您使用的是如下所示的常規終端,則您會錯過 OhMyZsh 提供的許多功能。 ![Flaviocope 的 MacOS 終端](https://flaviocopes.com/macos-terminal-setup/Screenshot%202019-01-29%20at%2018.34.04.png) 今天,您將進行終端改造,使其看起來像這樣... ![我的超級終端](https://i.ibb.co/DW05RzF/Hyper-Terminal-Kumar-Abhirup.jpg) 不僅僅是外觀,OhMyZsh 還具有豐富的功能來點亮您的程式設計之旅。 在教程結束時,這就是您可以在終端機中執行的操作... - NPM、Git 自動完成 - 在終端機中輸入時自動建議 - 語法高亮顯示指令是否已定義 - 使用遊標編輯終端命令 - 查看目前目錄的`git branch`和`git status` - 開啟與目前分頁相同目錄的新分頁 - 使用 OhMyZsh 功能,例如不使用`cd`進行導航、使用`ll` 、更簡單的基於 Tab 鍵單擊的導航等等! --- ❤️ 開始吧 ------ 首先,您必須安裝`zsh` 。在某些情況下(取決於您正在執行的作業系統),它可能已經安裝。因此,請透過在終端機中執行`zsh --version`檢查它是否已安裝。 `zsh`在不同作業系統的安裝過程有所不同。查看[Zsh 安裝指南](https://github.com/robbyrussell/oh-my-zsh/wiki/Installing-ZSH)來安裝 zsh。 安裝 Zsh 後,請確保將其設為預設 shell。為此,請在終端機中執行以下命令。 ``` $ sudo chsh -s $(which zsh) ``` 登出並登入回預設 shell。執行`echo $SHELL`並預期輸出`/bin/zsh`或類似內容。 --- 🔰 安裝 OhMyZsh ------------ > 請注意,zsh 和 OhMyZsh 是不同的。 透過在終端機中執行以下命令來安裝`OhMyZsh` 。 ``` $ sudo sh -c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robbyrussell/oh-my-zsh/master/tools/install.sh)" ``` 當您安裝 OhMyZsh 時,它會附帶許多插件來幫助您! 若要新增實用的插件,請在 TextEdit/Notepad/Vim/VSCode 中開啟`~/.zshrc` 。 在檔案中看到的插件清單中,只需新增一個名為`npm`的插件,如下所示 👇 ``` plugins=( git bundler dotenv osx rake rbenv ruby npm # you added this ) ``` 瞧!您已經完成了 OhMyZsh!若要查看更改,請在終端機中執行`source ~/.zshrc` ,現在您就擁有了 OhMyZsh shell 的功能。 --- 🔰 依時間安裝 HyperTerm ----------------- Zeit(now.sh 和 Next.js 的建立者)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很棒的終端應用程式,它是用 Electron 建置的。 從[這裡](https://hyper.is/)下載 Hyper。 --- ### ⚛️ 使用 OhMyZsh 設定 Hyper 打開超級終端機。您不會看到 OhMyZsh 在那裡執行。因此,請轉到超級設定。在 OSX 上,它是`Hyper > Preferences` 。 這將在您最喜歡的編輯器中開啟一個`.hyper.js`檔案。該文件包含您的終端的所有設置,非常容易控制! 若要在 Hyper 中啟用 OhMyZsh 作為預設 shell,請在`.hyper.js`中進行此變更 👇 ``` - shell: '/bin/bash' + shell: '/bin/zsh' ``` **這將使 OhMyZsh 成為您的預設超級終端 shell!** --- ### 🤩 輸入指令時自動完成 Git 將`zsh-autocomplete`插件複製到 OhMyZsh 插件資料夾中。 ``` $ sudo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zsh-users/zsh-autosuggestions ${ZSH_CUSTOM:-~/.oh-my-zsh/custom}/plugins/zsh-autosuggestions ``` 完成後,將外掛程式新增至`~/.zshrc`檔案的外掛程式清單中。 ``` plugins=( ... zsh-autosuggestions ) ``` --- ### 🎉 Zsh 語法高亮 Git 將`zsh-syntax-highlighting`外掛程式克隆到 OhMyZsh 外掛程式資料夾中。 ``` $ sudo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zsh-users/zsh-syntax-highlighting.git ${ZSH_CUSTOM:-~/.oh-my-zsh/custom}/plugins/zsh-syntax-highlighting ``` 並再次將其新增至`.zshrc`檔案的外掛程式清單。 ``` plugins=( ... zsh-syntax-highlighting ) ``` > 注意:若要反映您所做的每項更改,請在終端機中執行`source ~/.zshrc` 。 --- ### 📯 啟用 Hyper 相關功能與主題 透過切換超級終端的設定來開啟`.hyper.js` 。 請查看`plugins: [...]`部分並將這些插件名稱貼到此處。 ``` plugins: [ ... 'hypercwd', 'hyper-statusline', 'hyper-alt-click', 'hyperterm-safepaste', 'hyper-search', 'hypergoogle', 'hyperborder', 'hyper-tab-icons', 'hyper-hide-title', 'shades-of-purple-hyper' ], ``` 儲存文件,Hyper 會自動為您安裝這些外掛程式和主題。要反映更改,只需關閉並再次啟動超級終端即可。 萬歲!**現在,您的終端機中已擁有本 DEV.to 文章開頭列出的所有功能。** --- 獎勵:在 VSCode 中為整合終端設定相同的終端配置 --------------------------- 在 VSCode 設定中,新增以下 JSON 鍵值對,然後就可以開始了! ``` { ... "terminal.integrated.shell.osx": "/bin/zsh", "terminal.integrated.fontSize": 16 } ``` **就是這樣,夥計們!** --- 🔥 資源 ---- - <https://ohmyz.sh> - <https://hyper.is> --- 🏆 關於我 ----- **我是 Kumar Abhirup,一位來自印度的 16 歲 JavaScript React 開發人員,每天都在學習新事物。** [在 Twitter 上與我聯絡 🐦](https://twitter.com/kumar_abhirup) [我的個人網站和作品集🖥️](https://kumar.now.sh) *請在下面評論您更好的方法以及改進本文的建議。 :)* --- 原文出處:https://dev.to/kumareth/a-beginner-s-guide-for-setting-up-autocomplete-on-ohmyzsh-hyper-with-plugins-themes-47f2

真正去打造一樣幫助他人前進的東西,就不會失去動力

看到站長翻譯的[Ruby on Rails 之父:我怎麼學會寫程式的?](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post/k312Ya)這篇文章,想發表一點想法。 ## 真正的學習 我不是本科出身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亂無章法的自學。報名了一堆線上課程,也請過家教,甚至一度想要參加訓練營。但我一直都知道,那不適合我。 從架設第一個網站開始,我就有很「明確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一路上我幾乎都是「做中學」,問題在於,無人可以「糾正」我的錯誤,而錯誤不糾正,就難以進步。 所以我意識到我需要的不是尋找更好的課程,而是一個教練,一個可以糾正我的錯誤並引導我的教練,而不是手把手的教員。 教練很重要,教練的品格更重要,我無法把一個人的專業和他的品格分開(我找過不良品)。有些事情不能妥協,所以我才找到阿川。 DHH寫的這篇文章很簡短,我相信有很多「前後文」沒有提到。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前後文,我們來自不同背景,或正在經歷不同的處境,我們都不是從零開始。 我們都被那些「學習神話」給洗腦了,如果有一種方式可以學會任何東西,那我想就是你那顆向學的「心」,而不是那些看起來很完美的學習路徑。 ## 為了重新學習美語發音,我開發了一個小工具 我正在重新學習美語發音,為了幫助和我一樣正在學習的人更好的練習,我開發了一個輔助的小工具,並藉此機會學習 JavaScript 這個程式語言。 這個小工具是根據[蕭博士](https://www.facebook.com/wen.hsiao.100)研發設計的PA注音符號表所建立,附上這張表的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bxaL4yTAcJvWREeN179DAeQMgC2yCuK/view?usp=sharing 小工具中的注音符號卡,就是根據這張表的子音與母音的搭配所產生,我只是打亂出現的順序,作為學習者練習的輔助工具。下面附上這個小程式的連結: https://practicetool.github.io/ 歡迎各位前輩或同儕抓蟲或給我建議,我們一起學習。 - - - 我相信把心放到你的程式裡,就會產生動力。

為初學者到專家提供的 101 個 Bash 指令和提示

> **2019 年 9 月 25 日更新:**感謝[ラナ・kuaru](https://twitter.com/rana_kualu)的辛勤工作,本文現已提供日文版。請點擊下面的連結查看他們的工作。如果您知道本文被翻譯成其他語言,請告訴我,我會將其發佈在這裡。 [🇯🇵 閱讀日語](https://qiita.com/rana_kualu/items/7b62898d373901466f5c) > **2019 年 7 月 8 日更新:**我最近發現大約兩年前發佈在法語留言板上的[這篇非常相似的文章](https://bookmarks.ecyseo.net/?EAWvDw)。如果您有興趣學習一些 shell 命令——並且您*會說 français* ,那麼它是對我下面的文章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直到大約一年前,我幾乎只在 macOS 和 Ubuntu 作業系統中工作。在這兩個作業系統上, `bash`是我的預設 shell。在過去的六、七年裡,我對`bash`工作原理有了大致的了解,並想為那些剛入門的人概述一些更常見/有用的命令。如果您認為您了解有關`bash`所有訊息,請無論如何看看下面的內容 - 我已經提供了一些提示和您可能忘記的標誌的提醒,這可以讓您的工作更輕鬆一些。 下面的命令或多或少以敘述風格排列,因此如果您剛開始使用`bash` ,您可以從頭到尾完成操作。事情到最後通常會變得不那麼常見並且變得更加困難。 <a name="toc"></a> 目錄 -- - [基礎](#the-basics) ``` - [First Commands, Navigating the Filesystem](#first-commands) ``` ``` - [`pwd / ls / cd`](#pwd-ls-cd) ``` ``` - [`; / && / &`](#semicolon-andand-and) ``` ``` - [Getting Help](#getting-help) ``` ``` - [`-h`](#minus-h) ``` ``` - [`man`](#man) ``` ``` - [Viewing and Editing Files](#viewing-and-editing-files) ``` ``` - [`head / tail / cat / less`](#head-tail-cat-less) ``` ``` - [`nano / nedit`](#nano-nedit) ``` ``` - [Creating and Deleting Files and Directories](#creating-and-deleting-files) ``` ``` - [`touch`](#touch) ``` ``` - [`mkdir / rm / rmdir`](#mkdir-rm-rmdir) ``` ``` - [Moving and Copying Files, Making Links, Command History](#moving-and-copying-files) ``` ``` - [`mv / cp / ln`](#mv-cp-ln) ``` ``` - [Command History](#command-history) ``` ``` - [Directory Trees, Disk Usage, and Processes](#directory-trees-disk-usage-processes) ``` ``` - [`mkdir –p / tree`](#mkdir--p-tree) ``` ``` - [`df / du / ps`](#df-du-ps) ``` ``` - [Miscellaneous](#basic-misc) ``` ``` - [`passwd / logout / exit`](#passwd-logout-exit) ``` ``` - [`clear / *`](#clear-glob) ``` - [中間的](#intermediate) ``` - [Disk, Memory, and Processor Usage](#disk-memory-processor) ``` ``` - [`ncdu`](#ncdu) ``` ``` - [`top / htop`](#top-htop) ``` ``` - [REPLs and Software Versions](#REPLs-software-versions) ``` ``` - [REPLs](#REPLs) ``` ``` - [`-version / --version / -v`](#version) ``` ``` - [Environment Variables and Aliases](#env-vars-aliases) ``` ``` - [Environment Variables](#env-vars) ``` ``` - [Aliases](#aliases) ``` ``` - [Basic `bash` Scripting](#basic-bash-scripting) ``` ``` - [`bash` Scripts](#bash-scripts) ``` ``` - [Custom Prompt and `ls`](#custom-prompt-ls) ``` ``` - [Config Files](#config-files) ``` ``` - [Config Files / `.bashrc`](#config-bashrc) ``` ``` - [Types of Shells](#types-of-shells) ``` ``` - [Finding Things](#finding-things) ``` ``` - [`whereis / which / whatis`](#whereis-which-whatis) ``` ``` - [`locate / find`](#locate-find) ``` ``` - [Downloading Things](#downloading-things) ``` ``` - [`ping / wget / curl`](#ping-wget-curl) ``` ``` - [`apt / gunzip / tar / gzip`](#apt-gunzip-tar-gzip) ``` ``` - [Redirecting Input and Output](#redirecting-io) ``` ``` - [`| / > / < / echo / printf`](#pipe-gt-lt-echo-printf) ``` ``` - [`0 / 1 / 2 / tee`](#std-tee) ``` - [先進的](#advanced) ``` - [Superuser](#superuser) ``` ``` - [`sudo / su`](#sudo-su) ``` ``` - [`!!`](#click-click) ``` ``` - [File Permissions](#file-permissions) ``` ``` - [File Permissions](#file-permissions-sub) ``` ``` - [`chmod / chown`](#chmod-chown) ``` ``` - [User and Group Management](#users-groups) ``` ``` - [Users](#users) ``` ``` - [Groups](#groups) ``` ``` - [Text Processing](#text-processing) ``` ``` - [`uniq / sort / diff / cmp`](#uniq-sort-diff-cmp) ``` ``` - [`cut / sed`](#cut-sed) ``` ``` - [Pattern Matching](#pattern-matching) ``` ``` - [`grep`](#grep) ``` ``` - [`awk`](#awk) ``` ``` - [Copying Files Over `ssh`](#ssh) ``` ``` - [`ssh / scp`](#ssh-scp) ``` ``` - [`rsync`](#rsync) ``` ``` - [Long-Running Processes](#long-running-processes) ``` ``` - [`yes / nohup / ps / kill`](#yes-nohup-ps-kill) ``` ``` - [`cron / crontab / >>`](#cron) ``` ``` - [Miscellaneous](#advanced-misc) ``` ``` - [`pushd / popd`](#pushd-popd) ``` ``` - [`xdg-open`](#xdg-open) ``` ``` - [`xargs`](#xargs) ``` - [獎勵:有趣但大多無用的東西](#bonus) ``` - [`w / write / wall / lynx`](#w-write-wall-lynx) ``` ``` - [`nautilus / date / cal / bc`](#nautilus-date-cal-bc) ``` --- <a name="the-basics"></a> 基礎 == <a name="first-commands"></a> 第一個指令,瀏覽檔案系統 ------------ 現代檔案系統具有目錄(資料夾)樹,其中目錄要么是*根目錄*(沒有父目錄),要么是*子目錄*(包含在單一其他目錄中,我們稱之為“父目錄”)。向後遍歷檔案樹(從子目錄到父目錄)將始終到達根目錄。有些檔案系統有多個根目錄(如 Windows 的磁碟機: `C:\` 、 `A:\`等),但 Unix 和類別 Unix 系統只有一個名為`\`的根目錄。 <a name="pwd-ls-cd"></a> ### `pwd / ls / cd` [\[ 返回目錄 \]](#toc) 在檔案系統中工作時,使用者始終*在*某個目錄中工作,我們稱之為當前目錄或*工作目錄*。使用`pwd`列印使用者的工作目錄: ``` [ andrew@pc01 ~ ]$ pwd /home/andrew ``` 使用`ls`列出該目錄的內容(檔案和/或子目錄等): ``` [ andrew@pc01 ~ ]$ ls Git TEST jdoc test test.file ``` > **獎金:** > > 使用`ls -a`顯示隱藏(“點”)文件 > > 使用`ls -l`顯示文件詳細訊息 > > 組合多個標誌,如`ls -l -a` > > 有時您可以連結諸如`ls -la`之類的標誌,而不是`ls -l -a` 使用`cd`更改到不同的目錄(更改目錄): ``` [ andrew@pc01 ~ ]$ cd TEST/ [ andrew@pc01 TEST ]$ pwd /home/andrew/TEST [ andrew@pc01 TEST ]$ cd A [ andrew@pc01 A ]$ pwd /home/andrew/TEST/A ``` `cd ..`是「 `cd`到父目錄」的簡寫: ``` [ andrew@pc01 A ]$ cd .. [ andrew@pc01 TEST ]$ pwd /home/andrew/TEST ``` `cd ~`或只是`cd`是「 `cd`到我的主目錄」的簡寫(通常`/home/username`或類似的東西): ``` [ andrew@pc01 TEST ]$ cd [ andrew@pc01 ~ ]$ pwd /home/andrew ``` > **獎金:** > > `cd ~user`表示「 `cd`到`user`的主目錄 > > 您可以使用`cd ../..`等跳轉多個目錄等級。 > > 使用`cd -`返回到最近的目錄 > > `.`是「此目錄」的簡寫,因此`cd .`不會做太多事情 <a name="semicolon-andand-and"></a> ### `; / && / &` [\[ 返回目錄 \]](#toc) 我們在命令列中輸入的內容稱為*命令*,它們總是執行儲存在電腦上某處的一些機器碼。有時這個機器碼是一個內建的Linux命令,有時它是一個應用程式,有時它是你自己寫的一些程式碼。有時,我們會想依序執行一個指令。為此,我們可以使用`;` (分號): ``` [ andrew@pc01 ~ ]$ ls; pwd Git TEST jdoc test test.file /home/andrew ``` 上面的分號表示我首先 ( `ls` ) 列出工作目錄的內容,然後 ( `pwd` ) 列印其位置。連結命令的另一個有用工具是`&&` 。使用`&&`時,如果左側命令失敗,則右側命令將不會執行。 `;`和`&&`都可以在同一行中多次使用: ``` # whoops! I made a typo here! [ andrew@pc01 ~ ]$ cd /Giit/Parser && pwd && ls && cd -bash: cd: /Giit/Pars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the first command passes now, so the following commands are run [ andrew@pc01 ~ ]$ cd Git/Parser/ && pwd && ls && cd /home/andrew/Git/Parser README.md doc.sh pom.xml resource run.sh shell.sh source src target ``` ....但是與`;` ,即使第一個命令失敗,第二個命令也會執行: ``` # pwd and ls still run, even though the cd command failed [ andrew@pc01 ~ ]$ cd /Giit/Parser ; pwd ; ls -bash: cd: /Giit/Pars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home/andrew Git TEST jdoc test test.file ``` `&`看起來與`&&`類似,但實際上實現了完全不同的功能。通常,當您執行長時間執行的命令時,命令列將等待該命令完成,然後才允許您輸入另一個命令。在命令後面加上`&`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並允許您在舊命令仍在執行時執行新命令: ``` [ andrew@pc01 ~ ]$ cd Git/Parser && mvn package & cd [1] 9263 ``` > **額外的好處:**當我們在命令後使用`&`來「隱藏」它時,我們說該作業(或「進程」;這些術語或多或少可以互換)是「後台的」。若要查看目前正在執行的背景作業,請使用`jobs`指令: > ````bash \[ andrew@pc01 ~ \]$ 職位 \[1\]+ 執行 cd Git/Parser/ && mvn package & ``` <a name="getting-help"></a> ## Getting Help <a name="minus-h"></a> ### `-h`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Type `-h` or `--help` after almost any command to bring up a help menu for that command: ``` \[ andrew@pc01 ~ \]$ du --help 用法:你\[選項\]...\[檔案\]... 或: du \[選項\]... --files0-from=F 對目錄遞歸地總結文件集的磁碟使用情況。 長期權的強制性參數對於短期權也是強制性的。 -0, --null 以 NUL 結束每個輸出行,而不是換行符 -a, --all 計算所有檔案的寫入計數,而不僅僅是目錄 ``` --apparent-size print apparent sizes, rather than disk usage; although ``` ``` the apparent size is usually smaller, it may be ``` ``` larger due to holes in ('sparse') files, internal ``` ``` fragmentation, indirect blocks, and the like ``` -B, --block-size=SIZE 在列印前按 SIZE 縮放大小;例如, ``` '-BM' prints sizes in units of 1,048,576 bytes; ``` ``` see SIZE format below ``` … ``` <a name="man"></a> ### `man`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Type `man` before almost any command to bring up a manual for that command (quit `man` with `q`): ``` LS(1) 使用者指令 LS(1) 姓名 ``` ls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 概要 ``` ls [OPTION]... [FILE]... ``` 描述 ``` Lis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LEs (the current directory by default). ``` ``` Sort entries alphabetically if none of -cftuvSUX nor --sort is speci- ``` ``` fied. ``` ``` Mandatory arguments to long options are mandatory for short options ``` ``` too. ``` … ``` <a name="viewing-and-editing-files"></a> ## Viewing and Editing Files <a name="head-tail-cat-less"></a> ### `head / tail / cat / les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head` outputs the first few lines of a file. The `-n` flag specifies the number of lines to show (the default is 10): ``` 列印前三行 ===== \[ andrew@pc01 ~ \]$ 頭 -n 3 c 這 文件 有 ``` `tail` outputs the last few lines of a file. You can get the last `n` lines (like above), or you can get the end of the file beginning from the `N`-th line with `tail -n +N`: ``` 從第 4 行開始列印文件末尾 ============== \[ andrew@pc01 ~ \]$ tail -n +4 c 確切地 六 線 ``` `cat` concatenates a list of files and sends them to the standard output stream (usually the terminal). `cat` can be used with just a single file, or multiple files, and is often used to quickly view them. (**Be warned**: if you use `cat` in this way, you may be accused of a [_Useless Use of Cat_ (UUOC)](http://bit.ly/2SPHE4V), but it's not that big of a deal, so don't worry too much about it.) ``` \[ andrew@pc01 ~ \]$ 貓 a 歸檔一個 \[ andrew@pc01 ~ \]$ 貓 ab 歸檔一個 文件b ``` `less` is another tool for quickly viewing a file -- it opens up a `vim`-like read-only window. (Yes, there is a command called `more`, but `less` -- unintuitively -- offers a superset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more` and is recommended over it.) Learn more (or less?) about [less](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1/less.1.html) and [more](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1/more.1.html) at their `man` pages. <a name="nano-nedit"></a> ### `nano / nedit`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nano` is a minimalistic command-line text editor. It's a great editor for beginners or people who don't want to learn a million shortcuts. It was more than sufficient for me for the first few years of my coding career (I'm only now starting to look into more powerful editors, mainly because defining your own syntax highlighting in `nano` can be a bit of a pain.) `nedit` is a small graphical editor, it opens up an X Window and allows point-and-click editing, drag-and-drop, syntax highlighting and more. I use `nedit` sometimes when I want to make small changes to a script and re-run it over and over. Other common CLI (command-line interface) / 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ditors include `emacs`, `vi`, `vim`, `gedit`, Notepad++, Atom, and lots more. Some cool ones that I've played around with (and can endorse) include Micro, Light Table, and VS Code. All modern editors offer basic conveniences like search and replace, syntax highlighting, and so on. `vi(m)` and `emacs` have more features than `nano` and `nedit`, but they have a much steeper learning curve. Try a few different editors out and find one that works for you! <a name="creating-and-deleting-files"></a> ## Creating and Deleting Files and Directories <a name="touch"></a> ### `touch`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touch` was created to modify file timestamps, but it can also be used to quickly create an empty file. You can create a new file by opening it with a text editor, like `nano`: ``` \[ andrew@pc01 前 \]$ ls \[ andrew@pc01 ex \]$ 奈米 a ``` _...editing file..._ ``` \[ andrew@pc01 前 \]$ ls A ``` ...or by simply using `touch`: ``` \[ andrew@pc01 ex \]$ touch b && ls ab ``` > **Bonus**: > > Background a process with \^z (Ctrl+z) > > ```bash > [ andrew@pc01 ex ]$ nano a > ``` > > _...editing file, then hit \^z..._ > > ```bash > Use fg to return to nano > > [1]+ Stopped nano a > [ andrew@pc01 ex ]$ fg > ``` > > _...editing file again..._ --- > **Double Bonus:** > > Kill the current (foreground) process by pressing \^c (Ctrl+c) while it’s running > > Kill a background process with `kill %N` where `N` is the job index shown by the `jobs` command <a name="mkdir-rm-rmdir"></a> ### `mkdir / rm / rmdir`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mkdir` is used to create new, empty directories: ``` \[ andrew@pc01 ex \]$ ls && mkdir c && ls ab ABC ``` You can remove any file with `rm` -- but be careful, this is non-recoverable! ``` \[ andrew@pc01 ex \]$ rm a && ls 西元前 ``` You can add an _"are you sure?"_ prompt with the `-i` flag: ``` \[ andrew@pc01 前 \]$ rm -ib rm:刪除常規空文件“b”? y ``` Remove an empty directory with `rmdir`. If you `ls -a` in an empty directory, you should only see a reference to the directory itself (`.`) and a reference to its parent directory (`..`): ``` \[ andrew@pc01 ex \]$ rmdir c && ls -a 。 .. ``` `rmdir` removes empty directories only: ``` \[ andrew@pc01 ex \]$ cd .. && ls 測試/ \*.txt 0.txt 1.txt a a.txt bc \[ andrew@pc01 ~ \]$ rmdir 測試/ rmdir:無法刪除“test/”:目錄不為空 ``` ...but you can remove a directory -- and all of its contents -- with `rm -rf` (`-r` = recursive, `-f` = force): ``` \[ andrew@pc01 ~ \]$ rm –rf 測試 ``` <a name="moving-and-copying-files"></a> ## Moving and Copying Files, Making Links, Command History <a name="mv-cp-ln"></a> ### `mv / cp / ln`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mv` moves / renames a file. You can `mv` a file to a new directory and keep the same file name or `mv` a file to a "new file" (rename it): ``` \[ andrew@pc01 ex \]$ ls && mv ae && ls A B C D BCDE ``` `cp` copies a file: ``` \[ andrew@pc01 ex \]$ cp e e2 && ls BCDE E2 ``` `ln` creates a hard link to a file: ``` ln 的第一個參數是 TARGET,第二個參數是 NEW LINK ================================= \[ andrew@pc01 ex \]$ ln bf && ls bcde e2 f ``` `ln -s` creates a soft link to a file: ``` \[ andrew@pc01 ex \]$ ln -sbg && ls BCDE E2 FG ``` Hard links reference the same actual bytes in memory which contain a file, while soft links refer to the original file name, which itself points to those bytes. [You can read more about soft vs. hard links here.](http://bit.ly/2D0W8cN) <a name="command-history"></a> ### Command History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bash` has two big features to help you complete and re-run commands, the first is _tab completion_. Simply type the first part of a command, hit the \<tab\> key, and let the terminal guess what you're trying to do: ``` \[ andrew@pc01 目錄 \]$ ls 另一個長檔名 這是一個長檔名 一個新檔名 \[ andrew@pc01 目錄 \]$ ls t ``` _...hit the TAB key after typing `ls t` and the command is completed..._ ``` \[ andrew@pc01 dir \]$ ls 這是檔名 這是長檔名 ``` You may have to hit \<TAB\> multiple times if there's an ambiguity: ``` \[ andrew@pc01 目錄 \]$ ls a \[ andrew@pc01 目錄 \]$ ls an 一個新檔名另一個長檔名 ``` `bash` keep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commands you've typed previously and lets you search through those commands by typing \^r (Ctrl+r): ``` \[ andrew@pc01 目錄 \] ``` _...hit \^r (Ctrl+r) to search the command history..._ ``` (反向搜尋)``: ``` _...type 'anew' and the last command containing this is found..._ ``` (reverse-i-search)`anew': 觸碰新檔名 ``` <a name="directory-trees-disk-usage-processes"></a> ## Directory Trees, Disk Usage, and Processes <a name="mkdir--p-tree"></a> ### `mkdir –p / tree`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mkdir`, by default, only makes a single directory. This means that if, for instance, directory `d/e` doesn't exist, then `d/e/f` can't be made with `mkdir` by itself: ``` \[ andrew@pc01 ex \]$ ls && mkdir d/e/f ABC mkdir:無法建立目錄「d/e/f」:沒有這樣的檔案或目錄 ``` But if we pass the `-p` flag to `mkdir`, it will make all directories in the path if they don't already exist: ``` \[ andrew@pc01 ex \]$ mkdir -pd/e/f && ls A B C D ``` `tree` can help you better visualise a directory's structure by printing a nicely-formatted directory tree. By default, it prints the entire tree structure (beginning with the specified directory), but you can restrict it to a certain number of levels with the `-L` flag: ``` \[ andrew@pc01 前 \]$ 樹 -L 2 。 |-- 一個 |-- b |-- c `--d ``` `--e ``` 3個目錄,2個文件 ``` You can hide empty directories in `tree`'s output with `--prune`. Note that this also removes "recursively empty" directories, or directories which aren't empty _per se_, but which contain only other empty directories, or other recursively empty directories: ``` \[ andrew@pc01 ex \]$ 樹 --prune 。 |-- 一個 `--b ``` <a name="df-du-ps"></a> ### `df / du / p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df` is used to show how much space is taken up by files for the disks or your system (hard drives, etc.). ``` \[ andrew@pc01 前 \]$ df -h 已使用的檔案系統大小 可用 使用% 安裝於 udev 126G 0 126G 0% /dev tmpfs 26G 2.0G 24G 8% /執行 /dev/mapper/ubuntu--vg-root 1.6T 1.3T 252G 84% / … ``` In the above command, `-h` doesn't mean "help", but "human-readable". Some commands use this convention to display file / disk sizes with `K` for kilobytes, `G` for gigabytes, and so on, instead of writing out a gigantic integer number of bytes. `du` shows file space usage for a particular directory and its subdirectories. If you want to know how much space is free on a given hard drive, use `df`; if you want to know how much space a directory is taking up, use `du`: ``` \[ andrew@pc01 ex \]$ 你 4 ./d/e/f 8./d/e 12 ./天 4./c 20 . ``` `du` takes a `--max-depth=N` flag, which only shows directories `N` levels down (or fewer) from the specified directory: ``` \[ andrew@pc01 ex \]$ du -h --max-深度=1 12K./天 4.0K./c 20K。 ``` `ps` shows all of the user's currently-running processes (aka. jobs): ``` \[ andrew@pc01 前 \]$ ps PID TTY 時間 CMD 16642 分/15 00:00:00 ps 25409 點/15 00:00:00 重擊 ``` <a name="basic-misc"></a> ## Miscellaneous <a name="passwd-logout-exit"></a> ### `passwd / logout / exit`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Change your account password with `passwd`. It will ask for your current password for verification, then ask you to enter the new password twice, so you don't make any typos: ``` \[ andrew@pc01 目錄 \]$ 密碼 更改安德魯的密碼。 (目前)UNIX 密碼: 輸入新的 UNIX 密碼: 重新輸入新的 UNIX 密碼: passwd:密碼更新成功 ``` `logout` exits a shell you’ve logged in to (where you have a user account): ``` \[ andrew@pc01 目錄 \]$ 註銷 ────────────────────────────────────────────────── ── ────────────────────────────── 會話已停止 ``` - Press <return> to exit tab ``` ``` - Press R to restart session ``` ``` - Press S to save terminal output to file ``` ``` `exit` exits any kind of shell: ``` \[ andrew@pc01 ~ \]$ 退出 登出 ────────────────────────────────────────────────── ── ────────────────────────────── 會話已停止 ``` - Press <return> to exit tab ``` ``` - Press R to restart session ``` ``` - Press S to save terminal output to file ``` ``` <a name="clear-glob"></a> ### `clear / *`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Run `clear` to move the current terminal line to the top of the screen. This command just adds blank lines below the current prompt line. It's good for clearing your workspace. Use the glob (`*`, aka. Kleene Star, aka. wildcard) when looking for files. Noti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llowing two commands: ``` \[ andrew@pc01 ~ \]$ ls Git/Parser/source/ PArrayUtils.java PFile.java PSQLFile.java PWatchman.java PDateTimeUtils.java PFixedWidthFile.java PStringUtils.java PXSVFile.java PDelimitedFile.java PNode.java PTextFile.java Parser.java \[ andrew@pc01 ~ \]$ ls Git/Parser/source/PD\* Git/Parser/source/PDateTimeUtils.java Git/Parser/source/PDelimitedFile.java ``` The glob can be used multiple times in a command and matches zero or more characers: ``` \[ andrew@pc01 ~ \]$ ls Git/Parser/source/P *D* m\* Git/Parser/source/PDateTimeUtils.java Git/Parser/source/PDelimitedFile.java ``` <a name="intermediate"></a> # Intermediate <a name="disk-memory-processor"></a> ## Disk, Memory, and Processor Usage <a name="ncdu"></a> ### `ncdu`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ncdu` (NCurses Disk Usage) provides a navigable overview of file space usage, like an improved `du`. It opens a read-only `vim`-like window (press `q` to quit): ``` \[ andrew@pc01 ~ \]$ ncdu ncdu 1.11 ~ 使用箭頭鍵導航,按 ?求助 \--- /home/安德魯 ------------------------------------------- ------------------ 148.2 MiB \[##########\] /.m2 91.5 MiB \[######\] /.sbt 79.8 MiB \[######\] /.cache 64.9 MiB \[####\] /.ivy2 40.6 MiB \[##\] /.sdkman 30.2 MiB \[##\] /.local 27.4 MiB \[#\] /.mozilla 24.4 MiB \[#\] /.nanobackups 10.2 MiB \[ \] .confout3.txt ``` 8.4 MiB [ ] /.config ``` ``` 5.9 MiB [ ] /.nbi ``` ``` 5.8 MiB [ ] /.oh-my-zsh ``` ``` 4.3 MiB [ ] /Git ``` ``` 3.7 MiB [ ] /.myshell ``` ``` 1.7 MiB [ ] /jdoc ``` ``` 1.5 MiB [ ] .confout2.txt ``` ``` 1.5 MiB [ ] /.netbeans ``` ``` 1.1 MiB [ ] /.jenv ``` 564.0 KiB \[ \] /.rstudio-desktop 磁碟使用總量:552.7 MiB 表觀大小:523.6 MiB 專案:14618 ``` <a name="top-htop"></a> ### `top / htop`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top` displays all currently-running processes and their owners, memory usage, and more. `htop` is an improved, interactive `top`. (Note: you can pass the `-u username` flag to restrict the displayed processes to only those owner by `username`.) ``` \[ andrew@pc01 ~ \]$ htop 1 \[ 0.0%\] 9 \[ 0.0%\] 17 \[ 0.0%\] 25 \[ 0.0%\] 2 \[ 0.0%\] 10 \[ 0.0%\] 18 \[ 0.0%\] 26 \[ 0.0%\] 3 \[ 0.0%\] 11 \[ 0.0%\] 19 \[ 0.0%\] 27 \[ 0.0%\] 4 \[ 0.0%\] 12 \[ 0.0%\] 20 \[ 0.0%\] 28 \[ 0.0%\] 5 \[ 0.0%\] 13 \[ 0.0%\] 21 \[| 1.3%\] 29 \[ 0.0%\] 6 \[ 0.0%\] 14 \[ 0.0%\] 22 \[ 0.0%\] 30 \[| 0.6%\] 7 \[ 0.0%\] 15 \[ 0.0%\] 23 \[ 0.0%\] 31 \[ 0.0%\] 8 \[ 0.0%\] 16 \[ 0.0%\] 24 \[ 0.0%\] 32 \[ 0.0%\] Mem\[|||||||||||||||||||1.42G/252G\] 任務:188、366 個; 1 執行 交換電壓\[| 2.47G/256G\]平均負載:0.00 0.00 0.00 ``` Uptime: 432 days(!), 00:03:55 ``` PID USER PRI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指令 9389 安德魯 20 0 23344 3848 2848 R 1.3 0.0 0:00.10 htop 10103 根 20 0 3216M 17896 2444 S 0.7 0.0 5h48:56 /usr/bin/dockerd ``` 1 root 20 0 181M 4604 2972 S 0.0 0.0 15:29.66 /lib/systemd/syst ``` 533 根 20 0 44676 6908 6716 S 0.0 0.0 11:19.77 /lib/systemd/syst 546 根 20 0 244M 0 0 S 0.0 0.0 0:01.39 /sbin/lvmetad -f 1526 根 20 0 329M 2252 1916 S 0.0 0.0 0:00.00 /usr/sbin/ModemMa 1544 根 20 0 329M 2252 1916 S 0.0 0.0 0:00.06 /usr/sbin/ModemMa F1Help F2Setup F3SearchF4FilterF5Tree F6SortByF7Nice -F8Nice +F9Kill F10Quit ``` <a name="REPLs-software-versions"></a> ## REPLs and Software Versions <a name="REPLs"></a> ### REPL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A **REPL** is a Read-Evaluate-Print Loop, similar to the command line, but usually used for particular programming languages. You can open the Python REPL with the `python` command (and quit with the `quit()` function): ``` \[ andrew@pc01 ~ \]$ python Python 3.5.2(默認,2018 年 11 月 12 日,13:43:14)... > > > 辭職() ``` Open the R REPL with the `R` command (and quit with the `q()` function): ``` \[ andrew@pc01 ~ \]$ R R版3.5.2(2018-12-20)--「蛋殼冰屋」... > q() 儲存工作區影像? \[是/否/c\]: 否 ``` Open the Scala REPL with the `scala` command (and quit with the `:quit` command): ``` \[ andrew@pc01 ~ \]$ scala 歡迎使用 Scala 2.11.12 ... 斯卡拉>:退出 ``` Open the Java REPL with the `jshell` command (and quit with the `/exit` command): ``` \[ andrew@pc01 ~ \]$ jshell |歡迎使用 JShell——版本 11.0.1 ... jshell> /退出 ``` Alternatively, you can exit any of these REPLs with \^d (Ctrl+d). \^d is the EOF (end of file) marker on Unix and signifies the end of input. <a name="version"></a> ### `-version / --version / -v`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Most commands and programs have a `-version` or `--version` flag which gives the software version of that command or program. Most applications make this information easily available: ``` \[ andrew@pc01 ~ \]$ ls --version ls (GNU coreutils) 8.25 ... \[ andrew@pc01 ~ \]$ ncdu -版本 NCDU 1.11 \[ andrew@pc01 ~ \]$ python --version Python 3.5.2 ``` ...but some are less intuitive: ``` \[ andrew@pc01 ~ \]$ sbt scalaVersion … \[資訊\]2.12.4 ``` Note that some programs use `-v` as a version flag, while others use `-v` to mean "verbose", which will run the application while printing lots of diagnostic or debugging information: ``` SCP(1) BSD 通用指令手冊 SCP(1) 姓名 ``` scp -- secure copy (remote file copy program) ``` … -v 詳細模式。導致 scp 和 ssh(1) 列印偵錯訊息 ``` about their progress. This is helpful in debugging connection, ``` ``` authenti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problems. ``` … ``` <a name="env-vars-aliases"></a> ## Environment Variables and Aliases <a name="env-vars"></a> ### Environment Variable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Environment variables** (sometimes shortened to "env vars") are persistent variables that can be created and used within your `bash` shell. They are defined with an equals sign (`=`) and used with a dollar sign (`$`). You can see all currently-defined env vars with `printenv`: ``` \[ andrew@pc01 ~ \]$ printenv SPARK\_HOME=/usr/local/spark 術語=xterm … ``` Set a new environment variable with an `=` sign (don't put any spaces before or after the `=`, though!): ``` \[ andrew@pc01 ~ \]$ myvar=你好 ``` Print a specific env var to the terminal with `echo` and a preceding `$` sign: ``` \[ andrew@pc01 ~ \]$ echo $myvar 你好 ``` Environment variables which contain spaces or other whitespace should be surrounded by quotes (`"..."`). Note that reassigning a value to an env var overwrites it without warning: ``` \[ andrew@pc01 ~ \]$ myvar="你好,世界!" && 回顯 $myvar 你好世界! ``` Env vars can also be defined using the `export` command. When defined this way, they will also be available to sub-processes (commands called from this shell): ``` \[ andrew@pc01 ~ \]$ export myvar="另一" && echo $myvar 另一個 ``` You can unset an environment variable by leaving the right-hand side of the `=` blank or by using the `unset` command: ``` \[ andrew@pc01 ~ \]$ 取消設定 mynewvar \[ andrew@pc01 ~ \]$ echo $mynewvar ``` <a name="aliases"></a> ### Aliase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Aliases** are similar to environment variables but are usually used in a different way -- to replace long commands with shorter ones: ``` \[ andrew@pc01 apidocs \]$ ls -l -a -h -t 總計 220K drwxr-xr-x 5 安德魯 安德魯 4.0K 12 月 21 日 12:37 。 -rw-r--r-- 1 安德魯 安德魯 9.9K 十二月 21 12:37 help-doc.html -rw-r--r-- 1 安德魯 安德魯 4.5K 12 月 21 日 12:37 script.js … \[ andrew@pc01 apidocs \]$ 別名 lc="ls -l -a -h -t" \[ andrew@pc01 apidocs \]$ lc 總計 220K drwxr-xr-x 5 安德魯 安德魯 4.0K 12 月 21 日 12:37 。 -rw-r--r-- 1 安德魯 安德魯 9.9K 十二月 21 12:37 help-doc.html -rw-r--r-- 1 安德魯 安德魯 4.5K 12 月 21 日 12:37 script.js … ``` You can remove an alias with `unalias`: ``` \[ andrew@pc01 apidocs \]$ unalias lc \[ andrew@pc01 apidocs \]$ lc 目前未安裝程式“lc”。 … ``` > **Bonus:** > > [Read about the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environment variables and aliases here.](http://bit.ly/2TDG8Tx) > > [Some programs, like **git**, allow you to define aliases specifically for that software.](http://bit.ly/2TG8X1A) <a name="basic-bash-scripting"></a> ## Basic `bash` Scripting <a name="bash-scripts"></a> ### `bash` Script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bash` scripts (usually ending in `.sh`) allow you to automate complicated processes, packaging them into reusable functions. A `bash` script can contain any number of normal shell commands: ``` \[ andrew@pc01 ~ \]$ echo "ls && touch file && ls" > ex.sh ``` A shell script can be executed with the `source` command or the `sh` command: ``` \[ andrew@pc01 ~ \]$ 源 ex.sh 桌面 Git TEST c ex.sh 專案測試 桌面 Git TEST c ex.sh 檔案專案測試 ``` Shell scripts can be made executable with the `chmod` command (more on this later): ``` \[ andrew@pc01 ~ \]$ echo "ls && touch file2 && ls" > ex2.sh \[ andrew@pc01 ~ \]$ chmod +x ex2.sh ``` An executable shell script can be run by preceding it with `./`: ``` \[ andrew@pc01 ~ \]$ ./ex2.sh 桌面 Git TEST c ex.sh ex2.sh 檔案專案測試 桌面 Git TEST c ex.sh ex2.sh 檔案 file2 專案測試 ``` Long lines of code can be split by ending a command with `\`: ``` \[ andrew@pc01 ~ \]$ echo "for i in {1..3}; do echo \\ > \\"歡迎\\$i次\\";完成” > ex3.sh ``` Bash scripts can contain loops, functions, and more! ``` \[ andrew@pc01 ~ \]$ 源 ex3.sh 歡迎1次 歡迎2次 歡迎3次 ``` <a name="custom-prompt-ls"></a> ### Custom Prompt and `l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Bash scripting can make your life a whole lot easier and more colourful. [Check out this great bash scripting cheat sheet.](https://devhints.io/bash) `$PS1` (Prompt String 1) is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 that defines your main shell prompt ([learn about the other prompts here](http://bit.ly/2SPgsmT)): ``` \[ andrew@pc01 ~ \]$ printf "%q" $PS1 $'\\n\\\[\\E\[1m\\\]\\\[\\E\[30m\\\]\\A'$'\\\[\\E\[37m\\\]|\\\[\\E\[36m\\\]\\u\\\[\\E\[37m \\\]@\\\[\\E\[34m\\\]\\h'$'\\\[\\E\[32m\\\]\\W\\\[\\E\[37m\\\]|'$'\\\[\\E(B\\E\[m\\\] ' ``` You can change your default prompt with the `export` command: ``` \[ andrew@pc01 ~ \]$ export PS1="\\n此處指令> " 此處指令> echo $PS1 \\n此處指令> ``` ...[you can add colours, too!](http://bit.ly/2TMbEit): ``` 此處指令> export PS1="\\e\[1;31m\\n程式碼: \\e\[39m" (這應該是紅色的,但在 Markdown 中可能不會這樣顯示) =============================== 程式碼:回顯$PS1 \\e\[1;31m\\n程式碼: \\e\[39m ``` You can also change the colours shown by `ls` by editing the `$LS_COLORS` environment variable: ``` (同樣,這些顏色可能不會出現在 Markdown 中) =========================== 程式碼:ls 桌面 Git TEST c ex.sh ex2.sh ex3.sh 檔案 file2 專案測試 程式碼:匯出 LS\_COLORS='di=31:fi=0:ln=96:or=31:mi=31:ex=92' 程式碼:ls 桌面 Git TEST c ex.sh ex2.sh ex3.sh 檔案 file2 專案測試 ``` <a name="config-files"></a> ## Config Files <a name="config-bashrc"></a> ### Config Files / `.bashrc`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If you tried the commands in the last section and logged out and back in, you may have noticed that your changes disappeared. _config_ (configuration) files let you maintain settings for your shell or for a particular program every time you log in (or run that program). The main configuration file for a `bash` shell is the `~/.bashrc` file. Aliases, environment variables, and functions added to `~/.bashrc` will be available every time you log in. Commands in `~/.bashrc` will be run every time you log in. If you edit your `~/.bashrc` file, you can reload it without logging out by using the `source` command: ``` \[ andrew@pc01 ~ \]$ nano ~/.bashrc ``` _...add the line `echo “~/.bashrc loaded!”` to the top of the file_... ``` \[ andrew@pc01 ~ \]$ 源 ~/.bashrc ~/.bashrc 已載入! ``` _...log out and log back in..._ ``` 最後登入:2019 年 1 月 11 日星期五 10:29:07 從 111.11.11.111 ~/.bashrc 已加載! \[ 安德魯@pc01 ~ \] ``` <a name="types-of-shells"></a> ### Types of Shell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_Login_ shells are shells you log in to (where you have a username). _Interactive_ shells are shells which accept commands. Shells can be login and interactive, non-login and non-interactive, or any other combination. In addition to `~/.bashrc`, there are a few other scripts which are `sourced` by the shell automatically when you log in or log out. These are: - `/etc/profile` - `~/.bash_profile` - `~/.bash_login` - `~/.profile` - `~/.bash_logout` - `/etc/bash.bash_logout` Which of these scripts are sourced, and the order in which they're sourced, depend on the type of shell opened. See [the bash man page](https://linux.die.net/man/1/bash) and [these](http://bit.ly/2TGCwA8) Stack Overflow [posts](http://bit.ly/2TFHFsf) for more information. Note that `bash` scripts can `source` other scripts. For instance, in your `~/.bashrc`, you could include the line: ``` 來源~/.bashrc\_addl ``` ...which would also `source` that `.bashrc_addl` script. This file can contain its own aliases, functions, environment variables, and so on. It could, in turn, `source` other scripts, as well. (Be careful to avoid infinite loops of script-sourcing!) It may be helpful to split commands into different shell scripts based on functionality or machine type (Ubuntu vs. Red Hat vs. macOS), for example: - `~/.bash_ubuntu` -- configuration specific to Ubuntu-based machines - `~/.bashrc_styles` -- aesthetic settings, like `PS1` and `LS_COLORS` - `~/.bash_java` -- configuration specific to the Java language I try to keep separate `bash` files for aesthetic configurations and OS- or machine-specific code, and then I have one big `bash` file containing shortcuts, etc. that I use on every machine and every OS. Note that there are also _different shells_. `bash` is just one kind of shell (the "Bourne Again Shell"). Other common ones include `zsh`, `csh`, `fish`, and more. Play around with different shells and find one that's right for you, but be aware that this tutorial contains `bash` shell commands only and not everything listed here (maybe none of it) will be applicable to shells other than `bash`. <a name="finding-things"></a> ## Finding Things <a name="whereis-which-whatis"></a> ### `whereis / which / whati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whereis` searches for "possibly useful" files related to a particular command. It will attempt to return the location of the binary (executable machine code), source (code source files), and `man` page for that command: ``` \[ andrew@pc01 ~ \]$ whereis ls ls: /bin/ls /usr/share/man/man1/ls.1.gz ``` `which` will only return the location of the binary (the command itself): ``` \[ andrew@pc01 ~ \]$ 其中 ls /bin/ls ``` `whatis` prints out the one-line description of a command from its `man` page: ``` \[ andrew@pc01 ~ \]$ 什麼是哪裡是哪個什麼是 whereis (1) - 尋找指令的二進位、原始檔和手冊頁文件 which (1) - 定位指令 Whatis (1) - 顯示一行手冊頁描述 ``` `which` is useful for finding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a command which may be hidden by an alias: ``` \[ andrew@pc01 ~ \]$ 別名 ls="ls -l" “original” ls 已被上面定義的別名“隱藏” =========================== \[ andrew@pc01 ~ \]$ ls 總計 36 drwxr-xr-x 2 安德魯 andrew 4096 Jan 9 14:47 桌面 drwxr-xr-x 4 安德魯 安德魯 4096 十二月 6 10:43 Git … 但我們仍然可以使用返回的位置來呼叫「原始」ls ======================= \[ andrew@pc01 ~ \]$ /bin/ls 桌面 Git TEST c ex.sh ex2.sh ex3.sh 檔案 file2 專案測試 ``` <a name="locate-find"></a> ### `locate / find`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locate` finds a file anywhere on the system by referring to a semi-regularly-updated cached list of files: ``` \[ andrew@pc01 ~ \]$ 找到 README.md /home/andrew/.config/micro/plugins/gotham-colors/README.md /home/andrew/.jenv/README.md /home/andrew/.myshell/README.md … ``` Because it's just searching a list, `locate` is usually faster than the alternative, `find`. `find` iterates through the file system to find the file you're looking for. Because it's actually looking at the files which _currently_ exist on the system, though, it will always return an up-to-date list of files, which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with `locate`. ``` \[ andrew@pc01 ~ \]$ find ~/ -iname "README.md" /home/andrew/.jenv/README.md /home/andrew/.config/micro/plugins/gotham-colors/README.md /home/andrew/.oh-my-zsh/plugins/ant/README.md … ``` `find` was written for the very first version of Unix in 1971, and is therefore much more widely available than `locate`, which was added to GNU in 1994. `find` has many more features than `locate`, and can search by file age, size, ownership, type, timestamp, permissions, depth within the file system; `find` can search using regular expressions, execute commands on files it finds, and more. When you need a fast (but possibly outdated) list of files, or you’re not sure what directory a particular file is in, use `locate`. When you need an accurate file list, maybe based on something other than the files’ names, and you need to do something with those files, use `find`. <a name="downloading-things"></a> ## Downloading Things <a name="ping-wget-curl"></a> ### `ping / wget / curl`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ping` attempts to open a line of communication with a network host. Mainly, it's used to check whether or not your Internet connection is down: ``` \[ andrew@pc01 ~ \]$ ping google.com PING google.com (74.125.193.100) 56(84) 位元組資料。 使用 32 位元組資料 Ping 74.125.193.100: 來自 74.125.193.100 的回覆:位元組=32 時間<1ms TTL=64 … ``` `wget` is used to easily download a file from the Internet: ``` \[ andrew@pc01 ~ \]$ wget \\ > http://releases.ubuntu.com/18.10/ubuntu-18.10-desktop-amd64.iso ``` `curl` can be used just like `wget` (don’t forget the `--output` flag): ``` \[ andrew@pc01 ~ \]$ 捲曲 \\ > http://releases.ubuntu.com/18.10/ubuntu-18.10-desktop-amd64.iso \\ > \--輸出ubuntu.iso ``` `curl` and `wget`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curl` supports many more protocols and is more widely available than `wget`; `curl` can also send data, while `wget` can only receive data. `wget` can download files recursively, while `curl` cannot. In general, I use `wget` when I need to download things from the Internet. I don’t often need to send data using `curl`, but it’s good to be aware of it for the rare occasion that you do. <a name="apt-gunzip-tar-gzip"></a> ### `apt / gunzip / tar / gzip`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Debian-descended Linux distributions have a fantastic package management tool called `apt`. It can be used to install, upgrade, or delete software on your machine. To search `apt` for a particular piece of software, use `apt search`, and install it with `apt install`: ``` \[ andrew@pc01 ~ \]$ apt 搜尋漂白位 ...bleachbit/bionic、bionic 2.0-2 全部 從系統中刪除不需要的文件 您需要“sudo”來安裝軟體 ============== \[ andrew@pc01 ~ \]$ sudo apt installbleachbit ``` Linux software often comes packaged in `.tar.gz` ("tarball") files: ``` \[ andrew@pc01 ~ \]$ wget \\ > https://github.com/atom/atom/releases/download/v1.35.0-beta0/atom-amd64.tar.gz ``` ...these types of files can be unzipped with `gunzip`: ``` \[ andrew@pc01 ~ \]$gunzipatom-amd64.tar.gz && ls 原子 amd64.tar ``` A `.tar.gz` file will be `gunzip`-ped to a `.tar` file, which can be extracted to a directory of files using `tar -xf` (`-x` for "extract", `-f` to specify the file to "untar"): ``` \[ andrew@pc01 ~ \]$ tar -xfatom-amd64.tar && mv \\ 原子-beta-1.35.0-beta0-amd64 原子 && ls 原子atom-amd64.tar ``` To go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you can create (`-c`) a tar file from a directory and zip it (or unzip it, as appropriate) with `-z`: ``` \[ andrew@pc01 ~ \]$ tar -zcf 壓縮.tar.gz 原子 && ls 原子atom-amd64.tar壓縮.tar.gz ``` `.tar` files can also be zipped with `gzip`: ``` \[ andrew@pc01 ~ \]$ gzipatom-amd64.tar && ls 原子 原子-amd64.tar.gz 壓縮.tar.gz ``` <a name="redirecting-io"></a> ## Redirecting Input and Output <a name="pipe-gt-lt-echo-printf"></a> ### `| / > / < / echo / printf`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By default, shell commands read their input from the standard input stream (aka. stdin or 0) and write to the standard output stream (aka. stdout or 1), unless there’s an error, which is written to the standard error stream (aka. stderr or 2). `echo` writes text to stdout by default, which in most cases will simply print it to the terminal: ``` \[ andrew@pc01 ~ \]$ 回顯“你好” 你好 ``` The pipe operator, `|`, redirects the output of the first command to the input of the second command: ``` 'wc'(字數)傳回檔案中的行數、字數、位元組數 ======================== \[ andrew@pc01 ~ \]$ echo "範例文件" |廁所 ``` 1 2 17 ``` ``` `>` redirects output from stdout to a particular location ``` \[ andrew@pc01 ~ \]$ echo "test" > 文件 && 頭文件 測試 ``` `printf` is an improved `echo`, allowing formatting and escape sequences: ``` \[ andrew@pc01 ~ \]$ printf "1\\n3\\n2" 1 3 2 ``` `<` gets input from a particular location, rather than stdin: ``` 'sort' 依字母/數字順序對檔案的行進行排序 ======================== \[ andrew@pc01 ~ \]$ sort <(printf "1\\n3\\n2") 1 2 3 ``` Rather than a [UUOC](#viewing-and-editing-files), the recommended way to send the contents of a file to a command is to use `<`. Note that this causes data to "flow" right-to-left on the command line, rather than (the perhaps more natural, for English-speakers) left-to-right: ``` \[ andrew@pc01 ~ \]$ printf "1\\n3\\n2" > 文件 && 排序 < 文件 1 2 3 ``` <a name="std-tee"></a> ### `0 / 1 / 2 / tee`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0, 1, and 2 are the standard input, output, and error streams, respectively. Input and output streams can be redirected with the `|`, `>`, and `<` operators mentioned previously, but stdin, stdout, and stderr can also be manipulated directly using their numeric identifiers: Write to stdout or stderr with `>&1` or `>&2`: ``` \[ andrew@pc01 ~ \]$ 貓測試 回顯“標準輸出”>&1 回顯“標準錯誤”>&2 ``` By default, stdout and stderr both print output to the terminal: ``` \[ andrew@pc01 ~ \]$ ./測試 標準錯誤 標準輸出 ``` Redirect stdout to `/dev/null` (only print output sent to stderr): ``` \[ andrew@pc01 ~ \]$ ./test 1>/dev/null 標準錯誤 ``` Redirect stderr to `/dev/null` (only print output sent to stdout): ``` \[ andrew@pc01 ~ \]$ ./test 2>/dev/null 標準輸出 ``` Redirect all output to `/dev/null` (print nothing): ``` \[ andrew@pc01 ~ \]$ ./test &>/dev/null ``` Send output to stdout and any number of additional locations with `tee`: ``` \[ andrew@pc01 ~ \]$ ls && echo "測試" | tee 文件1 文件2 文件3 && ls 文件0 測試 文件0 文件1 文件2 文件3 ``` <a name="advanced"></a> # Advanced <a name="superuser"></a> ## Superuser <a name="sudo-su"></a> ### `sudo / su`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You can check what your username is with `whoami`: ``` \[ andrew@pc01 abc \]$ whoami 安德魯 ``` ...and run a command as another user with `sudo -u username` (you will need that user's password): ``` \[ andrew@pc01 abc \]$ sudo -u 測試觸摸 def && ls -l 總計 0 -rw-r--r-- 1 次測試 0 Jan 11 20:05 def ``` If `–u` is not provided, the default user is the superuser (usually called "root"), with unlimited permissions: ``` \[ andrew@pc01 abc \]$ sudo touch ghi && ls -l 總計 0 -rw-r--r-- 1 次測試 0 Jan 11 20:05 def -rw-r--r-- 1 root root 0 Jan 11 20:14 ghi ``` Use `su` to become another user temporarily (and `exit` to switch back): ``` \[ andrew@pc01 abc \]$ su 測試 密碼: test@pc01:/home/andrew/abc$ whoami 測試 test@pc01:/home/andrew/abc$ 退出 出口 \[ andrew@pc01 abc \]$ whoami 安德魯 ``` [Learn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do` and `su` here.](http://bit.ly/2SKQH77) <a name="click-click"></a> ### `!!`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The superuser (usually "root") is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install software, create users, and so on. Sometimes it's easy to forget that, and you may get an error: ``` \[ andrew@pc01 ~ \]$ apt 安裝 ruby E:無法開啟鎖定檔案 /var/lib/dpkg/lock-frontend - 開啟(13:權限被拒絕) E: 無法取得 dpkg 前端鎖定 (/var/lib/dpkg/lock-frontend),您是 root 嗎? ``` You could retype the command and add `sudo` at the front of it (run it as the superuser): ``` \[ andrew@pc01 ~ \]$ sudo apt install ruby 正在閱讀包裝清單... ``` Or, you could use the `!!` shortcut, which retains the previous command: ``` \[ andrew@pc01 ~ \]$ apt 安裝 ruby E:無法開啟鎖定檔案 /var/lib/dpkg/lock-frontend - 開啟(13:權限被拒絕) E: 無法取得 dpkg 前端鎖定 (/var/lib/dpkg/lock-frontend),您是 root 嗎? \[ andrew@pc01 ~ \]$ sudo !! sudo apt 安裝 ruby 正在閱讀包裝清單... ``` By default, running a command with `sudo` (and correctly entering the password) allows the user to run superuser commands for the next 15 minutes. Once those 15 minutes are up, the user will again be prompted to enter the superuser password if they try to run a restricted command. <a name="file-permissions"></a> ## File Permissions <a name="file-permissions-sub"></a> ### File Permission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Files may be able to be read (`r`), written to (`w`), and/or executed (`x`) by different users or groups of users, or not at all. File permissions can be seen with the `ls -l` command and are represented by 10 characters: ``` \[ andrew@pc01 ~ \]$ ls -lh 總計 8 drwxr-xr-x 4 安德魯 安德魯 4.0K 1 月 4 日 19:37 品嚐 -rwxr-xr-x 1 安德魯 安德魯 40 Jan 11 16:16 測試 -rw-r--r-- 1 安德魯 安德魯 0 一月 11 16:34 tist ``` The first character of each line represents the type of file, (`d` = directory, `l` = link, `-` = regular file, and so on); then there are three groups of three characters which represent the permissions held by the user (u) who owns the file, the permissions held by the group (g) which owns the file, and the permissions held any other (o) users. (The number which follows this string of characters is the number of links in the file system to that file (4 or 1 above).) `r` means that person / those people have read permission, `w` is write permission, `x` is execute permission. If a directory is “executable”, that means it can be opened and its contents can be listed. These three permissions are often represented with a single three-digit number, where, if `x` is enabled, the number is incremented by 1, if `w` is enabled, the number is incremented by 2, and if `r` is enabled, the number is incremented by 4. Note that these are equivalent to binary digits (`r-x` -> `101` -> `5`, for example). So the above three files have permissions of 755, 755, and 644, respectively. The next two strings in each list are the name of the owner (`andrew`, in this case) and the group of the owner (also `andrew`, in this case). Then comes the size of the file, its most recent modification time, and its name. The `–h` flag makes the output human readable (i.e. printing `4.0K` instead of `4096` bytes). <a name="chmod-chown"></a> ### `chmod / chown`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File permissions can be modified with `chmod` by setting the access bits: ``` \[ andrew@pc01 ~ \]$ chmod 777 測試 && chmod 000 tit && ls -lh 總計 8.0K drwxr-xr-x 4 安德魯 安德魯 4.0K 1 月 4 日 19:37 品嚐 -rwxrwxrwx 1 安德魯 安德魯 40 Jan 11 16:16 測試 \---------- 1 安德魯 安德魯 0 一月 11 16:34 tist ``` ...or by adding (`+`) or removing (`-`) `r`, `w`, and `x` permissions with flags: ``` \[ andrew@pc01 ~ \]$ chmod +rwx Tist && chmod -w 測試 && ls -lh chmod:測試:新權限是 r-xrwxrwx,而不是 r-xr-xr-x 總計 8.0K drwxr-xr-x 4 安德魯 安德魯 4.0K 1 月 4 日 19:37 品嚐 -r-xrwxrwx 1 安德魯 安德魯 40 Jan 11 16:16 測試 -rwxr-xr-x 1 安德魯 安德魯 0 一月 11 16:34 tist ``` The user who owns a file can be changed with `chown`: ``` \[ andrew@pc01 ~ \]$ sudo chown 碼頭測試 ``` The group which owns a file can be changed with `chgrp`: ``` \[ andrew@pc01 ~ \]$ sudo chgrp hadoop tit && ls -lh 總計 8.0K drwxr-xr-x 4 安德魯 安德魯 4.0K 1 月 4 日 19:37 品嚐 \-----w--w- 1 瑪麗娜·安德魯 2011 年 1 月 40 日 16:16 測試 -rwxr-xr-x 1 安德魯 hadoop 0 一月 11 16:34 tist ``` <a name="users-groups"></a> ## User and Group Management <a name="users"></a> ### User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users` shows all users currently logged in. Note that a user can be logged in multiple times if -- for instance -- they're connected via multiple `ssh` sessions. ``` \[ andrew@pc01 ~ \]$ 用戶 安德魯·科林·科林·科林·科林·科林·克里希納·克里希納 ``` To see all users (even those not logged in), check `/etc/passwd`. (**WARNING**: do not modify this file! You can corrupt your user accounts and make it impossible to log in to your system.) ``` \[ andrew@pc01 ~ \]$ alias au="cut -d: -f1 /etc/passwd \\ > |排序| uniq”&& au \_易於 一個廣告 安德魯... ``` Add a user with `useradd`: ``` \[ andrew@pc01 ~ \]$ sudo useradd aardvark && au \_易於 土豚 一個廣告... ``` Delete a user with `userdel`: ``` \[ andrew@pc01 ~ \]$ sudo userdel aardvark && au \_易於 一個廣告 安德魯... ``` [Change a user’s default shell, username, password, or group membership with `usermod`.](http://bit.ly/2D4upIg) <a name="groups"></a> ### Groups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groups` shows all of the groups of which the current user is a member: ``` \[ andrew@pc01 ~ \]$ 組 andrew adm cdrom sudo dial plugdev lpadmin sambashare hadoop ``` To see all groups on the system, check `/etc/group`. (**DO NOT MODIFY** this file unless you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 \[ andrew@pc01 ~ \]$ alias ag=“cut -d: -f1 /etc/group \\ > |排序”&& ag 管理員 一個廣告 安德魯... ``` Add a group with `groupadd`: ``` \[ andrew@pc01 ~ \]$ sudo groupadd aardvark && ag 土豚 管理員 一個廣告... ``` Delete a group with `groupdel`: ``` \[ andrew@pc01 ~ \]$ sudo groupdel aardvark && ag 管理員 一個廣告 安德魯... ``` [Change a group’s name, ID number, or password with `groupmod`.](https://linux.die.net/man/8/groupmod) <a name="text-processing"></a> ## Text Processing <a name="uniq-sort-diff-cmp"></a> ### `uniq / sort / diff / cmp`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uniq` can print unique lines (default) or repeated lines: ``` \[ andrew@pc01 man \]$ printf "1\\n2\\n2" > a && \\ > printf "1\\n3\\n2" > b \[ andrew@pc01 人 \]$ uniq a 1 2 ``` `sort` will sort lines alphabetically / numerically: ``` \[ andrew@pc01 man \]$ 排序 b 1 2 3 ``` `diff` will report which lines differ between two files: ``` \[ andrew@pc01 人 \]$ diff ab 2c2 < 2 --- > 3 ``` `cmp` reports which bytes differ between two files: ``` \[andrew@pc01 人\]$ cmp ab ab 不同:字元 3,第 2 行 ``` <a name="cut-sed"></a> ### `cut / sed`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cut` is usually used to cut a line into sections on some delimiter (good for CSV processing). `-d` specifies the delimiter and `-f` specifies the field index to print (starting with 1 for the first field): ``` \[ andrew@pc01 人 \]$ printf "137.99.234.23" > c \[ andrew@pc01 man \]$ cut -d'.' c-f1 137 ``` `sed` is commonly used to replace a string with another string in a file: ``` \[ andrew@pc01 man \]$ echo "舊" | sed s/舊/新/ 新的 ``` ...but `sed` is an extremely powerful utility, and cannot be properly summarised here. It’s actually Turing-complete, so it can do anything that any other programming language can do. `sed` can find and replace based on regular expressions, selectively print lines of a file which match or contain a certain pattern, edit text files in-place and non-interactively, and much more. A few good tutorials on `sed` include: - [https://www.tutorialspoint.com/sed/](https://www.tutorialspoint.com/sed/) - [http://www.grymoire.com/Unix/Sed.html](http://www.grymoire.com/Unix/Sed.html) - [https://www.computerhope.com/unix/used.htm](https://www.computerhope.com/unix/used.htm) <a name="pattern-matching"></a> ## Pattern Matching <a name="grep"></a> ### `grep`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The name `grep` comes from `g`/`re`/`p` (search `g`lobally for a `r`egular `e`xpression and `p`rint it); it’s used for finding text in files. `grep` is used to find lines of a file which match some pattern: ``` \[ andrew@pc01 ~ \]$ grep -e " *.fi.* " /etc/profile /etc/profile:Bourne shell 的系統範圍 .profile 檔案 (sh(1)) =================================================== ``` # The file bash.bashrc already sets the default PS1. ``` ``` fi ``` ``` fi ``` … ``` ...or contain some word: ``` \[ andrew@pc01 ~ \]$ grep "andrew" /etc/passwd 安德魯:x:1000:1000:安德魯,,,:/home/andrew:/bin/bash ``` `grep` is usually the go-to choice for simply finding matching lines in a file, if you’re planning on allowing some other program to handle those lines (or if you just want to view them). `grep` allows for (`-E`) use of extended regular expressions, (`-F`) matching any one of multiple strings at once, and (`-r`) recursively searching files within a directory. These flags used to be implemented as separate commands (`egrep`, `fgrep`, and `rgrep`, respectively), but those commands are now deprecated. > **Bonus**: [see the origins of the names of a few famous `bash` commands](https://kb.iu.edu/d/abnd) <a name="awk"></a> ### `awk`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awk` is a pattern-matching language built around reading and manipulating delimited data files, like CSV files. As a rule of thumb, `grep` is good for finding strings and patterns in files, `sed` is good for one-to-one replacement of strings in files, and `awk` is good for extracting strings and patterns from files and analysing them. As an example of what `awk` can do, here’s a file containing two columns of data: ``` \[ andrew@pc01 ~ \]$ printf "A 10\\nB 20\\nC 60" > 文件 ``` Loop over the lines, add the number to sum, increment count, print the average: ``` \[ andrew@pc01 ~ \]$ awk 'BEGIN {sum=0;計數=0; OFS=“”} {sum+=$2; count++} END {print "平均值:", sum/count}' 文件 平均:30 ``` `sed` and `awk` are both Turing-complete languages. There have been multiple books written about each of them. They can be extremely useful with pattern matching and text processing. I really don’t have enough space here to do either of them justice. Go read more about them! > **Bonus**: [learn about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d`, `grep`, and `awk`](http://bit.ly/2AI3IaN) <a name="ssh"></a> ## Copying Files Over `ssh` <a name="ssh-scp"></a> ### `ssh / scp`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ssh` is how Unix-based machines connect to each other over a network: ``` \[ andrew@pc01 ~ \]$ ssh –p安德魯@137.xxx.xxx.89 上次登入:2019 年 1 月 11 日星期五 12:30:52,來自 137.xxx.xxx.199 ``` Notice that my prompt has changed as I’m now on a different machine: ``` \[ andrew@pc02 ~ \]$ 退出 登出 與 137.xxx.xxx.89 的連線已關閉。 ``` Create a file on machine 1: ``` \[ andrew@pc01 ~ \]$ echo "你好" > 你好 ``` Copy it to machine 2 using `scp` (secure copy; note that `scp` uses `–P` for a port #, `ssh` uses `–p`) ``` \[ andrew@pc01 ~ \]$ scp –P你好安德魯@137.xxx.xxx.89:~ 你好 100% 0 0.0KB/秒 00:00 ``` `ssh` into machine 2: ``` \[ andrew@pc02 ~ \]$ ssh –p安德魯@137.xxx.xxx.89 上次登入:2019 年 1 月 11 日星期五 22:47:37,來自 137.xxx.xxx.79 ``` The file’s there! ``` \[ andrew@pc02 ~ \]$ ls 你好多xargs \[ andrew@pc02 ~ \]$ 貓你好 你好 ``` <a name="rsync"></a> ### `rsync`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rsync` is a file-copying tool which minimises the amount of data copied by looking for deltas (changes) between files. Suppose we have two directories: `d`, with one file, and `s`, with two files: ``` \[ andrew@pc01 d \]$ ls && ls ../s f0 f0 f1 ``` Sync the directories (copying only missing data) with `rsync`: ``` \[ andrew@pc01 d \]$ rsync -off ../s/\* . 正在發送增量文件列表... ``` `d` now contains all files that `s` contains: ``` \[ andrew@pc01 d \]$ ls f0 f1 ``` `rsync` can be performed over `ssh` as well: ``` \[ andrew@pc02 r \]$ ls \[ andrew@pc02 r \]$ rsync -avz -e "ssh -p “ [email protected]:~/s/\* 。 接收增量檔案列表 f0 f1 發送 62 位元組 接收 150 位元組 141.33 位元組/秒 總大小為 0 加速率為 0.00 \[ andrew@pc02 r \]$ ls f0 f1 ``` <a name="long-running-processes"></a> ## Long-Running Processes <a name="yes-nohup-ps-kill"></a> ### `yes / nohup / ps / kill`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Sometimes, `ssh` connections can disconnect due to network or hardware problems. Any processes initialized through that connection will be “hung up” and terminate. Running a command with `nohup` insures that the command will not be hung up if the shell is closed or if the network connection fails. Run `yes` (continually outputs "y" until it’s killed) with `nohup`: ``` \[ andrew@pc01 ~ \]$ nohup 是 & \[1\]13173 ``` `ps` shows a list of the current user’s processes (note PID number 13173): ``` \[ andrew@pc01 ~ \]$ ps | sed -n '/是/p' 13173 分/10 00:00:12 是 ``` _...log out and log back into this shell..._ The process has disappeared from `ps`! ``` \[ andrew@pc01 ~ \]$ ps | sed -n '/是/p' ``` But it still appears in `top` and `htop` output: ``` \[ andrew@pc01 ~ \]$ 頂部 -bn 1 | sed -n '/是/p' 13173 安德魯 20 0 4372 704 636 D 25.0 0.0 0:35.99 是 ``` Kill this process with `-9` followed by its process ID (PID) number: ``` \[ andrew@pc01 ~ \]$ 殺死 -9 13173 ``` It no longer appears in `top`, because it’s been killed: ``` \[ andrew@pc01 ~ \]$ 頂部 -bn 1 | sed -n '/是/p' ``` <a name="cron"></a> ### `cron / crontab / >>` [[ Back to Table of Contents ]](#toc) `cron` provides an easy way of automating regular, scheduled tasks. You can edit your `cron` jobs with `crontab –e` (opens a text editor). Append the line: ``` - - - - - 日期 >> ~/datefile.txt ``` This will run the `date` command every minute, appending (with the `>>` operator) the output to a file: ``` \[ andrew@pc02 ~ \]$ head ~/datefile.txt 2019 年 1 月 12 日星期六 14:37:01 GMT 2019 年 1 月 12 日星期六

如何撰寫出色的 README 文件

可以說,對於任何開源專案來說,最重要的文件就是自述文件。一個好的自述文件不僅告訴人們該專案的用途和用途,還告訴人們他們如何使用該專案並為其做出貢獻。 如果您在撰寫自述文件時沒有充分解釋您的專案的用途或人們如何使用它,那麼它幾乎違背了開源的目的,因為其他開發人員不太可能參與或為其做出貢獻。 TL;DR - 太長?跳到最後並使用我的[模板](#template)。 什麼是自述文件? -------- 本質上,自述文件是一個單一的文字檔案( `.txt`或`.md` ),可作為專案或目錄的一站式文件。對於大多數開源專案來說,它通常是最明顯的文件和登陸頁面。即使自述文件的名稱全部大寫,也是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並確保這是他們首先閱讀的內容。 有證據顯示自述文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70 年代。我能找到的最古老的例子是 DEC PDP-10 計算機的[自述文件](http://pdp-10.trailing-edge.com/decus_20tap3_198111/01/decus/20-0079/readme.txt.html),日期為 1974 年 11 月 27 日。儘管自述文件名稱的起源存在爭議,但最流行的兩種理論是: 1. 帶有打孔卡的原始大型計算機的程式設計師會留下一疊帶有“READ ME!”的紙質指令。寫在前面。 2. 這個名字是向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夢遊仙境》致敬,其中主角愛麗絲發現了一瓶標有“喝我”的藥水和標有“吃我”的蛋糕,這使她的體型發生了變化。 自述文件中應包含哪些內容? ------------- 好的,那麼一個很棒的自述文件該包含什麼內容呢?作為起點,我建議您包括以下關鍵內容: **1. 命名事物** 不要忘記為您的專案或功能命名。 GitHub 上有數量驚人的沒有名稱的專案。 **2. 介紹或總結** 寫一篇簡短的兩三行簡介,解釋你的專案的用途和用途。還要省略“簡介”、“摘要”或“概述”等標題 - 很明顯這是一個簡介。 **3. 先決條件** 在介紹之後立即加入一個部分,標題為列出任何想要使用該專案的人在開始之前可能需要的任何先決知識或工具。例如,如果它在最新版本的 Python 上執行,請告訴他們安裝 Python。這是一個例子: ``` Prerequisites Before you continue, ensure you have m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 You have installed the latest version of Ruby. * You are using a Linux or Mac OS machine. Windows is not currently supported. * You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graph theory. ``` **4. 如何安裝** 提供安裝步驟!令人驚訝的是,我遇到的許多專案只提供基本的使用說明,並期望您神奇地知道如何安裝它。如果需要多個步驟,請確保將安裝分解為編號的步驟。 **5. 如何使用該東西** 新增使用者安裝專案後如何使用該專案的步驟。如果您認為有用,請確保包含使用範例和解釋命令選項或標誌的參考。如果您在單獨的文件或網站中有更高級的文件,請從此處連結到該文件。 **6. 如何為事情做出貢獻** 提供為專案做出貢獻的步驟。或者,如果您希望人們在向您的專案貢獻拉取請求之前閱讀它,您可能希望在單獨的文件中建立貢獻者指南,並從自述文件連結到該指南。 **7. 加入貢獻者** 在作者部分感謝為該專案提供幫助的任何貢獻者。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讓開源感覺像是團隊的努力,並感謝每個花時間做出貢獻的人。 **8. 加入致謝** 同樣,如果您使用了其他人的作品(程式碼、設計、圖像等),並且該作品具有需要確認的版權,您可能需要在此處加入。您還可以感謝為該專案提供幫助的任何其他開發商或機構。 **九、聯絡方式** 您可能不想這樣做,因為您是一個非常注重隱私的人,但如果有人有疑問、想要與您合作或對您的專案印象深刻並為您提供工作機會,那麼將您的聯絡方式放在前面是有意義的中心。 **10.新增許可證訊息** 如果適用,您肯定希望包含許可證資訊。除非您提供此軟體,否則依賴第三方軟體的新創公司和其他公司不太可能能夠使用您的專案。請造訪[Choosealicense.com](https://choosealicense.com/)或[opensource.org](https://opensource.org/licenses) ,以取得您可以使用的授權清單。 在您的自述文件中加入耀斑 🔥 -------------- 如果您確實想讓您的自述文件脫穎而出並且看起來具有視覺吸引力,您可以執行以下操作: - **新增徽標**:如果您的專案有徽標,請將其新增至自述文件的頂部。品牌使專案看起來更專業並幫助人們記住它。 - **新增徽章或盾牌**:您可以新增徽章和盾牌以反映專案的當前狀態、它使用的許可證以及它使用的任何依賴項是否是最新的。而且它們看起來很酷!您可以在[Shields.io](https://shields.io/)找到徽章清單或自行設計。 - **新增螢幕截圖**:有時一個簡單的螢幕截圖或一組螢幕截圖可以表達的內容遠遠超過一千個單字。但請注意,如果您確實使用螢幕截圖,則每次更新專案時都需要更新它們。 - **使用表情符號?** :現在很多專案似乎都使用表情符號,儘管是否使用它們取決於您。它們是為你的自述文件注入一點色彩和幽默的好方法,讓專案感覺更人性化。 如果您使用[所有貢獻者](https://allcontributors.org/)來感謝貢獻,您可以使用他們的[表情符號鍵](https://allcontributors.org/docs/en/emoji-key)來表示不同的貢獻類型: ``` * 🐛 for raising a bug ``` ``` * 💻 for submitting code ``` ``` * 📖 for docs contributions etc. ``` 這是 GitHub 徽章或盾牌的樣子,供參考(毫無疑問您以前見過它們!): ![Shields.io 徽章](https://thepracticaldev.s3.amazonaws.com/i/de766ouyuouxmjs2yvcm.png) 我的模板<a name="template"></a> --------------------------- 我建立了一個模板,涵蓋了本文中提出的大部分建議。請隨意分叉存儲庫,提出改進建議或根據自己的目的自訂它!您可以在 GitHub[上](https://github.com/scottydocs/README-template.md)找到我的模板。 資源 -- 如果您需要更多有關自述文件的建議,我還推薦以下資源: - Daniel Beck 在 2016 年 Write the Docs 的演講[「Write the Readabl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dAK42B7qtw) 。 - Lorna Jane Mitchell 在 API 文件 2019 中的演講[「Github 作為登陸頁面」](https://youtu.be/fXMN4X9B8Rg) 。 - 查看 Franck Abgrall 的[README 產生器](https://github.com/kefranabg/readme-md-generator)。 --- 原文出處:https://dev.to/scottydocs/how-to-write-a-kickass-readme-5af9

我們習慣的前端開發正在消亡

介紹 -- 在 SPA 出現之前,Web 應用程式通常是多頁面的。這意味著每次用戶與應用程式互動時,伺服器都會發送完整的新頁面,然後瀏覽器會再次載入它。每次用戶在頁面之間導航時,都會發生完整的頁面重新加載,這可能會減慢速度並造成不太流暢的用戶體驗。類似的應用程式通常是使用伺服器端技術建立的,例如 PHP、Ruby on Rails、ASP.NET 等,這些技術在伺服器端產生 HTML 程式碼並將其發送到瀏覽器。 ![PHP Web 應用程式如何運作](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2000/0*Icdswn5CFRcaw39d) Web開發人員是通用專家,他們同時負責前端和後端部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用戶的需求,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使他們能夠在沒有任何問題或等待的情況下使用互動式介面。 這就是第一個使用 BackboneJs 或 AngularJs 的 SPA 解決方案的出現。它們使我們能夠減少伺服器的負載(當時伺服器的資源有限),並在透過 JS 處理網頁時提供互動性,因為無需等待伺服器更新的新頁面。 這就是前端和後端部分的劃分。純粹前端開發人員的角色變得更加需求和多樣化。他們開始專注於建立使用者介面、使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以及與 API 和伺服器互動。另一方面,後端開發人員變得更加關注資料處理、應用程式業務邏輯、使用資料庫和建立伺服器 API。 這就是我們進入 React、Angular2、Vue 和其他 Web 應用程式開發工具時代的方式。現在我們不再建立簡單的表單和列表,而是有 js 路由、狀態管理、瀏覽器 API、將授權令牌綁定到請求、資料映射等。 > ### 我們開始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透過這種方法,出現了以下問題: - **溝通協調困難**。 Api 合約與通訊方法 — HTTP 1.1、Websocket、GraphQL。 JSON 解析和驗證。 - **理解和認識上的分歧**。例如,您可以開發一個建立許多查詢的前端應用程式,並將其視為正常且最佳化的 SPA。但對於後端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因為它現在需要大量的資料庫存取以及對這些資料的適當聚合,這會影響它的效能和維護。 - **重複工作**。後端的大多數 CRUD 操作在前端都有類似的行為。我們不只是從伺服器獲取列表,現在我們將其放入 store() 中,每個用戶操作都透過dispatch() 處理並等待請求執行,之後我們透過reducer() 更新store根據結果——**後端對資料庫所做的一切,我們都會在前端重複**。 (頁面重新加載和從伺服器將 SPA 恢復到當前狀態也值得一提 - 目前是一個單獨的痛苦) - **除錯和測試困難**。現在您需要考慮可能的整合問題並在應用程式雙方的上下文中測試它們。是的,您可以為前端應用程式建立隔離的 e2e 測試,但它們不能保證生產中的可靠性。是的,有 ZoD 用於驗證伺服器回應,但它的使用百分比是多少? - **增加了開發時間和成本**。對 API 合約的任何更改都需要兩個人同時進行。您不能像以前那樣直接將模板變更為伺服器。你需要集會、分成單獨的任務、商業分析專家等等來讓改變順利進行。 - **搜尋引擎優化**。由於我們的應用程式完全是透過 JS 建構的,搜尋引擎無法取得應用程式內容及其導航來正確索引它,因此需要 SSR 和 SSG 解決方案。 - **安全**。在頁面上輸入的任何關鍵資料在傳遞到伺服器之前都需要隱藏。此外,應用程式需要向伺服器請求大量個人訊息,從而洩露存取權杖。 那麼,通常的前端為什麼會消亡呢? ---------------- 只需存取任何資源,您就會看到有多少職位空缺: - Python + Django - PHP + Laravel - NextJs + React - Nuxt + Vue 這些都是用於基於伺服器的 Web 應用程式開發的捆綁包。由於採用 Hydration 和 Resumability 方法,伺服器只能渲染介面的修改部分,而無需重新載入頁面。 他們提供什麼: - 伺服器應用程式現在不需要複雜的 HTTP 或 WS 合約並且雙方都支援它們,它可以使用更好的方法與 gRPC 等其他服務交換資訊。 - 由於缺乏中間批准,更改過程更快,對於 1 人,用戶看到的結果會立即更改。 - 測試可以全面檢查應用程式,消除整合測試並減少錯誤。 - 您僅交換 HTML 標記,所有「請求-回應」邏輯對使用者來說都是隱藏的 - 當您可以傳遞現成的範本時,為什麼還要傳遞大量 JSON 資料來將 SPA 還原到正確的狀態呢? - 你不需要擔心瀏覽器相容性,也不需要使用babel等工具,因為頁面上的JS程式碼很少。 隨著No-Code解決方案的出現、透過AI生成模板、龐大的伺服器資源和SEO需求——目前數量的前端開發人員和工具不再需要只開發前端部分。 企業主有一個合理的問題——“*為什麼我需要雇用一個純粹的前端開發人員和一個純粹的後端開發人員來做一個簡單的應用程式?”* 全端開發人員並不是一種管理時尚,就節省人員配備而言,現在它已成為中流砥柱。你不需要一個純粹的前端開發人員,你需要一個能夠製作整個應用程式、直接對資料庫或其他服務執行簡單操作並顯示結果的開發人員。 是的,毫無疑問仍然會存在需要前端和後端分離的複雜或“無頭”應用程式,但大多數應用程式將脫離 SPA 並沿著已經存在的方式發展,但現在我們有一個解決方案那些問題。隨著 HTMX 的出現,任何具有基礎知識的後端開發人員都可以建立 Web 應用程式。現在你甚至不需要了解 JS 就可以建立一個幾乎沒有邏輯的單頁應用程式。 你可能會問,「*前端開發人員不僅負責 JS 邏輯,還負責 CSS 和適當的選擇器、HTML 及其語義,後端開發人員現在必須知道嗎?* 」 — 不,現在人工智慧或「HTML 佈局設計師」可以根據 Figma 的佈局產生模板。 HTML 範本的邏輯和互動性現在在伺服器上定義。 結論 -- 現在是思考您是否真的需要所有這些複雜的前端開發工具以及您是否應該保持純粹的前端開發人員的好時機。 我預計目前的前端開發人員將採用 60% 前端和 40% 後端的比例轉向全端資格,以保持相關專家的地位。 HTMX 只是開始,NextJs 或 Nuxt 工具的向量將會成長,Angular 類型的框架如果不能適應新的實作就會消亡,儘管 Angular 生態系統已經在 AnalogJs 上有了原型 資源 -- - [**htmx - 強大的 html 工具**](https://htmx.org/) - [**模擬**](https://analogjs.org/) - [按「前端開發人員」角色搜尋職位](https://www.indeed.com/jobs?q=front+end+developer&l=Remote) - [按「全端開發人員」角色搜尋職位](https://www.indeed.com/jobs?q=full+stack+developer&l=Remote) - [**Vercel 的 Next.js - React 框架**](https://nextjs.org/) - [**Nuxt:直覺的 Vue 框架**](https://nuxt.com/) --- 原文出處:https://dev.to/misterion96/the-front-end-development-were-used-to-is-dying-4e19

6 個月內成為後端開發人員的技能(路線圖)

讓我給你一個簡單的🚦路線圖,讓你知道你現在在哪裡以及下一步應該去哪裡。 ![Shahan 在 6 個月內成為後端開發人員的技能](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3uek3ahjesssiakqs0xe.jpeg) 🔑關鍵概念 ----- 每個網站都有兩個部分。一個**前端**,一個**後端**。 前端是您在瀏覽器中看到它並與之互動的部分。**所有視覺方面**。 後端是為前端提供動力的部分。它*在幕後*,**主要是儲存資料和資料庫**並提供給前端。 🌐工作 --- 因此,網路開發工作分為`three categories` 。 - 👨‍💻前端開發 - 🛟後端開發 - 🚢以及全端開發(涉及前端和後端開發) 👷‍♂️後端開發人員到底是做什麼的? ------------------ 後端開發人員負責建立驅動用戶所使用的應用程式*功能*的**基礎系統**。 這包括設計架構、實施和維護這些關鍵系統等各種任務。 他們的職責通常涉及與: - 💾 資料庫,例如MySQL, - ✂️ 框架,例如 Laravel 或 Ruby on Rails,以及 - 🧨 API(應用程式介面)。 他們的專業知識確保後端基礎設施無縫執行,從而實現使用者介面與底層資料和流程之間的順暢互動。 如果您不知道的話,這是後端開發人員的`core`職責: |任務|描述| |---|---| |了解績效需求與目標 |了解網站的效能要求和目標 | | API的開發與管理|為網站建立和管理 API | |開發資料儲存與處理系統|建置系統以安全地儲存和處理支付處理等流程所需的資料| |編寫、測試和維護程式碼 |編寫程式碼、測試和開發編碼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維護任務 | |設計網站架構|使用敏捷 Scrum 和框架等既定方法設計網站架構 | |組織系統邏輯|有效建構系統邏輯| |提供系統問題的解決方案|提供解決方案來解決與系統相關的問題和挑戰 | --- 🥷 六個月內成為後端開發人員的技能 ----------------- 成為熟練的後端開發人員需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各種技能和技術。 下面,我概述了一個**全面的路線圖**,以幫助您在六個月內實現這一目標: **第 1 個月:🦴後端開發基礎** - **第一週:**了解後端開發人員的角色和職責。熟悉資料庫、框架和 API。 - **第 2-3 週:**參加資料庫綜合課程。了解 SQL 和 MySQL 等關聯式資料庫。練習建立和管理資料庫。 - **第 4 週:**了解伺服器端程式語言。從 PHP 或 Python 開始。學習基本語法、控制結構和資料類型。 **第 2 個月:🍖高階後端概念** - **第 1-2 週:**加深對資料庫的理解。探索 MongoDB 等 NoSQL 資料庫。了解*資料建模和優化*。 - **第 3-4 週:**掌握伺服器端程式語言。深入研究 PHP 或 Python。了解函數、類別和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 **最後 2 天:**使用框架進行實踐專案。選擇流行的框架,例如*適用於 PHP 的 Laravel 或適用於 Python 的 Django* 。建立簡單的應用程式以理解模型-視圖-控制器 (MVC) 架構。 **第 3 個月:🌦️API 開發和集成** - **第 1-2 週:**了解 API 及其在後端開發中的重要性。探索 RESTful API 設計原則。 - **第 3 週:**開始建立您自己的 API。使用`Postman`等工具來測試和偵錯 API 端點。了解身份驗證和安全性。 - **第 4 週:**關注*API 整合*。了解如何在 Web 和行動應用程式中使用 API。練習將第三方 API 整合到您的專案中。 **第 4 個月:🛸故障排除與最佳化** - **第 1-2 週:**掌握故障排除技術。了解如何有效診斷和除錯後端應用程式。 - **第 3 週:**進入效能優化階段。了解快取、負載平衡和資料庫索引。 - **第 4 週:**學習監控和分析工具。使用 New *Relic 或 Datadog*等工具來監控應用程式效能。了解如何產生和**分析**績效指標。 **第 5 個月:🌥️雲端基礎設施和部署** - **第 1 週:**了解雲端運算概念。了解 AWS 或 Azure 等流行的雲端供應商。 - **第 2-4 週:**學習後端開發雲端服務課程。了解無伺服器運算、容器化和微服務。 - **休息日:**練習將應用程式部署到雲端。了解 CI/CD 管道和自動化部署策略。 **第 6 個月:🏗️高級主題和專案** - **第 1-2 週:**在上個月,學習更多高階後端主題。選擇訊息佇列、事件驅動架構和即時通訊等主題。 - **第 3 週:**開展*頂點計畫*。選擇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專案,整合各種後端技術和概念。 - **第 4 週:**最後,反思您的學習歷程。審查您的專案並確定需要改進的領域。透過練習**程式設計挑戰**來準備工作面試。 ⛏️後端開發:工具與軟體 ------------ 以下是後端開發中常用的工具和軟體的細分: **1. 📇資料庫框架:** - **MySQL:**用於儲存和檢索資料的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它廣泛用於 Web 應用程式,並提供可擴展性和可靠性。 - **MongoDB:**一種 NoSQL 資料庫程序,使用具有模式彈性的類似 JSON 的文件。它適用於資料模型快速變化或非結構化資料的應用程式。 **2. 🛝網路伺服器:** - **Apache HTTP Server 2:**一種開源 Web 伺服器軟體,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 Web 內容。它以其穩定性、安全性和靈活性而聞名,使其成為託管網站和 Web 應用程式的熱門選擇。 **3. 🔐安全協定:** - **SSL/TLS 憑證:**這些是透過電腦網路提供安全通訊的加密協定。 SSL(安全通訊端層)及其後繼者 TLS(傳輸層安全性)對伺服器和用戶端之間的資料進行加密,確保線上連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4. 💫版本控制系統:** - 接下來,請熟悉版本控制系統。這些系統有助於追蹤專案歷史並實現與其他人的協作工作。 - 🔌 吉特: - Git 是使用最廣泛的版本控制系統,超過 70% 的軟體開發團隊都在使用。這是一個必須知道的工具,建議分配大約兩週的時間來學習 Git。 後端開發人員通常利用這些工具和軟體來建立強大、可擴展且安全的 Web 應用程式,用於處理資料儲存、伺服器託管和線上通訊加密。 如果您尋求有關後端開發的更多知識,請考慮查看此[深入的後端開發路線圖](https://roadmap.sh/backend)。 --- 👏結論 --- 透過遵循此時間表並持續努力學習,您可以在 6 個月內獲得寶貴的後端開發技能,並為找到後端開發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如果您想在六個月內成為前端開發人員,您也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 [6 個月內成為前端開發人員的路線圖](https://dev.to/codewithshahan/must-have-frontend-development-skills-roadmap-2024-28jc) 最後,如果你想知道[前端開發的未來](https://dev.to/codewithshahan/the-future-of-frontend-development-1amd),你也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請關注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如果您覺得有幫助,您可能也會喜歡我的[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programmingwithshahan)。 感謝您花時間閱讀這篇文章。 🤳我的社交: [X](https://twitter.com/shahancd) --- 原文出處:https://dev.to/codewithshahan/skills-to-become-a-backend-developer-in-6-months-roadmap-4li3

從 Next.js 到 Rails 再到 Elixir:我的 React.js 倦怠之旅

我自 2019 年以來一直是 Web 開發人員。我使用 React.js 和基於 React 的框架,如 Gatsby、Next、Remix、Astro 和 Hydrogen。我從來沒有對這些工具感到完全滿意,但是,作為一個深入 JS 生態系統的初學者,我從同行那裡聽到的都是這樣的話:「這就是方式,任何其他程式語言要么慢,要么老」。 ![就是這樣](https://media.giphy.com/media/stnjSj2vpLcM4rwmEH/giphy.gif) 結果,我習慣了巨大的複雜性:多個獨立的儲存庫、數千個函式庫和框架來實現簡單的事情、GraphQL、微服務、無伺服器、靜態網站產生、增量靜態再生、部分水化、 redux 、redux-thunk、babel、webpack、react 伺服器元件、伺服器操作等。這個清單還可以再持續 10 分鐘。 直到有一天我說**受夠了!** 讓我們來看看我慢慢發瘋的完整時間線。這需要一段時間,在閱讀長篇文章之前,請隨意煮點咖啡! --- ## 倦怠的時間表 ### [Gatsby.js](https://www.gatsbyjs.com/) 我記得完成我的訓練營並想:“我終於能夠建立我的作品集了!”,所以我做到了。只有一個小問題,我想在 Google 上建立索引,但是使用舊的「create-react-app」使這項任務幾乎不可能完成。很快我了解了 SEO 和 React 的水合循環,這讓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Gatsby.js。靜態網站產生的想法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革命性的,畢竟沒有什麼比預先渲染 HTML 檔案更快了,對吧? 我決定透過閱讀文件來學習這個新框架,讓我告訴你,這**不是**一次有趣的體驗。我以前從未聽說過 GraphQL,顯然,您需要它來產生所有靜態檔案(到底是什麼???)。我問我的一些網友,很難學習這些過度設計的廢話是否正常,他們回答說「技能問題,再努力一點!」。於是我更加努力,終於學會了之後,我把我的個人網站移植到了Gatsby上。 ![再努力一點](https://media.giphy.com/media/gzRiZROEyDCznPofKj/giphy.gif) 我的大部分頁面都成功在 Google 上建立了索引,幾個月來,我對結果非常滿意。然後另一個問題出現了:我的**很多**開發者朋友開始說“Gatsby 死了!建立 Next 是為了簡化靜態站點生成並提供伺服器端渲染”。 ### [Next.js](https://nextjs.org/) 我快速瀏覽了 Next 文件並**立即**愛上了它。我能夠在沒有 GraphQL 的情況下用三分之一的程式碼做與 Gatsby 相同的事情!我再次將我的作品集移植到另一個框架:Next。 這次我確實有一次美好的經驗。部署到 Vercel 輕而易舉,「getStaticProps」和「getServerSideProps」功能很簡單,但功能非常強大,我可以選擇每個頁面的渲染樣式,整體來說非常靈活。 不幸的是,我透過慘痛的教訓學到了一些東西:在 JavaScript 生態系統中,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會結束。 ### [混音](https://remix.run/) 我清楚記得 Remix 發佈時的情景。多名科技影響者開始發布有關它的內容(一如既往)。然而,當時我在主頁上看到它不支援靜態網站生成,只支援伺服器端渲染,所以我想「等一下,這些年來投資於 [JAMstack](https://jamstack.org/) 都被扔在這裡了嗎?不可能,這個框架不會長久」。然而,令我驚訝的是,Remix 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還被 Shopify 收購 https://shopify.engineering/remix-joins-shopify ,並成為 Next 的重要競爭對手。 幾個月過去了,我決定嘗試看看。我再一次感到驚訝,Remix 的主要座右銘是使用 Web 基礎知識,而不是像 Next 這樣過於複雜的快取系統。因此,在Remix 中編碼時,我腦中需要的思維模型要簡單10 倍:沒有全域狀態管理器,只需使用URL,更少的客戶端狀態,將所有邏輯移至伺服器,並使用cookie,無需使用完整堆疊中間的 REST API 非常簡單,只需將資料庫查詢移至「loader」函數即可。 ### 離開矩陣 ![離開矩陣](https://media.giphy.com/media/11e0gEWxYoSYTK/giphy.gif) 然後,突然間,真相呈現在我面前,我服下了紅色藥丸。我的腦海中開始浮現出多個問題:Remix 不就像所有其他「古老而無聊」的框架(如 Rails、Laravel 和 Django)一樣嗎?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使用伺服器端渲染進行全端 Web 開發,但 JavaScript 黑手黨集體認為這種方法是垃圾,將所有內容移至客戶端才是未來。難道同一個黑手黨認為 Rails 一直都是對的嗎?用 JS 框架做所有那些過度設計的怪物不是正確的舉動嗎?我開始質疑一切。這種「新」的 Web 開發方式更加簡單、快速。 ### 我已經完成了 Next 和 Vercel 我透過 [Next.js 應用程式路由器](https://nextjs.org/docs/app) 達到了臨界點。以下是 Vercel 向 Next 推送的所有錯誤的完整清單: - 曾經簡單的:「getStaticProps」和「getServerSideProps」函數現在變得複雜而麻煩。目前,沒有特定的位置來新增 API 呼叫或資料庫查詢,您可以將它們寫入任何您想要的位置!在多年前使用 PHP 犯了同樣的錯誤之後,我們開始再次將業務邏輯與 UI 混合。難道前端開發者不吸取過去的教訓嗎?如果我刪除按鈕會發生什麼事?這是否會破壞我的使用者身份驗證流程,因為資料庫呼叫位於其中?您的前端應該 100% 可廢棄且可更換。你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在於業務邏輯,它應該與 UI 層完全隔離。 ![可怕的 Next.js 程式碼](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p41ds14loo21xgimcza.png) - 接下來是伺服器優先。這聽起來沒那麼糟吧?畢竟,這解決了 SEO 問題並立即向用戶展示新鮮內容。問題在於,大多數現有的 Next 程式碼庫都依賴客戶端程式庫,例如樣式元件和一些全域狀態管理器。這是什麼意思?隨著此類重大變化的不斷發生,您的應用程式將在幾週而不是幾年內變成遺留軟體。更多的時間花在保持所有依賴項最新上,而不是做重要的事情:發布功能。 - Vercel 從 Meta 聘請了多名 React 核心團隊成員。這帶來了嚴重的利益衝突,因為這些工程師現在(據稱)正在發布有利於 Next 的功能,而不是優先考慮那些可以幫助所有基於 React 的框架(如 Remix)的功能。 ![Vercel 正在破壞 React](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9ye40ykjgrd3z10t5nx7.png)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對自己說:你知道嗎?我厭倦了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學習相同的框架,我完全不同意這種新的範式。 毫不奇怪,其他內容創作者也經歷了類似的情況: https://youtu.be/zkCBSz353fc?si=z3-FDVgcB3xfp06h https://youtu.be/Zt8mO_Aqzw8?si=10fy1d-ZoB7t3Uc_ --- ## 啟蒙之路 我非常累。在厭倦了所有的 React 工具後,我開始了尋找更簡單的 Web 框架的旅程。以下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先決條件: - 含電池 - 約定優於配置 - 良好的開發體驗 - 現代化且高性能的前端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查看 [Stack Overflow Survey 2023](https://survey.stackoverflow.co/2023/#section-most-popular-technologies-web-frameworks-and-technologies) 中的頂級框架。我立即從清單中刪除了所有與 JS、C# 和 Java 相關的內容。我從來沒有興趣學習後兩個,它們看起來醜陋且冗長。所以剩下的選項是:Laravel (PHP)、Django (Python)、Rails (Ruby) 和 Phoenix (Elixir)。 Python 是我在網路工程學位期間使用的語言,我獲得了非常愉快的體驗。 Django 似乎遵循約定優於配置的理念,但最終讓我放棄它的是沒有一個好的內建工具來在前端工作。論壇上的大多數人都說他們使用[HTMX](https://htmx.org/) 和[Alpine](https://alpinejs.dev/),但是,兩者都是您需要安裝的外部依賴項。 放棄Laravel 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具有驚人的成本效益,有數百個官方軟體包可以處理新創公司可能需要的幾乎所有內容,例如託管、身份驗證、條紋支付等。對於前端,他們創造了[慣性。Node.js](https://inertiajs.com/),這是一種非常簡單而優雅的方式,可以在前端使用 React 的同時保持 Laravel 的高生產力和強大功能。百分之百誠實地說,我沒有選擇 Laravel 的唯一原因是 PHP 的語法,它看起來很難看,到處都是一堆 `$` 和 `->`。 ### Ruby on Rails Ruby on Rails 無需介紹。它是 Web 開發框架的元年,其革命性的「15 分鐘建立部落格」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在我開始抱怨我發現的所有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從好的方面開始。 與 Python 類似,Ruby 是一種可以向非技術人員展示的語言,他們會理解該軟體想要做什麼。它是**迄今為止**我見過的最容易閱讀和最美麗的語言。我很快就意識到,[編寫視覺上令人愉悅的程式碼](https://world.hey.com/dhh/a-writer-s-ruby-2050b634) 是Rails 團隊的首要任務,這對我來說來說是新的。 更不用說 Rails 幾乎發明了「包含電池」和「約定優於配置」的哲學,所以這不會是一個問題。在一份文件中,我提供了任何類型的 Web 應用程式所需的一切。 在前端,有 [Hotwire](https://hotwired.dev/),這是一種非常簡單且輕量級的方法,可以實現 SPA 框架提供的所有 UX 改進。我一直很好奇測試這個庫的極限,它看起來非常有前途。 好吧,Rails 在紙面上滿足了我想要的框架的所有先決條件。我們來試試吧!我在本地測試的第一件事是“railsscaffold”命令。我立即感到震驚。一個指令就能產生 CRUD 所需的一切?決不! ![圖片描述](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58lbioexmot9412kojr5.png) 在 Node + React 領域,要實現相同的目標,我需要手動編寫所有程式碼(這裡沒有生成器)並安裝一堆程式庫,例如:Vite、prisma、express、react router、redux、redux-thunk 、 vitest、cypress 、react 測試庫、zod、typescript、eslint、prettier、1000 個不同的插件,甚至可能還有GraphQL 或tRPC。基本上就是一個已經有 900 個依賴項的 package.json。 在“railsscaffold”最初的震驚之後,當我從控制器打開程式碼時,我再次震驚了: ``` class ArticlesController < ApplicationController def index @articles = Article.all end def show @article = Article.find(params[:id]) end def new @article = Article.new end def create @article = Article.new(article_params) if @article.save redirect_to @article else render :new, status: :unprocessable_entity end end def edit @article = Article.find(params[:id]) end def update @article = Article.find(params[:id]) if @article.update(article_params) redirect_to @article else render :edit, status: :unprocessable_entity end end def destroy @article = Article.find(params[:id]) @article.destroy redirect_to root_path, status: :see_other end private def article_params params.require(:article).permit(:title, :body) end end ``` 這是所有後端程式碼嗎?只需幾行?這不可能!這非常簡單,看起來就像一個「低程式碼」工具。它簡單、優雅、可讀性極強,這是我們在 JS 領域很少見的。 好吧,好吧,你現在一定在想:「這個來自網路的瘋狂 React 開發者說他最終使用了 Elixir,所以 ruby 一定有問題!」。你是對的,我的匿名朋友,有些事情讓我很惱火,讓我們談談。 首先,我們需要解決房間裡的大象:從 React + Typescript 轉向動態類型語言並不容易。從我開始編寫程式碼的那一刻起,我的 VScode 上就沒有出現智慧感知或充滿程式碼建議的下拉式選單,我感到盲目和迷失。這是一種可怕的感覺,我可能會在函數名稱上輸入錯誤,直到網站投入使用時才意識到!我知道我們可以編寫測試,但這是我希望在 IDE 上立即辨識的錯誤類型,而不是在測試或部署期間辨識。 另一件我以為我會喜歡但最終討厭它的事情是:太多的魔法。在 Typescript 程式碼庫中,我可以點擊任何類別或函數的頂部,前往原始程式碼並查看其實作方式。在 Rails 上,我到底在哪裡進行驗證(例如)?我是否在控制器內建立私有函數?有專門的資料夾嗎?不,正確的位置是在模型內部。為什麼?因為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所以您要么採用該約定,要么很難編寫 Ruby 程式碼。我根本無法對一切在幕後如何運作產生“直覺”,我必須盲目地相信維護者在組織一切方面做得很好。 為了解決我的挫折感,我開始寫前端程式碼。如何建立元件? [部分](https://guides.rubyonrails.org/layouts_and_rendering.html#using-partials)。如何定義該元件的 prop 類型?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您需要打開它並直觀地查找其中的所有變數。做一些互動怎麼樣?建立國家?嗯,有帶有 [Stimulus](https://stimulus.hotwired.dev/) 的 Hotwire,但是正如您所看到的,您需要手動建立“重新渲染”功能,它沒有找到一種方法像React 這樣改變狀態後自動重新渲染頁面。 ``` // src/controllers/slideshow_controller.js import { Controller } from "@hotwired/stimulus" export default class extends Controller { static targets = [ "slide" ] initialize() { this.index = 0 this.showCurrentSlide() } next() { this.index++ this.showCurrentSlide() } previous() { this.index-- this.showCurrentSlide() } showCurrentSlide() { this.slideTargets.forEach((element, index) => { element.hidden = index !== this.index }) } } ``` 我再一次感到沮喪。我非常接近找到完美的框架!如果 Rails 失敗,我想嘗試的下一個框架是什麼?靈丹妙藥。 ### 長生不老藥和鳳凰 我必須說實話,我已經沒有耐心了。我嘗試了多種不同的生態系統,我幾乎確信要堅持使用 Ruby on Rails,並放棄對完美的追求。直到我的 YouTube 推薦部分出現了一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live/bfrzGXM-Z88?si=Xsa7yCKeVSY5R3sT 堅持,稍等!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位 React 開發人員說了很多關於函數式程式設計、Elixir 和 Phoenix Live View 的好話。也許我應該嘗試一下!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Elixir 和Phoenix 的文件,我真的很喜歡這樣一個事實:所有包都使用[Hex Docs](https://hexdocs.pm/) 以相同的方式進行記錄,您只需要取得習慣於單一介面以學習新事物。 另一個好處是,您只需閱讀文件即可真正學習 Elixir,無需昂貴的課程!在其他所有生態系統中,我必須透過付費課程學習語言,然後透過閱讀文件來學習框架。 然後是時候開始編寫程式碼了。很快我就明白函數式程式設計與 OOP 有很大不同。我們來做一個小小的比較: ``` // JS const obj = {name: "daniel"} obj.age = 25 // result: obj = {name: "daniel", age: 25} ``` ``` # Elixir obj = %{name: "daniel"} obj = Map.put(obj, :age, 25) # result: obj = %{name: "daniel", age: 25} ``` 或者您可以使用管道運算子透過更簡單的語法實現相同的效果: ``` # Elixir with pipe operator obj = %{name: "daniel"} |> Map.put(:age, 25) # result: obj = %{name: "daniel", age: 25} ``` 最初,您可能會發現它的可讀性較差且更複雜,但我保證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變得有意義!嗯,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身為 React 開發人員,我已經習慣了到處都可以看到多個函數,甚至前端元件也是函數!更不用說建立類別有時被 JavaScript 黑手黨視為一種程式碼味道。我的大腦已經針對這種新範式進行了“塑造”,這對我來說很自然。自從我在大學獲得網路工程學位以來,我上過幾門關於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課程,但它從來沒有「受歡迎」。我無法將複雜的問題建模為類別和物件。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多個函數來「改變」一個變數是我在腦海中建模的方式。 主要框架怎麼樣?包含鳳凰電池嗎?約定優於配置? **是的!** 老實說,生態系統與 Rails 不在同一水平,但已經達到了 95%。除非您需要非常具體的功能,Phoenix 都能滿足您的需求。 我幾乎被 Elixir 迷住了,我的清單中缺少兩件事:良好的開發人員體驗和現代/高效能的前端程式碼。 José Valim 宣布他正在嘗試為該語言加入類型,但 Elixir 目前還沒有這些類型,所以我很擔心。如何在沒有類型的情況下獲得智能感知和自動完成?很快我發現這些功能不一定相關。在 VScode 上安裝 [ElixirLS 擴充功能](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JakeBecker.elixir-ls) 後,我感到很驚訝。可以在隨機資料夾的隨機模組內定義函數,將其導入其他位置,並取得它的智慧感知和文件!我從靜態類型語言中獲得了這些好處,而無需編寫類型的麻煩,簡直太棒了! https://elixir-lang.org/blog/2022/10/05/my-future-with-elixir-set-theoretic-types/ 我對前端的最後一個擔憂是由 Phoenix [Live View](https://hexdocs.pm/phoenix_live_view/welcome.html) 解決的。在程式碼方面,這正是文件主頁中讓我信服的部分: ![圖片描述](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5sjzj90khytebnk523fm.png) 您可以為每個元件定義“props”,如果類型不匹配,您的 IDE 中會出現錯誤,就像 React 一樣!感人的! 使用者體驗怎麼樣?每當使用者點擊連結時是否會載入整個頁面?一定不行!即時視圖與客戶端建立 WebSocket 連接,然後每次頁面轉換只是透過 Websocket 進行內容交換,不會發出新的 HTTP 請求。此外,所有狀態都在伺服器端進行管理,這意味著 Trello 等豐富的用戶體驗過去由於加載過多的 JavaScript 而在客戶端非常卡頓,現在變得非常快! Elixir 處理所有複雜的狀態邏輯並將頁面的更新部分傳送到前端。看看這裡的完整解釋: https://youtu.be/wrmVk2czqMg?si=ZoWAlPjQC-svmV3Y 由於我們使用 WebSocket 來建立 UI,因此建立像 Twitter 這樣的「即時」應用程式只需要幾行程式碼! https://youtu.be/MZvmYaFkNJI?si=gAow6oIjgf8_OTkg ## 結論 可以肯定地說,「完美的技術堆疊」並不存在。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是我們在腦中創造的幻覺,以不斷尋找和建構最優化的工具。 然而,在個人層面上,完美的堆疊確實存在。因為每個開發人員都有偏好,您可以輕鬆找到適合您標準的工具。如果你有和我類似的旅程,完美的可能就是長生不老藥和鳳凰!所以試試看吧,也許你會像我現在一樣喜歡它。 如果您讀到了這篇文章的結尾,那您就太棒了!非常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希望我能為您的職業生涯帶來一些價值。 ![結束](https://media.giphy.com/media/lD76yTC5zxZPG/giphy.gif) --- 原文出處:https://dev.to/danielbergholz/from-nextjs-to-rails-then-elixir-my-journey-through-reactjs-burnout-h8d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終極部署指南! 🌟

## TL;DR 🔍 探索在 Kubernetes 上部署 GitLab 的逐步指南,並專注於 Omnibus 套件配置。了解如何設定 PostgreSQL、SMTP、Container Registry、Sidekiq、Prometheus 指標和備份。使用 Glasskube GitLab Kubernetes Operator 探索替代方案,簡化流程並將設定時間縮短至僅 5 分鐘。 --- ## 我們需要您的回饋! 🫶 在下面的評論中分享您的想法!讓我們知道您想要更多內容的主題。如果本指南有幫助,請點擊貓並留下一顆星,以支持我們建立更多以開發人員為中心的內容。您的回饋很重要! [![Glasskube Github](https://cms.glasskube.eu/uploads/CTA_51bbe3bb2a.png) ](https://github.com/glasskube/operator) --- ## 讓我們開始吧🏌️ [GitLab](https://glasskube.eu/en/s/kubernetes-operator/gitlab/) 是一個以軟體工程團隊為導向的開源 DevSecOps 平台。 有兩種方式可用於在 Kubernetes 叢集上部署 GitLab: 1.GitLab雲端原生混合 2.GitLab包(綜合) ## GitLab 雲端原生混合 部署 GitLab Cloud 原生混合架構僅在查詢特定用例中才有意義。例如 - 如 [GitLab 決策樹](https://docs.gitlab.com/ee/administration/reference_architectures/#decision-tree) 所示 - 如果 GitLab 實例需要為至少 3,000 個使用者提供服務。對於這種部署,GitLab 元件將單獨安裝在不同的 docker 容器中。最低要求為 10 個節點,總共 19 個 vCPU 和 60 GB 內存,這將導致每月數千美元的雲端成本。 <img width="100%" style="width:100%" src="https://media.giphy.com/media/v1.Y2lkPTc5MGI3NjExbHl6eXltNWw0ZDNjbnNqbDdicXBpbzNpdX6e nlfaWQmY 3Q9Zw/2aIZfQdC2V7bBvU5t2/giphy.gif"> 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GitLab 雲端原生是不需要的,而且過於複雜。 **那麼,如何在 Kubernetes 上部署 GitLab Omnibus?**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 Omnibus 使用「omnibus」這個名稱,GitLab 也發布了一體化軟體包,這些軟體包可以作為docker 映像[`hub.docker.com/r/gitlab/gitlab-ce`](https://hub.docker. com /r/gitlab/gitlab-ce),可以透過環境變數輕鬆配置。正確進行設定可以輕鬆在 Kubernetes 上部署 GitLab。 應正確配置以下重要元件,以便歸檔合理的 Kubernetes 設定: 1.PostgreSQL資料庫 2. SMTP配置 3.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 容器註冊表 4. Sidekiq、Gitaly 和 Puma 配置 5. 普羅米修斯指標 6.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 備份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設定外部 PostgreSQL 資料庫 建立 PostgreSQL 資料庫可以使用 [CloudNativePG PostgreSQL Operator](https://cloudnative-pg.io/) 來完成。安裝完 Operator 後,可以透過套用 Kubernetes CR 來部署新的 Postgres 叢集: ``` kind: Cluster apiVersion: postgresql.cnpg.io/v1 metadata: name: gitlab spec: enableSuperuserAccess: false instances: 2 bootstrap: initdb: database: gitlabhq_production owner: gitlab storage: size: 20Gi ``` 重要的是,資料庫名稱為“gitlabhq_product”,而配置的“gitlab”資料庫使用者是資料庫的擁有者。在本例中,我們建立了一個由兩個 PostgreSQL 副本組成的集群,以確保資料庫保持可用,即使執行主副本的節點發生故障也是如此。這稱為高可用性 (HA)。 現在,我們建立了自己的 PostgreSQL 集群,必須在「gitlab.rb」檔案中停用綜合映像中包含的資料庫。 ``` postgresql['enable'] = false gitlab_rails['db_adapter'] = 'postgresql' gitlab_rails['db_encoding'] = 'unicode' gitlab_rails['db_host'] = 'gitlab-pg-rw' gitlab_rails['db_password'] = '<your-password>' ``` 很好,我們已經為 GitLab 安裝提供了雲端原生資料庫。 <img width="25%" style="width:25%" src="https://media.giphy.com/media/v1.Y2lkPTc5MGI3NjExc2VydjJoN3BsN2RycDY5N3prZHhoaW8xdTYxenJoN3BsN2RycDY5N3prZHhoaW8xdTYxenhkbHdtBlcMpm30FmDFt0Fyg n;ipPlcmDMlcM40M400005450000200020025400000 mY3 Q9Zw/SVH9y2LQUVVCRcqD7o/giphy.gif">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設定 SMTP 憑證 為了確保您的 GitLab 實例能夠傳送電子郵件,您需要設定 SMTP 伺服器。這也可以在 `gitlab.rb` 檔案中完成。 ``` gitlab_rails['smtp_enable'] = ... gitlab_rails['smtp_address'] = ... gitlab_rails['smtp_port'] = ... gitlab_rails['smtp_user_name'] = ... gitlab_rails['smtp_password'] = ... gitlab_rails['smtp_tls'] = ... gitlab_rails['gitlab_email_from'] = ... ``` 例如,可以在 Brevo 平台上建立用於交易電子郵件的免費 smtp 伺服器。 <img width="25%" style="width:25%" src="https://media.giphy.com/media/0IR3vO2bWY1AQPAsAn/giphy.gif">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容器註冊表 在眾多功能中,GitLab 支援充當容器註冊表。這是透過捆綁 docker 容器註冊表的參考實作來實現的,但預設情況下它是禁用的,因為正確設定它相當麻煩。 > **重要** > 重要的是要了解 GitLab 綜合容器中的所有請求將首先由內部 nginx 伺服器處理,然後分發到元件。 容器註冊表僅適用於 TLS 加密連接,因此我們需要透過入口負載平衡器停用 TLS 終止,並將加密流量直接傳送到 GitLab 容器。如果使用 NGINX 入口控制器,可以透過在入口中新增以下註解來完成:「nginx.ingress.kubernetes.io/ssl-passthrough: true」。 之後,必須套用以下`gitlab.rb`配置: ``` registry['enable'] = true gitlab_rails['registry_enabled'] = true registry['token_realm'] = "https://" + ENV['GITLAB_HOST'] gitlab_rails['registry_enabled'] = true gitlab_rails['registry_host'] = ENV['GITLAB_REGISTRY_HOST'] gitlab_rails['registry_api_url'] = "http://localhost:5000" registry_external_url 'https://' + ENV['GITLAB_REGISTRY_HOST'] registry_nginx['redirect_http_to_https'] = true registry_nginx['listen_port'] = 5443 registry_nginx['ssl_certificate'] = "/etc/gitlab/ssl/tls.crt" registry_nginx['ssl_certificate_key'] = "/etc/gitlab/ssl/tls.key" registry_nginx['real_ip_trusted_addresses'] = ['10.0.0.0/8', '172.16.0.0/12', '192.168.0.0/16'] registry_nginx['server_names_hash_bucket_size'] = 128 ``` 此外,可以配置 S3 儲存桶(或相容的雲端儲存端點),以便所有影像層不會儲存在磁碟區內,而是儲存在可擴充的 S3 中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Sidekiq、Gitaly 和 Puma 配置 Puma(Ruby 的 HTTP 伺服器)、Sidekiq(作業排程器)和 Gitaly(GitLabs Git 橋接器)都可以使用自訂數量的工作執行緒/執行緒來啟動。最佳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的用例和需要支援的使用者數量。合理的最小配置是: ``` puma['worker_processes'] = 2 sidekiq['max_concurrency'] = 9 ```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Prometheus 指標 GitLab 綜合包在鏡像中附帶了自己的 prometheus 實例。由於大多數 Kubernetes 叢集中已經存在 Prometheus 實例,因此可以安全地停用包含的 Prometheus。 ``` prometheus_monitoring['enable'] = false ``` ServiceMonitor 可以用來告訴正在執行的 Prometheus 實例在下列連接埠上監視 GitLabs 元件所公開的指標端點: - 8082(sidekiq) - 9168(gitlab) - 9236(義大利) ### Kubernetes 上的 GitLab:備份 嗯,在 Kubernetes 上備份 GitLab 本身就是一個技術指南。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 [Velero](https://velero.io/) 等備份解決方案備份完整的命名空間。 ## 玻璃立方體 GitLab Kubernetes Operator 了解Glasskube GitLab [Kubernetes Operator](https://glasskube.eu/en/r/glossary/kubernetes-operator/) - 我們的開發團隊對繁瑣的配置過程、耗時的設定和不斷的故障排除感到沮喪的產物與 GitLab 部署相關。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精心設計了一個簡化整個體驗的解決方案。 Glasskube GitLab Kubernetes Operator 部署一個完全配置的 GitLab 實例,其所有功能均透過自訂資源定義 (CRD) 巧妙抽象化。感謝操作員,花費過多時間進行設定和更新的日子已經結束。現在,您可以在短短 5 分鐘內輕鬆啟動新的 GitLab 實例。嘗試一下並向我們提供反饋! ### 安裝 Glasskube 運算符 第一步是透過 Helm Chart 安裝 Glasskube: ``` helm repo add glasskube https://charts.glasskube.eu/ helm repo update helm install my-glasskube-operator glasskube/glasskube-operator ``` 完整的文件可以在我們的[入門](https://glasskube.eu/docs/getting-started/install/)文件中找到。 ### 部署 GitLab > **重要** > 必須在「LoadBalancer」或「Ingress Host」上設定 DNS 專案。 SSL 憑證是 > 如果配置了“ClusterIssuer”,則由“LoadBalancer”或“cert-manager”自動產生。 **gitlab.yaml** ``` apiVersion: "v1" kind: "Secret" metadata: name: "gitlab-smtp" stringData: username: "..." password: "..." --- apiVersion: v1 kind: Secret metadata: name: gitlab-registry-secret stringData: accessKey: "..." secretKey: "..." --- apiVersion: "glasskube.eu/v1alpha1" kind: "Gitlab" metadata: name: "gitlab" spec: host: "gitlab.mycompany.eu" sshEnabled: true sshHost: "ssh.gitlab.mycompany.eu" smtp: host: "..." port: 465 fromAddress: "[email protected]" authSecret: name: "gitlab-smtp" tlsEnabled: true registry: host: "registry.gitlab.mycompany.eu" storage: s3: bucket: gitlab-registry accessKeySecret: name: gitlab-registry-secret key: accessKey secretKeySecret: name: gitlab-registry-secret key: secretKey region: ... ``` ``` kubectl apply -f gitlab.yaml ``` <img width="25%" style="width:25%" src="https://media.giphy.com/media/v1.Y2lkPTc5MGI3NjExa2RldHpiYnMzOWdlZTgwdWtqOHN3N3eG9I0NjVyd2l4m Y3Q9Zw/YRhUem7n2UaF9EK2PH/giphy.gif"> 就是這樣! 完整的自訂資源文件可以在 Glasskube 文件中找到 關於 [GitLab](https://glasskube.eu/docs/crd-reference/gitlab/) ### 在 Kubernetes 上部署 GitLab Runner <img width="25%" style="width:25%" src="https://media.giphy.com/media/v1.Y2lkPTc5MGI3NjExZDJsN2x6NTI0dWdhZW55MjBzMjFobHdtbDRtaHEycXlidWdhZW55MjBzMjFobHdtbDRtaHEycXlidWdhZW55MjBzMjFobHdtbDRtaHEycXlidGt. WQmY 3Q9Zw/945jGDodvZCDe/giphy.gif"> GitLab 上的運作程序是為持續整合和持續交付 (CI/CD) 管道提供支援的執行代理。 他們負責執行作業,即管道中的各個步驟或任務。 Glasskube Gitlab Kubernetes Operator 讓在 Gitlab 中新增執行器變得如此簡單。首先,需要透過「https://{{host}}/admin/runners/new」建立一個新的執行程式。之後,這些執行器令牌只需加入到「gitlab.yaml」規格中,Glasskube Kubernetes Operator 將自動產生並將這些執行器與 Gitlab 實例連接起來。 ``` runners: - token: glrt-xxxxXX-xxxxxXXXXX # can be generated at https://{{host}}/admin/runners/new ``` 完整的自訂資源文件可以在關於 [GitLab runner] 的 Glasskube 文件中找到(https://glasskube.eu/docs/crd-reference/gitlab/runner/) 現在安裝完成了。 Kubernetes Operator 的更新將自動更新 GitLab。 ## 結論 在 Kubernetes 上為少於 1000 個使用者部署 GitLab 實例不應該使用 GitLabs 雲端原生混合 Helm Charts 來完成,而應該使用專門安裝的 GitLab Omnibus 套件與雲端原生基礎架構結合來完成。 Glasskube Kubernetes 操作員負責處理這個問題。 --- [![玻璃立方體Github]( https://cms.glasskube.eu/uploads/CTA_51bbe3bb2a.png) ](https://github.com/glasskube/operator) --- 星星冰塊: # [`glasskube/operator`](https://github.com/glasskube/operator) --- 原文出處:https://dev.to/glasskube/gitlab-on-kubernetes-the-ultimate-deployment-guide-188b

我該如何教 Git

--- 標題:我如何教 Git 發表:真實 描述: 標籤: git, 學習 canonical_url:https://blog.ltgt.net/teaching-git/ 封面圖片:https://marklodato.github.io/visual-git-guide/conventions.svg.png # 使用 100:42 的比例以獲得最佳效果。 # 發佈時間: 2023-11-26 19:17 +0000 --- 我使用 Git 已經十幾年了。八年前,我必須為一家即將建立開源專案的合作夥伴公司舉辦有關 Git(和 GitHub)的培訓課程,我將在這裡向您介紹我的教學方式。順便說一句,從那時起,我們在工作中建立了使用相同(或類似)方法的內部培訓課程。話雖如此,我並沒有發明任何東西: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他人之前寫的內容的啟發,包括[the <cite>Pro Git</cite> book](https://git-scm. com/book/),儘管順序不同,但 <abbr title="in my view">IMO</abbr> 可以有所作為。 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多年來,我不斷看到人們實際上使用 Git,但沒有真正理解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正在使用 Git。他們要么被鎖定在一個非常具體的工作流程中,他們被告知要遵循,並且無法適應另一個開源專案正在使用的工作流程(這也適用於開源維護人員並不真正了解外部貢獻者如何使用 Git) ),或者如果任何事情沒有按照他們想像的方式執行,或者他們在呼叫Git 命令時犯了錯誤,他們就會完全迷失。我受到 [Julia Evans](https://jvns.ca) 對 Git 的(更新)興趣的啟發而寫下來,因為她有時會在社交網絡上徵求評論。 我的目標不是真正教你有關 Git 的知識,而是更多地分享我教授 Git 的方法,以便其他可能會教導的人從中獲得靈感。因此,如果您正在學習 Git,那麼這篇文章並不是專門為您而寫的(抱歉),因此可能不是自給自足的,但希望其他學習資源的連結足以填補空白,使其成為也是有用的學習資源。如果您是視覺學習者,這些外部學習資源都是有插圖的,甚至是視覺學習的。 ## 心理模型 一旦我們清楚了為什麼我們使用VCS(版本控制系統)來記錄_commits_ 中的更改(或者換句話說,我們_將我們的更改_提交到歷史記錄;我假設你對這個術語有一定的熟悉),讓我們多了解一下Git具體來說。 我認為理解 Git 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是獲得其背後概念的準確心理模型。 首先,這並不是很重要,但Git 實際上並沒有記錄_changes_,而是記錄我們文件的_snapshots_(至少在概念上是這樣;它將使用_packfiles_ 來有效地儲存內容,並且在某些情況下方實際上會儲存_changes_ –diffs–),並且會按需產生差異。不過,這有時會顯示在某些命令的結果中(例如為什麼某些命令顯示一個檔案被刪除而另一個檔案被加入,而其他命令顯示一個檔案被重新命名)。 現在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些 Git 概念,或是 Git 如何實現一些常見的 VCS 概念。 ### 犯罪 Git _commit_ 是: * 一個或多個父親提交,或第一次提交沒有父親提交 (_root_) * 提交訊息 * 作者和作者日期(實際上是帶有時區偏移的時間戳) * 提交者和提交日期 * 和我們的檔案:相對於儲存庫根的路徑名、_mode_(UNIX 檔案系統權限)及其內容 每次提交都會獲得一個標識符,該標識符是透過計算該資訊的 SHA1 雜湊值確定的:更改逗號,您將獲得不同的 SHA1,即不同的_提交物件_。 (<abbr title="For What it's value">Fwiw</abbr>,Git 正在慢慢[轉向 SHA-256](https://git-scm.com/docs/hash-function-transition) 作為哈希功能)。 #### 旁白:SHA1 是如何計算的? Git 的儲存是_內容尋址_,這表示每個_物件_都使用直接從其內容派生的名稱進行存儲,並採用 SHA1 雜湊的形式。 從歷史上看,Git 將所有內容儲存在文件中,我們仍然可以這樣推理。文件的內容儲存為 _blob_,目錄儲存為 _tree_(一個文字文件,列出目錄中的文件及其名稱、模式和表示其內容的 _blob_ 的 SHA1,以及其子目錄及其名稱和 SHA1他們的_樹_) 如果您想了解詳細訊息,Julia Evans(再次)寫了一篇令人驚嘆的[博客文章](https://jvns.ca/blog/2023/09/14/in-a-git-repository-- where-do-your-檔案-即時-/);或者您可以[從 <cite>Pro Git</cite> 書中閱讀](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Internals-Git-Objects)。 <圖> <img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images/commit-and-tree.png width=800 height=443 alt='包含5 個框的圖表,分為3 列,每個框標有 5 位 SHA1 前綴;左邊的子標籤為“commit”,包含元資料“tree”,中間是框的 SHA1,“author”和“committer”的值均為“Scott”,文字為“The initial commit of我的專案”;中間的框被子標記為“tree”,包括三行,每行標記為“blob”,其餘 3 個框的 SHA1 以及看起來像文件名的內容:“README”、“LICENSE”和“test.rb” ”;最後 3 個框,在右側垂直對齊,都是子標籤為「blob」的內容,包含看起來像是 README、LICENSE 和 Ruby 原始檔內容開頭的內容;有箭頭連結框:提交指向樹,樹指向 blob。'> <figcaption>提交及其樹(來源:<a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ranching-Branches-in-a-Nutshell><cite>Pro Git</引用></a>)</figcaption> </圖> _commit_ 中的_父親提交_ 建立一個代表我們歷史的[有向無環圖](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rected_acirclic_graph):_有向無環圖_ 由連結的節點(我們的提交)組成與有向邊一起(每個提交連結到其父提交,有一個方向,因此_directed_)並且不能有循環/循環(提交永遠不會是它自己的祖先,它的祖先提交都不會連結到它作為父提交)。 <圖> <img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images/commits-and-parents.png width=800 height=265 alt='包含 6 個框排列成 2 行 3 列的圖表;第一行的每個框都標有 5 位 SHA1 前綴,子標籤為“commit”,元資料“tree”和“parent”均帶有 5 位 SHA1 前綴(每次都不同)、“author”和“ committer」的值都是“Scott”,以及一些代表提交訊息的文字;左邊的盒子沒有「父」值,另外兩個盒子將左邊的盒子的 SHA1 作為「父」;這些框之間有一個箭頭,指向代表「父」的左側;順便說一句,左邊的框與上圖中的提交框具有相同的 SHA1 和相同的內容;最後,每個提交框也指向其下方的一個框,每個框都標記為「快照 A」、「快照 B」等,並且可能代表從每個提交連結的「樹」物件。'> <figcaption>提交及其父級(來源:<a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ranching-Branches-in-a-Nutshell><cite>Pro Git</ cite ></a>)</figcaption> </圖> ### 參考文獻、分支和標籤 現在 SHA1 哈希對於人類來說是不切實際的,雖然 Git 允許我們使用唯一的 SHA1 前綴而不是完整的 SHA1 哈希,但我們需要更簡單的名稱來引用我們的提交:輸入 _references_。這些是我們選擇的提交的_標籤_(而不是 Git)。 有幾種_參考_: * _branches_ 是_moving_ 引用(請注意,`main` 或`master` 並不特殊,它們的名稱只是一個約定) *_標籤_是_不可變_引用 * `HEAD` 是一個特殊的引用,指向_當前提交_。它通常指向一個分支而不是直接指向一個提交(稍後我們會看到原因)。當一個引用指向另一個引用時,這稱為[_符號引用_](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reference-symbolic-reference)。 * Git 會在某些操作期間為您設定其他特殊參考(`FETCH_HEAD`、`ORIG_HEAD` 等) <圖> <img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images/branch-and-history.png width=800 height=430 alt='帶有 9 個框的圖; 6 個盒子的排列方式與上圖相同,並且標記相同(三個提交及其 3 個樹);最右邊(最新)提交上方的兩個框,箭頭指向它,分別標記為“v1.0”和“master”;最後一個框位於“master”框上方,有一個箭頭指向它,並標記為“HEAD”。'> <figcaption>分支及其提交歷史記錄(來源:<a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ranching-Branches-in-a-Nutshell><cite>Pro Git< /引用></a>)</figcaption> </圖> ### 三個狀態 當您在 Git 儲存庫中工作時,您在 Git 歷史記錄中操作和記錄的檔案位於您的_工作目錄_中。要建立提交,您需要在 [_index_](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index-staged-cached) 或_暫存區域_中_暫存_檔案。完成後,您附加一則提交訊息並將您的_staged_檔案移至_history_。 為了關閉循環,_工作目錄_是根據_歷史記錄_中的給定提交進行初始化的。 <圖> <img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images/areas.png width=800 height=441 alt='包含3 位參與者的序列圖:「工作目錄」、「暫存區域」和「.git directpry(儲存庫)」;有一條“簽出專案”訊息從“.git 目錄”到“工作目錄”,然後從“工作目錄”到“暫存區域”進行“階段修復”,最後從“暫存區域”進行“提交”區域」到「.git 目錄」。'> <figcaption>工作樹、暫存區域和 Git 目錄(來源:<a href="https://git-scm.com/book/en/v2/Getting-Started-What-is-Git%3F#_the_third_states" ><cite>Pro Git</cite></a>)</figcaption> </圖> ### 旁白:忽略文件 並非所有檔案都需要_追蹤_歷史記錄:由建置系統(如果有)產生的檔案、特定於您的編輯器的檔案以及特定於您的作業系統或其他工作環境的檔案。 Git 允許定義要忽略的檔案或目錄的命名模式。這實際上並不意味著Git 會忽略它們並且無法_跟踪_,但如果不跟踪它們,多個Git 操作將不會向您顯示它們或操縱它們(但您可以手動將它們加入到歷史記錄中,並且從那時起,他們將不再被_忽略_)。 忽略檔案是透過將路徑名稱(可能使用 glob)放入忽略檔案中來完成的: * 儲存庫中任何位置的 `.gitignore` 檔案定義了包含目錄的忽略模式;這些忽略文件會在歷史記錄中被跟踪,作為開發人員之間共享它們的一種方式;在這裡,您將忽略建置系統產生的那些檔案(Gradle 專案的“build/”,Eleventy 網站的“_site/”等) * `.git/info/excludes` 是您機器上的本機儲存庫;很少使用,但有時很有用,所以很高興了解一下 * 最後 `~/.config/git/ignore` 對機器來說是全域的(對你的使用者);在這裡,您將忽略特定於您的電腦的文件,例如特定於您使用的編輯器的文件,或特定於您的作業系統的文件(例如macOS 上的“.DS_Store”或Windows 上的“Thumbs. db”) ) ### 加起來 這是所有這些概念的另一種表示: <圖> <img src=https://marklodato.github.io/visual-git-guide/conventions.svg width=907 height=529 alt='有 10 個框的圖; 5 個框在中心排成一行,標有 5 位 SHA1 前綴,它們之間有從右向左指向的箭頭;一條註釋將它們描述為“提交物件,由 SHA-1 哈希標識”,另一條註釋將其中一個箭頭描述為“子項指向父項”;一對框(看起來像一個水平分割成兩個框的單一框)位於最右邊(最新)提交的上方,有一個向下指向它的箭頭,該對的上面的框被標記為“HEAD”並描述為“引用當前分支”;下面的框被標記為“main”並被描述為“目前分支”;第七個框位於另一個提交上方,有一個向下指向它的箭頭;它被標記為“穩定”並被描述為“另一個分支”;最後兩個框位於提交歷史記錄下,一個在另一個之上;最底部的框標記為“工作目錄”並描述為“您'看到'的文件”,它和提交歷史記錄之間的另一個框標記為“階段(索引)”並描述為“要存取的文件”在下次提交中”。'> <figcaption>提交、引用和區域(來源:<a href=https://marklodato.github.io/visual-git-guide/index-en.html#conventions><cite>可視化 Git 參考</cite >< /a>,馬克‧洛達托)</figcaption> </圖> ## 基本操作 這就是我們開始討論 Git 指令以及它們如何與圖表互動的地方: * `git init` 初始化一個新的儲存庫 * `git status` 取得檔案狀態的摘要 * `git diff` 顯示任意兩個工作目錄、索引、`HEAD` 之間的更改,或實際上任何提交之間的更改 * `git log` 顯示並搜尋您的歷史記錄 * 建立提交 * `git add` 將檔案加入_index_ * `git commit` 將_index_ 轉換為_commit_ (帶有新增的_commit 訊息_) * `git add -p` 以互動方式將檔案新增至 _index_:選擇要新增的變更以及僅將哪些變更保留在工作目錄中,逐一檔案、逐個部分(稱為 _hunk_) * 管理分支機構 * `gitbranch` 顯示分支,或建立分支 *`git switch`(也稱為`git checkout`)將分支(或任何提交,實際上是任何_樹_)簽出到您的工作目錄 * `git switch -b` (也稱為 `git checkout -b`)作為 `gitbranch` 和 `gitswitch` 的捷徑 * `git grep` 搜尋您的工作目錄、索引或任何提交;這是一種增強的“grep -R”,它支援 Git * `gitblame` 來了解更改給定文件每一行的最後一次提交(因此,誰應該為錯誤負責) * `git stash` 將未提交的更改放在一邊(這包括_staged_文件,以及工作目錄中的_tracked_文件),然後_unstash_它們。 ### 提交、分支切換和 HEAD 當您建立提交(使用「git commit」)時,Git 不僅建立_提交物件_,還移動「HEAD」以指向它。如果「HEAD」實際上指向一個分支(通常是這種情況),Git 會將該分支移動到新的提交(並且「HEAD」將繼續指向該分支)。每當當前分支是另一個分支的祖先(該分支指向的提交也是另一個分支的一部分)時,提交將使“HEAD”移動相同,並且分支將_發散_。 當您切換到另一個分支(使用“git switch”或“git checkout”)時,“HEAD”會移至新的目前分支,並且您的工作目錄和索引將設定為重新組合該提交的狀態(未提交的更改將暫時保留;如果 Git 無法做到這一點,它將拒絕切換)。 如需更多詳細資訊和視覺表示,請參閱[commit](https://marklodato.github.io/visual-git-guide/index-en.html#commit) 和[checkout](https://marklodato. github .io/visual-git-guide/index-en.html#checkout)Mark Lotato 的<cite>可視化Git 參考</cite>的部分(請注意,該參考是幾年前寫的,當時`git switch ` 和 ` git Restore` 不存在,而 `git checkout` 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因此 _checkout_ 部分涵蓋的內容比 `git switch` 多一點)。 當然,<cite>Pro Git</cite> 這本書也是一個很好的視覺表示參考; [<cite>Branches in a Nutshell</cite> 子章節](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ranching-Branches-in-a-Nutshell) 涵蓋了所有內容的很大一部分上述的。 ### 旁白:Git 是保守的 正如我們在上面所看到的,由於其_內容尋址存儲_,對提交的任何“更改”(例如使用“git commit --amend”)實際上都會導致不同的提交(不同的 SHA1)。 _舊提交_不會立即消失:Git 使用_垃圾收集_最終刪除無法從任何_引用_存取的提交。這意味著,如果您設法找回提交SHA1,則可以恢復許多錯誤(“git reflog”可以在此處提供幫助,或者符號“<branch-name>@{<n>}”,例如“main@{ 1}”) ` main` 在更改之前指向的最後一次提交)。 ### 使用分支機構 我們在上面已經看到了分支是如何發散的。 但分歧要求最終_合併_變回來(使用“git merge”)。 Git 在這方面非常擅長(我們稍後會看到)。 合併的一個特殊情況是目前分支是要合併到的分支的祖先。在這種情況下,Git 可以執行 [_fast-forward merge_](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can-be-fast-forwarded)。 由於兩個分支之間的操作可能始終針對同一對分支,因此 Git 允許您設定一個分支來追蹤另一個分支。另一個分支被稱為_追蹤_它的分支的_上游_。例如,設定時,「git status」將告訴您兩個分支彼此之間有多少分歧:目前分支是[_最新_](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 /#your- branch-is-up-to-date-with-originmain) 及其上游分支,_後面_和[可以快轉](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 #can-be- fast-forwarded),_超前_許多提交,或它們有分歧,每個提交都有一定數量。其他命令將使用該資訊為參數提供良好的預設值,以便可以省略它們。 要整合來自另一個分支的更改,而不是合併,另一種選擇是_cherry-pick_(使用同名命令)單一提交,而不包含其歷史記錄:Git 將計算該提交帶來的更改並將相同的更改應用於當前分支,建立一個與原始分支類似的新提交(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Git 實際操作方式的訊息,請參閱Julia Evans 的[<cite>如何gitcherry-pick 和revert 使用3 路合併< /cite> ](https://jvns.ca/blog/2023/11/10/how-cherry-pick-and-revert-work/))。 最後,工具帶中的另一個指令是「rebase」。 您可以將其視為一次進行許多選擇的方法,但它實際上更強大(正如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的)。但在其基本用途中,它只是這樣:您給它一系列提交(在作為起點的任何提交和作為終點的現有分支之間,預設為當前分支)和一個目標,並且它會挑選所有這些提交位於目標之上,並最終更新用作終點的分支。這裡的指令的形式是`git rebase --onto=<target> <start> <end>`。與許多 Git 命令一樣,參數可以省略,並且具有預設值和/或特定含義:因此,`git rebase` 是 `git rebase --fork-point upper` 的簡寫,其中 `upstream` 是 [upstream]當前分支的(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untracked-files-remote-tracking-branch-track-remote-branch)(我會忽略`--fork-point`這裡,它的作用很微妙,在日常使用上並不那麼重要),它本身就是`git rebase upper HEAD` 的簡寫(其中`HEAD` 必須指向一個分支),它本身就是`git rebase 的簡寫-- on=upstream uploaded `,`git rebase --onto=upstream $(git merge-baseupstream HEAD) HEAD` 的簡寫,並將rebase `upstream` 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與當前分支之間的所有提交另一方面,手和當前分支(即自從它們分歧以來的所有提交),並將它們重新應用到“上游”之上,然後更新當前分支以指向新的提交。明確使用`--onto` (其值與起始點不同)實際上很少見,請參閱[我之前的文章](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git- rebase- --onto) 對於一個用例。 我們無法在沒有互動式變體「git rebase -i」的情況下呈現「git rebase」:它以與非互動式變體完全相同的行為開始,但在計算需要完成的操作之後,它將允許您對其進行編輯(作為編輯器中的文字文件,每行一個操作)。預設情況下,所有選定的提交都是精心挑選的,但您可以對它們重新排序,跳過某些提交,甚至將某些提交合併到單一提交中。實際上,您可以挑選最初未選擇的提交,甚至建立合併提交,從而完全重寫整個歷史記錄!最後,您還可以停止對其進行編輯(然後使用“git commit --amend”,和/或可能在繼續變基之前建立新的提交),和/或在兩次提交之間執行給定的命令。最後一個選項非常有用(例如,驗證您沒有在歷史記錄的每個點上破壞您的專案),您可以在`--exec` 選項中傳遞該命令,Git 將在每個重新基底提交之間執行它(這也適用於非互動式變基;在互動模式下,當能夠編輯變基場景時,您將看到在每個櫻桃選擇行之間插入執行行)。 更多詳細資訊和視覺表示,請參閱[merge](https://marklodato.github.io/visual-git-guide/index-en.html#merge)、[cherry pick](https://marklodato . github.io/visual-git-guide/index-en.html#cherry-pick) 和 [rebase](https://marklodato.github.io/visual-git-guide/index-en.html#rebase) Mark Lodato 的<cite>視覺化Git 參考</cite> 部分,以及[<cite>基本分支和合併</cite>](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分支-基本-分支和合併),[<cite>變基</cite>](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ranching-Rebasing)和[<cite>重寫歷史< /cite>](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Tools-Rewriting-History) <cite>Pro Git</cite> 書的子章節。 您也可以查看 David Drysdale 的 [<cite>Git Visual Reference</cite>](https://lurklurk.org/gitpix/gitpix.html) 中的「分支和合併」圖。 ## 與他人合作 目前,我們只在我們的儲存庫中進行本地工作。 但 Git 是專門為與他人合作而建構的。 讓我介紹一下_遙控器_。 ### 遙控器 當您_複製_儲存庫時,該儲存庫將成為本機儲存庫的_遠端_,名為「origin」(就像「main」分支一樣,這只是預設值,名稱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除了有時用作省略命令參數時的預設值)。然後,您將開始工作,建立本地提交和分支(因此從遠端_forking_),同時遠端可能會從其作者那裡獲得更多提交和分支。因此,您需要將這些遠端變更同步到本機儲存庫,並希望快速了解與遠端相比您在本機所做的變更。 Git 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是在一個特殊的命名空間中記錄它所知道的遠端(主要是分支)的狀態:「refs/remote/」。這些被稱為[_遠端追蹤分支_](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untracked-files-remote-tracking-branch-track-remote-branch)。 Fwiw,本機分支儲存在「refs/heads/」命名空間中,標籤儲存在「refs/tags/」中(來自遠端的標籤通常直接「匯入」到「refs/tags/」中,因此例如您會遺失位置資訊他們來自)。您可以根據需要擁有任意多個遙控器,每個遙控器都有一個名稱。 (請注意,遙控器不一定位於其他電腦上,它們實際上可以位於同一台電腦上,直接從檔案系統存取,因此您無需進行任何設定即可使用遙控器。) ### 取得 每當你從遠端 _fetch_ 時(使用 `git fetch`、`git pull` 或 `git Remote update`),Git 都會與它對話以下載它還不知道的提交,並更新 _remote-tracking遠端分支_ 。要取得的確切引用集以及取得它們的位置將傳遞給 `git fetch` 命令(如 [refspecs](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refspecs) )以及儲存庫的` .git/config` 中定義的預設值,預設由`git clone` 或`git remote add` 配置以取得所有分支(遠端上的`refs/heads/` 中的所有內容)並放置它們位於` refs/remote/<remote>` 中(因此`origin` 遙控器的`refs/remote/origin/` )具有相同的名稱(因此遙控器上的`refs/heads/main` 變成`refs/remote / origin/main` 本地)。 <圖> <img src=https://git-scm.com/book/en/v2/images/remote-branches-5.png width=800 height=577 alt='帶有3 個大方框的圖表,代表機器或儲存庫,包含代表提交歷史的較小框和箭頭;一個框標記為“git.outcompany.com”,子標記為“origin”,並包含名為“master”的分支中的提交;另一個框標記為“git.team1.outcompany.com”,子標記為“teamone”,並包含名為“master”的分支中的提交; 「origin」和「teamone」中的提交 SHA1 雜湊值相同,除了「origin」在其「master」分支上多了一個提交,即「teamone」在「後面」;第三個框標記為“我的電腦”,它包含與其他兩個框相同的提交,但這次分支被命名為“origin/master”和“teamone/master”;它還在名為“master”的分支中包含另外兩個提交,與遠端分支的較早點不同。'> <figcaption>遠端和遠端追蹤分支(來源:<a href=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ranching-Remote-Branches><cite>Pro Git</cite>< / a>)</figcaption> </圖> 然後,您將使用與分支相關的命令來獲取從_遠端追蹤分支_到本地分支的更改(“git merge”或“git rebase”),或“git pull”,這只不過是“git fetch”的簡寫` 後面跟著 `git merge` 或 `git rebase`。 <abbr title="By the way">順便說一句</abbr>,在很多情況下,當你建立本地分支時,Git 會自動將_遠端追蹤分支_設定為本地分支的_上游_(它會告訴你相關資訊)當這種情況發生時)。 ### 推 要與其他人共用您的更改,他們可以將您的儲存庫新增為遠端儲存庫並從中_pull_(意味著透過網路存取您的電腦),或者您可以_push_到遠端儲存庫。 (如果您要求某人從您的遙控器中提取更改,這稱為..._拉請求_,您可能在 GitHub 或類似服務中聽說過這個術語。) 推送與提取類似,相反:您將提交發送到遠端並更新其分支以指向新提交。作為安全措施,Git 只允許遠端分支_快速轉送_;如果您想推送以非快轉方式更新遠端分支的更改,則必須使用「git push --force-with-lease」(或「git push --force」)_force_它,但要小心:`-- force-with-lease`將首先確保您的_遠端追蹤分支_與遠端分支是最新的,以確保自上次_fetched_以來沒有人將變更推送到分支;` --force` 不會執行該檢查,而是按照您的指示執行操作,風險由您自己承擔)。 與「git fetch」一樣,您可以將要更新的分支傳遞給「git push」命令,但如果您不這樣做,Git 會提供良好的預設行為。如果你不指定任何東西,Git 會從目前分支的上游推斷遠程,所以大多數時候 `git push` 相當於 `git push origin`。這實際上是“git Push origin main”的簡寫(假設當前分支是“main”),它本身是“git Push origin main:main”的簡寫,是“git Push origin refs/heads/main:refs/”的簡寫heads/main`,意思是將本地的`refs/heads/main`推送到`origin`遠端的`refs/heads/main`。有關使用不同來源和目標指定 _refspecs_ 的一些用例,請參閱[我之前的文章](https://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refspecs)。 <圖> <img src=https://lurklurk.org/gitpix/push2.svg width=1052 height=744 alt='代表「git push」指令的圖表,有四個 git 圖表(點,有些有標籤,用線連接) 排列成兩行兩列;列之間的箭頭表示左列是「之前」狀態,右列是「之後」狀態;上面一行中的圖位於雲內部,代表遠端儲存庫,並且有兩個分支,“master”和“other”,它們偏離了共同的祖先;左下圖與上面的圖形狀相同,只是標籤更改為“origin/master”和“origin/other”,並且每個分支有更多提交:與“origin”分支相比,“master”分支有兩個額外的提交/master”,而“other”比“origin/other”多了一個提交;與左上圖相比,右上圖在其「master」分支中多了兩次提交;右下圖與左下圖相同,除了「origin/master」現在指向與「master」相同的提交;換句話說,在「之前」狀態下,遠端缺少三個提交,而在「git Push」之後,本地「master」分支的兩個提交被複製到遠端,而「其他」保持不變。'> <figcaption><code>git Push</code>(資料來源:<a href=https://lurklurk.org/gitpix/gitpix.html><cite>Git 視覺參考</cite></a>,David Drysdale )</圖標題> </圖> 更多詳細資訊和視覺表示,請參閱[<cite>遠端分支</cite>](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ranching-Remote-Branches),[< cite >使用遙控器</cite>](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Basics-Working-with-Remotes),以及[<cite>為專案做出貢獻</ cite> ](https://git-scm.com/book/en/v2/Distributed-Git-Contributing-to-a-Project) <cite>Pro Git</cite> 書的子章節,以及「處理遠程來自David Drysdale 的[<cite>Git Visual Reference</cite>](https://lurklurk.org/gitpix/gitpix.html) 的「儲存庫」圖表。 <cite>Pro Git</cite> 的<cite>為專案做出貢獻</cite>一章也涉及在GitHub 等平台上為開源專案做出貢獻,您必須先_fork_儲存庫,然後透過_pull requests_進行貢獻(或_合併請求_)。 ## 最佳實踐 這些是針對初學者的,希望不會引起太多爭議。 嘗試保留_clean_歷史記錄: * 明智地使用合併提交 * 清晰且高品質的提交訊息(請參閱[<cite>提交指南</cite>](https://git-scm.com/book/en/v2/Distributed-Git-Contributing-to-a-Project #_commit_guidelines)在<cite>Pro Git</cite> 中) * make _atomic_ commits:每個提交應該獨立於歷史記錄中跟隨它的提交進行編譯和執行 這僅適用於您與他人分享的歷史記錄。 在本地,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對於初學者,我會給以下建議: * 不要直接在“main”(或“master”,或您在遠端上沒有專門擁有的任何分支)上工作,而是建立本機分支;它有助於解耦不同任務的工作:即將開始處理另一個錯誤或功能,同時等待有關當前任務的說明的更多詳細資訊?切換到另一個分支,稍後您可以透過切換回來回到該分支;它還使從遠端更新變得更容易,因為如果您的本地分支只是同名遠端分支的副本,沒有任何本地更改(除非您想推送這些更改),您確信不會發生衝突到該分支) * 毫不猶豫地重寫你的提交歷史記錄(`git commit --amend` 和/或 `git rebase -i`),但不要太早這樣做;在工作時堆疊許多小提交是完全可以的,並且只在共享之前重寫/清理歷史記錄 * 同樣,請毫不猶豫地重新調整本機分支以整合上游變更(直到您共用該分支,此時您將遵循專案的分支工作流程) 如果出現任何問題並且您迷路了,我的建議是使用 `gitk` 或 `gitk HEAD @{1}`,也可能使用 `gitk --all` (我在這裡使用 `gitk` 但使用任何工具你喜歡),可視化你的Git 歷史並嘗試了解發生了什麼。由此,您可以回滾到先前的狀態(`git reset @{1}`)或嘗試修復問題(擇優選擇提交等)。合併失敗,您可以使用“git rebase --abort”或“git merge - -abort」等命令中止並回滾到先前的狀態。 為了讓事情變得更簡單,請不要猶豫,在任何可能具有破壞性的命令(`git rebase`)之前,建立一個分支或標籤作為“書籤”,如果事情沒有按預期進行,您可以輕鬆重置。當然,在執行這樣的命令後,請檢查歷史記錄和文件,以確保結果是您所期望的。 ## 進階概念 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值得探索! * 分離的「HEAD」:[`git checkout` 手冊頁](https://git-scm.com/docs/git-checkout#_detached_head) 有一個關於該主題的很好的部分,另請參閱[我之前的帖子](https ://blog.ltgt.net/confusing-git-terminology/#detached-head-state),要獲得良好的視覺表示,請參閱[<cite>使用分離的HEAD 進行提交</ cite>](https:// /marklodato.github.io/visual-git-guide/index-en.html#detached) Mark Lodato 的 <cite>視覺化 Git 參考</cite> 部分。 * Hooks:這些是可執行檔(大多數情況下是 shell 腳本),Git 將執行它們來回應儲存庫上的操作;人們使用它們在每次提交之前檢查程式碼(如果失敗則中止提交),產生或後處理提交訊息,或在有人推送到儲存庫後觸發伺服器上的操作(觸發建置和/或部署)。 * 一些很少需要的命令可以在您真正需要時節省您的時間: * `git bisect`:一個進階命令,透過測試多個提交(手動或透過腳本)來幫助您找出哪個提交引入了錯誤;對於線性歷史,這是使用二分法並且可以手動完成,但是一旦您有許多合併提交,這就會變得更加複雜,並且最好讓 git bisect 來完成繁重的工作。 * `git filter-repo`:實際上是一個[第三方命令](https://github.com/newren/git-filter-repo),作為Git 自己的`filter-branch` 的替代品,它允許重寫儲存庫的整個歷史記錄,以刪除錯誤新增的文件,或協助將儲存庫的一部分提取到另一個儲存庫。 我們完成了。 有了這些知識,人們應該能夠將任何 Git 命令映射到如何修改提交的_有向無環圖_,並了解如何修復錯誤(在錯誤的分支上執行合併?基於錯誤的分支重新建置?)並不是說理解這些事情會很容易,但至少應該是可能的。 --- 原文出處:https://dev.to/tbroyer/how-i-teach-git-3nj3

如何寫文章:與世界分享您的知識!

分享書面知識是掌握特定主題的好方法,也是改善社區中思想組織、溝通和明顯自我推銷的好方法。這種技術和社會文章的製作對於寫作者和閱讀者來說都非常重要,永遠記住:「你今天比那些昨天開始的人知道的更多」。 ## 費曼方法以及為什麼要製作內容 首先,我們需要討論為什麼我們應該分享內容,無論是文字格式(本文的重點)還是任何其他格式。為了開始這個討論,重要的是要了解費曼的方法是什麼,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自信和掌握該學科,從而將學習效果提高 10 倍。 費曼方法是由一位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建立的,目的是開發一種新的學習方法,這個新提議假設了一個核心事實:「如果你不能清楚、簡單地解釋某件事,那麼你就還不算搞懂這件事」 這句話有助於我們思考我們的學習應該如何建置,因為從我們開始考慮教授我們正在學習的內容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更加專注於掌握該學科的基本基礎,並為迫使你學習的疑慮做好準備。另一方面,看起來問題完全不同。 當為此類情況做準備時,明顯的結果是對所研究的主題有極大的信心和掌握。 我特別喜歡這種方法,唯一的問題是,當我們離開學術環境時,很難找到對你現在正在學習的同一學科感興趣的人,要么因為你的學校裡沒有IT人。友誼週期或僅僅因為對特定主題有興趣。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解決方案,叫做「公共學習」!這種做法包括在技術社群線上分享您的學習內容,無論是製作影片、進行直播還是本文的目標:寫作! 像 dev.to 這樣的平台(您現在正在使用它閱讀:D)旨在使「公共學習」的想法變得越來越簡單,並且更接近那些正在消費的人,因為現在可以製作能夠達到的文章與我們有相同興趣的人可以:學習、回答問題甚至提出改變和正確的想法。難以置信,對吧? ## 收集想法並激勵自己寫作 ![寫迷因](https://github.com/cherryramatisdev/public_zet/assets/86631177/66b243e4-5d12-4901-929f-d458db2b6fe0) 靈感過程可能是在線撰寫文章之前最煩人的階段之一,我們經常陷入瘋狂技術的無限循環中以提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而事實上,解決方案最終非常簡單:接受你的想法並消費它們,盡可能多的內容。 尋找想法並建立自己的語言的最實用方法是閱讀其他人已經就您感興趣的主題發表的文章,無論是程式語言還是特定的 IT 主題等;這種內容消費來自許多不同的來源,例如技術文章、YouTube 影片、科技泡沫推文、Github 討論和許多其他可能的地方。 嗯,我知道這樣說似乎簡化了一些不簡單的事情,我同意你的觀點!不僅僅是閱讀或觀看網路上存在的所有內容才能使我們有能力製作相同的內容,使這些人脫穎而出的最重要技能是**組織到達大腦的想法**。 ### 維護第二個大腦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優秀的資訊吸收機器,實際上是一塊儲存我們周圍所有資訊的海綿。這台機器的一個大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在組織方面變得很糟糕,這主要是為了節省能源,因為我們不需要一直記住一切,但知道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將我們想要的資訊儲存在一個機器中。組織方式?好吧,好吧,年輕的蚱蜢,我們當然需要停止相信我們的大腦! 維護「第二個大腦」是作家和研究人員中非常著名的做法,它由一個物理或虛擬位置組成,您可以在其中複製您所消耗的小塊內容以及使用您自己的話對該主題進行的觀察。這堆筆記將構成您的“第二個大腦”,並使您能夠快速找到任何內容並參考其作者,而不會忘記任何內容! 長話短說,消耗盡可能多的內容,將其儲存在可以儲存和搜尋的第二個大腦中,最後挑戰自己寫作!無論是您想學習的主題、您最近學到的特定內容,還是您已經掌握多年的內容。 ## 了解平台並找到自己的語言 了解我們透過撰寫內容要接觸的平台和受眾非常重要,這樣我們就可以過濾我們將如何建立文章的整體結構,對嗎?在*我看來*,[dev.to](https://dev.to) 是一個非常非正式的平台,它重視大量以教程形式呈現的內容,具有對話風格並且開門見山,以此通過這些訊息,我們可以推斷出一些建立文章的方法,以便我們可以用讀者已知的模型來說明我們的想法。 這是否意味著您將製作的所有內容都是簡單、非正式的教學?決不!這只是意味著你可以塑造你的內容來包含這種更非正式、對話和直接的語言,即使所涵蓋的主題非常複雜,這甚至成為簡化複雜性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挑戰。 > 簡化複雜問題的能力將伴隨您的餘生,建立類比和範例以促進理解和辨識所提出的問題和建議的解決方案非常重要。 ## 學習 Markdown 和良好格式設定的一般技巧 我們在dev.to 上製作文章的方式是使用一種稱為[Markdown](https://www.markdownguide.org) 的標記語言(與HTML 完全相同),雖然它非常簡單,但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當我們談論組織並使文字美觀時,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類似於我們如何在 Microsoft Word 中產生複雜的結構,我們應該能夠使用 Markdown 程式碼產生相同的結構。 強調結構良好的教育材料的重要性始終很重要(畢竟,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對吧?),當談到卓越和品質時,我不能不推薦 [4noobs](https://github.com/he4rt/4noobs),它在一個存儲庫中匯集了有關各種IT 主題的多個免費課程和文本格式,對於本文的主題,我建議使用[markdown4noobs](https://github.com/jpaulohe4rt/markdown4noobs )學習 Markdown 標記語言。 ### 文字操作和程式碼區塊的基礎知識 Markdown 讓我們可以使用超級基本和必要的結構來標記文字的各個部分,例如粗體、斜體、突出顯示、標題層級等。下面我們將快速了解如何使用正確的語法執行每個操作。 ``` # Primeiro titulo equivalente a um h1 ## Segundo titulo equivalente a um h2 ### Terceiro titulo equivalente a um h3 #### Quarto titulo equivalente a um h4 `Texto em highlight` **Texto em negrito** *Texto em itálico* ``` Markdown 語言的這些技巧使我們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控制敘述並使閱讀更容易理解,在文本中間使用**粗體**來吸引註意力,使用突出顯示甚至使用突出顯示來明確“技術術語”說明性圖像介紹了段落的要點,同時使文字的整體氛圍更易於閱讀。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重要事情是我上面使用的特定區塊,它在編寫技術文章時非常有用,因為它允許更多地突出顯示文字區塊,並且它允許您在編寫程式碼區塊時啟用語法突出顯示,它的使用方式如下: > 免責聲明:由於 markdown 不允許區塊內有區塊,所以我選擇用截圖來展示: ![程式碼區塊](https://github.com/cherryramatisdev/public_zet/assets/86631177/61de98aa-e7bb-4baa-91c4-afca9db2991f) 在「反引號」符號之後,我們可以包含語言的名稱(在我的例子中為 ruby),以便 dev.to 可以啟用特定於該程式語言的語法突出顯示。 ### 目錄 如果您的文章超過兩千字邊距或至少有 4 個主要標題,我強烈建議您定義一個「目錄」或「目錄」。目錄用於指導閱讀本文將要介紹的要點。要建立一個目錄,我將在下面示範一些技巧: #### 在 dev.to 平台上,使用無序列表而不是編號列表 Markdown 中的清單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它們有兩種**主要**類型:無序和編號。 ``` - Uma lista - Não - Ordenada 1. Uma lista 2. Numerada 3. Aqui ``` 在 dev.to 中使用編號列表的問題是它們沒有對齊,正如我們在下面的範例中看到的那樣,所以我通常不建議使用它們,我總是嘗試使用無序列表,如果有必要應用一些順序,在手動未排序的列表符號後使用數字。 ![清單沒有 dev.to](https://github.com/cherryramatisdev/public_zet/assets/86631177/0ab1a9c1-efb3-40d5-b90f-7cacb7d20f77) #### 如何組織標題的連結 假設您已經了解如何在 Markdown 中建立連結(因為您閱讀了 markdown4noobs,對吧?),讓我們學習在標題中指示連結的簡單技巧以及如何建立目錄。 目錄範例如下: ``` ## Table of contents - [What is metaprogramming anyway?](#what-is-metaprogramming-anyway) - [In ruby everything is an object, what does that mean?](#in-ruby-everything-is-an-object-what-does-that-mean) - [But what about rails? How this framework applies that concept for maximum developer experience](#but-what-about-rails-how-this-framework-applies-that-concept-for-maximum-developer-experience) - [How to define methods dynamically](#how-to-define-methods-dynamically) - [Using hooks to detect moments on the instantiation of the class](#using-hooks-to-detect-moments-on-the-instantiation-of-the-class) - [Conclusion](#conclusion) ``` 正如您所看到的,定義連結第二部分的總體思路是在標題旁邊以特定格式包含一個主題標籤“#”,遵循以下規則: - 用連字號「-」取代所有空格 - 將整個標題保留為小寫 就是這樣!帶有重音符號的標題可以保持不變,沒有任何問題,Markdown 理解相同的標準文本,如下所示: ``` - [Um título com muitos acentos e çedilha](#um-título-com-muitos-acentos-e-çedilha) ``` ## 技術文章的基本結構 現在我們對如何標記文字以使其清晰易讀有了一個有趣的想法,讓我們了解文章的結構。需要強調的是,模型並不適用於所有可能的文本類型,其想法是提供一個必須根據上下文進行調整和更改的整體想法。 首先,定義開頭段落以吸引讀者了解您將在整篇文章中剖析的問題或情況非常重要,這樣做很重要,因為第一段將由 dev.to 用於 e-行銷傳播、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開頭段落的範例可以在您正在閱讀的同一篇文章或我在下面留下的其他文章中找到: ![段落初始範例 1](https://github.com/cherryramatisdev/public_zet/assets/86631177/a76e0a72-60a7-4864-b2e9-f43922a8e0fb) ![段落初始範例 2](https://github.com/cherryramatisdev/public_zet/assets/86631177/64fc0d55-eed4-4c81-b4cf-193cf0d594a6) 我們的想法是始終在文本中使用問題和停頓,以便我們能夠實現直接的對話式交流,並始終嘗試以最普遍的方式呈現情況,以便任何閱讀者都非常好奇並願意閱讀。 在第一段演示之後,定義[目錄](#table-of-content) 來引導使用者了解文章的主要標題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我個人不建議列出副標題標題旁邊,因為它們使目錄變得非常大,對於閱讀者來說不是很有用,顯然,如果您認為列出字幕非常重要,那麼完全值得包括在內。 轉到文章的正文,我們進入一個非常主觀的領域,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涵蓋的主題以理解其標題和段落的結構。我將假設簡單教程模型中的一篇文章能夠從某個地方開始。 我總是建議使用三個“附屬標題”來指導您的文章並提供靈感以通過更多細節擴展內容。這些衛星標題如下: -「技術或問題簡介」:這段將幫助我們詳細說明文章開頭所說的內容,回答我們為激發好奇心而建立的問題,並更深入地研究將與特定主題一起討論的主題。 - `優點與缺點`:此時我們將明確本文將介紹的解決方案的優點和缺點,無論是架構、程式碼標準、語言、框架等。根據您的主題,此段落的存在可能非常具體,但如果您以教程的形式呈現解決方案,它通常非常有用! - `結論`:這一點更多的是一種意見,而不是一般規則,但我認為有一個段落將表明閱讀過程的結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留下最終的論點,謝謝,聯繫方式以及任何其他有趣的訊息。 圍繞著這三個主要標題,我們可以用說明性的寫作來發展我們的文章,提供實際的例子或類比,使讀者更容易想像問題和解決方案。同樣重要的是要強調在過於深入地進行類比時要小心,它們非常有用,但是當你濫用它們並且永遠不會帶著明確的解決方案和解釋回到現實世界時,它們可能會成為一劑強心針。 關於文章結構的一般提示是保持閱讀光線的總體感覺,因此強烈建議使用圖像(無論是放鬆的表情包還是更好地說明所要表達的觀點的圖形),因為開發人員.to平台支持更多非正式技術人員的文章,濫用這種更接近的語言是一個非常準確的策略。 ## 如何複習並提升寫作水平 ![程式碼審查迷因](https://github.com/cherryramatisdev/public_zet/assets/86631177/ba71cb93-5734-423f-ab32-7718bf5bca5d) 好吧,現在我們已經很好地了解瞭如何建立我們的文章、如何使用 Markdown 保持文章美觀以及如何考慮我們的語言針對特定平台的情況,還缺少什麼嗎?好吧,現在剩下的就是要明白我們並不完美,我們會犯錯誤,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好的策略來回顧我們剛剛用我們學到的技術製作的文章。 為了幫助寫作,我強烈建議使用提供即時 Markdown 預覽的編輯器,例如 [VSCode](https://code.visualstudio.com/Docs/languages/markdown) 或社群最喜歡的 [Obsidian](https://obsidian.md)。這篇文章甚至是用黑曜石寫的! 在複習方面,我們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寫作的不同方面: - [LanguageTool](https://languagetool.org):這個工具是我最喜歡的,它可以處理所有拼字更正,最酷的部分是,在這個工具中,您可以提供上下文提示,可以改進句子並更正特定的程式設計術語,例如語言名稱,因為他們的資料庫是超級更新的。 - [Deepl](https://www.deepl.com/translator):進入人工智慧世界,Deepl 使用深度學習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翻譯介面,但不僅如此!有了它,我們可以獲得第二意見,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重新表述我們的段落,您只需將文本翻譯成英語,然後再次將英語文本翻譯成葡萄牙語;通常在Google翻譯中,這會破壞上下文,但該工具保留了上下文並改進了表達方式,以便您對同一段落有第二個感知。 - [ChatGPT](http://chat.openai.com) 或 [Bard](https://bard.google.com): 好吧,在這裡我承認我沒有太多知識,而且我不使用很多,但是這些介面人工智慧聊天可以幫助我們提出不同的觀點,重新措詞現有的段落,甚至開始寫一個段落。 **重要提示:我需要強調的是,您應該只使用這些工具來獲取想法或幫助改寫您已經編寫的文本,請不要使用人工智慧生成整篇文章** - [社群](https://heartdevs.com):在 He4rt 開發者社群中,我們嘗試為在 dev.to 平台上撰寫技術文章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我們透過提供一個論壇來做到這一點,您可以在文章仍在進行中時發布您的文章,並在發表之前獲得社區的反饋。發表後,我們還為活躍的人做宣傳工作! **免責聲明:顯然我提到的是 He4rt,因為我們有一個專注於此的專案,但一般的教訓是與整個社區分享您的進展。** ## 結論和致謝 這是我在[100 天的程式碼](https://www.100diasdecodigo.dev) 挑戰之後發布的最後一篇文章,這是一個非常激烈的挑戰,需要大量的學習,我發現了一種新的熱情:寫作和分享知識!我甚至無法感謝 He4rt 社區在這段漫長的旅程中對我 100% 的支持。我希望這篇文章對任何閱讀它的人都有用,並激勵任何人在線上分享知識,以便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安全、資訊更豐富的網路。 我還要特別感謝本文的審稿人: - [阿尼巴爾‧索倫](https://github.com/anibalsolon) - [艾莉西亞瑪麗安](https://github.com/m4rri4nne) - [米格爾·S·巴博薩](https://github.com/m1guelsb) - [克林頓·羅查](https://github.com/Clintonrocha98) - [塞繆爾·羅德里格斯](https://github.com/SamucaDev) 願原力與你同在! 🍒 --- 原文出處:https://dev.to/he4rt/compartilhando-seu-conhecimento-com-o-mundo-como-escrever-artigos-5ghc

我使用了幾款文字編輯器的心得:sublime、vim、emacs、vscode

我將談論我使用每個文字編輯器的經驗,也許這對於評估文字編輯器的人花時間學習可能有用。 ## Sublime Text 我在高中時開始學習編程,編寫一些程式碼並在瀏覽器上查看結果非常有趣。我使用 Sublime Text 是因為我正在透過部落格文章和影片進行學習,而且大部分內容都提到了 Sublime Text。而且,它速度很快,而且我安裝了一些外掛程式來處理 php、html、javascript 和 css。我在工作中也使用了它幾年,直到有一天我加入了一家擁有 vim 和 emacs 用戶的公司。 ## vim vim 使用者從事的專案與我自己的專案更接近,所以我開始檢查他們是如何做事的,然後我開始學習 vim。這並不酷,學習如何使用它太難了,要加載新的配置文件我每次都必須重新啟動 vim 以及許多其他問題,但既然他們這樣做了,我說服自己我也可以學習它,所以我做過。 我使用 vim 幾個月了,我最喜歡 vim 的是它針對編輯檔案而不是建立新檔案進行了最佳化。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編輯檔案並在程式碼行之間移動,這樣才有意義。最後,我對 vim 的使用感到高興並且富有成效。 ## neovim 有一天,我聽說了 neovim,但不確定為什麼我轉而使用它,但請查看這兩個專案的 github 專案: ![](https://thepracticaldev.s3.amazonaws.com/i/mr475vfxouxinfcgxeaa.png) ![](https://thepracticaldev.s3.amazonaws.com/i/oogdvczt4j9mt5v49jxu.png) 等等什麼? vim 儲存庫上只有一位貢獻者?怎麼只有一個人就能做到這一點?檢查拉取請求列表,我發現作者應用了其他人的更改,因為這是他的更改。好吧,我不喜歡這樣,所以我改用 neovim,當人們做出貢獻時,它會給他們帶來榮譽。 更新:我同意我的調查太淺薄。我看到[此評論](https://dev.to/heast/comment/4gk4)。但我還是不喜歡這樣。 ## nvim + tmux 當時人們正在談論“tmux”,它是一個終端多路復用器,因此您可以拆分終端並擁有選項卡並自定義所有內容,從快捷方式到tmux 的外觀,例如向狀態欄加入有用的訊息。我嘗試過並且喜歡。由於我在終端中使用 nvim,它執行得非常好,我甚至找到了一些插件來順利整合它們。它是這樣的: ![](https://thepracticaldev.s3.amazonaws.com/i/u4ncf7ir9rfeb0lx700j.gif) 我不再使用 nvim,但你仍然可以找到我的 [vim](https://github.com/lucasprag/vimlociraptor) 和 [tmux](https://github.com/lucasprag/dotfiles/blob) 設定/ master/tmux.conf)。 我使用這個堆疊三年了,我很高興。 然後我看到自己管理 nvim、tmux、zsh 的配置和插件,以便在工作中的 Debian 上的 terminator 和家裡的 macOS 上的 iTerm 上執行良好。插件之間也不是一切都工作得很好,例如,我在nvim 上有自動完成功能,它工作得很好,除非我使用多個遊標,這是另一個插件的功能,自動完成功能僅適用於第一個遊標,因為它們沒有彼此融為一體。我還遇到了類似的其他令人沮喪的問題,而且我發現自己花了太多時間除錯或嘗試替代插件,所以我傾向於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這就是 emacs 引起我注意的地方。 ## emacs Emacs 有一個 GUI 應用程式,它讓我不再需要 terminator 或 iTerm,它有自己的 shell,用 elist 編寫,稱為 eshell,所以我對所有事情都有一個配置和插件。我嘗試像使用 vim 一樣從頭開始寫下每個配置,但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且我必須完成一些工作,所以我嘗試了 spacemacs,在一些幫助下我很快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Spacemacs 有 vim 鍵綁定,所以我在家裡,我只需要學習處理 spacemacs 的不同方面,例如佈局和工作區。做事情更容易,因為它會即時顯示可用的鍵綁定,所以當您鍵入時,您可以看到您的選項,它也是助記符,所以如果您想要佈局,您可以使用“SPC + l” ,如果需要的話要切換某些內容,請使用“SPC + t”,如果需要緩衝區,請使用“SPC + b”,對於專案,請使用“SPC + p”,對於文件,請使用“SPC + f”,並儲存您需要的檔案組合“SPC + fs”(意指“spacemacs -> 檔案 -> save”)和“SPC + pt”等指令來檢視檔案的專案樹。非常簡單吧? 我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才理解一切並順利工作。我對一切都不滿意,我遇到了一些錯誤,這沒關係,我報告了並嘗試修復它們,但我必須再學習一種語言(elisp)才能做到這一點。這是一次很棒的經歷,因為我學習了很多 elisp,在我看來這是一門很棒的語言,所以我玩得很開心,這讓我使用了 spacemacs 6 個月。 然後我看到了這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kCd4w4kc68 等等什麼?一週的 VSCode 就毀了對 Emacs 10 年的熱愛?我有一些朋友也對 vscode 很滿意,他們強烈推薦它。好吧,讓我們試試看。 ## vscode 我必須在周末做一些編碼,所以我切換到 vscode,總的來說,體驗很棒,但一開始我不得不經常使用滑鼠。 我安裝了vim 鍵綁定,令我驚訝的是,它還支援常見的vim 插件,例如「vim-easymotion」、「vim-surround」、「vim-commentary」以及其他我從未聽說過的插件。 我在 vscode 中發現的殺手級功能: - `cmd + p` 使用模糊搜尋開啟檔案更快、更聰明(它將最近的檔案放在頂部) - 快捷方式與瀏覽器快捷方式更相似,這讓我作為網頁開發人員的生活更輕鬆 - 設定檔是「JSON」文件,不需要太多自訂(我的設定檔有 22 行,僅此而已) - 整合的多終端運作得非常好,並且像 tmux 一樣有分割功能 - vscode 由 Microsoft 維護,我認為有一個團隊致力於它並加入彼此集成良好的功能真是太好了 - 我不需要除錯 vscode 並且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發現任何錯誤 - 我不需要安裝太多插件 - 跳到 React 的定義 我安裝的VScode外掛: - [Vim 鍵綁定](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vscodevim.vim) - [專案管理器](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lefragnani.project-manager) - 使用「ALT + CMD + p」更輕鬆地在專案之間切換 - [書籤](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lefragnani.Bookmarks) - `ALT + CMD + k` 加書籤,`ALT + CMD + l` 跳到下一個書籤 - [檔案實用程式](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sleistner.vscode-fileutils) - 無需使用滑鼠即可輕鬆複製或重新命名文件 - [對 Ruby 的支持](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rebornix.Ruby) - [對 Ruby Haml 的支持](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vayan.haml) - [Ruby 自動補全](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castwide.solargraph) - [Ruby 的 Lintin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isogi.ruby-rubocop) - [Python 支援](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python.python) - [Elixir 支援](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jmcloug.vscode-elixir) - [React 支援](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dsznajder.es7-react-js-snippets) - [ESLint](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dbaeumer.vscode-eslint) - [One Dark Pro Monokai Darker 主題](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eserozvataf.one-dark-pro-monokai-darker) - 我最喜歡的配色方案 ![](https://thepracticaldev.s3.amazonaws.com/i/thtlo6h65n8hmfksan23.gif) 這是我使用文字編輯器的經驗。今天,我不必除錯我的編輯器來使簡單的事情發生,而且我仍然可以根據我的需要對其進行自訂。是的,我對 vscode 非常滿意,也許你也應該嘗試一下。我希望它對某人有用。 我也期待聽到您對這些文字編輯器的意見和經驗。謝謝。 --- 原文出處:https://dev.to/lucasprag/my-editor-journey-sublime-vim-emacs-vscode-19k0

🤩 最佳 VS Code 外掛 🛠 2023 年每個開發人員都應該使用

您是否正在為您的 Web 應用程式尋找令人驚嘆的 VS Code 擴充功能?那麼這裡是 2023 年最佳 VS Code 擴充的驚人集合。 [**VS Code 擴充**](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VSCode) 在現代 Web 開發中至關重要。它們基本上是用於建立現代 Web 應用程式的原始程式碼編輯器。它是一個免費的開源編輯器。此外,它支援大量可用於 Web 應用程式開發的擴充功能。 **[VS Code](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擴充功能可讓您為安裝新增偵錯器、語言和工具,以支援您的開發工作流程。其豐富的可擴充性模型使擴充作者可以直接插入 VS Code UI,並透過 VS Code 使用的相同 API 提供功能。 因此,為了幫助您選擇正確的擴展,這些擴展將比它們從您的系統中獲得的資源增加更多的價值,我們列出了當今可用的最佳趨勢擴展的廣泛列表。雖然其中一些是眾所周知且普遍安裝的,但其他擴充功能是使用 Visual Studio Code 的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強烈推薦的擴充功能。 現在,在處理任何Web 專案時,我們建議您使用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Bootstrap 儀表板範本](https://themeselection.com/item/category/bootstrap-admin-templates/),它具有現代且獨特的設計。 [![Sneat Bootstrap 5 HTML 管理範本](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ss73uc2z3h7oueged1jn.png)](https://themeselection.com/products/sneat-bootstrapsneat-bootstrapsneat-bootstrapsneat-bootstrapsneat-bootstrapsneat-bootstrap-html-管理模板/) ##### 1. [GITLENS](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eamodio.gitlens) [![Gitlens](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eamodio/vscode-gitlens/master/images/docs/gitlens-preview.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eamodio.gitlens) GitLens 只是幫助您更好地理解程式碼。快速了解一行或程式碼區塊被更改的人、原因和時間。此外,它還可以讓您輕鬆探索程式碼庫的歷史和演變。 GitLens 增強了 Visual Studio Code 中內建的 Git 功能。它還可以幫助您透過 Git 責任註釋和程式碼鏡頭一目了然地視覺化程式碼作者身份,無縫導航和探索 Git 儲存庫,透過強大的比較命令獲得有價值的見解等等。 下載次數:5,972,117 ##### 2. [PRETTIER – 程式碼格式化程式](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esbenp.prettier-vscode) [![Prettier 程式碼格式化程式](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prettier.pn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esbenp.prettier-vscode) 它是一個固執己見的程式碼格式化程序,透過解析程式碼並使用自己的規則重新列印程式碼(考慮最大行長度)來強制執行一致的樣式,並在必要時包裝程式碼。此外,它支援多種語言。它可以與大多數編輯器整合。 下載次數:7,676,738 ##### 3. [ESLINT](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dbaeumer.vscode-eslint) [![Eslint](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12-ESLint-1024x640-2.png)](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12-ESLint-1024x640-2.png) ESLint 靜態分析您的程式碼以快速發現問題。 ESLint 靜態分析您的程式碼以快速發現問題。它內建於大多數文字編輯器中,您可以將 ESLint 作為持續整合管道的一部分執行。 ESLint 修復是語法感知的,因此您不會遇到傳統尋找和取代演算法引入的錯誤。 下載次數:10,236,293 ##### 4. [QUOKKA.JS](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WallabyJs.quokka-vscode) [![Quokkajs](https://quokkajs.com/assets/img/main-video.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WallabyJs.quokka-vscode) Quokka.js 是一款用於快速 JavaScript / TypeScript 原型設計的開發人員生產力工具。當您鍵入時,執行時間值會更新並顯示在 IDE 中程式碼旁邊。它使**原型設計、學習和測試** JavaScript / TypeScript **速度極快**。預設不需要配置,只需開啟一個新的 Quokka 檔案並開始試驗 下載次數:754,978 ##### 5. [路徑智慧](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christian-kohler.path-intellisense) [![路徑智能](https://i.giphy.com/iaHeUiDeTUZuo.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christian-kohler.path-intellisense) 它為檔案名稱加入了智慧感知風格的補全,讓您可以輕鬆輸入長路徑名。如果語句是導入語句,則預設刪除檔案副檔名 下載次數:3,318,156 ##### 6. [路徑自動完成](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ionutvmi.path-autocomplete) [![路徑自動完成](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ionutvmi/path-autocomplete/master/demo/path-autocomplete.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ionutvmi.path-autocomplete) 此擴充功能為 VS Code 提供路徑補全,因此您不必記住那些長路徑。 下載次數:558,868 ##### 7. [VISUAL STUDIO INTELLICODE](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VisualStudioExptTeam.vscodeintellicode) [![Visual Studio Intellicode](https://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2006041)](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VisualStudioExptTeam.vscodeintellicode) 它旨在幫助開發人員和程式設計師提供智慧程式碼完成建議。此外,它還預設支援 Python、TypeScript/JavaScript、React 和 Java。 IntelliCode 將您最有可能使用的內容放在完成清單的頂部,從而節省您的時間。 IntelliCode 建議基於 GitHub 上的數千個開源專案,每個專案都有超過 100 顆星。當與程式碼的上下文結合時,完成清單將被自訂以促進常見實踐。 下載次數:6,401,943 ##### 8. [導入成本](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wix.vscode-import-cost) [![導入成本 VS Code](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Import-Cost-vscode.jp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wix.vscode-import-cost) 此擴充功能將在編輯器中內聯顯示導入包的大小。此擴充功能使用 webpack 和 babili-webpack-plugin 來偵測導入的大小。 下載次數:710,298 ##### 9. [檔案大小](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kxml.vscode-filesize) [![檔案大小](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02.jp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kxml.vscode-filesize ) 它在編輯器的狀態列中顯示焦點檔案的大小。 下載次數:198,807 **查看最佳的 [Asp.NET Core 管理範本](https://themeselection.com/item/category/asp-net-dashboard/):** [![Sneat Asp.NET Core 管理範本](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sc9q4e8s0uk0084xw6mr.png)](https://themeselection.com/item/sneat-aspnet-core-admin-模板/) ##### 10. [即時伺服器](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ritwickdey.LiveServer) [![即時伺服器](https://github.com/ritwickdey/vscode-live-server/raw/master/images/Screenshot/vscode-live-server-animated-demo.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ritwickdey.LiveServer) 點擊即可啟動開發本機伺服器,並透過一些額外功能觀看即時更改 下載次數:6,541,468 ##### 11. [專案經理](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lefragnani.project-manager) 它可以幫助您輕鬆存取您的專案,無論它們位於何處。不要再錯過那些重要的專案了。 下載次數:1,090,254 ##### 12. [程式碼拼字檢查器](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streetsidesoftware.code-spell-checker) [![程式碼拼字檢查器](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streetsidesoftware/vscode-spell-checker/master/packages/client/images/example.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streetsidesoftware.code-spell-checker) 適用於多種程式語言的簡單原始碼拼字檢查器。 下載次數:1,596,862 ##### 13. [支架對著色器](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CoenraadS.bracket-pair-colorizer) [![括號對著色器](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06.jp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CoenraadS.bracket-pair-colorizer) 此擴充允許用顏色來辨識匹配的括號。使用者可以定義要匹配哪些標記以及要使用哪些顏色。 下載次數:1,154,226 ##### 14. [遠端 — SSH](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vscode-remote.remote-ssh) 遠端 – SSH 擴充功能可讓您使用任何具有 SSH 伺服器的遠端電腦作為開發環境。 下載次數:1,605,734 ##### 15. [REST 用戶端](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humao.rest-client) [![休息客戶端](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uachao/vscode-restclient/master/images/usage.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humao.rest-client) REST 用戶端可讓您傳送 HTTP 請求並直接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中查看回應。 下載次數:1,025,700 ##### 16. [JAVASCRIPT (ES6) 程式碼片段](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xabikos.JavaScriptSnippets) [![Javascript 程式碼片段](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09.jp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xabikos.JavaScriptSnippets) 此擴充包含 Vs Code 編輯器的 ES6 語法中的 JavaScript 程式碼片段(支援 JavaScript 和 TypeScript)。 下載次數:3,789,793 ##### 17. [程式碼執行器](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formulahendry.code-runner) [![程式碼執行器](https://github.com/formulahendry/vscode-code-runner/raw/master/images/usage.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formulahendry.code-runner) Code Runner 是多種語言的執行程式碼片段或程式碼檔案。透過檔案總管的上下文功能表執行目前活動文字編輯器的程式碼檔案非常有用。此外,您還可以在文字編輯器中執行選定的程式碼片段。它透過在整合終端中執行程式碼來支援 REPL 下載次數:4,549,546 --- 建議使用[Next js Dashboard Template](https://themeselection.com/item/category/next-js-admin-template/),因為它附帶預製元件,您可以直接使用,無需任何額外的工作。 例如,您必須查看 [**Sneat MUI React Next js 管理範本**](https://themeselection.com/item/sneat-mui-react-nextjs-admin-template/)。 [![Sneat MUI React Nextjs 管理範本](https://miro.medium.com/max/630/0*wdCaJM9lBKBLTWMa.png)](https://themeselection.com/item/sneat-mui-react-nextjs-管理範本/) [**React 管理儀表板**](https://themeselection.com/item/category/react-admin-templates/) 具有 6 種獨特的佈局:預設、邊框、半暗和暗😎 --- ##### 18. [DOCKER](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azuretools.vscode-docker) [![Docker](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docker.pn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azuretools.vscode-泊塢窗戶) Docker 擴充功能可讓您輕鬆地從 Visual Studio Code 建置、管理和部署容器化應用程式。它還提供容器內 Node.js、Python 和 .NET Core 的一鍵偵錯。此擴充功能可辨識使用最受歡迎的開發語言(C#、Node.js、Python、Ruby、Go 和 Java)的工作區,並相應地自訂生成的 Docker 檔案。 Docker 擴充功能為 VS Code 提供了 Docker 視圖。 Docker 檢視可讓您檢查和管理 Docker 資產:容器、映像、磁碟區、網路和容器登錄檔 下載次數:5,136,014 ##### 19. [更好的評論](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aron-bond.better-comments) [![更好的評論](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better-comments.pn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aron-bond.better-comments) Better Comments 擴充功能將幫助您在程式碼中建立更人性化的註解。您將能夠將註釋分類為警報、查詢、待辦事項、突出顯示等。此外,還可以對註釋掉的程式碼進行樣式設置,以明確該程式碼不應該在那裡,並且您想要的任何其他註釋樣式都可以在設定中指定。 下載次數:960,927 ##### 20. [Chrome 偵錯器](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jsdiag.debugger-for-chrome) [![Chrome 偵錯器](https://themeselec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08/debugger-for-chrome.png)](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jsdiag.debugger-for-chrome) 偵錯器是 VS Code 擴展,用於在 Google Chrome 瀏覽器或支援 Chrome DevTools 協議的其他目標中偵錯 JavaScript 程式碼。它有助於除錯 eval 腳本、腳本標籤、動態加入的腳本以及設定斷點,包括在啟用來源映射時在來源檔案中設定斷點。 下載次數:1,617,311 ##### 21. [MARKDOWN 多合一](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yzhang.markdown-all-in-one) [![chrome 偵錯器](https://github.com/yzhang-gh/vscode-markdown/raw/master/images/gifs/section-numbers.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yzhang.markdown-all-in-one) Markdown 所需的一切(鍵盤快速鍵、目錄、自動預覽等)。它支援以下 Markdown 語法: - [CommonMark](https://spec.commonmark.org/) - [表格](https://help.github.com/articles/organizing-information-with-tables/)、[刪除線](https://help.github.com/articles/basic-writing-and-formatting-syntax/#styling-text)和[任務清單](https://docs.github.com/en/github/writing-on-github/basic-writing-and-formatting-syntax#task-lists)(來自GitHub 風格的 Markdown) - [數學支援](https://github.com/waylonflinn/markdown-it-katex#syntax)(來自 KaTeX) - [前題](https://github.com/ParkSB/markdown-it-front-matter#valid-front-matter) 下載次數:5,136,014 ##### 22. [搜尋節點模組](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jasonnutter.search-node-modules) [![搜尋節點模組](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asonnutter/vscode-search-node-modules/master/img/demo.gif)](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jasonnutter.search-node-modules) 搜尋節點模組是 VS Code 的簡單插件,可讓您快速導航專案的 node_modules 目錄中的檔案。 下載次數:571,040 ##### 23. [設定同步](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Shan.code-settings-sync) 透過設定同步,您可以使用簡單的 Gist 跨電腦同步設定、片段、主題、檔案圖示、鍵綁定、工作區和擴充。它支援 GitHub Enterprise、帶有 @sync 關鍵字的編譯指示:host、os 和 env。一鍵上傳和下載很簡單。它允許您在電腦之間同步任何檔案。 下載次數:1,870,161 ##### 24. [NPM](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eg2.vscode-npm-script) 此擴充功能支援執行 package.json 檔案中定義的 npm 腳本,並根據 package.json 中定義的依賴項驗證已安裝的模組。這些腳本可以在整合終端或輸出視窗中執行。 下載次數:2,748,322 #### 結論: 嗯,到 2023 年,Visual Studio Code 的月活躍用戶數為 490 萬。毫無疑問,它是目前最好的程式碼編輯器。最好的功能之一是 [**Market Place**](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vscode) 提供大量擴展,可以根據您的需求準確定制它,並幫助您編寫高品質的程式碼。 在本文中,我們將向使用 CSS、HTML、JavaScript 以及 Angular、ReactJS 和 VueJS 等框架的前端工程師推薦這些 VS Code 擴充功能。 我們 [ThemeSelection](https://themeselection.com/) 使用其中一些擴充功能來建立現代且乾淨的 Bootstrap 管理範本。 [Sneat Bootstrap 5 HTML 管理範本](https://themeselection.com/products/sneat-bootstrap-html-admin-template/) [Chameleon 免費 Bootstrap 管理範本](https://themeselection.com/products/chameleon-admin-free-bootstrap-dashboard-template/) 您也可以檢查使用這些擴充功能製作的一些[引導管理範本](https://themeselection.com/products/category/bootstrap-admin-templates/)。 我們想說這個集合不是完整的,擴充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們希望它可以幫助您選擇最好的工具來幫助您編寫高品質的程式碼並成為最好的 Web 開發人員。 如果您認為此列表缺少擴展,請隨時提出建議並透過在評論部分中加入您最喜歡的擴充功能來擴展它。 --- 原文出處:https://dev.to/themeselection/vs-codes-every-developers-should-use-in-2020-2fa3

您的下一個專案,可以試試看 HTMX 技術!

原文出處:https://dev.to/turculaurentiu91/why-you-should-choose-htmx-for-your-next-project-o7j 在本文中,我們將旨在了解為什麼您下次為 Web 應用程式選擇技術堆疊時應該考慮 HTMX 作為 React 的替代品。我們將研究傳統 HTTP JSON API + React 帶來的複雜性和挑戰,以及如何透過使用 HTMX 輕鬆避免它們。 **注意**:在本文中,我將討論 React,但它可以替換為任何其他前端框架,如 Angular、Vue、Svelte 或 Solid,但我談論 React 是因為它是大多數 Web 的預設技術開發人員預設為。 ### HTMX 到底是什麼 如果您還不知道,[HTMX](https://htmx.org/) 是一個小型瀏覽器 (JS) 庫,它使用一些屬性擴展了 HTML,允許您使用來自伺服器。它還使 HTML 能夠對所有動詞發出 HTTP 請求,而不僅僅是 GET 和 POST。 ## React 解決了什麼問題 React 是一個 JavaScript 程式庫,可協助您透過保持使用者介面與狀態同步來編寫高度互動的應用程式。您告訴它如何渲染給定的狀態,每次更新狀態時,它都會重新渲染(盡可能有效率)UI 以反映狀態變更。 每次狀態發生變化時,您都會通知庫它發生了變化,並提供新的狀態,它將處理 UI 更新。 需要本地記憶體狀態的高互動應用程式的範例可以是您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的各種文字編輯器(VSCode)之一、拖放看板(如 Trello 或 JIRA)、視訊播放器或聊天室。 什麼不是此類應用程式的範例?您正在建立的待辦事項清單、您正在閱讀的新聞網站、您發布的部落格以及周圍的大多數網站。如果我們看一下 [80/20 規則](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eto_principle) >80% 的結果來自 20% 的原因,80% 的結果來自 20% 的努力。 你可以說 80% 使用 React 的 Web 應用程式不需要本地狀態。對於那 20% 需要它的人來說,你可以說它只是應用程式的一小部分(大約 20%),其餘部分只能用 HTML 來表達。 **這些數字是編造的,我沒有任何研究來支持這一點** ## React 也解決了哪些問題,使其被現代網站廣泛採用 HTML 已經過時了。使用 HTML 製作應用程式的舊方法涉及頁面、連結和表單的集合,這些頁面、連結和表單向使用者描述給定資源的當前狀態以及他們可以執行哪些操作來更改它。 每次使用者與資源互動時,應用程式只能重新載入整個頁面以顯示資源的新狀態。 幾年後,FaceBook 推出了 React,這是一個 JS 程式庫,可讓開發人員建立單頁應用程式 (SPA)。導航時不再需要重新加載整個頁面,狀態更新的酷過渡、對用戶的有趣反饋以及其他使 Web 開發人員在其網站中採用 SPA 框架的細節。 ## 複雜性問題 ![AI 產生圖像,透過 next.js 展示現代應用程式的瘋狂複雜性](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xpk0v0nz0d45hv91i166.png) 如果你不理解上面的架構,不用擔心,沒有什麼好理解的。我要求 ChantGPT 為我生成它,由於它過於複雜且沒有任何意義,它完美地反映了現代 Web 應用程式目前的預設基礎架構。 一個很酷的程式設計原則是**KISS**,它代表“保持簡單,愚蠢”,或者有些人可能喜歡開玩笑,“保持簡單,愚蠢!” 現代開發人員預設建立 Web 應用程式的當前基礎設施和技術堆疊極其複雜,做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只是因為它很酷! 當您自己建立第一個 POC 時,效果很好,但下一刻您加入了更多團隊成員,並且使用多次迭代和「擁抱」更改的敏捷方式,它有點崩潰,原因是我們將往下看一下。 ## 傳統 HTTP JSON API + React 的狀態管理問題 在 Web 應用程式中,您經常要做的就是從資料庫中獲取資源的狀態並將其呈現給使用者。讓我們以任務管理應用程式為例。使用者有一個任務列表,每個任務都有一個狀態: - 任務的標題 - 說明 - 任務完成時的標誌 - 截止日期(可選) 我們通常將此狀態儲存在資料庫中,並將此資訊呈現給用戶,您必須: - 從使用者有權存取的資料庫中取得所有任務。 - 可以選擇轉換資料(也許您儲存完成的日期並從中計算「is_completed」標誌)。 - 將資料序列化為 JSON。 - 透過 HTTP 請求取得資料。 - (可選但通常)根據模式驗證資料,可能使用 YUP 或 ZOD。 - 使用 Redux、Zustand、react-query 或其他狀態管理庫將 JSON 轉換為狀態並將其儲存在快取中。 - 轉換 HTML 中的狀態,通常會決定使用者可以使用資料做什麼。 簡而言之,我們正在描述如何在 JavaScript 中渲染所有資源的所有可能狀態,在瀏覽器中下載所述 JavaScript,然後 JavaScript 下載一堆 JSON 格式的資料並將其渲染(如果它知道如何)瀏覽器顯示為HTML! 向使用者顯示任務清單需要做大量工作,特別是當任務僅在使用者變更時才更改時,應用程式必須將應用程式置於載入狀態,發出另一個 HTTP 請求(以PUT 或PATCH 或DELETE)使快取值(狀態)無效並重新獲取它以顯示更改的任務。 或者更糟的是,當用戶更改某些任務時,樂觀地更新本地狀態並立即顯示更改,並在幕後執行更新請求,僅在他們成功更新後通知用戶更新失敗。 這是非常容易出錯的。對於這個待辦事項應用程式來說,它可能會很有效,因為您是唯一的開發人員,並且該應用程式足夠大,您可以在腦海中保留正在發生的所有事情的地圖。但是當你的團隊規模更大時,尤其是當你將團隊分成前端和後端時,溝通不良可能會導致很多問題。 後端可能使用“is_completed”標誌,而前端可能需要“is_active”標誌。後端可能會將經過 Markdown 處理的「描述」傳送到 HTML,而前端可能希望它不被處理。後端可能會將“描述”設為可選,以允許使用者在前端不同步時保存草稿,並且您會看到許多“未捕獲的類型錯誤:無法讀取未定義的屬性(讀取“toLowerCase” )” 另一方面,在 HTMX 上,您可以直接在範本上呈現 HTML,只要後端語言允許,就可以確保類型安全。您僅向瀏覽器發送相關訊息,向使用者提供對資源的適當控制,並指示瀏覽器或 HTMX 如何解釋使用者操作以及後端對這些操作的回應。所有應用程式狀態都是 HTML,這個概念稱為 [HATEOAS](https://htmx.org/essays/hateoas/) ## 傳統 HTTP JSON API + React 對文件的需求 為了讓兩個團隊(後端和前端)獨立工作並透過 HTTP JSON API 進行通信,您需要擁有適當的 API 文件。您還需要記錄如何計算使用者可以對給定資源執行哪些操作以顯示控制項。 大多數此類文件寫起來都很痛苦,特別是因為通常需要在實作之前編寫,而開發人員尚未完全理解問題的範圍,因此前端可以並行開發。這通常會在開發過程中進行許多更新,以適應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可能導致團隊之間的版本不一致。 您還需要對 API 進行版本控制,並注意不要在非主要版本變更中引入重大變更。您無法再在不變更主要版本的情況下變更欄位名稱。您還需要保持 API 的多個版本運作或強制前端團隊進行調整。 大多數時候,文件已經過時了。有些必須緊急修復,有些新要求是在發布前一天提出的,現在您的文件已經過時,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而且您必須記住更新它,或者更糟的是,您建立了一張票來記住它,而其他人拿起它,但沒有完整的圖片並記錄了錯誤! ## 重複的邏輯問題 對於每個資源,您必須實施授權策略。您必須確定目前使用者是否可以將任務 **46234** 標記為已完成。您必須在後端程式碼的某個位置編寫此檢查。否則,您的應用程式將開放給_不安全的直接物件參考_,或任何使用 Postman 的人都可以將您的任務標記為已完成。 您還必須在前端實現相同的邏輯,僅當用戶有權標記已完成時才顯示標記按鈕(讓我們假設您可以與其他用戶共享您的任務,但只有您可以更改它們)。 現在每次這個邏輯改變時,你都必須在兩個應用程式中實作它,並同時發布它或擁有多個版本的API。 ## 效能問題 為了使用 React 在瀏覽器中呈現網站,您需要將佔用大量內存和解析/處理影響的 React 程式碼、狀態管理庫程式碼、腳趾 UI 庫程式碼、CSS-IN- 捆綁在一起。JS 庫程式碼、應用程式程式碼以及我們透過NPM 安裝和使用的任何js 程式庫(我們並不羞於安裝新套件,請參閱[leftpad 問題](https://www.theregister.com/2016/03/23/npm_left_pad_chaos/))。這通常會導致透過網路傳送大塊的 JavaScript 資源。當然,您可以在瀏覽器中緩存,但在現代敏捷開發中,每個衝刺至少部署一次,因此這無法解決任何問題。這會消耗網路流量和電池,這對行動裝置來說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 上述JavaScript需要由瀏覽器來解釋,消耗處理能力和電池。 JavaScript,尤其是 ReactDOM,需要追蹤 DOM 的鏡像。在其之上加入普通 DOM 和本地狀態緩存,以及所有渲染函數,以及所有“useMemo”、“useCallback”和“useState”。也要加入需要在記憶體中保存所有上下文變數的所有閉包。 JavaScript 引擎並不以其記憶體效率而聞名!您會聽到人們抱怨瀏覽器消耗了多少內存,但他們低估了他們存取的網站所消耗的內存量。 所有這些加起來,最終會耗盡用戶的電池和記憶體。當然,您可以付出努力並優化所有這些,或使用其他程式庫(如 Svelte),但所有這些努力都可以用於為您的用戶提供更有意義的功能。 ## 服務端渲染的需要 近年來,我們播種了伺服器端渲染專用框架(如「Next.js」)的興起。它們的流行凸顯了對以 HTML 格式交付內容的需求,特別是出於可存取性優化、效能和搜尋引擎優化的原因。 你不想等待瀏覽器下載 JavaScript 來渲染頁面,然後等待 JavaScript 發出 HTTP 請求來獲取內容然後渲染它,你希望它立即渲染,特別是對於上面的情況折疊內容。 這又增加了一層複雜性,包括: - 基礎設施,現在您還需要另一台伺服器用於前端應用程式 - 程式碼更複雜,包括什麼程式碼在伺服器上執行以及什麼在瀏覽器上執行的思維導圖 - 部署管道現在更加複雜 - 測試基礎設施現在更加複雜 - 現在解決問題變得更加困難,您需要了解問題是在瀏覽器上、在客戶端應用程式伺服器上還是在 API 伺服器上 ## 解決這些問題 Web 開發社群各自使用自己的語言或開發技術,以不同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 Next.js(以及 Nuxt 等) - 反應伺服器元件 - 拉維爾 - 慣性.JS - 活線 - 點網 - Blazor 頁面 - 靈藥 - 鳳凰即時查看 - 鐵鏽 - 樂浦伺服器功能 還有許多我忘記或從未聽說過的其他解決方案! 無論如何,此類解決方案的存在和流行證明了這些問題是有效的並且在 Web 開發人員的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否則他們不會不遺餘力地解決這些問題,尤其是以開源的方式! 還有 [Turbo](https://turbo.hotwired.dev/) 以及採用它們的框架、Ruby on Rails、PHP Symphony 以及其他可能以與 HTMX 相同的方式解決相同問題的框架。選擇 HTMX 只是個人喜好,但你絕對應該了解這一點,這和 HTMX 一樣酷! 在所有這些中,HTMX 脫穎而出,不僅因為它不會將您鎖定到特定技術,您可以透過對模板進行微小更改來從 PHP 切換到 Rust,而且還因為它完全消除了對有狀態元件的需求,或者需要追蹤與資源無關的應用程式的某種狀態。 例如,讓我們採用確認對話方塊模式。您通常最終要做的是,您有一個本地記憶體狀態(如果它是開啟的),並根據該狀態將其顯示給使用者。在 HTMX 中,狀態 **IS THE HTML** 意味著當您按一下開啟模式時,您 **GET** `tasks/{taskId}/confirm-delete` 並將回應 HTML 嵌入到 DOM 中。當它被刪除時,您就完全刪除了模式和任務!這以一種獨特且極其簡單的方式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您不需要: - 追蹤狀態 - 知道如何渲染對話框 - 記錄API - 檢查使用者是否可以刪除任務(在前端) - 您的後端應用程式始終負責 - 您可以獲得更好的安全性,因為您不會向瀏覽器發送不相關的資料並竊取敏感資訊 - 你會得到更好的表現 __*最重要的是,您可以讓您的應用程式保持簡單,只有在解決使用者問題時才允許複雜性!*__ 您只需指示 HTMX 從何處獲取對話框以及將其放置在何處,一切就完成了! ``` <!-- the delete button --> @if ($chirp->user->is(auth()->user())) <form> @csrf @method('delete') <x-dropdown-link :component="'button'" type="submit" hx-get="{{ route('chirps.confirm-destroy', $chirp) }}" hx-swap="beforeend" hx-target="closest .chirp" > {{ __('Delete') }} </x-dropdown-link> </form> @endif <!-- the dialog template --> <div class="modal fixed z-10 inset-0 overflow-y-auto flex justify-center items-center bg-black bg-opacity-50" style="backdrop-filter: blur(14px);"> <div class="bg-white rounded p-6"> <h2 class="text-xl border-b pb-2 mb-2">Confirm Action</h2> <p>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delete this chirp?</p> <div class="flex justify-end mt-4 gap-4"> <x-secondary-button _="on click remove closest .modal" > Cancel </x-secondary-button> <form> @csrf <x-danger-button hx-delete="{{route('chirps.destroy', $chirp)}}" hx-target="closest .chirp" hx-swap="delete"> Delete </x-danger-button> </form> </div> </div> </div> ``` _這個範例來自我的 [HTMX with Laravel] 教學(https://dev.to/turculaurentiu91/laravel-htmx--g0n) ,請看!_ 就像這樣,當我們單擊刪除按鈕時,我們指示 HTMX 對 `chirps/{chirp}/confirm-destroy` 執行 **GET** 請求,並將結果 HTML 放在最接近的父級 `< 之前div class="chirp">` 結束(在底部)。在刪除對話方塊中,當使用者確認時,我們指示 HTMX 對 `chirps/{chirp}` 端點執行 **DELETE** 請求,成功後,我們刪除具有 `chirp` 類別的最接近的父級。 ## 結論 在不斷發展的 Web 開發領域,看到 HTMX 等倡導簡單性和回歸基礎的工具令人耳目一新。透過利用 HTML 和 HTTP 的強大功能,HTMX 允許開發人員建立動態 Web 應用程式,而無需傳統 JavaScript 框架的複雜性和開銷。 因此,下次您開始新專案或考慮重構現有專案時,請嘗試 HTMX。您可能會驚訝於用這麼少的錢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非本科轉職,到底要學什麼語言?請參考:CodeLove 程式語言新手友善指數

在我們新手寫程式 LINE 群組,有幾個業界工程師&想要轉職的新手在討論: 非本科轉職,到底要學什麼語言? https://line.me/ti/g2/nipkjq2WoZPKX5dTn9tE9266aEOt6EOICFGa1g 這個問題在群組中,重複出現快十次了! 我決定設計一個量化指數,給大家參考,一次回答這個「大哉問」! --- # CodeLove 程式語言新手友善指數 - 簡介 我設計的這個指數,我命名為「CodeLove 程式語言新手友善指數」 因為每次有人問我,我都是請對方報名補習班之前,先打開人力銀行,親眼看一下那些職缺&產業是否喜歡! 如果歡迎新手的職缺很少,那這個語言不管多強大、多好學,在台灣都不能算是適合新手!畢竟大家轉職就是想儘快找到工作! 指數公式是這樣: - 打開 104 人力銀行,搜尋「某某程式語言」、只搜尋職務名稱、經歷要求1年以下,得到歡迎新手的職缺數 X - 打開 1111 人力銀行,搜尋「某某程式語言」、僅搜尋職缺名稱、工作經驗選無經驗,得到歡迎新手的職缺數 Y - 把 X + Y = 最終結果 這個最終數字,大概就是你今天去找工作,市場上歡迎你這種非本科、無經驗的職缺數量! 不論你是補習班畢業或者自學結束,請參考這些數字:願意給你機會的職缺大概是這麼多! --- # CodeLove 程式語言新手友善指數 - 2023年8月份排行榜 - `#1` Java (267) - `#2` C# (241) - `#3` PHP (167) - `#4` Python (87) - `#5` Golang (32) - `#6` Ruby (3) - `#7` Rust (2) # 結論 非本科轉職,到底要選什麼程式語言? 你當然要綜合考量: - 有沒有喜歡的補習班開課 - 程式語言本身的學習難度 - 身邊熟識的工程師是專精哪個 - 相關的免費、付費線上自學資源多寡 我知道,上面這個指數,公式過度簡化,但至少有個參考數字! 我有留意到,有些人,因為煩惱這個問題,重複研究了很久,遲遲做不了決定,很害怕選錯 實務上,有些職缺會貼在 FB 社團、或其他人力資源網站、有些職缺沒把語言寫在「職務名稱」上,所以真正的職缺其實更多! 我個人認為,1 ~ 4 光看數字就知道還不錯!有心動的課程就去報名吧,別一直胡思亂想嚇自己! 5 你就再多多評估、研究一下!應該也還行! 6 7 這種數字,我只是想說明,如果你有認識的工程師,推薦你非本科去學 Ruby 或 Rust,那你可能要同時請他推薦職缺了!因為幾乎沒有願意給你機會的職缺! 以上,簡單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可以留言:你想看的程式語言,我找時間做一份更新、涵蓋更多語言的!

回答網友提問:如果前端要銜接後端的話,是不是學 node.js 比較快?

昨天在我們新手寫程式 LINE 群組,有幾個業界工程師&新手在討論: 如果前端要銜接後端的話,是不是學 node.js 比較快? https://line.me/ti/g2/nipkjq2WoZPKX5dTn9tE9266aEOt6EOICFGa1g 這主題很好,我決定單獨寫一篇文章討論這件事情 --- 首先,我很推薦新手前端也去學一點後端,這樣對整體概念會更清楚 這位網友提到的 node.js 很不錯,但是我更推薦去學 php,簡單幾個原因說明如下 # 無框架開發 常見的後端語言,在寫網站時,都需要套件&框架才能開發 - python 需要 django - ruby 需要 rails - java 需要 spring - node 需要 express 我建議你直接寫 php 做好玩的小網站,不要用框架 php 雖然現在都用 laravel 框架,但古早時代大家都寫純 php 如果現在只是自己做個小專案,當然寫純 php 也是夠用的 學框架沒什麼不好,但是,在新手一開始的階段,我更推薦從單純的東西開始學起 一來上手很快,二來等於是紮穩馬步,三來之後學框架可以去思考:如何用純 php 語言寫出框架元件 如果自己想補充後端知識,就試試純 php 吧!先別學 laravel,晚點再去學就好 # 後端先避免非同步程式設計 這件事比較 tricky,javascript 語言本身支援非同步,這在前端 UI 處理很好用 也就是常用的 async/await,`.then().then().then()` 或者到處傳 callback function 那些的 但是!我認為在寫後端的時候,這個語言特色會讓後端開發時,顯得有點囉唆 以後端讀取檔案內容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你就是要現在就讀取好檔案、讀取完才讓程式接著繼續跑,才有意義 幾乎不存在「非同步去讀取檔案,不等結果,先直接去處理別的任務」這種情況 於是 node 後端程式碼就需要去傳 callback function 或者 async/await 我認為這有點囉唆,這些情境實在沒必要用「非同步程式設計」處理! node 社群自己也知道,所以除了 `fs.readFile` 之外,還有提供 `fs.readFileSync` 函式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很不喜歡跟新手解釋,為甚麼會有這兩種函式,差異在哪 我認為新手後端,多去學非同步程式設計的觀念與技巧,是徒增挫折 用 python/php/ruby/java 寫後端,都不會遇到這個困擾 新手後端就學好 http 協定,GET 跟 POST 參數是怎麼傳遞的,怎麼使用 session,怎麼連接資料庫就好了 不要多被一個 asynchronous programming 困擾 # 多學一個程式語言 本身是前端工程師,再去學後端想用 node 繼續寫 javascript 當然很合理 不過,長遠來說,多學幾種程式語言,對職業生涯比較健康 首先,你會更有自信一點,並且,能夠開始比較各種程式語言的差異與哲學 很多在 A 語言理所當然的事情,在 B 語言是很罕見的 很多在 A 語言社群大家都說「對」的事情,在 B 語言社群大家都說「錯」 長遠職業生涯來說,你需要至少寫過多種程式語言,才會發現大多數事情都只是「不同社群」的「主觀偏好」 你會發現網路上多數講的斬釘截鐵的對錯觀念,都只是一種偏執。你的觀點會更全面 # 結論 以這位網友的狀況來說,本身是前端,其實,學 nodejs 或 php 都不錯啦 我個人是偏好 php > nodejs 一點,這樣 以上,簡單分享,希望對類似狀況的朋友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