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結果:非同步

🔍 搜尋結果:非同步

後端 JS 訓練一:第4課 ── 把 node 非同步設計改寫為同步設計

## 課程目標 - 把 node 非同步設計改寫為同步設計 ## 課程內容 前面我說過,node 有些地方的寫法設計,看起來很怪、很醜 在瀏覽器 js 環境,我們的確不知道用戶何時會點擊按鈕、不知道 AJAX 回應何時會拿到 不能讓網頁整個停下來卡住、等待上述事件發生,所以必須用「非同步程式設計」處理 可是檔案系統模組,絕大多數情況下,你就是要現在就讀取好檔案、讀取完才讓程式接著繼續跑,才有意義 實在沒必要用「非同步程式設計」處理! 取得用戶輸入就更不用說了,程式就是該停在這裡、等用戶輸入完再接著繼續執行,才有意義 何必用「非同步程式設計」處理! 其他程式語言,大多都是「同步程式設計」,例如用 Python 寫同樣程式時 就是一行一行寫下來即可,不用像這邊這樣把函式當參數傳進去 簡單講,javascript 的非同步設計,在網頁畫面上運作時,有其優勢與必要 但是在用來寫腳本時,顯得多餘而不必要 --- 來學習怎麼改寫吧,打開 `read-my-name.js`,改寫成以下內容 ``` var fs = require('fs'); var data = fs.readFileSync('my-name.txt'); console.log("您好," + data); process.exit(0); ``` 執行看看! ``` node read-my-name.js ``` 跑起來一模一樣,但是不是好讀多了? 注意 `fs.readFileSync` 後面的 sync,那就是同步的意思 --- 接著來改寫第二個程式吧,打開 `write-my-name.js`,改寫成以下內容 ``` var fs = require('fs'); const readlineSync = require('readline-sync'); var answer = readlineSync.question('請問您的大名?\n'); fs.writeFileSync('my-name.txt', answer); console.log('儲存成功。'); process.exit(0); ``` 是不是好讀多了? 新函式名稱,就是後面加上 sync 而已,node 官方知道大家的抱怨,所以有提供這些同步函式 但是,這段 code 不能直接執行,因為 `readline-sync` 不是官方內建模組,是社群開發的,需要透過 npm 安裝 怎麼辦? --- NPM 全稱為 Node Package Manager,也就是 Node 套件管理工具 關於 npm 的安裝,網路上有非常多教學,請根據你的作業系統,自己找一套安裝方法 安裝好之後,你就可以使用「終端機」運行 npm 指令 --- 請在終端機輸入 `npm install readline-sync` 即可安裝 `readline-sync` 套件 會多出兩個檔案 `package-lock.json` `package.json` 用來記錄目前專案用到的 npm 套件,你可以打開這兩個檔案看一看 還會多出一個資料夾 `node_modules`,套件本身會下載到這個地方,你可以打開資料夾逛一逛 接著執行看看! ``` node write-my-name.js ``` 跑起來一模一樣,但是好讀多了! ## 課後作業 接續前一課的作業,現在來嘗試「同步」的語法 請把「非同步」的語法改寫,通通改用「同步」的語法 改完之後,程式碼中,應該就不會出現 callback function 了 也就是不會出現「把一段函式定義當作參數傳進另一個函式」這種情況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後端 JS 訓練一:第3課 ── 用 node 寫入檔案內容

## 課程目標 - 用 node 寫入檔案內容 ## 課程內容 來學習一下用 node 寫入檔案的方法 學會這方法,可以用 node 寫腳本處理工作上的文書瑣事 --- 建立 `write-my-name.js` 程式,裡面輸入 ``` var fs = require('fs'); const readline = require('readline').createInterface({ input: process.stdin, output: process.stdout }); readline.question('請問您的大名?\n', function (answer) { fs.writeFile('my-name.txt', answer, function (err) { console.log('儲存成功。'); process.exit(0); }); }); ``` 然後去終端機輸入 ``` node write-my-name.js ``` 你會看到終端機要求你輸入內容,接著會去更新文字檔內容! --- 第一段的 `readline` 模組,是處理 `輸入/輸出` 資訊的模組,後面要呼叫 `createInterface` 並且用全域變數 `process` 來設定輸入、輸出來源 照做就好,背後意義不用細究,能用就好,有興趣自行 google `readline.question` 從終端機請求用戶輸入內容,`\n` 是換行字元,讓畫面更好看而已 注意 `readline.question` 後面還是把函式當參數傳,也就是依然採用「非同步程式設計」 很怪、很醜,對嗎?我同意,這語法設計實在意義不明 又不是在等待 AJAX 回應的同時,用戶可以先做別的事情 這邊就是要等用戶輸入完內容,程式往下走才有意義呀! 後面會教你如何改寫成「同步程式設計」,先照做就好 ## 課後作業 接續前一課的作業,現在來寫「新增」功能 請建立一個 `create.js` 檔案 使用者輸入 `node create.js` 之後,終端機會詢問 ``` 您要新增什麼待辦事項? ``` 使用者可以輸入內容,接著終端機會顯示 ``` 新增事項:XXXXXX ``` 打開 `todos.json` 查看,會看到剛剛輸入的項目出現在裡面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後端 JS 訓練一:第2課 ── 用 node 讀取檔案內容

## 課程目標 - 用 node 讀取檔案內容 ## 課程內容 來學習一下用 node 讀取檔案的方法 學會這方法,可以用 node 寫出簡易的檔案內容分析程式 --- 建立一個 `my-name.txt` 文字檔,在裡面輸入你的名字 然後建立 `read-my-name.js` 程式,裡面輸入 ``` var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my-name.txt', function(err, data) { console.log("您好," + data); process.exit(0); }); ``` 然後去終端機輸入 ``` node read-my-name.js ``` 你會看到一段打招呼的訊息! --- 讓我們逐行說明一下 ``` var fs = require('fs'); ``` 這是載入「檔案系統模組」的意思,`fs` 是 `file system` 的縮寫 `readFile` 函式,第一個參數是檔案名稱,第二個參數是「一個函式定義」 看起來有點怪,其實是「非同步程式設計」的關係 之前在學網頁元素的事件處理時,就是用「非同步」程式設計處理 也就是我不確定「點擊」事件何時會發生,但我先「綁定」好事件發生時要做的任務 還有在網頁呼叫 AJAX 時也是,我不確定「主機回應」何時會拿到,但我先「綁定」好拿到之後要做的任務 這邊 `fs` 的意思就是:我不確定何時會「檔案讀取完畢」,但我先「綁定」好讀取完畢之後,要做的任務 看起來很怪、很醜,這種設計的意義不明,對嗎?我也覺得!後面會教你如何改寫成「同步程式設計」,先照做就好 -- `console.log` 是印出訊息到終端機(語法就跟在瀏覽器環境一樣!) `process.exit(0);` 是結束程式的意思。那個 `process` 是代表當前 node 程式的全域變數 --- 在瀏覽器裡面,無法去操作「檔案系統模組」,否則也太可怕,每個人上網時,都能用 js 亂改電腦上的檔案,資安大問題! 在瀏覽器裡面,也沒有 `process` 這個全域變數 用 node 跑完這段程式,你應該會發現,這段程式拿到網頁環境,是無法執行的! 在瀏覽器、node 跑 js 程式,有很多相似,也有很多相異之處,希望你慢慢抓到兩者的感覺! ## 課後作業 讓我們嘗試開發一個 CLI 版本的待辦管理工具 請建立一個檔案 `todos.json` 並放入以下內容 ``` [ { "title": "去操場跑步" }, { "title": "去市場採購" }, { "title": "找朋友吃飯" } ] ``` 然後建立一個 `read.js` 檔案 使用者輸入 `node read.js` 之後,終端機會去讀取 `todos.json` 並且顯示 ``` 您的待辦事項: #0 去操場跑步 #1 去市場採購 #2 找朋友吃飯 ```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 交作業的方法: **方法一** 直接截圖視窗內容,上傳到留言區 **方法二** 開一個新資料夾,用 git 初始化這個資料夾 接下來的作業,都放在這個資料夾,然後上傳 github 然後把 github 專案連結,貼到留言區即可

JavaScript 系列五:第4課 ── 學會 AJAX 基本原理

## 課程目標 認識基本的 AJAX 原理 ## 課程內容 這一課來認識大名鼎鼎的 AJAX 觀念 AJAX 全名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簡單來說,就是「非同步從主機取得資料來更新網頁內容」的技術 舊式的網頁,都是瀏覽器向主機發送 HTTP 請求 -> 主機回應一大坨 html 內容 -> 瀏覽器顯示漂亮網頁給用戶看 因為是一次拿到一大坨 html 內容,我們說「網頁上全部內容都是同步取得」 現代的網頁,也是有很多頁面是這樣直接取得,但有更多功能,是依靠非同步取得資料之後來更新的 - 滑動到網頁下方,動態載入了更多貼文 - 對內容按讚,按讚成功網頁出現了小變化 - 聊天室與別人聊天,網頁也是一段一段文字更新 這些都是使用 AJAX 技術的例子 也就是先載入基本網頁內容,再接著根據需求,於不同時間點發送 HTTP 請求取得部份內容,所以叫做非同步 實務上,我們會說「這邊要發一個 AJAX 跟主機要資料」 --- 讓我們拿一個「模擬線上購物網站 API」來當作例子 https://fakestoreapi.com/ 發一個 AJAX 取得 ID 為 1 的用戶資料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請在 jsfiddle 試試,看看結果 會看到一個包含信箱、ID、姓名、電話等等欄位的用戶個資,以物件的形式呈現 這邊使用了內建的 fetch 函式,參數放入要呼叫的 API 網址 接著使用 `.then()` 函式,由於是直接寫在後面,這相當於把 `fetch()` 回傳的東西,直接當成物件再接著呼叫 `.then()` 函式,然後再把結果當成物件再呼叫 `.then()` 一次 也就是跟這段一模一樣 ``` var result1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var result2 = result1.then(res=>res.json()); var result3 = result2.then(json=>console.log(json)); alert(result1) alert(result2) alert(result3) ``` 請在 jsfiddle 試試,會發現 console 顯示的個資一樣,這邊用三個 alert 觀察過程中的東西 會發現顯示三次 `[object Promise]`,這個 Promise 是一個進階觀念,這邊不細談,簡單講就是處理非同步請求的一種資料格式 `.then()` 參數傳進一個箭頭函式,這是省略大括號 `{}` 的箭頭函式寫法,其實就只是會自動回傳結果的函式寫法而已 但參數放了個函式,看起來有點怪,為何要這樣寫? --- 記得我們之前寫過的動態綁定 onclick 事件嗎? ``` <button id="my-btn">Click me</button> ``` ``` // 第一種寫法 function myFunction() { alert('你點擊了按鈕!'); }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tn'); btn.onclick = myFunction; ``` 網頁元素的事件處理,也是一種「非同步」程式設計 也就是我不確定「點擊」事件何時會發生,但我先「綁定」好事件發生時要做的任務,綁完就讓網頁正常呈現就好 上面的程式碼,可以改寫成這樣 ``` // 第二種寫法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tn'); btn.onclick = () => { alert('你點擊了按鈕!'); } ``` 如果使用 jQuery,那還可以這樣改寫 ``` // 第三種寫法 $('#my-btn').click(() => { alert('你點擊了按鈕!'); }) ``` 第一種寫法,看起來像是:我先定義好函式,接著把函式名稱當作變數,綁定到 onclick 屬性 第二種寫法,看起來像是:onclick 這邊現場寫一個箭頭函式,把要執行的任務,當場交待清楚 第三種寫法,看起來像是:jQuery 提供的 `.click()` 函式,會負責把事件綁好,參數傳任務進去就對了 以上三種寫法,效果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所以你早就接觸過「非同步」程式設計了 也就是「有些任務現在還不會立刻執行,但我先把要執行的任務交待清楚,時間點到的時候,就執行」 以 UI 動作來說,時間點就是 `onclick` 之時、`onchange` 之時 以 AJAX 動作來說,時間點就是 `拿到主機回應` 之時 像這種不是馬上執行的動作,在 JavaScript 領域,我們習慣用「寫一段函式定義當作參數傳進去」來表達! --- 回頭看一下我們的範例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因為 fetch 第一個回傳的結果,代表的是一個 `HTTP 回應物件`,這個回應物件的 HTTP body 是實際的 JSON 內容,可以用 `.json()` 函式取得內容 所以第二個 `.then()` 的參數,才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 看不懂沒關係,我們多看幾個例子吧 取得全部用戶個資的 AJAX。觀察 console 結果,會看到一個陣列,內含大量個資物件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取得五筆用戶個資,也是拿到陣列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limit=5')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以上內容,全部通通看不懂沒關係,畢竟,需要多了解一些 HTTP 協定與術語,比較好理解 你就先照做就好:要發 AJAX,就用 `fetch()` 函式,接著第一個 `then()` 要執行 `.json()` 函式,然後第二個函式才是你真正要執行的任務!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jsfiddle.net/ 請使用「模擬線上購物網站 API」 https://fakestoreapi.com/ 假設正在開發一個讀取全部商品資料的頁面 用以下 html 為基礎 ``` <button>Load Products</button> <hr> <ul></ul> ``` 點擊按鈕,發送 AJAX 到 https://fakestoreapi.com/products 請求全部商品資料 拿到資料之後,將每筆資料用以下格式呈現,塞進 `<ul>` 元素裡面 ``` <li> <span>xxx</span> <button>Details</button> </li> ``` xxx 是商品名稱。點擊 Details 按鈕,連續跳出三個 alert,分別顯示 `id` `category` `description` --- 請注意,在 for 迴圈裡面綁定 onclick 事件的時候,for 迴圈的參數請加上 `const` 舉例來說,請這樣寫 ``` for (const product of json) { ``` 請「不要」這樣寫 ``` for (product of json) { ``` 否則,在迴圈裡面的 onclick 事件,執行起來會有 bug 原因跟上一課提到的 Hoisting 現象有關 我認為這是 JavaScript 的設計失敗,所以詳細原因我不想說明 這是屬於上個世代 JS 工程師的痛苦回憶,這一代的 JS 工程師不需要經歷 現在就用 ES6 語法,宣告變數一律記得加上 `const` 或 `let` 就對了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寫出更好 JavaScript 的幾個實務技巧:新手推薦

JavaScript 寫起來有很大彈性,但如何改善自己的 JavaScript 品質呢?以下是一份實用的參考指南。 - 原文出處:https://dev.to/taillogs/practical-ways-to-write-better-javascript-26d4 # 使用 TypeScript 改善 JS 的第一個技巧就是,不要寫 JS。寫 TypeScript 吧。它是微軟寫的一個語言,算是 JS 的母集合(一般的 JS 可以直接在 TS 裡面跑)。TS 在 JS 之上添加了一個全面的型別系統。長期下來,整個前端生態系,幾乎都支援 TS 語言了。下面介紹一下 TS 的優點。 **TypeScript 可以確保「型別安全」** 型別安全代表編譯器驗證了所有型別是否以「合法」的方式被使用。換句話說,如果你創建一個接受「數字」的函數 `foo`: ``` function foo(someNum: number): number { return someNum + 5; } ``` 該「foo」函數呼叫時要傳一個數字: 正確用法 ``` console.log(foo(2)); // prints "7" ``` 錯誤用法 ``` console.log(foo("two")); // invalid TS code ``` 除了需要花時間加型別以外,沒有其他缺點了。好處則是顯而易見。型別安全針對常見錯誤提供了額外預防,這對於像 JS 這樣鬆散的語言來說,是一件好事。 **TypeScript 的型別系統,讓你能重構大型應用程式** 重構大型 JS 應用程式是一場噩夢。主要是因為它不會檢查函數簽名。也就是說,JS函數隨便呼叫,編譯器都不會先報錯。舉個例,如果我有一個函數「myAPI」,由 1000 個不同的服務使用: ``` function myAPI(someNum, someString) { if (someNum > 0) { leakCredentials(); } else { console.log(someString); } } ``` 我稍微更改了呼叫簽名: ``` function myAPI(someString, someNum) { if (someNum > 0) { leakCredentials(); } else { console.log(someString); } } ``` 我必須自已 100% 去確認,使用此功能的1000 個地方,都有正確更新用法。漏掉的地方,在執行時就會壞掉。在 TS 中相同的情境如下: before ``` function myAPITS(someNum: number, someString: string) { ... } ``` after ``` function myAPITS(someString: string, someNum: number) { ... } ``` 如您所見,「myAPITS」函數跟在 JavaScript 中一樣修改。但是,這段程式碼無法順利產出 JavaScript,而是會出現無效 TypeScript 的錯誤提示,因為用到它的1000個地方,現在型別就出錯了。正是因為「型別安全」,這 1000 個案例會阻止編譯。 **TypeScript 使團隊溝通架構更容易** 正確設定 TS 後,要先定義介面跟類型,不然很難寫程式碼。這也順便提供了一種簡潔、可溝通的架構提案方法。例如,如果我想跟後端提出新的「請求」類型,可以使用 TS 將以下內容提交給團隊。 ``` interface BasicRequest { body: Buffer; headers: { [header: string]: string | string[] | undefined; }; secret: Shhh; } ``` 雖然也是要寫一點程式碼,但可以先提供以上內容作為初步想法、取得回饋,而不用一次設計完功能。像這樣強迫開發者先定義介面跟 API,能讓程式碼品質更好。 總體而言,TS 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成熟且更可預測的 vanilla JS 替代品。當然還是要熟 JS,但我現在大多數新專案都是直接寫 TS。 # 使用現代功能 JavaScript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程式設計語言之一。你可能會以為這語言已經被百萬開發者摸透了,其實不是。很多新功能是近期才加上去的。 **`async` 與 `await`** 長期以來,非同步、事件驅動的 callback 是 JS 開發中不可避免的: 傳統 callback ``` makeHttpRequest('google.com',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err) { console.log('Oh boy, an error'); } else { console.log(result); } }); ``` 上述程式碼會有越寫越多層的問題。JS 添加了一個新概念叫 Promises,可以避免嵌套問題。 Promises ``` makeHttpRequest('google.com').then(function (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catch(function (err) { console.log('Oh boy, an error'); }); ``` 與 callback 相比,Promise 的最大優勢是可讀性和可鏈性。 雖然 Promise 很棒,但它們仍然有一些不足之處。寫起來感覺有點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CMAScript 委員會添加一種使用 promise 的新方法,`async` 和 `await`: `async` 與 `await` ``` try { const result = await makeHttpRequest('google.com'); console.log(result); } catch (err) { console.log('Oh boy, an error'); } ``` 需要注意的是,`await` 的內容必須先被宣告為 `async`: 以前面 makeHttpRequest 舉例 ``` async function makeHttpRequest(url) { // ... } ``` 也可以直接 `await` 一個 Promise,因為 `async` 函數實際上只是 Promise 比較花哨的包裝寫法。這也意味著,`async/await` 代碼和 Promise 代碼在功能上是等價的。因此,請大方使用 `async/await` 吧。 **`let` and `const`** 以前大家寫 JS 都只能用 `var`。`var` 的變數作用域有一些獨特規則,一直讓人很困惑。從 ES6 開始,有了 `const` 跟 `let` 可以替代使用,幾乎不用再寫 `var` 了。 至於何時要用 const 何時要用 let 呢?永遠從 const 先開始使用。const 因為不可修改、更可預期,會讓程式碼品質更好。使用 let 的場景比較少,我寫 const 的頻率比 let 高 20 倍左右。 **箭頭 `=>` 函數** 箭頭函數是在JS中宣告匿名函數的簡潔方法。通常作為 callback 或 event hook 傳遞。 傳統的匿名 function ``` someMethod(1, function () { // has no name console.log('called'); }); ```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風格沒有任何“不對”。但它的變數作用域很“有趣”,常導致許多意想不到的錯誤。有了箭頭函數之後,就沒這問題了。 匿名箭頭函數 ``` someMethod(1, () => { // has no name console.log('called'); }); ``` 除了更簡潔之外,箭頭函數還具有更實用的變數範圍界定。箭頭函數從定義它們的作用域繼承「this」。 在某些情況下,箭頭函數甚至可以更簡潔: ``` const added = [0, 1, 2, 3, 4].map((item) => item + 1); console.log(added) // prints "[1, 2, 3, 4, 5]" ``` 箭頭函數可以包括隱式的「return」語句。就不用寫大括弧、分號。 不過,這跟“var”被完全取代不同。傳統匿名函數仍然有需要的地方,例如類別方法定義。話雖如此,如果你總是預設使用箭頭函數,程式碼錯誤會少很多。 **展開運算子 `...`** 提取一個物件的鍵/值對,並將它們添加為另一個物件的子物件,是一種很常見的場景。從歷史上看,有幾種方法可以實現,但通通都很笨拙: ``` const obj1 = { dog: 'woof' }; const obj2 = { cat: 'meow' }; const merged = Object.assign({}, obj1, obj2); console.log(merged) // prints { dog: 'woof', cat: 'meow' } ``` 這寫法以前很常見,也很囉唆。多虧了「展開運算子」,再也不需要那樣寫了: ``` const obj1 = { dog: 'woof' }; const obj2 = { cat: 'meow' }; console.log({ ...obj1, ...obj2 }); // prints { dog: 'woof', cat: 'meow' } ``` 最棒的是,與陣列也可無縫接軌: ``` const arr1 = [1, 2]; const arr2 = [3, 4]; console.log([ ...arr1, ...arr2 ]); // prints [1, 2, 3, 4] ``` 它可能不是近期 JS 中最重要的功能,但它是我的最愛之一。 **範本文字(範本字串)** 字串處理太常見了,程式語言要能處理範本字串,才夠好用。處理動態內容、多行文字時,都會需要它: ``` const name = 'Ryland'; const helloString = `Hello ${name}`; ``` 我認為程式碼不言自明。看起來好多了。 **物件解構** 物件解構是一種從資料集合(物件、陣列等)中提取值,而無需反覆運算數據或顯式訪問其鍵的方法: 老方法 ``` function animalParty(dogSound, catSound) {} const myDict = { dog: 'woof', cat: 'meow', }; animalParty(myDict.dog, myDict.cat); ``` 新方法 ``` function animalParty(dogSound, catSound) {} const myDict = { dog: 'woof', cat: 'meow', }; const { dog, cat } = myDict; animalParty(dog, cat); ``` 不只這樣。您還可以在函數的簽名中定義解構: 解構範例二 ``` function animalParty({ dog, cat }) {} const myDict = { dog: 'woof', cat: 'meow', }; animalParty(myDict); ``` 它也適用於陣列: 解構範例三 ``` [a, b] = [10, 20]; console.log(a); // prints 10 ``` ---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10 個現代 JavaScript 中的好用語法:新手推薦

在 ES6 版本之後,Javascript 多了很多好用的語法,建議新手一定要學起來這幾招。 - 原文出處:https://dev.to/azure/modern-javascript-10-things-you-should-be-using-starting-today-1adm # -1- 展開運算子 Spred operator 在物件或陣列前面寫 ... 可以很輕鬆地把資料展開,舉例來說: ## Spread array ``` let firstHalf = [ 'one', 'two']; let secondHalf = ['three', 'four', ...firstHalf]; ``` 寫起來非常簡潔。不然原本要這樣寫: ## NO Array spread ``` let firstHalf = [ 'one', 'two']; let secondHalf = ['three', 'four']; for(var i=0, i <firstHalf.length; i++ ) { secondHalf.push(firstHalf[i]); } ``` 用在物件也可以,能夠合併屬性: ## Spread object ``` const hero = { name: 'Xena - Warrior Princess', realName: 'Lucy Lawless' } const heroWithSword = { ...hero, weapon: 'sword' } ``` 不然的話,就要用迴圈來跑全部屬性: ## NO Object spread ``` let keys = Object.keys(hero); let obj = {}; for(var i=0; i< keys.length; i++) { obj[keys[i]] = keys[props[i]]; } ``` 舊寫法其實有 Object.assign() 可以用,看起來會像: ``` const heroWithSword = Object.assign({}, hero, {weapon:"sword"}) ``` 但展開運算子還是簡潔多了: ``` const heroWithSword = { ...hero, weapon: 'sword' } ``` # -2- 其餘參數 Rest parameter 其餘參數能夠將剩下的參數蒐集到一個陣列中。JavaScript 有足夠彈性可以處理這些參數。通常會這樣寫: ``` function add(first, second, ...remaining) { return first + second; } ``` 以上只是加總前兩個參數,也就是 add(1,2) 或 add(1,2,3, 4) 結果一樣。接著這樣改寫: ``` function add(first, second, ...remaining) { return first + second + remaining.reduce((acc, curr) => acc + curr, 0); } ``` 這樣就會把全部參數都加總在一起了。 如您所見,前面加上 ... 就可以搜集其餘參數。這是一種命名變數的方式而已,比較少人知道這招,但可以知道一下。 # -3- 字串插值 String interpolation 看過這種寫法嗎? ``` class Product { constructor(name, description, price) { this.name = name; this.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this.price = price; } getDescription() { return " Full description \n" + " name: " + this.name + " description: " + this.description } } ``` 看看那個 getDescription() 方法,又長、跨行、又難讀。在大多數程式語言都只能這樣寫。幸好,有些程式語言支援字串插值,包括 JavaScript,所以可以改寫如下: ``` getDescription() { return `Full description \n: name: ${this.name} description ${this.description} `; } ``` 反引號 ` 可以定義多行字串。再使用 ${} 進行插值。是不是好多了呢:) # -4- 屬性縮寫 Shorthand properties 雖然還沒搞懂,你可能早就在用了。在 ES5 需要這樣寫: ``` function createCoord(x, y) { return { x: x, y: y } } ``` 在 ES6 之後,如果 : 後面名稱一樣,可以直接省略,像這樣: ``` function createCoord(x, y) { return { x, y } } ``` 簡潔多了吧? # -5- 方法屬性 Method properties 在物件裡面指向方法的寫法。以下是 ES5 寫法: ``` const math = { add: function(a,b) { return a + b; }, sub: function(a,b) { return a - b; }, multiply: function(a,b) { return a * b; } } ``` 在 ES6 之後可以少寫一大堆,像這樣: ``` const math = { add(a,b) { return a + b; }, sub(a,b) { return a - b; }, multiply(a,b) { return a * b; } } ``` # -6- 解構 Destructuring 解構用得好,有益身心健康。 ## Object destructuring 這段: ``` function handle(req, res) { const name = req.body.name; const description = req.body.description; const url = req.url; log('url endpoint', url); // lots of logic happening dbService.createPerson( name, description ) } ``` 有點難讀吧,但要從多層深度挖資料,就會寫成這樣。還能怎麼辦?其實有以下妙招喔: ``` function handle(req, res) { const { body: { name, description }, url }, = req; log('url endpoint', url); // lots of logic happening dbService.createPerson( name, description ) ``` 變成俐落的一行了。 ## Array destructuring 不只物件能用,陣列也可以用,像這段: ``` const array = [1,2,3,4,5,6]; const a = array[0]; const c = array[2]; ``` 可以更優雅地改寫成這樣: ``` const array = [1,2,3,4,5,6]; const [a, ,c, ...remaining] = array; // remaining = [4,5,6] ``` 上面的模式配對,就可以拆出我們需要的變數。如果要跳過某值,就寫 , , 即可。我另外多寫了一個 rest parameter 來取得其餘資料。 ## Parameter matching 函數的參數也能這樣寫。當函數有超過 2-3 個參數時,業界慣例常常是這樣寫: ``` function doSomething(config) { if(config.a) { ... } if(config.b) { ... } if(config.c) { ... } } ``` 更漂亮的寫法其實是: ``` function doSomething({ a, b, c }) { if(a) { ... } if(b) { ... } if(c) { ... } } ``` # -7- 陣列方法 ES6 有大量好用的陣列方法,例如: - find(),回傳符合條件的項目,否則回傳 null - findIndex(),尋找項目的索引 - some(), 確認是否包含符合條件的項目 - includes(), 確認是否包含某個項目 舉例說明如下: ``` const array = [{ id: 1, checked: true }, { id: 2 }]; arr.find(item => item.id === 2) // { id: 2 } arr.findIndex(item => item.id === 2) // 1 arr.some(item => item.checked) // true const numberArray = [1,2,3,4]; numberArray.includes(2) // true ``` # -8- Promises + Async/Await 在只有 callback 能寫的年代,這種寫法很常見: ``` function doSomething(cb) { setTimeout(() => { cb('done') }, 3000) } doSomething((arg) => { console.log('done here', arg); }) ``` 用來寫非同步任務時,就會這樣寫。但現在我們有 promise 能寫了,所以可以這樣: ``` function doSomething()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done') }, 3000) }) } doSomething().then(arg => { console.log('done here', arg); }) ``` 多個流程還能整個串起來,就像這樣: ``` getUser() .then(getOrderByUser) .then(getOrderItemsByOrder) .then(orderItems => { // do something with order items }) ``` ## Async/await 接著還有 async/await 可以用。上方的範例,相關 promise 變成: ``` async function getItems() { try { const user = await getUser(); const order = await getOrderByUser(user); const items = await getOrderItemsByOrder(order); return items; } catch(err) { // handle error here, the suggestion to return something or rethrow } } getItems().then(items => { // do something with order items }) ``` 看起來像是同步,但其實非同步的一段程式碼:) # -9- 模塊 Modules 幾乎所有程式語言都支援模塊功能。將程式碼分為多個檔案,各自為獨立單元,就是模塊了。像這樣: ``` // math.js export function add(a,b) { return a + b; } export function sub(a,b) { return a - b; } export default (a,b) => a * b; // main.js import mult, { add, sub } from './math'; mult(2, 4) // 8 add(1,1) // 2 sub(1,2) // -1 ``` 使用 export 關鍵字來表示 add 跟 sub 是公開可用的。export default 代表不指定函數時直接導入的內容。在 main.js 中,將預設導入命名為 mult,然後指定導入函數 add 和 sub。 # -10- 箭頭函數 + this 整篇文章一直在用箭頭函數,其實只是另一種函數的寫法而已。以前要這樣寫: ``` function printArray(arr) { // do something } ``` 現在可以這樣寫: ``` const printArray = (arr) => { // do something } ``` ## 單行函數 函數還可以用一行寫完: ``` const add = (a,b) => a + b ``` 這種寫法可以省略 return 直接回傳結果。要回傳物件也可以,這樣即可: ``` const create = (a,b) = > ({ x: a, y: b }) ``` ## Lexical this 以前常常會搞混 this 代表什麼,舉例來說: ``` let array = [1,2,3]; function sum() { this.total = 0; arr.forEach(function(item) { this.total+= item; // `this` is the inner functions `this`, BAD }) return total; } ``` 這個例子中,this 在 forEach 指錯地方了。以前的解法是: ``` function sum() { this.total = 0; var self = this; arr.forEach(function(item) { self.total+= item; // now we are using `self`, it solves it but feels hacky }) return total; } ``` 雖然多寫個 self 變數可以解決,但實在很鳥。新的箭頭函數寫法則解決了這問題: ``` function sum() { this.total = 0; arr.forEach((item) => { this.total+= item; // all is well `this` points to outer function }) return total; } ``` # 結論 ES6 之後有很多好東西可以用,今天先介紹一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