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結果:javascript

🔍 搜尋結果:javascript

在 React 使用 useWorker 來跑多執行緒,大幅改善 UX 效能

使用 useWorker 在單獨的執行緒中,處理昂貴且阻塞 UI 的任務。 眾所周知,Javascript 是一種單線程語言。所以,做任何昂貴的任務,它都會阻塞 UI 互動。用戶需要等到它完成,才能執行剩餘的其他操作,這會帶來糟糕的用戶體驗。 為了克服和執行這些任務,Javascript 有一個名為 [Web Workers](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API/Web_Workers_API/Using_web_workers) 的解決方案,它允許在 web 中執行消耗效能的任務時,瀏覽器不會阻塞用戶界面,使用戶體驗非常流暢。 本篇文章簡單介紹這個 hook。 原文出處:https://dev.to/nilanth/multi-threaded-react-app-using-useworker-gf8 --- ## Web Workers Web Worker 是一個在後台執行而不影響用戶界面的腳本,因為它在一個單獨的線程而不是主線程中執行。所以它不會對用戶交互造成任何阻塞。 Web Worker 主要用於在 Web 瀏覽器中執行昂貴的任務,例如對大量資料進行排序、CSV 導出、圖像處理等。 ![工作線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p2ikpn8va49460arsuum.png) 參考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昂貴的任務是由一個工作線程並行執行的,而不會阻塞主線程。當我們在主線程中執行相同的操作時,會導致 UI 阻塞。 ## React 中的 Concurrent mode 呢? React [並發模式](https://beta.reactjs.org/reference/react/startTransition) 不會並行執行任務。它將非緊急任務轉移,接著立即執行緊急任務。它使用相同的主線程來處理。 正如我們在下圖中看到的,緊急任務是使用上下文切換來處理的。例如,如果一個表正在呈現一個大型資料集,並且用戶試圖搜尋某些內容,React 會將任務切換為用戶搜尋,並首先處理它,如下所示。 ![任務切換](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7nc8978zlpi8gmrcxlnd.png) 當為同一任務使用 worker 時,表格渲染在一個單獨的線程中並行執行。檢查下圖。 ![反應工作者](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4tnoy22tqchmq8cuavdp.png) ## useWorker [useWorker](https://github.com/alewin/useWorker) 是一個通過 React Hooks 在簡單配置中使用 Web Worker API 的函式庫。它支持在不阻塞 UI 的情況下執行昂貴任務,支援 promise 而不是事件監聽器,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功能: 1. 結束超時 worker 的選項 2. 遠程依賴 3. Transferable 4. Worker status > useWorker 是一個 3KB 的庫 ## 為什麼不用 JavaScript 內置 web worker? 在使用 javascript web worker 時,我們需要加入一些複雜的配置,來設置多行程式碼的 worker。使用 useWorker,我們可以簡化 worker 的設置。讓我們在下面的程式碼中,看看兩者之間的區別。 ## 在 React App 中使用 JS Web Worker 時 ``` // webworker.js self.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event) { var numbers = [...event.data] postMessage(numbers.sort()) }); ``` ``` //index.js var webworker = new Worker("./webworker.js"); webworker.postMessage([3,2,1]); webworker.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Message from worker:", event.data); // [1,2,3] }); ``` ## 在 React App 中使用 useWorker 時 ``` // index.js const sortNumbers = numbers => ([...numbers].sort()) const [sortWorker] = useWorker(sortNumbers); const result = await sortWorker([1,2,3]) ``` 正如我之前所說,與普通的 javascript worker 相比,`useWorker()` 簡化了配置。 讓我們與 React App 整合並執行高 CPU 密集型任務,來看看 useWorker() 的實際執行情況。 ## Quick Start 要將 useWorker() 加入到 React 專案,請使用以下命令 `yarn add @koale/useworker` 安裝套件後,導入 useWorker()。 `import { useWorker, WORKER_STATUS } from "@koale/useworker";` 我們從函式庫中導入 useWorker 和 WORKER_STATUS。 **useWorker()** 鉤子返回 workerFn 和 controller。 1. `workerFn` 是允許使用 web worker 執行函數的函數。 2.controller 由 status 和 kill 參數組成。 status 參數返回 worker 的狀態和用於終止當前執行的 worker 的 kill 函數。 讓我們用一個例子來看看 **useWorker()**。 使用 **useWorker()** 和主線程對大型陣列進行排序 首先建立一個SortingArray元件,加入如下程式碼 ``` //Sorting.j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 useWorker, WORKER_STATUS } from "@koale/useworker"; import { useToasts } from "react-toast-notifications"; import bubleSort from "./algorithms/bublesort"; const numbers = [...Array(50000)].map(()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00000) ); function SortingArray() { const { addToast } = useToasts(); const [sortStatus, setSortStatus] = React.useState(false); const [sortWorker, { status: sortWorkerStatus }] = useWorker(bubleSort); console.log("WORKER:", sortWorkerStatus); const onSortClick = () => { setSortStatus(true); const result = bubleSort(numbers); setSortStatus(false); addToast("Finished: Sort", { appearance: "success" }); console.log("Buble Sort", result); }; const onWorkerSortClick = () => { sortWorker(numbers).then((result) => { console.log("Buble Sort useWorker()", result); addToast("Finished: Sort using useWorker.", { appearance: "success" }); }); }; return ( <div> <section className="App-section"> <button type="button" disabled={sortStatus} className="App-button" onClick={() => onSortClick()} > {sortStatus ? `Loading...` : `Buble Sort`} </button> <button type="button" disabled={sortWorkerStatus === WORKER_STATUS.RUNNING} className="App-button" onClick={() => onWorkerSortClick()} > {sortWorkerStatus === WORKER_STATUS.RUNNING ? `Loading...` : `Buble Sort useWorker()`} </button> </section> <section className="App-section"> <span style={{ color: "white" }}> Open DevTools console to see the results. </span> </section> </div> ); } export default SortingArray; ``` 這裡我們配置了 useWorker 並傳遞了 bubleSort 函數來使用 worker 執行昂貴的排序。 接下來,將以下程式碼加入到 App.js 元件,並導入 SortingArray 元件。 ``` //App.j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 ToastProvider } from "react-toast-notifications"; import SortingArray from "./pages/SortingArray"; import logo from "./react.png"; import "./style.css"; let turn = 0; function infiniteLoop() { const lgoo = document.querySelector(".App-logo"); turn += 8; lgoo.style.transform = `rotate(${turn % 360}deg)`; }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App() { React.useEffect(() => { const loopInterval = setInterval(infiniteLoop, 100); return () => clearInterval(loopInterval); }, []); return ( <ToastProvider> <div className="App"> <h1 className="App-Title">useWorker</h1> <header className="App-header"> <img src={logo} className="App-logo" alt="logo" /> <ul> <li>Sorting Demo</li> </ul> </header> <hr /> </div> <div> <SortingArray /> </div> </ToastProvider> ); } ``` 我們已將 React 徽標加入到 **App.js** 元件,該組件每 **100ms** 旋轉一次,以直觀地表示執行昂貴任務時的阻塞和非阻塞 UI。 執行上面的程式碼時,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按鈕 Normal Sort 和 Sort using **useWorker()**。 接下來,單擊 Normal Sort 按鈕在主線程中對陣列進行排序。我們可以看到 React 徽標停止旋轉幾秒鐘。由於排序任務阻塞了UI渲染,所以排序完成後logo又開始旋轉了。這是因為兩個任務都在主線程中處理。檢查以下gif ![正常排序](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74iuo6qd36qbvpr9iaz.gif) 讓我們使用 [chrome 性能記錄](https://developer.chrome.com/docs/devtools/performance/) 檢查其性能分析。 ![性能正常](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8eclh8a6o7g9xzta03ic.png) 我們可以看到 Event: click 任務用了 **3.86 秒** 來完成這個過程,它阻塞了主線程 3.86 秒。 接下來,讓我們嘗試使用 **useWorker()** 選項進行排序。點擊它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 react logo 還在不間斷的旋轉。由於 useWorker 在不阻塞 UI 的情況下在後台執行排序。這使得用戶體驗非常流暢。檢查以下gif ![工人排序](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xe5ci0p3hy5nca4321cg.gif) 您還可以使用 `sortWorkerStatus` 在控制台中看到 worker 狀態為 **RUNNING**、**SUCCESS**。 讓我們看看這種方法的性能分析結果 ![主線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bxsl696fld6u79dqpwra.png) ![工作線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fcnwe2lczguyxgfqftrj.png)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第一張圖片表示主線程中沒有長時間執行的進程。在第二張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排序任務由一個單獨的工作線程處理。所以主線程沒有阻塞任務。 您可以在以下沙箱中試用整個範例。 https://codesandbox.io/embed/useworker-sorting-example-041qhc?fontsize=14&hidenavigation=1&theme=dark ## 何時使用worker 1.圖像處理 2. 排序或處理大資料集。 3. 大資料CSV或Excel導出。 4. 畫布繪圖 5. 任何 CPU 密集型任務。 ## useWorker 的限制 1. web worker 無權存取 window 物件和 document。 2. 當 worker 正在執行時,我們不能再次呼叫它,直到它完成或被中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建立兩個或多個 useWorker() 鉤子實例。 3. Web Worker 無法返回函數,因為響應是序列化的。 4. Web Workers 受限於最終用戶機器的可用 CPU 內核和內存。 ## 結論 Web Worker 允許在 React 應用程式中使用多線程來執行昂貴的任務而不會阻塞 UI。而 useWorker 允許在 React 應用程式中以簡化的掛鉤方法使用 Web Worker API。 Worker 不應該被過度使用,我們應該只在必要時使用它,否則會增加管理 Worker 的複雜性。

JavaScript 系列八:結語

恭喜你完成了一系列的專案開發挑戰 放眼市面上的新手教材,應該沒人會把作業設定到這麼困難! 但我認為時機差不多了,所以要求一些有挑戰性、有趣的專案來讓你做,應該難不倒你 而且這種只用基本功能,就完成複雜專案的經驗,有助於掌握框架的本質、熟練框架基礎 既然你通通順利完成了,代表你的學習狀況「相當不錯」...... 再次跟你說聲恭喜! --- 這些專案內容,已經相當接近實務上、職場上會遇到的開發需求 也就是說,你的開發經驗已經「大大提升」了不少 事實上,光是目前的技能與經驗,已經可以應付職場上絕大多數的功能要求 你已經離「進入職場工作」,又大大靠近了一步! 但是呢,要能夠與團隊共同開發中大型專案,還是需要學習框架進階觀念、生態系、以及 JavaScript 生態系各種工具 坊間補習班,通常會在課程很早期開始教上述這些內容。我認為這會令學習者非常眼花撩亂 所以我讓你僅僅學完 `Essentials` 的內容,就立刻動手開發複雜、好玩的應用程式 我認為這樣才能清楚認識框架的強大,以及知道「工具不是導入越多、搞得越複雜就越好」 而是要視情況,只導入必要的、大小適宜的技術工具,這樣才能收放自如 那麼更大型的專案,又該引入哪些進階觀念、生態系工具呢? 這些會在後續的課程提到! --- 消化、研究完本課程之後,關於 JavaScript 更多必學的基本觀念 請接著前往「自學網頁の嬰兒教材:JavaScript(九)」開始學習吧! 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course/QxMYx5

JavaScript 系列八:第5課 ── 體重追蹤應用程式

## 課程目標 - 能夠寫出體重追蹤應用程式 ## 課程內容 找套件時,如果官方沒有提供特定框架的版本,通常會有開發者,自行包裝一個,分享給大家使用 搜尋 `how to use 套件名稱 in 框架名稱` 大概就找得到相關資源了 舉例來說,這款圖表套件,官方沒有提供框架版本 https://www.chartjs.org/ 但是社群就有人做好了 https://vue-chartjs.org/ --- 介紹一個網站 https://dribbble.com/ 業界設計師,經常在上面搜尋別人的成品、找靈感、分享靈感 除了在 google 搜尋關鍵字,也可以常常到 Dribbble 搜尋 --- 這一課來寫體重追蹤應用程式 關鍵字 `weight tracking`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replit.com/ 來寫作業 這次作業的規格如下: - 這種程式應該要讓人註冊登入使用,需要後端配合,但我們簡化吧:免登入、把資料存在 local storage 就好 - 此程式能夠新增一筆體重資料,input 欄位有「體重」、「日期」 - 有清單列表顯示每一筆輸入的資料,按照日期排序。每筆資料旁邊有刪除按鈕 - 使用 Chart.js 將體重的走勢,用折線圖(Line Chart)呈現 - 請「不要」使用社群包裝的版本(vue-chartjs),學著自己在框架內導入套件 --- 提示:vue 跟 chart.js 整合的時候,有一個地雷!會導致 `RangeError: Maximum call stack size exceeded ` 要解決這個地雷,請參閱這邊的討論 https://codelove.tw/@birdie2019/post/Ja69K3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八:第4課 ── 行事曆應用程式

## 課程目標 - 能夠寫出行事曆應用程式 ## 課程內容 現在新推出的大部份 javascript 套件,都會提供 native(原生)、React、Vue 三種版本,方便使用 舉例來說,這款行事曆套件,就有多種版本 https://fullcalendar.io/ 也有易安裝的 CDN 版本 https://fullcalendar.io/docs/initialize-globals --- 所謂的 React、Vue 或是任何框架版本,其實就只是把套件,根據框架規格,封裝成元件而已 (元件的觀念,之後會教,先別擔心) 套件會大量跟 DOM 互動,框架也會跟 DOM 互動,兩者容易衝突,使用上通常會 bug 一大堆 所以官方會推出套件版本,改掉一些底層寫法,方便框架用戶使用 如果沒有,那就由開發者自己小心管理,通常也沒太大問題 就是把初始化相關放在 `mounted` 裡面,然後狀態更新時,找方法與套件狀態同步,就這樣而已 --- 這一課來寫行事曆應用程式 關鍵字 `calendar app ui`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replit.com/ 來寫作業 這次作業的規格如下: - 這種程式應該要讓人註冊登入使用,需要後端配合,但我們簡化吧:免登入、把資料存在 local storage 就好 - 有一個「新增活動」按鈕,點擊可以輸入「活動名稱」、選擇「活動日期」與「活動時間」 - 不用做成「開始、結束」兩個時間點,就做成開始時間就好 - 日期時間的 UI,請使用 https://github.com/xdan/datetimepicker - 上述功能,可以做成 modal 視窗(輸入欄位放在視窗內),也可以直接把輸入欄位都放在畫面上 - 使用 FullCalendar 呈現行事曆,將活動顯示在對應日期 - 點擊行事曆內的活動,可以刪除活動。請使用 javascript 內建的 `confirm` 函式,確認「是否刪除此筆活動?」後刪除 - 請「不要」用官方 Vue 版本,請用 CDN 版本,學著自己在框架內導入套件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八:第3課 ── 分帳應用程式

## 課程目標 - 能夠寫出分帳應用程式 ## 課程內容 實務上,在開發應用程式,難免需要用到一些數學計算 通常也不用到太進階,大概國中數學的內容就很好用了 我個人經驗是,其實國中數學、高中數學的內容,超級強大、好用 只是大家普遍是填鴨式教育出身,失去創意、不知如何運用了 --- 這一課來寫分帳應用程式 關鍵字 `bill split online` `分帳 app` `splitwise 網頁版`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replit.com/ 來寫作業 這次作業的規格如下: - 這個程式的用途,是跟一群朋友出遊時,方便均分所有支出 - 可以隨時打開使用,所以資料要隨時存到 local storage - 可以清楚看到,誰目前還欠多少錢、誰目前先出了多少錢 - 旅遊結束時,可以根據上述資料,快速地互相結清帳款 UI 規格如下: - 頁面上有一個「分帳成員」清單,裡面列出目前參與分帳的成員 - 有一個「新增成員」按鈕,點擊可以輸入「成員姓名」後新增 - 有一個「新增支出款項」按鈕,點擊可以輸入「款項名稱」、「款項金額」,並且可以選擇「由誰付款」 - 上述兩個功能,可以做成 modal 視窗(輸入欄位放在視窗內),也可以直接把輸入欄位都放在畫面上 - 頁面上條列出所有帳款,顯示付款人、金額、款項名稱,旁邊有刪除按鈕 - 在「分帳成員」清單內,每個成員旁邊顯示「應付金額」或者「應收金額」,分別顯示為紅色、綠色(目前總支出,除以成員人數之後,與成員目前代墊支出的差額) - 頁面上有一個「旅程結束」按鈕,點擊後刪除所有成員、所有款項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結語

恭喜你完成這份奇怪的 Vue 入門課程 如同我在這門課程中不斷強調的 任何的技術工具,其實都充滿了大量的過時觀念、多餘觀念、錯誤觀念 也就是很多小功能、小語法,要嘛是已經很少人在用了,要嘛是重複設計了,要嘛是根本設計失敗了。這些學了也用不到 偏偏你在補習班或者上網自學的時候,沒有人敢跟你這樣講。因為講的人自己也不太確定、沒有真正深入了解 所以我在這門課程只引導你使用最基本的語法、用最基本的功能 你已經完成了所有作業,代表這些基本功你都順利掌握了 不要小看這種只專注在基本功的學習方法 把基本功摸熟的人,在有必要學習任何進階觀念的時候,會比別人更快融會貫通 --- 偷偷跟你說一句,即便是業界工程師、業界講師,大多數人對於程式設計、大型工具的許多觀念,也都是一知半解的 這沒有什麼問題,我也總是跟你說:能解決問題就好 比較有問題的是:不確定的東西,要知道自己不懂、承認自己也不確定。在有必要的時候,要知道往哪個方向去深究 除此之外,既然自己也不太確定,就不要跟別人說 XXX 寫法一定比 YYY 寫法好,諸如此類的話 在程式開發這個圈子,絕大多數意見,都只是主觀意見,卻被講得好像是科學證明過的公認客觀意見、有對錯之分。這絕非事實 請積極學習,但也請保持懷疑&批判的態度。面對新工具、新觀念,不需要感到太困擾或者焦慮 --- 翻閱 Vue 官方文件,你會發現 `Essentials` 這個段落,你幾乎通通讀完了 這些就是 Vue 的基礎觀念,已足夠你開發出各種易於維護、架構彈性的中型應用程式了 那麼該如何開發大型應用程式呢?那就需要更進一步學習模組化、元件等等的觀念 這些會在後續的課程提到! --- 消化、研究完本課程之後,關於 JavaScript 更多必學的基本觀念 請接著前往「自學網頁の嬰兒教材:JavaScript(八)」開始學習吧! 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course/jqe6xX

JavaScript 系列七:第7課 ── 認識 Template Refs

## 課程目標 - 認識 Template Refs ## 課程內容 來讀一下 Template Refs 的說明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template-refs.html 簡單來說,在我們使用了任何前端框架之後,就已經把「所有 DOM 更新相關」的工作,委託給了框架處理 我們從此只要寫框架提供的語法就好了,不要直接去操作 DOM! 不然的話,框架已經接手了整個 DOM,你又在某些地方對 DOM 做出更新,會引起衝突,會造成很多 bug! 而且這種 bug 很難處理,因為你不知道框架實際上是怎麼更新 DOM 的,需要深入研究框架背後的機制才行 所以才會說,用了框架,就請避免操作 DOM 但是,很多時候,會需要用一些現成的第三方套件(例如你學過的一堆 jQuery 外掛套件),那些套件初始化設定時,又都需要提供一個 selector 這種情況下,Vue 提供了 ref 功能,讓你可以存取「vue 底下真正的 DOM」,可以拿來跟其他小套件整合 ---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心想: 「那我如果不使用 ref,我就是要直接使用 `document.querySelector()` 來抓取 DOM 元素,然後作為參數放進其他小套件執行,會怎樣?」 老實講,根據我個人經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實也根本不會怎麼樣,程式還是可以順利運作的 所以,你真的要這樣做,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真的遇到很難解決的 bug,例如抓不到 DOM 元素、抓錯 DOM 元素時,記得往這方向研究一下就是了!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在輸入記事內容的地方,為了加強 UX,我們來加上 autosize 功能 請使用此款套件 https://github.com/jackmoore/autosize 將 textarea 加上 autosize 功能吧!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6課 ── 認識 Lifecycle Hooks 與 Watchers

## 課程目標 - 認識 Lifecycle Hooks 與 Watchers ## 課程內容 來認識一下 Lifecycle Hooks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lifecycle.html 簡單來說,在 vue 執行階段,又可分為 `mounted` `updated` `unmounted` 等等,將近十個時間點 根據應用程式的需要,可以在這十個時間點,進行必要的檢查&執行特定任務 但是,實務上,除了 `mounted` 經常用來跑一些初始化任務之外,其餘的時間點,幾乎不會用到 所謂 Lifecycle Hooks 是一個有點過時的觀念!稍微讀一下就好,相關功能大多被 Watchers 取代了 --- 接著就來認識一下 Watchers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watchers.html 簡單講,在 Vue 中,所謂的 Reactivity 已經很好用了: 「某些變數在更新之後,其他相關變數、以及畫面 UI,會跟著自動更新」 除此之外,還可以進一步使用更進階功能: 「隨時監控某些變數,如果發現它們更新,就執行一些相關的任務」 這些任務我們稱之為 `副作用(side effects)` 關於 side effects 怎麼解釋,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主題 這邊先不詳談,目前有點困惑沒關係,作業中會讓你練習一下,先有點小感覺就好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一課要來做自動儲存功能 請使用 Watchers 去監聽 `notes` 狀態 每次 `notes` 有更新,就自動儲存到 Local Storage 裡面! 接著,在 `mounted` 裡面檢查 Local Storage 如果有資料,就把資料更新到 `notes` 裡面 如此一來,就完成了自動儲存功能,連儲存按鈕都不用做! --- 提示:普通的 watchers 不夠用,要使用 Deep Watchers 這部份有點難解釋,你先知道:普通的 data 變數型態,例如字串、數字、布林,可以用普通的 watcher 但如果是陣列或物件型態的 data,就要使用 Deep Watchers 先知道這樣就好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5課 ── 學習 Vue 事件處理的寫法

## 課程目標 - 學習事件處理的寫法 ## 課程內容 來學一下事件處理的寫法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event-handling.html 眼花撩亂沒關係,我已經多次告訴過你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不用把這些東西看得太神奇,這些東西的背後,就只是你已經寫過的 html `onclick` 那些東西而已,只是多加一層「抽象化」,由 Vue 中介在中間管理 DOM 我們在寫 Vue 的時候,就是「完全不親自操作 DOM」了,通通交由 Vue 處理 我們負責專心管理 application state 就好,不用費心思去管理 DOM 用了框架,就不要再去直接操作 DOM,否則會跟框架起衝突、讓程式充滿 bug --- 有件事我必須說一下,就是 `@click` 後面可以放函式名稱,也可以直接執行函式 這個設計,實在很糟糕!我非常不喜歡!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button @click="hello1"> hello 1 </button> <button @click="hello2('John')"> hello 2 </button>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methods: { hello1() { alert('hi'); }, hello2(name) { alert('hello ' + name) } } }).mount('#app') </script> ``` 以上範例,在 `@click` 裡面的內容,到底要不要加上小括號 `()`? 乍看之下,根本無法理解。要翻閱文件,才發現原來兩種寫法都可以 我認為這違反了程式碼風格應該要 `保持一致性(consistency)` 的原則 Vue 這種彈性設計,讓程式碼變得令人困惑、難以理解 --- 再提一件事,Vue 的 template 中,雙引號的內容,到底是 `變數` 還是 `字串`? ``` <button @click="greet">Greet</button> ``` 這個 greet 是函式名稱,是變數 ``` <div :class="{ active: isActive }"></div> ``` 這裡在雙引號內容,宣告 JSON 物件,所以是變數 ``` <template v-if="ok"> ``` 這裡是變數,變數型態大概是布林 ``` <div class="active text-danger"></div> ``` 這裡是字串 ``` <input :value="text" @input="event => text = event.target.value"> ``` 這邊的 `text` 到底是字串還是變數? ``` <input ref="input"> ``` 這邊的 `input` 到底是字串還是變數? 透過觀察可以發現,冒號開頭 `:`,或者小老鼠開頭 `@` 或者縮寫法 `v-` 開頭的,雙引號裡面是變數 不然的話,就跟普通 html attribute 一樣,雙引號裡面就只是字串而已 對於 Vue 這種彈性設計,我一樣「非常不喜歡」! 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主觀看法,一定很多人覺得又好寫、又彈性 這對於只想快速開發、懶得追根究底的新手,可能很方便 但在深入思考、試著搞懂資料型別、試著像資深工程師一樣思考的時候,會造成很多額外的困惑 --- 我想說的是,遇到這類問題,你就多試一下、多翻官網文件 然後不要覺得自己很笨、被框架嚇傻了 要知道複雜的工具,本身背後就代表多種不同的主觀偏好,然後那些主流觀點,可能真的不怎麼樣,所以不是你的問題 隨著更有經驗之後,你會能夠做出各種主觀的判斷、能夠比較各種設計的優劣之處 目前階段,你就先想辦法讓程式能跑、能完成任務就好了! --- 再來學一下表單欄位內容的處理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forms.html 在上個系列課程中,我們學過 data model + render function 的寫法 使用框架之後,則變成,就連表單欄位內容,也是 data model 的一部份 乍聽之下有點怪,其實,實際寫過之後,會發現還滿方便的!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input v-model="username"> <button @click="greet"> Greet </button> <h1> {{ username }} </h1>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name: "John Doe" } }, methods: { greet() { alert('Hello, ' + this.username); } } }).mount('#app') </script> ``` 正因為把 `欄位中目前輸入的值` 視為 `當前應用程式的狀態` 的一部份 所以可以隨時取得表單欄位內容,而不用像以前那樣,要透過 DOM selector 之類的,去找到元素、才拿到內容! 一樣,表單欄位內容的取得,寫法多種,就挑順眼、簡單的來用即可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次要來開發「新增」與「刪除」功能囉! 請在記事列表的上方: - 新增一個 `input` 來輸入「記事標題」 - 新增一個 `textarea` 來輸入「記事內容」 - 新增一個 `select` 來選擇顏色 - 新增一個「新增」按鈕,點擊之後,會新增記事 - 請將這些欄位的內容,放在 application state 裡面管理 然後,請在每則記事的裡面,新增一個「刪除」按鈕。點擊之後,會刪除記事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2課 ── 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與便利

## 課程目標 - 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與便利 ## 課程內容 來學 Vue 之中 Reactivity 的基本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reactivity-fundamentals.html 老樣子,大部份看不懂沒關係,稍微有個印象就好 記得之前的課程,每次更新完 state,你都要接著去執行 `render()` 函式嗎? 所謂 Reactivity 就只是說:當你更新完 application state 之後,Vue 會自動幫你更新 UI 上的內容 就只是這樣,不要把它想得太複雜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嗨,我是 {{ user.name }} <button @click="changeNewName"> 改名字 </button>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 { name: "John Doe" } } }, mounted() { this.user.name = "Frank" }, methods: { changeNewName() { this.user.name = "Kevin" } } }).mount('#app') </script> ``` 到 jsfiddle 跑跑看,看看畫面上出現什麼 `mounted` 是 vue 將畫面第一次載入之後,可以安排任務的地方,通常會放一些「系統初始化任務」 `@click` 跟 `methods` 那些,就只是操作事件的寫法而已,先照做就好 以上兩點,後面課程會詳談 --- 在 Vue 文件中,你會到處看到 `this` 這個關鍵字 要存取 application state,有時前面要加 `this.` 有時又不用 關於 `this` 關鍵字,它是一個 JavaScript 程式語言裡面過時又晦澀難懂的觀念 我不想細談,你也先不用研究。就先照做、程式能跑就好了 反正改天你真的遇到問題,大概知道要往這方向研究就是了 --- 接著來學 Vue 之中 Computed 屬性的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computed.html 老話一句,看不懂沒關係 雖然大家都說用這寫法,效能會比較好、程式碼會比較優雅 但實際上,我自己在好幾個專案,就完全不使用任何 `computed` 功能 一律通通只用 `methods` 來寫程式,根本也不會怎麼樣 --- 在整門系列課程,會常常像這樣,我叫你讀官網文件的很多內容 但我接著又會說,看不懂沒差,其中 XXX 根本沒用,其中 YYY 也沒必要用,只學 ZZZ 就好 這些都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如果你在網路上找資料,會看到許多工程師,有跟我完全相反的建議 這是軟體工程師圈子的常態,充滿各種主觀喜好、偏見,你要習慣一下 (如果你很好奇我是怎麼做出這些判斷的,請重新閱讀此系列課程,第一篇文章:前言,裡面的最後一段) 你不需要完全同意我的觀點,在研究過程中,如果你有發現比較喜歡的寫法,就直接用沒關係 如同我多次提醒過: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好,你就隨便寫沒關係 各種做法細微的差異,將來有一天你會慢慢理解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一課來簡單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就好 也就是簡單更新一下 application state 就好 請加入 `mounted` 函式,在裡面把「第一個記事」的內容更新為「多出門、到處走走、也要多運動」 完成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春節行程安排,看起來積極多了~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1課 ── 認識 Vue 基本環境與 render state

## 課程目標 - 能夠運行 Vue 基本環境 - 能夠 render state ## 課程內容 身為工程師,要習慣到處翻閱各種技術文件 這次的課程,我不會手把手帶領,細談所有觀念 我會一次提供一個官網連結。請你一邊閱讀,一邊把其中的範例貼到 jsfiddle 跑跑看 我會額外提供簡單介紹&關鍵字,然後補充一些注意事項 官網文件內容是英文,如果對英文沒把握,就去翻中文官網 https://cn.vuejs.org/guide/introduction.html 但是,長遠來說,還是要逐漸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行 --- 先學基本的安裝&運行 - https://vuejs.org/guide/quick-start.html 這系列課程,我們用最簡單的 CDN 環境來跑就好了,先只學 CDN 那一段就好 --- 接著來學 Vue 最基本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application.html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template-syntax.html 內容很多,大部份看不懂沒關係,稍微有個印象就好 如同我在前言所說,同一件事有很多種花俏寫法,你根本不用全部學會 這一課我們只要學會如何 render state 就好了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 user.name }} 喜歡吃 {{ fruits[0].name }} 以及 {{ fruits[1].name }}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 { name: "John Doe" }, fruits: [ { name: "Apple", }, { name: "Banana", }, ] } } }).mount('#app') </script> ``` 上面這段範例,在 `data()` 函式將 application state 準備好 然後只要將一段作為 UI 的 html 寫好,我們稱之為模板(template) 接著 Vue 就會把 state 放進 template 裡面,把結果給 render 出來 貼到 jsfiddle 跑跑看吧,你會發現非常簡單、好理解 ## 課後作業 這系列課程,我們要模仿 Google Keep 製作一個應用程式 請先把玩一下 Google Keep https://keep.google.com/ 作業使用 jsfiddle 來寫 --- 這一課先簡單呈現 UI 就好 請使用以下這段 code 作為 application state ``` data() { return { notes: [ { title: "春節行程安排", content: "吃飽睡,睡飽吃", color: "red", }, { title: "工作待辦事項", content: "詢問各家廠商報價", color: "green", }, { title: "運動健身計畫", content: "每天早上六點去健身", color: "blue", }, ] } } ``` 使用以下這段 code 作為 template ``` <div id="app">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一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一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二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二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三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三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 - 陣列內容就只有三筆資料,就只要顯示這三筆資料就好 - 在 application state 裡面的陣列,直接用 `索引` 來取出值就好,這一課先不用寫 for 迴圈 - color 這一課還不會用到,可以先忽略沒關係 - 請在 `<style>` 加上一些樣式,讓整個頁面漂亮一點 - 每則記事可以單純的放進網頁就好,不用像 Google Keep 那樣花式的排版(那種叫瀑布流排版,很難寫)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