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刷到一個職場帖子,原文差不多是這樣: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特現象:你很忠誠,能在一家公司工作 12 年以上,無論你態度多好多賣力,一旦公司賺得少了,那你就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不會顧及你的任何貢獻,把你視作包袱,視作成本,然後不顧廉恥和情面,要麼降薪,要麼轉崗,狠一點不發年終獎,更狠一點暴力優化,故意耽誤你的時間成本……”
說實話,剛刷到這個話題時,看完心裡一阵揪揪。
細算了一下,自己從畢業參加工作也大幾年了,雖說目前還沒有遇到帖子裡這麼誇張的問題,但是程式設計師的職場焦慮感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增加。
帖子裡的話說得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當公司稱你為“家人”時,往往期待你付出超越雇佣關係的奉獻;但是當公司需要削減成本時,這種擬親化的關係往往瞬間又回歸到冰冷的契約關係。
可能很多當事人不想承認,但這往往就是不少企業管理的殘酷真相。
而且不少忠誠的老員工常常會陷入自我構建的意識陷阱,認為資歷代表價值,忠誠等於不可替代性。然而不少案例所透露出來的實際情況卻是:資歷不等於能力,忠誠也不等於不可替代性。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大家也聽過,許多在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員工,實際上卻是在同一崗位上將一年的經驗重複了十次而已,而並非是縱深經驗的十年累積。
當公司處於上升期或者穩定發展期,這種差異當然不明顯,但是公司一旦需要變革,缺乏真正成長的老員工往往就會立即顯得格格不入。
而且更現實的是,老員工常常是舊模式的既得利益者,最難接受顛覆性變革,自然成為改革阻力的象徵。
所以面對這一情形,我覺得職場人需要的並不是放任和抱怨,而是應該積極地應對和調整。
這裡也聊幾點我自己的看法和實踐,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勉,大家也可以聽聽,就當未雨綢繆了。
首先第一個就是要理性地看待工作關係。
職場本質是價值交換的契約關係,這沒有問題,那付諸技術和專業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邊界意識:既不憤世嫉俗,也不天真幼稚。
而回到文章開頭的帖子裡所謂的忠誠問題,我覺得忠誠不應指向公司實體,而應該指向自己的職業生涯,指向自己的專業領域和價值。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你是自己職業生涯的 CEO,公司只是你展示價值的平台。
在擺好了上面這一條大前提下,我覺得在工作中還是要轉變一下自己的心態。
可以把工作當作一種投資,或者把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一種生意經營,即使離職了,你能從中學到什麼?你從中能獲得什麼?
一個需求做完、一個項目完成、包括一段工作經歷落幕,我感覺都應該多去複盤複盤:比如我學會了什麼工具、學會了什麼程式碼技巧和調試技巧、學會了什麼流程……等等。
所以我們如果把目光往這個方向看,我們內心就會平靜一些,不會在這段工作旅程結束之後,只留下抱怨、遺憾、憤怒。
心態調整好之後呢,接下來還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關注。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持續保持可遷移的競爭力。
當今的技術世界變化太快,而作為程式設計師的我們則恰好處於這一洪流之中,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定期評估一下自己的市場價值:
如果明天就離開現在的公司,你的技能和經驗是否足以讓你在市場上獲得同等或更好的位置?
掌握不受特定公司限制的可遷移能力,才是真正的工作保障。
無論在公司工作多久,都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識,確保自己始終具有市場競爭力。
第二件事情則是:持續積累職業淨資產。
提到職業資產,有人可能會說,程式設計師也能有“職業資產”?
當然可以!
除了特定的技術、程式碼、框架可以作為自己可積累的能力資產之外,其實程式設計師的職業生涯裡也是可以有很多可固化和可積累的有形資產的。
比如你的技術經歷、思維、經驗、感悟是不是可以寫成技術部落格文字?
你寫的程式碼、工具、框架是不是可以形成開源項目?
你的工作筆記和踩坑記錄是不是可以整理成技術手冊?
不要將自身價值完全綁定在一家企業上,而是要想辦法在業內建立起自己的廣泛人脈網絡和個人專業聲譽。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工作經驗爛掉,而是要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技術資產化,將自己的過往經驗、知識、能力轉化成在行業裡有影響力的硬通貨。
如今的行動互聯網如此發達,不要將所有價值固化於一家公司,構建專業網絡、個人技術影響力和跨界能力,構建即使離開當前平台也能依舊存在的“職業淨資產”。
第三件事情就是:不要忘記關注程式碼之外的東西。
首先在工作中要有意識地拓寬自己的技能範圍,讓自己成為複合型人才,降低因特定崗位或行業變化而帶來的風險。
其次,很多程式碼之外的東西對如今的生存也很重要,因為思維如果不开阔出來的话,路可能就會越走越窄了。
其實很多程式設計師在年齡大了之後越來越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生存技能太過單一了,所以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不要把目光僅僅聚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還是要多培養一些其他方面的一些軟實力,會很有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軟技能》那兩本書,講的就是程式碼之外的一些軟技能和經驗,裡面提到了很多關於職場的分析,自我提高的一些路徑,個人的持續學習和成長,甚至包括像理財、健身、時間管理、心態調整等等。
有意識地去關注這方面東西的原因在於可以幫助自己把思維給開闊出來,畢竟很多時候有必要跳出來看問題,這時候這些軟技能往往就能發揮作用了。
另外,程式設計師作為一個有個性的創造性群體要專注精進技術這本身沒錯,但是職場畢竟也是一個充滿人情世故的江湖,所以掌握一些通用的職場規則、溝通藝術甚至是向上管理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埋頭趕路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時常抬頭看看周圍的環境和機會。
好了,那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分享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我們下篇見。
注:本文在GitHub開源倉庫「編程之路」 github.com/rd2coding/R… 中已經收錄,裡面有我整理的6大編程方向(崗位)的自學路線+知識點大梳理、面試考點、我的簡歷、幾本硬核pdf筆記,以及程式設計師生活和感悟,歡迎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