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一天都坐在電腦前。
發現計步器的數字是「200步」。
隨著遠端工作和長時間編碼變得司空見慣,工程師的運動不足問題愈發嚴重。
肩膀僵硬、腰痛、眼睛疲勞、專注力下降……
但「沒有時間運動」的感覺,是不是很多人都有?
我想向你推薦散步。
不需要特別的工具,也可以在工作之餘進行。
而且,對工程師來說,效果特別顯著。
散步是「最簡單且容易持續的運動」。
不需要像健身房那樣的初期投資,只要天氣好的話,隨處都能散步。
而且,輕鬆走路就能帶來以下效果。
特別是在「整理思緒」方面,與程式設計的相性極佳。
在桌子前為bug或規格問題卡住時,
起身散步時,恍惚間可能會想到解決方案。
💬 根據史丹佛大學的研究,
「在走路的時候,創造性思維有所提升」。
(Oppezzo, M. & Schwartz, 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14)
在程式優化或UI設計的點子發想上,散步相當有效果。
長時間坐著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影響專注力與判斷力。
然而,即使只是走30分鐘,姿勢改善後,身體會感到輕鬆。
「下午工作的速度會提高」
這樣的回饋相當多,身體的重振效果也很明顯。
在自然中散步或曬太陽時,
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減少,心情會變得穩定。
🌿 只要吸一口新鮮空氣,心情就會重置。
「卡住的腦袋瞬間變得輕鬆」,這樣的時刻時常會出現。
只要決定「步行30分鐘」,
工作的分隔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專注週期也會調整好。
這就相當於是番茄工作法的擴展版。
可以把走路的時間當成「大腦重置時間」。
通過散步適度活動身體,晚上的睡眠質量會提升。
因此,白天幾乎沒有疲勞感,工作效率會大大提升。
以前需要在下午小睡的情況,在養成散步習慣後,變成了零疲勞感。
筆者是一名以在家工作為主的工程師。
之前幾乎不出門,現在意識到了以下的節奏。
🌅 早上:15分鐘以上的散步
早上外出散步,頭腦瞬間清醒。
曬太陽讓生物鐘重置,
上午的專注力明顯提高。
😴 中午:20分鐘的小睡
午餐後小睡20分鐘。
即使短暫,小睡也會讓大腦重置,提昇下午的工作效率。
🌙 晚上:30分鐘以上的散步
工作結束後外出走一走,
能夠把心情從工作模式切換過來。
晚上散步是「回顧一天」與「整理想法」的最佳時間。
在放鬆中可以思考隔天的任務。
這樣生活下來後,感受到的變化如下👇
✅ 下午的專注力提升
✅ 修正bug的靈感變得順暢
✅ 晚上的入睡變得容易
✅ 白天的疲勞幾乎消失,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 一天的節奏自然而然調整好
工程師總是在修正程式中的bug,
但有時也需要一段時間來修正「自己的bug」。
💡 散步不僅不花錢,且不需準備,今天就可以開始
是最強的自我維護方式。
使用哈佛大學的肖恩·艾克博士提出的20秒法則,習慣化會變得更容易。
✅ 想要形成習慣的行為「降低20秒的難度」
→ 降低開始散步的門檻
例如:在玄關放上運動鞋/事先決定散步路線
✅ 想要放棄的行為「增加20秒的麻煩」
→ 防止無意義的手機檢查或懶散地坐著
例如: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遠離電腦
實踐步驟範例
一旦開始走路,那已經是第一個成功。
先修正自己的bug,而不是程式的bug。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nakaizumi_slj/items/bf0a08284a8869fbc2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