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唯有書寫Qiita ~ 獻給曾經是系統工程師的我10句話

您好。今年已經50歲的前系統工程師。系統工程師是從事IT相關系統設計與建構的職業,最近則多稱為IT工程師。

如同“前”所示,目前我已不再是系統工程師(現在多從事顧問類的工作)。

儘管如此,我依然在IT行業工作,從事與IT和資安相關的工作。

在這行業待了久了,各種知識和經驗也逐漸累積。年輕時常會想,如果當初這樣做就好了,或是如果早知道這些事,工作會輕鬆很多,也有過很多這樣的想法。

這次,我想把一些想對過去的自己說的話總結起來。雖然這是給過去自己的留言,但對於現在的人也許會有一些用處。

附註:由於我是在IT業界工作,因此會有很多相關的主題,不過對於其他行業的人也可能有參考價值。

附註的附註:啊,順便說一下,這是虛構的,所以請這樣理解(我不喜歡聰明的小孩)。

贈言① 查看日誌

如果發生了什麼事情,先查看日誌。無論如何都要查看日誌。如果有什麼無法啟動、無法登入、運行異常等情況……

在IT(系統)中發生的種種,基本上都會記錄在日誌中(原則上)。然後那裡記錄著各種各樣的事情(大概)。

訪問日誌、錯誤日誌、系統日誌、操作日誌、審計日誌、特權日誌等。

嗯?不知道日誌檔案的名稱嗎?甚至不知道日誌在哪裡?

好吧,首先查看手冊以了解日誌的位置。查詢所有系統、middleware、資料庫、應用程式的日誌位址!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

哦,注意那些日誌。因為會自動輪替而消失……(別忘了日誌檔案的備份)

贈言② 記錄操作日誌

人總是容易忘記,請記錄自己的操作日誌。不論是進行驗證還是其他操作,結果無論如何,都要向上司或前輩報告。在這個過程中,操作的證據(證據)是必要的。這就是操作日誌。

如果沒有操作日誌,後來就無法寫出步驟文件。

過去的我年輕,可能會對自己做的事情很有信心,不會忘記,但實際上很容易就會忘記。不要過於自信!

而且,還有純粹的誤解。自己以為這樣做了,但實際上並沒有那樣做,或是做了其他事情。在這樣的時候,操作日誌可以作為客觀記錄。

過去我常使用的系統多是Unix系/Linux系。因此,連接系統時,經常使用Tera Term。「自動開始記錄日誌」的選項有,務必設置!一連接系統就能自動記錄所有操作,真的是個方便的功能!

啊,使用echo命令留下註解會非常方便。

欸,Windows系的系統怎麼辦?多截圖,記得裝上WinShot!

贈言③ 閱讀發行說明

在安裝任何東西之前,先閱讀發行說明。新增了哪些功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前提條件和限制。

新版本常常會改變前提條件。先前支援的OS(版本)也可能不再支援,或在使用的middleware和資料庫不再適用。

另外,特定包的特定版本也可能是必要的。千萬別錯誤地安裝最新版本,否則會無法運行。

即便新版本已經得到支援,也不應隨便建議給客戶。因為無實績的東西,無法預測會產生多少問題。應事先進行驗證,找到bug。
有聽說曾經有人因為疏忽檢驗新版本而安裝失敗,然後又從測試環境恢復的故事,但這可是我只告訴你們的小秘密。

限制也需特別注意。或許對於新增功能感到開心,但也可能因此無法使用某些功能,或者在特定條件下無法使用。事前的驗證是必須的,確認是否能使用。

即使說明書上寫了什麼,如果不運行,就無法提供給客戶。

什麼?發行說明是英文的看不懂?
你真會編故事。

贈言④ 進行恢復測試

在構建系統時,備份作為運營需求一定會出現。設計備份、構建備份系統、獲取備份檔案,然後就結束了,這可不行。必須進行恢復測試。必然會發現一些問題。

備份的檔案不足,或備份時的條件錯誤,還有可能是bug。恢復過程也容易出錯。

必然會發現一些問題,請別忘了進行恢復測試。

欸,什麼問題都沒發現?
那太幸運了,將其寫入步驟文件中。然後按照步驟文件進行備份/恢復。若此時沒有問題,才算真正完成了步驟文件。

啊,備份之後有打補丁嗎?
我不想告訴你,重新進行一次備份和恢復吧。

然後記得修正步驟文件。
想像一下,三個月後的自己基本上會忘光!
一年後的自己,簡直就是另一個人!!

此外,務必要將備份檔案妥善存放。
第一個放置備份檔案的位置,會在一個月後自動刪除!

贈言⑤ 撰寫會議紀錄

會議紀錄,一定要寫。最好自己來寫。
撰寫會議紀錄,可以讓你明白自己到底有多不認真聆聽(或不理解)。

不理解的術語,應該要查詢。
即使如此仍不明白,請向前輩或上司詢問。

如果別人撰寫會議紀錄,務必要確認內容。
因為有可能會寫上你没有說過的話,或是你所說的內容卻沒有被寫下來。
隨時記得發出修正要求。
不然,就會有錯誤的信息被正式記錄下來。

此外,會議紀錄要能方便日後查閱。
數個月後的會議中,可能會有人冒出完全相反的主張。
這時候把會議紀錄拿出來,靜靜地提醒他當時的情況。

欸,裝作不知道?
不記得說過這種話?

沒辦法,這個專案結束後,就靜靜地與那個客戶保持距離。
或許會因為永遠的告別而感到孤獨,但總會有重遇的時刻。

贈言⑥ 做好待辦事項的記錄

請記下待辦事項。如果不記錄,會忘記自己要做什麼。

不,理智上你是年輕的,記憶力應該很自信。
像落語中的壽限無,總是能流利地背出來。

但,人就是會忘記。
待辦事項每天都在增加。
待辦事項每天都在變化。

所以,請記下來。
至少要記下待辦事項、截止日期、目標、輸出(成果物)以及優先順序。

輸出的粒度也很重要。
檢查一下是否有可以參考的東西。

而且,要清楚是用什麼來做的。
是Word、Excel還是PowerPoint,確認一下。
也許會有格式/範本可以使用,務必流用。

若不明確這些,會完全無法知道要從哪裡開始。

若可以,最好在草擬階段請人幫忙審閱。
若方向錯誤,早點修正是很重要的。

對了,優先順序和截止日期都不斷改變,請注意。
定期向上司或前輩報告進度會更好。

有時候,工作交給你卻被遺忘,但別因此生氣。
對方沒有惡意,只是忘記了而已…
(年紀大了,真的會忘很多事情…)

贈言⑦ 帶動周圍的人

要帶動周圍的人,不要一個人想做所有事情。

不,我懂你的感受。你想自己做所有事情。
查詢並獲得知識的過程確實是讓人高興的,驗證能運作的時候也很愉快。

而且,前輩及上司都很忙,很難請教。
即使請教,可能也會得到“去查詢一下”的回答…

但是,還是要帶動周圍的人。
麻煩會突然發生。
無論是系統的麻煩還是客戶的麻煩,還有簡單的自己的麻煩(感冒/流感或跌倒受傷)。

或許只有自己知道的情況,會讓人感到優越,但其實是危險的狀態。

若在流感發作,體溫40℃意識模糊的狀態,卻仍有事情只有你知道,那會怎樣呢?
你還會去上班嗎?
你肯定希望能好好休息吧?

能確保自己在有任何問題時也可以獨立應對是很重要的。
但最好避免那種只能自己能做的情況。
務必讓周圍的人參與進來。

當真的發生問題時,他們定會伸出援手。
(若連周圍都無法依賴,限界會很快來臨!)

贈言⑧ 定義用語

請定義用語。特別是我們平常隨便使用的術語。

在深夜客戶現場工作時,前輩讓你「關閉伺服器」,對吧?
然後你登入某Unix系統,執行shutdown命令,對吧?
接著,伺服器的電源就關掉了(這本身是正常的行為)。
然後當你報告前輩的時候,他卻驚訝地看著你,對吧?

沒錯,前輩所說的「伺服器」其實是指「應用伺服器」……

真是讓人驚訝呢…
還不知道物理伺服器的電源按鈕在哪裡,還得詢問客戶…

真是冷汗直冒…
(好小孩可別模仿喔)

其實只是缺乏溝通而已,好嗎?
要是你一開始就問「執行shutdown命令關閉伺服器嗎?」不就好了嗎?

其實,要是提前準備好作業手冊,不就更好了。

總之,預防的方式有很多。
不過,首先要定義清楚用語。
然後再說其他的。

贈言⑨ 把主題說清楚

有沒有被問過“這是在說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清楚表達主題。

當你向上司或前輩提起時,務必要清楚表達主題。
或許當時的你對事情沒太了解,但上司和前輩正在處理著大量的工作(能不能處理完又是另一回事)。

A公司的專案(設計中),
B公司的專案(建構中),
C公司的專案(測試中),
A公司的另一個專案(在進行不同設計、產品驗證、客戶投訴的處理)
D公司的專案(提案中),
E公司的專案(後續跟進),
自家的XX戰略會議、人力資源培育會議、明年的招聘計畫、技術人員交流會的規劃、對外研討會的準備、升遷候補人員的選擇、等等

老實說,對於你被分配了什麼工作,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在腦海的某個角落記得…)

因此,最開始的時候要開口。
關於A公司的XX專案YY產品的驗證,我有一個「諮詢」(「報告」)的需求!!!

這一句話讓上司/前輩想起他交代過的事情。
(欸,記不起來?那就讓事情自然發展吧)

贈言⑩ 意識到事實與感想

在向上司和前輩報告的時候,請意識分清楚事實和自己的感想。
尤其在報告問題或障礙時,更要小心表述。

什麼屬於事實?
什麼又是(自己的)感想?

例如,假設在建構中的系統中進行功能確認。
未如預期地運行。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自己所確認的事情,就是事實。
例如,使用TeraTerm登錄XX系統,ID:xxx,密碼:xxx,
切換到xxx目錄,執行xxx命令。
這都是事實。

結果出現了一條訊息。
這也是事實。

本來在此情況下不應該輸出這條訊息……
這是事實?還是感想?

如果確認過說明書,在此情況下應該不會輸出此訊息,那就是事實。
但是,如果只是模糊記得在之前類似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訊息,那就是感想。

在報告事實時混入看起來像事實的感想是危險的。
這樣容易造成判斷錯誤。
一旦判斷錯誤,恢復問題的速度會變慢,最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無法復原。

請適當地報告事實和感想。
大家都可以一起幸福。

結語

再次閱讀我寫的內容,似乎並不僅僅是系統工程師能理解,而是年輕的社會人也能安心閱讀的內容。畢竟,基本上所需的技能,可能就有這些東西。

98. 更新歷史

  • 2025.09.18 初版

99. 文件結束(EoF)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peridotan/items/9df96b6d126a2d82b523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共有 0 則留言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 本月排行榜
🥇
站長阿川
📝9   💬9   ❤️2
379
🥈
我愛JS
📝3   💬6   ❤️7
152
🥉
AppleLily
📝1   💬4   ❤️1
60
#4
💬1  
5
#5
xxuan
💬1  
3
評分標準:發文×10 + 留言×3 + 獲讚×5 + 點讚×1 + 瀏覽數÷10
本數據每小時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