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在 Qiita 上寫了這篇文章。
那時剛好決定了轉職,
在終於站上了起跑線的安慰與期待中寫下這篇文章。
一年過去了。
環境變了,立場變了,所見的風景也大大改變了。
在 IT 業界,特別是安全業界,我感受到「個人技能」的高低,
在於所屬的地方而有著極大的差異。
環境不同,評價與機會也會截然不同。
這次,我想總結一下,從那篇文章發表至今一年間我所感受到的
「轉變環境的意義」與「以自我為中心建立職業生涯」這個思維。
在轉職之前,我是以 SES 身份擔任安全工程師。
雖然我不討厭這份工作,但卻沒有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環境。
例如──
即使努力也得不到回報,
我強烈感受到「待在這裡是不會成長的」。
那時我沒有勇氣改變公司而感到恐懼,但現在回想起來,那種不適感正是我開始意識到自我軸心的第一個信號。
隨著環境的變化,我開始從事安全顧問的工作,
工作世界瞬間拓展了許多。
具體來說,這一年有了這樣的變化:
在這一年裡,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具有價值」的感覺。
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發動。
「環境一變,人竟然能夠改變到這種程度」,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我的真心。
在安全業界,即使擁有相同的技能,評價標準也因公司而異。
| 類型 | 主要目的 | 評價的行為 |
|---|---|---|
| 運營類(如 SES 等) | 穩定運行・再現性 | 依循程序・準確性・速度 |
| 顧問類・上游支援類 | 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 思維能力・構思能力・提案能力 |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都不可或缺。
但如果處於與自己志向或職業階段不符的環境中,
無論多麼努力都會出現評價上的“脫節”。
若持續如此,甚至會奪走成長的渴望。
我在 SES 時代感受到的窒息感,正是這種「脫節」的真實寫照。
在目前的公司工作時,我感受到的
不僅僅是「得到了良好環境」,
而是明確自我軸心並選擇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轉職是逃避,而非選擇。
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想積累什麼樣的經驗。
在此基礎上決定所屬,
環境將會加速你的成長幾倍。
回顧這一年,我強烈學會的三件事情:
| 學習 | 內容 |
|---|---|
| ① 環境是“自我軸心”的試煉場 | 在新環境中,自我的強項和弱點變得格外明確 |
| ② 所屬不是“目的地”,而是“途經點” | 所屬不是目標,而是獲取經驗的手段 |
| ③ “可以選擇機會的準備”決定職業生涯 | 時機是無法選擇的,但可以努力保持隨時準備的狀態 |
通過這一年的累積,
我實感「通過改變環境可以實現改變」。
但同時,我也希望具備
「不依賴環境的力量」。
在接下來的一年,我設定了以下目標:
我希望自己不會被變化牽著走,
而是能夠選擇變化的人。
IT 業界,特別是安全業界,
以「個人技能」與「所屬地點」會改變人生。
但是,真正重要的是,
選擇所屬的軸心與如何活用這個軸心。
改變環境的勇氣是改變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然後,在這之後持續保持「自我軸心」,
才是通往真正成長之路。
環境變了,風景也會變。
但選擇風景的,一直都是你自己。
在這一年中,
我真切感受到了「環境改變人」的道理。
而如今,我身邊也漸漸出現了同樣想通過安全改善組織的夥伴。
如果您讀到這篇文章,
並對「想挑戰這樣的環境」有興趣,
請務必聯繫我。
目前,我們公司正在進行推薦招聘。
歡迎熱愛安全、
希望架起現場與管理間橋樑、
並想改變環境的人加入我們。
我現在負責推薦招聘(員工介紹),
也能夠創造一些輕鬆交談的機會。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稍微感興趣,
請透過 X(@classiclovesec)或 Qiita 評論與我聯絡。
我全力支持那些想改變環境的人。
期待能遇見志同道合的夥伴。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yamada_sec/items/6227a30eb584e10d6f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