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川の電商水電行
Shopify 顧問、維護與客製化
💡
小任務 / 單次支援方案
單次處理 Shopify 修正/微調
⭐️
維護方案
每月 Shopify 技術支援 + 小修改 + 諮詢
🚀
專案建置
Shopify 功能導入、培訓 + 分階段交付

你好,我是伊勢川。

日前,我在夢想藝術主辦的學習會上進行了一個關於「從個人開發開始的B2B SaaS」的輕報告。本篇文章將基於該輕報告的內容,同時補充一些在輕報告中未能詳述的內容。

本文概述

這是我在個人開發六年後轉型為B2B SaaS的經歷。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開發過程中發生的事件、得到的教訓等詩意的內容,希望能激勵對個人開發感興趣的人們。不過,請注意,文中不包含立即可用的開發技巧等內容。

開發經緯

大約在2017年,由於有一位話很長的上司,我開始開發一個名為「minmeeting」的工具,旨在利用AI來支援會議。團隊使用這個工具後,效果遠超預期,因此我決定將它推廣到社會上,並參加東京都主辦的日本最大規模商業競賽。幸運的是,我進入了決賽,還有機會在出川先生的電視節目中亮相,反響熱烈。

image.png

由於這項服務,2019年我遇到了一家擁有共創促進方法的公司(HackCamp),我開始利用minmeeting的技術,開發一款支援共創促進的SaaS。

SaaS概述

ivan.png
https://hackcamp.jp/ivan/

我們提供的服務是「共創導航ivan」,旨在透過人與AI的共創,加速新業務的開發。該服務的特點如下:

  • 從實踐性的企劃制定,活用企業的既有資產與知識,提供突破人類思維偏見的想法支持
  • 不僅限於創意的發散支持,還進行評價與收斂的過程支持
  • 符合創新管理的國際標準「ISO56000系列」
  • 不僅限於個人思想碰撞,還支援團隊的共識形成
  • 可以根據企業的共識形成過程進行客製化(選項)

aiflow.png
人與AI的共創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人與AI進行對話的聊天型(例如:ChatGPT, Github Copilot)和AI自主產出結果的代理型(例如:Cline)。

共創導航ivan則是與聊天型和代理型不同,專為團隊使用而設計,AI支援團隊的共識形成過程是其核心理念。

產品內嵌入了促進團隊合意形成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AI支援發想、探索及評價、收斂的部分。

開發過程中的事件

不斷重做

回顧ivan的開發過程,過去六年中經歷了不斷的重做。

commits.png
這是github的紀錄。我一個人增加了61萬行,刪減了53萬行,這顯示出我重做的次數之多。(另外,依賴的庫未納入git,AI代理的程式碼在最近之前也未納入,因此這些數據只是基於手動撰寫與刪除的行數。)

重做的原因大多因為業務的轉型,包括框架的重大變更和依賴庫的切換等等。多少次讓我心灰意冷。以下列出幾個重做的典型例子。

  • 為了實現課金與計費,開發了票券管理系統,但因為課金模型改變而終止
  • 為了支援electron,推出Windows市場,但因為銷售渠道變更而終止
  • 與LINE官方帳號串聯進行行銷,但因為銷售方式變更而終止
  • 添加音聲朗讀功能以支援主持人,但使用頻率不高而終止
  • 從Angular 8開始,經過多次重大變更升級到最新版本
  • 模組過於龐大,因此進行有意義的分離,後來轉移至獨立模式
  • 轉移至Firebase的模組化Web SDK(雖然設計上已切斷對Firebase的直接依賴,但仍需進行相當的重寫)

無代碼化

經歷兩年的重做後,我意識到如果將現有功能抽象化並無代碼化,不論業務如何轉型,我都能夠自己重做,因此決定進行無代碼工具化。

在能夠輕鬆創建會議模式的情況下,相關的思維框架變得豐富,產品的價值也逐漸提升。

會議的過程因組織及關鍵人物的偏好而千變萬化,將這些變化整合到一個應用中頗具挑戰性,但無代碼化讓我能夠逐漸適應這些變化。

與生成AI的邂逅

在2022年底,ChatGPT快速流行,我認為這很有趣,便立即將其部分功能融入我的產品。當時是GPT-3.5,卻得到了足夠實用的評價,於是開始正式實現。

ChatGPT的界面非常適合個人探索使用,但因為必須輸入提示與上下文資料,使用於會議時却變得困難。而且,無法變更過去輸入的條件重新進行後續過程,所以無法再現思考過程和會議過程。

因此,我持續開發,目標是創建能夠直接再現這些思考過程和會議過程的UI。

此外,受到LangChain理念的影響,我不僅讓提示單獨執行,還能實現連鎖執行,這樣也能產出超越人類想像的結果。

目前,過程設計的功能仲只限於管理者,但一旦掌握這一過程設計,就會感到有趣並想要多嘗試,所以我希望最終讓最終用戶也能體驗到過程設計的樂趣。

與夥伴的相遇

這項AI功能的開發過程並不容易,讓其他人理解這功能的意義和趣味十分困難。最初連販售共創導航ivan的人都有些無法理解究竟我在做什麼。經過數次整備文檔、建立幾個範例,並進行幾次會議,才能讓他們意識到這項功能的巨大潛力和趣味。

被理解後,商業層面也感受到很大的潛力,因此與一直以來共同開發和銷售的HackCamp公司在2024年進行了資本聯合,將以SaaS ✕ 專業服務業務大規模推進。由此一來,團隊成員增多,體系漸漸完善。

以下是首次啟動的情況。

HackCamp發布的全新服務ivan的線下會議。
關於人與AI的共創過程,提出了各種想法。真讓人興奮。 #共創導航ivan pic.twitter.com/X1l8Iyfnp1
— Hal Seki ⿻ (@hal_sk) March 28, 2025

這讓我不再是一個人的開發者了。

與客戶的相遇

幸運的是,在「共創導航ivan」的新聞發布後,立刻有許多大型企業採用我們的服務。在商談中出現的意見很重要,但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獲得的反饋更是讓產品日益實用。隨著能夠納入這些反饋進行開發,我們的業務逐漸具體化。

2025年良好設計獎

與客戶的相遇促成了基於共創導航ivan構建的系統獲得了2025年良好設計獎。

image.png
https://www.g-mark.org/gallery/winners/31026?companies=4d83b3aa-1cb5-4e86-92fe-650a28125341&years=2025

關於良好設計獎,我本人並沒做什麼,但我非常感謝公司內外的所有相關人員,使我們得以獲得如此結果,我倍感欣喜。

開發以後的收穫

我想和未來要進行個人開發的人以及已經在進行的人分享一些在開發中學到的東西。

個人開發會不會魯莽?

若不以最大速度成長,則必死無疑。這在SaaS業界應該是個常識。在過去,我曾經遇到過幾次苦心經營的產品,卻因為競爭對手的壓倒性差距而被抹殺。

  • 在個人開發中,由於開發速度不夠,無法與對手競爭
  • 在個人開發中,因為信任度不足,B2B很困難,企業行業幾乎不可能
  • 在個人開發中,即使製作出好的功能,只要被某家大型企業抄襲就會結束

越想越覺得不利。
雖然心中有這樣的疑慮,但我也以如下想法鼓舞自己。

  • 與其盲目擴大開發團隊,倒不如妥善控制技術負債,或善加利用AI代理的開發方式會更快速
  • 信用不足的問題,只要與有信用的公司合作就能解決
  • 被抄襲影響不大,將重心放在不易被大企業觸及的小市場

最終,鼓勵我的這些話是正確的,
我脫離了漫長的個人開發階段,順利邁向業務化的路程。

一步一腳印,持續努力

在個人開發中,若隨意嘗試各種想做的事情,常常會因為資源不足而無法成就任何事情。無法成就任何事情反而會降低動力,也使得持續變得困難。

開啟公司的初期,我渴望盡快實現收益,因此難免會希望接下任何合同開發。但若想成立自己的產品公司,這樣只會事倍功半,應將重點放在產品的啟動。

即使專注於產品啟動,也需要認真思考當前業務發展最需要的事。作為開發者,容易只專注於開發,但若営業能讓業務增長,就必須做出即使停下開發也要花時間営業的判斷。

此外,即使目前需要專注於開發的判斷,也比起一味準備各種功能,應專注於具體的業務和問題,開發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功能。

專注於一件事,取得小型的成果,才能連結到下一步的動力。專注於一件事情持續努力,即使是一個人也能夠創造出相當的成就。

有關持續個人開發和提升生產力的創意,已經做了整理,請參考以下。
image.png
【相關文章】提升個人開發生產力的五個視角與32項創意

一人公司的缺點

在個人開發中,必須獨自負責從行銷、業務、客戶成功、支援、開發到後勤業務的一切。這既是擴展自己經驗與視野的機會,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是,經歷過一人公司後,我發現了一些缺點。

  • 難以獲得社會信用,開設銀行帳戶等可能會遇到困難
  • 想要為行銷而在社交媒體擴散內容,但一人難以進行擴散
  • 若想諮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專家(如行銷、法務、勞務、會計、稅務等),需不斷地尋找合適的人、聯繫、進行面談、簽約,並且計算稅金、支付費用等
  • 稅務申報等,由於無知或疏忽錯過申報期限會有罰金,而不會有人提醒你
  • 若不積極進行資訊收集,將會被拋在後面

在相對規模的企業中,能輕鬆諮詢財務或法務專家,若未遵守期限會有適當的部門進行提醒。僅僅身在公司內便能獲得許多業務所需資訊的分享機會。在隨著經歷一段時間的外部世界後,原本覺得繁瑣的期限提醒或分享會,實際上是非常感激的事情。

特別是安全性領域需要系統性的理解和細緻的知識

在個人開發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性。發布服務時,用户使用之前就可能面臨攻擊。

若使用PaaS,遵循平台建議事項會保證一定程度的安全,但由於PaaS的默認配置中可能存在陷阱,因此需全面檢查。如使用IaaS,則自負責任範圍的OS之上,設計、建構及測試都需更加謹慎。

舉個具體例子,共創導航ivan採用Google Cloud(部分使用Firebase)作為基礎設施,但在構建初期,因未了解以下檢查清單的存在,導致Cloud Functions的環境變數中放置了秘密資訊。
https://firebase.google.com/support/guides/security-checklist?hl=ja

幸運的是,並未發現利用此漏洞的攻擊紀錄,但這是一個警鐘。自此之後,我開始格外仔細地檢查雲平台提供的安全建議。

此外,PaaS之上的應用層完全是自己的責任,因此我定期繼續學習如下相關文獻,以持續更新我的系統性安全知識。
image.png
【相關文章】信息安全管理與信息處理安全確保支援士考試的經歷

更加,我也感覺到B2B服務的安全要求逐年嚴格,僅舉幾個要求便有所增加:

  • 認證對策(密碼政策、各種攻擊的防範、MFA、SSO、IP限制等)
  • 數據保護(通訊及儲存時的加密等)
  • 攻擊和入侵對策(WAF/IPS/IDS等)
  • 惡意軟體和脆弱性對策(病毒掃描、SCA、SAST、DAST等)
  • AI安全對策(禁止使用於學習數據等)
  • 可追溯性(審計日誌、備份等)
  • DR/BCP對策(冗餘性、故障自動恢復機制等)
  • ISMS(ISO27001, ISO27017)相等的安全管理體系與認證

這些也需要根據社會狀況不斷提前應對,時刻保持對資訊的掌握。

培養自己的產品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話題稍作轉換,最後介紹一下個人開發的樂趣。

受客戶邀請開發軟體,並得到客戶的感謝,這樣的工作也頗具成就感。
然而,當自己設計開發的軟體受到客戶喜愛的時候,那份成就感和樂趣是遙不可及的。(※僅是個人感受。)

自己創造的產品,自然而然會產生愛與責任感。這恰恰是持續投入的原動力。同時,當懷著愛去培養產品時,經常會有熱情的粉絲們聚集起來支持你。

總結

以上要點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

  • 起因不必大,無論是小的不滿,透過一個接一個的小成就,最終都能連結到大成果
  • 個人開發是拓展視野、學習多樣事物的契機,並能促進自我成長
  • 培養自己的產品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能增進對產品的愛與責任感,進而促進下一次學習

雖然寫了很多,但這篇文章想要最主要傳達的是,個人開發是有趣的,除了金錢的回報外還能獲得許多其他收穫,因此希望對此有興趣的人,能夠勇敢嘗試。

最後

image.png
https://dreamarts-pr.connpass.com/event/362008/
夢想藝術主辦的下一次學習會將於11月13日舉行。
如果您對AI✕產品開發的主題感興趣,請務必參加。


原文出處:https://qiita.com/Akira-Isegawa/items/9938c948996746b03a08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共有 0 則留言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 本月排行榜
🥇
站長阿川
📝26   💬9   ❤️7
656
🥈
我愛JS
📝4   💬13   ❤️7
284
🥉
御魂
💬1  
4
#4
2
評分標準:發文×10 + 留言×3 + 獲讚×5 + 點讚×1 + 瀏覽數÷10
本數據每小時更新一次
🔧 阿川の電商水電行
Shopify 顧問、維護與客製化
💡
小任務 / 單次支援方案
單次處理 Shopify 修正/微調
⭐️
維護方案
每月 Shopify 技術支援 + 小修改 + 諮詢
🚀
專案建置
Shopify 功能導入、培訓 + 分階段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