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時刻聽起來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

每個產品都會有那種神奇的「啊哈」時刻,也就是用戶最終「明白」並看到其價值的時刻。理論上,這顯而易見。但在實踐中,這卻是產品設計中最難的問題之一。

我在開發Typedream (一款我們最終出售的網站建立器)時親身體驗到了這一點。 「幫助人們建立網站上線」這個看似簡單的旅程,卻變成了我遇到的最複雜的挑戰之一。

我們以為我們知道

在 Typedream,我們認為 AHA 很明確:您的網站已建成。

因此,我們針對速度進行了最佳化。幾分鐘內即可從零加速到一:

  • 選擇模板

  • 加入您的詳細訊息

  • 太棒了,你有一個實時網站

這部分工作完成了。但接下來更難的部分來了,如何將一般使用者變成認真的使用者:

  • 客製化他們的網站

  • 向全世界發布

  • 升級到自訂域

事情就是從這裡開始破裂的。

會話重播就像盯著閉路電視錄像,隨機點擊、未完成的剪輯、憤怒點擊。漏斗圖告訴我人們在哪裡退出,但沒有告訴我原因。在用戶引導過程中詢問「你是誰?」雖然給了我們一些細分資料,但要將這些資料與行為聯繫起來卻很麻煩。

而當 Typedream 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多個入口點的一體化儀錶板時,事情就變得更加困難了。用戶來這裡是為了寫部落格嗎?是為了建立一個落地頁嗎?還是為了銷售數位產品?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期望,我無法清楚地了解他們的頓悟時刻是什麼,或者如何引導他們實現這一點。

我們的劇本

我們並沒有隻是坐著思考。我們執行了每個優秀創辦人或產品經理都會使用的策略,我仍然會向今天正在創業的任何人推薦這些策略:

分析漏斗(Posthog)

我們追蹤了從使用者引導 → 自訂 → 發布 → 升級的整個流程。這給了我們一些確切的資料。例如,我們發現 70% 的用戶選擇了模板,但只有 20% 的用戶選擇了客製化。這立刻就告訴我們該把重點放在哪裡。

發布前用戶訪談

在主要流程上線之前,我們先與使用者進行了測試。這有助於我們在廣泛推廣之前發現一些明顯的困惑點,例如在連接自訂網域時,有些步驟不明確。

正在進行的使用者訪談

我們定期與客戶溝通,並傾聽他們的故事。這些對話影響了無數的產品決策,從文案調整到使用者引導介面。

電子郵件提醒

我們隨後發出了提醒:發布您的網站,連接您的域名,試用此功能。一封簡單的電子郵件通常能重新啟動那些停滯不前的使用者。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

但即使有了這個劇本,我仍然常常覺得我們缺少了更深層的東西。

人們是因為好奇測試而放棄的嗎?還是他們真的是認真的客戶,卻遇到了阻礙?產品的哪些部分真正吸引了用戶,讓他們找到了「AHA」的靈感,又有哪些部分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

這些問題我一直無法完全解答。在 Typedream 被收購很久之後,這些問題依然縈繞在我的心頭。

今天可能實現什麼

這些天,我一直在研究自動播放 AI 的功能,它比 Typedream 的版本更令人大開眼界。它不需要我們花幾個小時觀看回放或費力地拼湊漏斗,而是能幫我們找到用戶猶豫的地方,以及他們目前所處的路徑和想要採取的行動。

最突出的是,它不僅告訴你用戶在何處退出,還會告訴你為什麼退出。無論他們是真的在通往「頓悟時刻」的路上,還是帶著完全不同的目標而來。這種背景資訊正是我在 Typedream 一直希望擁有的:一種能夠清晰地洞察意圖,而不僅僅是行為的方式。

這感覺不像是猜測,更像是終於看到全貌了。

我現在正在建造的下一個專案Sendegg也運用了同樣的原則。 Typedream 的經驗很明確:資料無所不在,但真正重要的是意圖。


原文出處:https://dev.to/putrikarunia/designing-for-the-aha-moment-with-ai-55mk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共有 0 則留言


精選技術文章翻譯,幫助開發者持續吸收新知。
🏆 本月排行榜
🥇
站長阿川
📝10   💬6   ❤️11
448
🥈
我愛JS
📝1   💬6   ❤️4
93
🥉
AppleLily
📝1   💬4   ❤️1
46
#4
💬2  
6
#5
💬1  
5
評分標準:發文×10 + 留言×3 + 獲讚×5 + 點讚×1 + 瀏覽數÷10
本數據每小時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