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使用 GitHub Copilot 的開發者們,有沒有在專案中建立 `.github/copilot-instructions.md` 的檔案? 這個檔案可以幫助你將 Copilot 自定義為專案專用,讓它變得更聰明、更便利地被使用。 本文將介紹這個強大功能及其具體的使用方法。 ...
# 微服務正在悄然消亡:這是一件美好的事 最近在做的事情正好需要系統地研究微服務與單體架構的取捨與演進。讀到這篇文章《Microservices Are Quietly Dying — And It’s Beautiful》,許多觀點直擊痛點、非常啟發,于是我順手把它翻譯出來,分享給大家,也希望能...
# 一個函數超過20行? 聊聊我的函數式代碼潔癖  大家好,我又來了😁 我得承認,我有個毛病,或者說潔癖吧。 在Code Review的時候,當...
# 前端鑑權新时代:告別 localStorage,擁抱更安全的 JWT 存儲方案 ## 如果你是一名前端開發者,下面這行代碼可能早已成為你的肌肉記憶: ```javascript localStorage.setItem('token', jwtToken); ``` 簡單、直接、有效。多年...
## 前言 朝日集團於2025年9月29日宣布發生了網路攻擊事件。([關於因網路攻擊導致系統障礙的公告](https://www.asahigroup-holdings.com/newsroom/detail/20250929-0102.html)) 報導中提到的系統障礙源自勒索病毒,突顯出**...
# 談談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 大模型發展這兩年,應用型 AI 的焦點一直在 “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但隨著更強大的大語言模型(LLM)走向多輪、長時間的自主行動,一個更關鍵的概念開始走到台前: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
# 當 AI 走進前端開發:代理插件的全流程開發實踐 ## 1 背景 AI 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前端開發的方式。以 **Cursor**、**Trae** 等新一代 AI IDE,正逐步成為工程師的“第二大腦”。它們通過強大的代碼補全、上下文理解、自動重構、文件生成等能力,讓開發者能夠以更...
我目前正在開發一款對話式人工智慧 Web 應用。我完全從零開始建造它,遵循結構化的 SDLC 方法。 目前,我正處於第 3 階段:前端交互,我正在致力於動態呈現聊天訊息。 最初,我採用了一種常見的方法:使用`insertAdjacentHTML()`將使用者和 AI 訊息氣泡直接加入到 DOM...
我使用 Git 已經很多年了。提交、推播、拉取,偶爾遇到問題也會感到恐慌。但如果你問我執行`git commit`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我會給你一個模糊的答案,例如“保存更改”,並希望你不要再問更多問題。 這讓我很困擾。所以我用 Rust 建構了自己的版本控制系統[Veridian](https:...
# 有了TCP為何還需要HTTP?再用RPC?這次徹底講明白了 > 記得剛工作那會兒,第一次接觸RPC概念時,我內心滿是疑惑——明明HTTP用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搞出個RPC?直到參與了幾個微服務專案後,我才真正能理解它們各自的價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理清這些協議之間的關係。 ## 從網路...
近日, React 宣布創建 React 基金會和新的技術治理結構的計劃, **React 和 React Native 將從 Meta 遷移到新的 React 基金會,其目的在於成為 React、React Native 以及 JSX 等一些支持項目的新家園,React 基金會的使命是支持 Rea...
最近在重構編輯器 demo 的時候,我重新梳理了**事件層**的實現。在節點層 → 渲染層之後,本篇重點切換到**互動事件系統**,也就是 Canvas 如何處理複雜互動,如何設計一個類似 Figma 的獨立事件架構。 --- ## 🧑💻 寫在開頭 點讚 + 收藏 = 支持原創 ...
## React 19.2 已發布,現已上線 npm! 原文連結 > [react.dev/blog/2025/1…](https://link.juejin.cn?target=https%3A%2F%2Freact.dev%2Fblog%2F2025%2F10%2F01%2Freac...
Android 代碼架構通常包括四個主要層次:應用層、框架層、原生層和 Linux 內核層。下面我們用 mermaid 圖來表示: 結合這個圖示來詳細闡述 Android 代碼架構: 1.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 這是用戶直接接觸的層面,包括系...
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開始放棄“前後端分離”的人員配置,開始採用“全棧式開發”的模式來進行研發費用的節省。 這方法真的那麼好嗎? 作為一名從“全棧開發”自我阉割成“前端開發”的逆行研發,我有很多話想說。 先從一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開始吧。 我認識一個非常優秀...
同步至個人站點:[ECharts 萬字入門指南](https://link.juejin.cn?target=https%3A%2F%2Fstack.mcell.top%2Fblog%2F2025%2F22_echarts)  的參賽作品* DreamNest.ai 背後的願景—人工智慧家居設計師和市場 ------------------------...
每週二晚上《CodeLove Talk》直播! 開放觀眾 Call-in,一起討論軟體開發相關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