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結果:')

🔍 搜尋結果:')

# JS油猴系列-遮蔽廣告(D卡未登入)腳本、自定義新增名單

## 前情提要 逛論壇或網站常常有惱人的蓋板廣告,要馬就是要你登入、註冊, 要馬就是搞一堆課程的販售廣告, 對重視使用者體驗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場噩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模擬了AdBlock的其中一個功能,刪除頁面上的元素! 乾乾淨淨才是王道阿。 ## 效果 按下ctrl+Q啟動刪除元素模式: ![](https://i.imgur.com/411nh3Q.png) 被選取的會加上邊框色彩,讓人確認是否要刪除: ![](https://i.imgur.com/zPEKMhC.png) 點選確認後: ![](https://i.imgur.com/nnOY4Ji.png) 煩人的元素就此消失在這個永恆的宇宙裡。 ## 觀念筆記 ### 套件一:toastr ```javascript= //toast.js cdn匯入 const toastJS = ` <link href="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toastr.js/2.1.4/toastr.min.css" rel="stylesheet" /> <script src="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toastr.js/2.1.4/toastr.min.js"></script>` $('body').append(toastJS); ``` ![](https://i.imgur.com/lNDch3V.png) [測試效果反應網站](https://codeseven.github.io/toastr/demo.html) ![](https://i.imgur.com/v95GUfO.png) [[十分鐘學習] toastr - 簡易提示訊息](https://ithelp.ithome.com.tw/articles/10197861) ### 套件二:SweetAlert2 ```javascript= //設定cdn使用Sweetalert套件 let Sweetalert2=`<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sweetalert2@11"></script>` $('html').append(Sweetalert2) ``` ![](https://i.imgur.com/qUeTUlj.png) ![](https://i.imgur.com/FJH8EMX.png) 有提供很多API範例,還可以自己定義可愛的小動物XD [官方網站](https://sweetalert2.github.io/) ### 監聽鍵盤組合鍵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keydown', function(e){ if(e.which==81 && e.ctrlKey==true){ //..... } ``` ### Object.assign 動態修改樣式 ![](https://i.imgur.com/AzZMRCc.png) [用JS動態修改CSS的三種寫法,花式JS玩弄樣式,嚇死你的同事!](https://codelove.tw/@JsLover0018/post/Ja64Kx) ## 油猴程式碼 ```javascript= // ==UserScript== // @name 刪除廣告元素 // @namespace http://tampermonkey.net/ // @version 0.1 // @description try to take over the world! // @author You // @match *://*/* // @require https://code.jquery.com/jquery-3.6.3.min.js // @icon https://www.hexschool.com/ // @grant none // ==/UserScript== (function() { //--------------------------------------- // 宣告變數 let set let Check = true; let List=[] //設定選取的border色彩效果 let styleNeon = `@keyframes neon-color { from { filter: hue-rotate(0deg); } to { filter: hue-rotate(360deg); } }` $('style:last').append(styleNeon) //設定cdn使用Sweetalert套件 let Sweetalert2=`<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sweetalert2@11"></script>` $('html').append(Sweetalert2) //使用者點選某個元素 執行刪除元素function function SetDeleteEl(e){ e.preventDefault(); set=e.target.class console.log(set) const border={ border:"4px dotted red" } const Neon={ animation: "neon-color 2.5s linear infinite" } const NoBorder={ border:"none" } const StopNeon={ animation: "" } Object.assign(e.target.style,border) Object.assign(e.target.style,Neon) //e.target.remove() if (Check==true){ Swal.fire({ title: '確定要刪除這個元素?', showDenyButton: true, showCancelButton: false, confirmButtonText: '確認', denyButtonText: `取消`, }).then((result) => { /* Read more about isConfirmed, isDenied below */ if (result.isConfirmed) { e.target.remove() List.push(e.target.className) localStorage.setItem('List',List); Check=false; Swal.fire('成功刪除此元素!', '', 'success') } else if (result.isDenied) { Check=false; Swal.fire('動作已取消', '', 'info') Object.assign(e.target.style,NoBorder) Object.assign(e.target.style,StopNeon) }; }); } //選取流程結束後 解開選取流程的事件綁定 $('body').unbind('click',SetDeleteEl) } //toast.js cdn匯入 const toastJS = ` <link href="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toastr.js/2.1.4/toastr.min.css" rel="stylesheet" /> <script src="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toastr.js/2.1.4/toastr.min.js"></script>` $('body').append(toastJS); // 當使用者按下Ctrl+Q 就執行主程序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keydown', function(e){ if(e.which==81 && e.ctrlKey==true){ RemoveListItem(); toastr.options = { // 參數設定[註1] "closeButton": false, // 顯示關閉按鈕 "debug": false, // 除錯 "newestOnTop": false, // 最新一筆顯示在最上面 "progressBar": false, // 顯示隱藏時間進度條 "positionClass": "toast-bottom-right", "preventDuplicates": false, // 隱藏重覆訊息 "onclick": null, // 當點選提示訊息時,則執行此函式 "showDuration": "300", // 顯示時間(單位: 毫秒) "hideDuration": "1000", // 隱藏時間(單位: 毫秒) "timeOut": "2000", // 當超過此設定時間時,則隱藏提示訊息(單位: 毫秒) "extendedTimeOut": "1000", // 當使用者觸碰到提示訊息時,離開後超過此設定時間則隱藏提示訊息(單位: 毫秒) "showEasing": "swing", // 顯示動畫時間曲線 "hideEasing": "linear", // 隱藏動畫時間曲線 "showMethod": "fadeIn", // 顯示動畫效果 "hideMethod": "fadeOut" // 隱藏動畫效果 } toastr.success( "已開啟刪除元素模式!" ); $('body').on('click',SetDeleteEl) Check=true }}) function RemoveListItem(){ if (localStorage.getItem('List')!=null){ item=localStorage.getItem('List').split(',') for (i=0;i<item.length;i++){ item[i]='.'+item[i] item[i]=item[i].replaceAll(' ','.') try{ document.querySelector(item[i]).remove()} catch{} } // item='.'+item // item=item.replaceAll(' ','.') // document.querySelector(item).remove() } } //-------------------------------------------------------- })(); ``` ## 心得 短短150行左右的程式碼,就寫得好辛苦!(汗 過去寫過很多次類似的東西,所以基本上沒有卡關的地方, 只是設計邏輯、嘗試的過程還是比想像的還要耗精神( ´•̥̥̥ω•̥̥̥ ) 但寫出來比過去快很多,也比過去好看超級多的。 給自己一個讚讚! 重新把localstorge複習一遍,Object.assign、套件使用等。 算是一個確確實實的實力鞏固過程。 ## 延伸 未來可以新增控制黑名單元素的UI。 可以新增、刪除,看有哪些元素被列入要刪除的黑名單。

[前端學習] 用JS動態修改CSS的三種寫法,花式JS玩弄樣式,嚇死你的同事!

## 前情提要 還在寫行內樣式醜醜的嗎?教你不用寫css檔案,使用javascript來動態修改樣式的招數! 這樣子處理的層次又更不一樣, 前端之路有你有我,馬上來看看這是怎麼完成的。 ## 要修改CSS怎麼做呢?物件儲存 首先樣式寫成物件 ```css= const die={ display:"none" } ``` 為什麼要寫成物件呢?修改一種,可能看不出來,修改很多樣式就能感受到, 物件這個儲存方式是有它特別的美感與好處的。 下面我來舉例: ```css= const wrapperStyle =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50%)', width: '350px', backgroundColor: '#261d4a', borderRadius: '5px', transition: 'box-shadow .5s ease', overflow: 'hidden' }; ``` ## 語法介紹 Object.assign 使用範例 `Object.assign(element.style,Style)` element是你要修改的元素,Style是樣式寫的object 這是修改一個的情況,當像是上面很多屬性要改的話,我們物件與JS的好處就產生了! 直接使用迴圈來全部套入: ```javascript= const wrapper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wrapper'); for (let i = 0; i < wrapper.length; i++) { Object.assign(wrapper[i].style, wrapperStyle); } ``` [MDN官網說明](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Object/assign) [JS 原力覺醒 Day27 - JS 常用 API - Object.assign && Object.defineProperty](https://ithelp.ithome.com.tw/notifications) ## 還有沒有別的寫法? 有。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Element").style.cssText = ` display: block; position: absolute; `; ``` 這樣寫也跟原生css寫起來差不多,比較舒服。 用這種比較分離畫面與程式的寫法, 體感上爽度更高。 就不會是找到元素後還要.style.display="none" 一直.屬性.進去點點點這樣。 ## 說好的三種呢? ``` function setStyle( objId, propertyObject ) { var ele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bjId); for (var property in propertyObject) elem.style[property] = propertyObject[property]; } setStyle('myElement', {'fontsize':'12px', 'left':'200px'}); ``` 這種寫成function的風格我也很愛,感覺很舒服,跟第一個的有點類似卻不太一樣。 這個是把迴圈弄再函式了,所以呼叫一次就會全部修改。 第一個則是把物件內的東西丟給迴圈,一次一次去做改動變化, 邏輯上一模一樣,手段跟風格差異而已唷。 [stackoverflow](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968593/how-can-i-set-multiple-css-styles-in-javascript) ## 心得 使用這個小技巧很有趣,之後我們會應用到「JS油猴系列-遮蔽廣告腳本,自定義新增名單」文章裡面。 當要寫腳本,很需要JS動態修改CSS的時候,這種小技巧就佔了很大的角色呢٩(๑•̀ω•́๑)۶! 是不是沒有想到居然可以用JS修改呀! 加上我認為比較差的寫法,就不只三種了呢。 趕快選一種喜歡的, 練習成自己的寶藏知識吧!

在 React 裡面,關於 Strict Mode 的簡單說明

`React.StrictMode` 是一個好用的元件,用於突出顯示應用程式中的潛在問題。就像 `<Fragment>` 一樣,`<StrictMode>` 不會渲染任何額外的 DOM 元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什麼是嚴格模式、它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什麼你應該考慮使用看看。 原文出處:https://dev.to/codeofrelevancy/what-is-strict-mode-in-react-3p5b --- ## 什麼是 React 中的嚴格模式? 嚴格模式是一組開發工具,可幫助您在程式碼中找到潛在問題。當您在 React 應用程式中啟用嚴格模式時,您實際上是在告訴 React 打開一堆額外的檢查👀 和警告,以便幫助您寫出更好的程式碼。這些檢查和警告可以捕獲以下內容: 1. 有副作用的元件 2. 已棄用或不安全的生命週期方法 3. 某些內置函數的不安全用法 4. 列表中的重複鍵 ![嚴格模式](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10tfwojwoyip5ld20yec.gif) --- ## 啟用嚴格模式 在 React 應用程式中啟用嚴格模式非常簡單。您可以通過在主 `index.js` 文件中加入一行程式碼來實現: ```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ReactDOM.render( <React.StrictMode> <App /> </React.StrictMode>,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 ``` ## 為應用程式的一部分啟用嚴格模式 您還可以為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啟用嚴格模式: ``` import { StrictMode } from 'react'; function App() { return ( <> <Header /> <StrictMode> <main> <Sidebar /> <Content /> </main> </StrictMode> <Footer /> </> ); } ``` 在這種情況下,嚴格模式檢查不會針對“頁首”和“頁腳”元件執行。但是,它們將在 `Sidebar` 和 `Content` 以及它們內部的所有元件上執行,無論它有多深層。 --- ## 嚴格模式只影響開發環境 請務必注意,嚴格模式對 React 應用程式的正式環境建置沒有影響。嚴格模式啟用的任何檢查或警告都不會出現在用戶看到的應用程式最終版本中。除此之外,嚴格模式會打開額外的檢查和警告,它可能會減慢您的開發環境速度。 ![嚴格模式只影響開發環境](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nu5kpm4ixxfesjdhv1cv.gif) --- ## 嚴格模式可以幫助你捕捉細微的錯誤 有時 React 應用程式中的錯誤可能很難追踪,特別是諸如 race conditions 或對元件狀態的不正確假設等細微問題。啟用嚴格模式的額外檢查和警告,您可以在這些錯誤導致嚴重問題之前發現它們。 --- ## 嚴格模式可以幫助您了解最新的最佳實踐 React 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框架,最佳實踐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啟用嚴格模式並留意它提供的警告和建議,您可以確保您的 React 程式碼遵循當前的最佳實踐。例如在渲染列表時使用 key 屬性,或者在 render() 中避免副作用。 --- ## 儘早發現潛在問題 嚴格模式可以在您的程式碼中發現可能在未來引起的問題,以免它們成為嚴重問題。比方說,它可以檢測並警告已棄用的生命週期方法以及對不再推薦的 [findDOMNode()](https://react.dev/reference/react-dom/findDOMNode) 的存取。 ![findDOMNode](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awx9dnh9eexg4eb73wt2.png) ![findDOMNode](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i5hjs6oae3lj38mbhjwk.png) --- ## 防止常見錯誤 啟用嚴格模式,您可以避免一些隱晦的常見錯誤,例如:直接修改狀態而不是使用 setState()、使用未宣告變數。 --- ## 辨識不安全的生命週期 React Strict Mode 可以幫助辨識元件中不安全生命週期方法的使用。例如,它可以警告您使用 `componentWillUpdate` 和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方法,這兩種方法都被認為是不安全的,將在 React 的未來版本中被刪除。 ![不安全生命週期](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s6d9qh4xjz16u9xlsle5.png) 假設您有一個元件,它使用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來根據傳入的 props 更新其狀態: ``` class BlackMamba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venom: props.venom }; }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nextProps) { this.setState({ venom: nextProps.venom }); } render() { return <div>{this.state.venom}</div>; } } ``` 在常規模式下,該元件會按預期工作,但在“React.StrictMode”下,您會在控制台中看到一條警告: > 警告:BlackMamba 使用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這被認為是一種不安全的生命週期方法。請使用靜態的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 --- ## 過時的字串引用 API 用法 嚴格模式還可以警告您過時的字串 `ref` API 的使用。該 API 已被官方棄用。您應該使用更安全、更易於使用的 `createRef` API。 ![過時的字串引用 API 用法](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gv8lf8ubk7vv4yg8m4qo.png) 比方說,您有一個元件使用這樣的字串引用: ``` impor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 createRoot } from "react-dom/client"; class BlackMamba extends Component { componentDidMount() { this.refs.venom.focus(); } render() { return ( <> <h1>Black Mamba</h1> <input ref="venom" /> </> ); } } const root = createRoot(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root.render(<BlackMamba />); ``` 您不會在控制台中看到任何錯誤。 ![輸出](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trxw9auusgunit73rvzp.png) 當您像這樣在您的應用中啟用“React.StrictMode”時: ``` import { StrictMode,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 createRoot } from "react-dom/client"; class BlackMamba extends Component { componentDidMount() { this.refs.venom.focus(); } render() { return ( <> <h1>Black Mamba</h1> <input ref="venom" /> </> ); } } const root = createRoot(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root.render( <StrictMode> <BlackMamba /> </StrictMode> ); ``` 您會在控制台中看到如下所示的警告: > Warning: A string ref, "venom", has been found within a strict mode tree. String refs are a source of potential bugs and should be avoided. We recommend using useRef() or createRef() instead. Learn more about using refs safely here: https://reactjs.org/link/strict-mode-string-ref ![輸出](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tnf0qdctk8q7q9d1mzf0.png) 讓我們用 `createRef` API 修復它: ``` import { StrictMode, Component, createRef } from "react"; import { createRoot } from "react-dom/client"; class BlackMamba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venom = createRef(); } componentDidMount() { this.venom.current.focus(); } render() { return ( <> <h1>Black Mamba</h1> <input ref={this.venom} /> </> ); } } const root = createRoot(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root.render( <StrictMode> <BlackMamba /> </StrictMode> ); ``` 修理完成! ![輸出](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0pq7w11m292b3sh9e3aj.png) --- ## 過時的 Context API [舊版 Context API](https://legacy.reactjs.org/docs/legacy-context.html) 在 React 中已棄用,已被新的 Context API 取代。 React Strict Mode 可以幫助您檢測過時的 Context API 的任何使用情況,並鼓勵您切換到 [新 API](https://react.dev/reference/react/useContext) ![檢測遺留上下文 API](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iowjhzc795mngti4ayo0.png) --- 如果您還沒有使用嚴格模式,那絕對值得使用看看! 以上簡單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JavaScript 語言中 13 個經常令新手困惑的設計

寫 JavaScript 偶爾會踩到一些小地雷,會讓新手思考很久很久,這邊整理一份清單! 原文出處:https://dev.to/codeofrelevancy/unexpected-moments-of-javascript-that-will-challenge-your-understanding-of-the-language-4834 --- 1️⃣ ``` 2 == [2] // true ``` 使用 `==` 做比較,可能會對變數型別做一些額外的轉換 在本例中,數字 2 被轉換為字串,陣列“[2]”也被轉換為字串。導致兩個值都是“2”。這就是為什麼比較結果為“真”。 通常建議使用 [嚴格相等運算符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Strict_equality) 而不是 `==`避免意外結果.. 更多案例: ``` '123' == 123 // true 'foo' == NaN // false undefined == null // true NaN === NaN // false NaN == NaN // false 0 == null // false ``` --- 2️⃣ ``` [] == ![] // true ``` 將空陣列“[]”與通過取反建立的“布林值”進行比較(使用 [`!` 運算符](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Logical_NOT)) 一個非空陣列 `[]`。這種比較的結果是 `true`,乍一看似乎出乎意料。 在 JS 中,每個值在 `boolean` 上下文中可以是 `true` 或 `false`。空陣列是真值,這意味著它在“布林”上下文中被視為“真”。當我們對其應用 `!` 運算符時,它會轉換為 `false`。 另一方面,通過否定非空陣列建立的“boolean”值為“false”。當我們使用 `==` 運算符,JS 執行類型約束,這意味著它會在比較它們之前嘗試將值轉換為通用類型。因此,空陣列被轉換為 `false`,結果兩邊都是 `false`。最後,比較返回“true”。 探索更多: ``` ['a', 'b'] !== ['a', 'b'] // true ['a', 'b'] == ['a', 'b'] // false [1, 2] + [3, 4] // "1,23,4" ``` --- 3️⃣ ``` null == undefined // true ``` [double equals `==` operator](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Equality) 用於比較兩個值是否相等,同時忽略它們的資料類型。當使用雙等號運算符比較值“null”和“undefined”時,它們被認為是相等的,比較結果將為“true”。這是因為“null”和“undefined”都表示缺少值,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彼此非常等價。 使用嚴格相等運算符: ``` null === undefined // false ``` --- 4️⃣ ``` typeof NaN // number typeof null // object ``` 在 JS 中,[typeof](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typeof) 是一個運算符,用於確定值或變數的類型。 [NaN](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NaN) 代表 **Not a Number** 是 JS 中的一個特殊值,代表一個 ` undefined` 或 `unrepresentable` 數值。 當您將 `typeof` 與 `NaN` 一起使用時,它將返回 `number`。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這是因為 `NaN` 在技術上是 JS 中的數字資料類型,儘管它代表的實際上不是數字。 當 typeof 應用於 null 時,它返回字串 object 。這是因為“null”被認為是一個表示空物件引用的特殊值。 `null` 本身不是一個物件,而是一個原始值。這被認為是 JS 語言設計中的一個怪癖。 探索更多: ``` typeof function(){} // "function" null instanceof Object // false ``` --- 5️⃣ ``` true == "1" // true false == "0" // true ``` JS 將字串“1”轉換為“布林”值“true”,將字串“0”轉換為“false”,因為任何非空字串都被視為_truthy_,而在另一端則被視為_falsy_。因此,比較變成了 true == true 是 true 和 false == false 是 true 。 探索更多: ``` 1 + true // 2 1 - true // 0 '' == false // true 0 == false // true true + false // 1 ``` --- 6️⃣ ``` "1" + 1 // "11" 2 + "2" // "22" "5" - 3 // 2 ``` 當您將 [+ 運算符](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Addition) 與“字串”和“數字”一起使用時,數字會被轉換到一個字串並連接到該字串。 如果可以將“字串”解析為“數字”,它將[減去](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Subtraction)“數字”來自“字串”。 所以, `"1" + 1` 變成字串 `"11"` `2 + "2"` 變成字串 `"22"` `"5" - 3` 變成數字 `2` 探索更多: ``` +"1" // 1 -"1" // -1 +true // 1 -true // -1 +false // 0 -false // -0 +null // 0 +undefined // NaN 1 / "2" // 0.5 "2" / 1 // 2 1 / 0 // Infinity -1 / 0 // -Infinity 3 * "abc" // NaN true > false // true undefined + 1 // NaN undefined - 1 // NaN undefined - undefined // NaN undefined + undefined // NaN null + 1 // 1 null - 1 // -1 null - null // 0 null + null // 0 Infinity + 1 // Infinity Infinity - 1 // Infinity Infinity - Infinity // NaN Infinity + Infinity // Infinity Infinity / Infinity // NaN ``` --- 7️⃣ ``` "b" + "a" + + "a" + "a" // "baNaNa" ``` 它連接字串 `b`、字串 `a`、由表達式 `+"a"` 和字串 `a` 產生的字串。 `+"a"` 將字串 `a` 強制轉換為計算結果為 `NaN`(不是數字)的數字,因為 `a` 不是有效數字。 當我們連接“b”、“a”、“NaN”(表示為空字串)和“a”時,我們得到字串“baNaNa”。 --- 8️⃣ ``` !{} // false {} == !{} // false {} == {} // false ``` 當我們將一個空物件“{}”與一個否定的空物件“!{}”進行比較時。驚嘆號 ! 是一個邏輯運算符,它否定物件的值,所以 !{} 返回 false 因為對像在 JS 中被認為是真實的。我們實際上是在將 `{}` 與 `false` 進行比較,結果是 `false` 值,因為它們在值或資料類型上不相等。 在最後一個表達式中,我們正在比較兩個空物件“{}”。儘管它們可能看起來相同,但它們是兩個獨立的物件,在內存中具有不同的引用,因此它們在值或資料類型上並不相等。最後,比較也會產生一個“假”值。 當您在用大括號`{}` 包裹的兩個物件之間使用**plus operator +** 時,它嘗試將物件連接為字串。 探索更多: ``` {} + [] === "" // false !!{} // true !![] // true [] + [] // "" [] + {} // "[object Object]" {} + [] // "[object Object]" {} + {}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 == false // true !!'' // false !!0 // false !!null // false !!undefined // false ``` --- 9️⃣ ``` 7 > 6 > 5 // false ``` 首先,“7 > 6”的計算結果為“真”,因為 7 大於 6。 接下來,評估“true > 5”。在 JS 中,`true` 強制轉換為數字 `1`,`false` 強制轉換為 `0`。所以 `1 > 5` 是 `false`,因為 `1` 不大於 `5`。 所以最後,`7 > 6 > 5` 等價於 `true > 5`,即 `false`。 探索更多: ``` 5 < 6 < 7 // true 0 > null // false ``` --- 1️⃣0️⃣ ``` Math.max() // -Infinity Math.min() // Infinity ``` `Math.max()` 和 `Math.min()` 是可用於分別查找一組數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函數。 當不帶任何參數呼叫時,`Math.max()` 返回 `-Infinity`,它表示 JS 中可能的最小 `number`,另一方面,`Math.min()` 返回 `Infinity`,它表示可能的最大 ` JS 中的數字`。 這種行為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沒有提供數字,則 `Math.max()` 沒有要返回的最大數字,同樣,沒有為 `Math.min()` 返回的最小數字 --- 1️⃣1️⃣ ``` parseInt('08') // 8 parseInt('08', 10) // 8 parseInt('0x10') // 16 ``` `parseInt('08')` 將字串 `08` 轉換為整數 `8`。如果您要編寫“parseInt('08', 10)”,該函數仍將返回“8”。 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 parseInt 函數的第二個參數是指定要使用的編號系統的基數。比方說:`binary`、`octal`、`decimal`、`hexadecimal` 等。如果未指定基數,`parseInt` 將嘗試根據字串格式檢測基數。在上面的例子中,“08”被認為是一個八進制數,因為它以“0”開頭,所以它被轉換為十進制數“8”。 `parseInt('0x10')` 將 `hexadecimal` 字串 `0x10` 轉換為整數 `16`。基數也未指定,但前綴“0x”表示該數字應被視為“十六進制”數字,因此它被轉換為“16”作為十進制數。 探索更多: ``` parseFloat('3.14.15') // 3.14 parseFloat('0.0') // 0 ``` --- 1️⃣2️⃣ ``` (function(x) { delete x; return x; })(1); // 1 ``` 採用參數“x”的匿名函數。在函數內部,它試圖刪除 `x` 變數,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 `x` 是函數參數,無法刪除。然後該函數返回 `x` 的值。 當使用參數“1”呼叫此函數時,函數內部的“x”值將設置為“1”。在這種情況下,刪除操作沒有效果,函數只是返回 `x` 的值,即 `1` --- 1️⃣3️⃣ ``` for (var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console.log(i), 1000); // returns 3 three times } for (let i = 0; i < 3; ++i) { setTimeout(() => console.log(i), 1000); // returns 0 1 2 } ``` 這是因為 `var` 在函數範圍內建立了一個綁定,所以在一秒超時後循環已經執行完了,因此你得到了 3 次 `3`。通過使用 `let`,您可以在塊作用域(循環)綁定變數,因此它返回您期望的值,因為 `i` 指的是該循環迭代中的值。 --- 簡單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22 個很好用的 CSS 小訣竅&特殊小技巧

**🚨🚨注:**本文分享的所有tips、tricks都是GitHub repository[【css tips tricks】](https://github.com/devsyedmohsin/css-tips-tricks)的一部分。覺得有用的話請查看資源庫並給它一個star🌟 原文出處:https://dev.to/devsyedmohsin/22-useful-css-tips-and-tricks-every-developer-should-know-13c6 ## 1. Docs Layout 僅用兩行 CSS 建立響應式文件樣式的佈局。 ``` .parent{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minmax(150px, 25%) 1fr; } ``` ![佈局](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ojs8nvly2ugashxwqif8.png) ## 2.自定義游標 查看 github 存儲庫 [css 提示技巧](https://github.com/devsyedmohsin/css-tips-tricks) 以了解更多訊息。 ``` html{ cursor:url('no.png'), auto; } ``` ![帶有自定義光標的圖像](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ba8kist57vp6l9spw8w2.gif) ## 3. 用圖片填充文本 ``` h1{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s/flower.jpg'); background-clip: text; color: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white; } ``` ![Air Max](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0a7my28raxr80upv77k1.png) **注意:** 在使用此技術時始終指定 `background-color`,因為這將用作後備值,以防圖像因某種原因無法加載。 ## 4. 給文本加入描邊 使用 text-stroke 屬性使文本更易讀和可見,它會向文本加入筆劃或輪廓。 ``` /* 🎨 Apply a 5px wide crimson text stroke to h1 elements */ h1 { -webkit-text-stroke: 5px crimson; text-stroke: 5px crimson; } ``` ![NETLIFY](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h9xcwsh18vxqw1uaj5h3.png) ## 5.暫停 Pseudo Class 使用 `:paused` 選擇器在暫停狀態下設置媒體元素的樣式 同樣 `:paused` 我們也有 `:playing`。 ``` /* 📢 currently, only supported in Safari */ video:paused { opacity: 0.6; } ``` ![河上的棕櫚樹](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dq1za9uri1a37kqyh1y1.gif) ## 6.強調文字 使用 text-emphasis 屬性將強調標記應用於文本元素。您可以指定任何字串,包括表情符號作為其值。 ``` h1 { text-emphasis: "⏰"; } ``` ![時間是良藥](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l1oifo8erkkblsk7ilt.png) ## 7.樣式首字下沉 避免不必要的 `<span>`,而是使用偽元素來為您的內容設置樣式,就像 `first-letter` 偽元素一樣,我們也有 `first-line` 偽元素。 ``` h1::first-letter{ font-size: 2rem; color:#ff8A00; } ``` ![Gitpod.io](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a1jtvgnx1y1xqf0sd9b7.png) ## 8.變數的回退值 ``` /* 🎨 crimson color will be applied as var(--black) is not defined */ :root { --orange: orange; --coral: coral; } h1 { color: var(--black, crimson); } ``` ![深紅色文字“說話,你很重要”](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r2477mnixnrwtwn5mqun.png) ## 9. 改變書寫模式 您可以使用書寫模式屬性來指定文本在您的網站上的佈局方式,即垂直或水平。 ``` <h1>Cakes & Bakes</h1> ``` ``` /* 💡 specifies the text layout direction to sideways-lr */ h1 { writing-mode: sideways-lr; } ``` ![文本開始於](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ozqs02sh7edl70cd609a.png) ## 10.彩虹動畫 為元素建立連續循環的彩色動畫以吸引用戶注意力。閱讀 [css 提示技巧](https://github.com/devsyedmohsin/css-tips-tricks#rainbow-animation) 存儲庫以了解何時使用“prefer-reduced-motion”媒體功能 ``` button{ animation: rainbow-animation 200ms linear infinite; } @keyframes rainbow-animation { to{ filter: hue-rotate(0deg); } from{ filter: hue-rotate(360deg); } } ``` ![立即購買按鈕不斷改變顏色](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0jgrr09vgsckx9h2irl.gif) ## 11.掌握Web開發 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nisarhassan12),讓您的網絡開發技能更上一層樓。 [最近的視頻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chVfpMGSg&list=PLwJBGAxcH7GzdavgKlCACbESzr-40lw3L) 之一介紹了建立以下開源[投資組合模板](https://github.com/nisarhassan12 /投資組合模板)。 ![伊蒙](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bxid827qfq1ybx2tl3q7.gif) ## 12. 懸停時縮放 ``` /* 📷 Define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image container & hide overflow */ .img-container { height: 250px; width: 250px; overflow: hidden; } /* 🖼️ Make the image inside the container fill the container */ .img-container img { height: 100%; width: 100%; object-fit: cover; transition: transform 200m ease-in; } img:hover{ transform: scale(1.2); } ``` ![躺在灰色瓷磚上的深紅色購物袋](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cxy8ymu937e0kf14wwbc.gif) ## 13.屬性選擇器 使用屬性選擇器根據屬性選擇 HTML 元素。 ``` <a href="">HTML</a> <a>CSS</a> <a href="">JavaScript</a> ``` ``` /* 🔗 targets all a elements that have a href attribute */ a[href] { color: crimson; } ``` ![HTML CSS JavaScript](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1sq2rhs58a01ayfqzexk.png) ## 14. 裁剪元素 使用 `clip-path` 屬性建立有趣的視覺效果,例如將元素剪裁成三角形或六邊形等自定義形狀。 ``` div { height: 150px; width: 150px; background-color: crimson; clip-path: polygon(50% 0%, 0% 100%, 100% 100%); } ``` ![三角形](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u9eqxif34ndhq33xvlpb.png) ## 15.檢測屬性支持 使用 CSS `@support 規則` 直接在您的 CSS 中檢測對 CSS 特性的支持。查看 [css 提示技巧](https://github.com/devsyedmohsin/css-tips-tricks#check-if-property-is-supported) 存儲庫以了解有關功能查詢的更多訊息。 ``` @supports (accent-color: #74992e) { /* code that will run if the property is supported */ blockquote { color: crimson; } } ``` ![永遠不要食言。(Hazrat Ali A.S)](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8ekr2fmhl4ori47xqgyf.png) ## 16. CSS 嵌套 CSS 工作組一直在研究如何向 CSS 加入嵌套。通過嵌套,您將能夠編寫更直觀、更有條理和更高效的 CSS。 ``` <header class="header"> <p class="text">Lorem ipsum, dolor</p> </header> ``` ``` /* 🎉 You can try CSS nesting now in Safari Technology Preview*/ .header{ background-color: salmon; .text{ font-size: 18px; } } ``` ## 17.箝制函數 使用 `clamp()` 函數實現響應式和流暢的排版。 ``` /* Syntax: clamp(minimum, preferred, maximum) */ h1{ font-size: clamp(2.25rem,6vw,4rem); } ``` ![gif 字體大小根據屏幕大小改變](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upaf9jdlfapezzmufyaa.gif) ## 18. 樣式化可選字段 你可以使用 `:optional` 偽類來設置表單字段的樣式,例如 input、select 和 textarea,這些字段沒有 required 屬性。 ``` /* Selects all optional form fields on the page */ *:optional{ background-color: green; } ``` ## 19. 字間距屬性 使用 `word-spacing` 屬性指定單詞之間的空格長度。 ``` p { word-spacing: 1.245rem; } ``` ## 20. 建立漸變陰影 這就是您如何建立漸變陰影以獲得獨特的用戶體驗。 ``` :root{ --gradient: linear-gradient(to bottom right, crimson, coral); } div { height: 200px; width: 200px; background-image: var(--gradient); border-radius: 1rem; position: relative; } div::after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inset: 0; background-image: var(--gradient); border-radius: inherit; filter: blur(25px) brightness(1.5); transform: translateY(15%) scale(0.95); z-index: -1; } ``` ![帶有漸變陰影的框](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7korhhx7zaj350nfzmyb.png) ## 21. 改變標題位置 使用 `caption-side` 屬性將表格標題(表格標題)放置在表格的指定一側。 ![從上到下更改表格標題側](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7t44rugi8gx3ksndq560.gif) ## 22. 建立文本列 使用列屬性為文本元素製作漂亮的列佈局。 ``` /* 🏛️ divide the content of the "p" element into 3 columns */ p{ column-count: 3; column-gap: 4.45rem; column-rule: 2px dotted crimson; } ``` ![css 提示和技巧詩](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y1ryft9s27y56el3ljx4.png) --- 以上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JavaScript 系列七:第5課 ── 學習 Vue 事件處理的寫法

## 課程目標 - 學習事件處理的寫法 ## 課程內容 來學一下事件處理的寫法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event-handling.html 眼花撩亂沒關係,我已經多次告訴過你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不用把這些東西看得太神奇,這些東西的背後,就只是你已經寫過的 html `onclick` 那些東西而已,只是多加一層「抽象化」,由 Vue 中介在中間管理 DOM 我們在寫 Vue 的時候,就是「完全不親自操作 DOM」了,通通交由 Vue 處理 我們負責專心管理 application state 就好,不用費心思去管理 DOM 用了框架,就不要再去直接操作 DOM,否則會跟框架起衝突、讓程式充滿 bug --- 有件事我必須說一下,就是 `@click` 後面可以放函式名稱,也可以直接執行函式 這個設計,實在很糟糕!我非常不喜歡!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button @click="hello1"> hello 1 </button> <button @click="hello2('John')"> hello 2 </button>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methods: { hello1() { alert('hi'); }, hello2(name) { alert('hello ' + name) } } }).mount('#app') </script> ``` 以上範例,在 `@click` 裡面的內容,到底要不要加上小括號 `()`? 乍看之下,根本無法理解。要翻閱文件,才發現原來兩種寫法都可以 我認為這違反了程式碼風格應該要 `保持一致性(consistency)` 的原則 Vue 這種彈性設計,讓程式碼變得令人困惑、難以理解 --- 再提一件事,Vue 的 template 中,雙引號的內容,到底是 `變數` 還是 `字串`? ``` <button @click="greet">Greet</button> ``` 這個 greet 是函式名稱,是變數 ``` <div :class="{ active: isActive }"></div> ``` 這裡在雙引號內容,宣告 JSON 物件,所以是變數 ``` <template v-if="ok"> ``` 這裡是變數,變數型態大概是布林 ``` <div class="active text-danger"></div> ``` 這裡是字串 ``` <input :value="text" @input="event => text = event.target.value"> ``` 這邊的 `text` 到底是字串還是變數? ``` <input ref="input"> ``` 這邊的 `input` 到底是字串還是變數? 透過觀察可以發現,冒號開頭 `:`,或者小老鼠開頭 `@` 或者縮寫法 `v-` 開頭的,雙引號裡面是變數 不然的話,就跟普通 html attribute 一樣,雙引號裡面就只是字串而已 對於 Vue 這種彈性設計,我一樣「非常不喜歡」! 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主觀看法,一定很多人覺得又好寫、又彈性 這對於只想快速開發、懶得追根究底的新手,可能很方便 但在深入思考、試著搞懂資料型別、試著像資深工程師一樣思考的時候,會造成很多額外的困惑 --- 我想說的是,遇到這類問題,你就多試一下、多翻官網文件 然後不要覺得自己很笨、被框架嚇傻了 要知道複雜的工具,本身背後就代表多種不同的主觀偏好,然後那些主流觀點,可能真的不怎麼樣,所以不是你的問題 隨著更有經驗之後,你會能夠做出各種主觀的判斷、能夠比較各種設計的優劣之處 目前階段,你就先想辦法讓程式能跑、能完成任務就好了! --- 再來學一下表單欄位內容的處理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forms.html 在上個系列課程中,我們學過 data model + render function 的寫法 使用框架之後,則變成,就連表單欄位內容,也是 data model 的一部份 乍聽之下有點怪,其實,實際寫過之後,會發現還滿方便的!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input v-model="username"> <button @click="greet"> Greet </button> <h1> {{ username }} </h1>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name: "John Doe" } }, methods: { greet() { alert('Hello, ' + this.username); } } }).mount('#app') </script> ``` 正因為把 `欄位中目前輸入的值` 視為 `當前應用程式的狀態` 的一部份 所以可以隨時取得表單欄位內容,而不用像以前那樣,要透過 DOM selector 之類的,去找到元素、才拿到內容! 一樣,表單欄位內容的取得,寫法多種,就挑順眼、簡單的來用即可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次要來開發「新增」與「刪除」功能囉! 請在記事列表的上方: - 新增一個 `input` 來輸入「記事標題」 - 新增一個 `textarea` 來輸入「記事內容」 - 新增一個 `select` 來選擇顏色 - 新增一個「新增」按鈕,點擊之後,會新增記事 - 請將這些欄位的內容,放在 application state 裡面管理 然後,請在每則記事的裡面,新增一個「刪除」按鈕。點擊之後,會刪除記事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2課 ── 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與便利

## 課程目標 - 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與便利 ## 課程內容 來學 Vue 之中 Reactivity 的基本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reactivity-fundamentals.html 老樣子,大部份看不懂沒關係,稍微有個印象就好 記得之前的課程,每次更新完 state,你都要接著去執行 `render()` 函式嗎? 所謂 Reactivity 就只是說:當你更新完 application state 之後,Vue 會自動幫你更新 UI 上的內容 就只是這樣,不要把它想得太複雜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嗨,我是 {{ user.name }} <button @click="changeNewName"> 改名字 </button>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 { name: "John Doe" } } }, mounted() { this.user.name = "Frank" }, methods: { changeNewName() { this.user.name = "Kevin" } } }).mount('#app') </script> ``` 到 jsfiddle 跑跑看,看看畫面上出現什麼 `mounted` 是 vue 將畫面第一次載入之後,可以安排任務的地方,通常會放一些「系統初始化任務」 `@click` 跟 `methods` 那些,就只是操作事件的寫法而已,先照做就好 以上兩點,後面課程會詳談 --- 在 Vue 文件中,你會到處看到 `this` 這個關鍵字 要存取 application state,有時前面要加 `this.` 有時又不用 關於 `this` 關鍵字,它是一個 JavaScript 程式語言裡面過時又晦澀難懂的觀念 我不想細談,你也先不用研究。就先照做、程式能跑就好了 反正改天你真的遇到問題,大概知道要往這方向研究就是了 --- 接著來學 Vue 之中 Computed 屬性的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computed.html 老話一句,看不懂沒關係 雖然大家都說用這寫法,效能會比較好、程式碼會比較優雅 但實際上,我自己在好幾個專案,就完全不使用任何 `computed` 功能 一律通通只用 `methods` 來寫程式,根本也不會怎麼樣 --- 在整門系列課程,會常常像這樣,我叫你讀官網文件的很多內容 但我接著又會說,看不懂沒差,其中 XXX 根本沒用,其中 YYY 也沒必要用,只學 ZZZ 就好 這些都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如果你在網路上找資料,會看到許多工程師,有跟我完全相反的建議 這是軟體工程師圈子的常態,充滿各種主觀喜好、偏見,你要習慣一下 (如果你很好奇我是怎麼做出這些判斷的,請重新閱讀此系列課程,第一篇文章:前言,裡面的最後一段) 你不需要完全同意我的觀點,在研究過程中,如果你有發現比較喜歡的寫法,就直接用沒關係 如同我多次提醒過: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好,你就隨便寫沒關係 各種做法細微的差異,將來有一天你會慢慢理解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一課來簡單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就好 也就是簡單更新一下 application state 就好 請加入 `mounted` 函式,在裡面把「第一個記事」的內容更新為「多出門、到處走走、也要多運動」 完成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春節行程安排,看起來積極多了~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1課 ── 認識 Vue 基本環境與 render state

## 課程目標 - 能夠運行 Vue 基本環境 - 能夠 render state ## 課程內容 身為工程師,要習慣到處翻閱各種技術文件 這次的課程,我不會手把手帶領,細談所有觀念 我會一次提供一個官網連結。請你一邊閱讀,一邊把其中的範例貼到 jsfiddle 跑跑看 我會額外提供簡單介紹&關鍵字,然後補充一些注意事項 官網文件內容是英文,如果對英文沒把握,就去翻中文官網 https://cn.vuejs.org/guide/introduction.html 但是,長遠來說,還是要逐漸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行 --- 先學基本的安裝&運行 - https://vuejs.org/guide/quick-start.html 這系列課程,我們用最簡單的 CDN 環境來跑就好了,先只學 CDN 那一段就好 --- 接著來學 Vue 最基本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application.html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template-syntax.html 內容很多,大部份看不懂沒關係,稍微有個印象就好 如同我在前言所說,同一件事有很多種花俏寫法,你根本不用全部學會 這一課我們只要學會如何 render state 就好了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 user.name }} 喜歡吃 {{ fruits[0].name }} 以及 {{ fruits[1].name }}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 { name: "John Doe" }, fruits: [ { name: "Apple", }, { name: "Banana", }, ] } } }).mount('#app') </script> ``` 上面這段範例,在 `data()` 函式將 application state 準備好 然後只要將一段作為 UI 的 html 寫好,我們稱之為模板(template) 接著 Vue 就會把 state 放進 template 裡面,把結果給 render 出來 貼到 jsfiddle 跑跑看吧,你會發現非常簡單、好理解 ## 課後作業 這系列課程,我們要模仿 Google Keep 製作一個應用程式 請先把玩一下 Google Keep https://keep.google.com/ 作業使用 jsfiddle 來寫 --- 這一課先簡單呈現 UI 就好 請使用以下這段 code 作為 application state ``` data() { return { notes: [ { title: "春節行程安排", content: "吃飽睡,睡飽吃", color: "red", }, { title: "工作待辦事項", content: "詢問各家廠商報價", color: "green", }, { title: "運動健身計畫", content: "每天早上六點去健身", color: "blue", }, ] } } ``` 使用以下這段 code 作為 template ``` <div id="app">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一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一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二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二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三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三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 - 陣列內容就只有三筆資料,就只要顯示這三筆資料就好 - 在 application state 裡面的陣列,直接用 `索引` 來取出值就好,這一課先不用寫 for 迴圈 - color 這一課還不會用到,可以先忽略沒關係 - 請在 `<style>` 加上一些樣式,讓整個頁面漂亮一點 - 每則記事可以單純的放進網頁就好,不用像 Google Keep 那樣花式的排版(那種叫瀑布流排版,很難寫)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六:第5課 ── 熟悉匿名函式

## 課程目標 能夠在陣列更新元素 繼續熟悉 anonymous function 的觀念 ## 課程內容 這課先介紹一種資料型態:布林(boolean) 這種資料型態,幾乎所有程式語言都有,是一種寫程式必備的基本資料型態 ``` var x = true; var y = false; if (x) { alert('hello x'); } if (y) { alert('hello y'); } ``` 布林值只有 `true` 跟 `false` 兩種,在 if/else 條件流程控制中,會影響程式流程 這種型態,也是建造 data model 時一定會用到的型態 --- 在 JavaScript 更新陣列元素的方法,一樣有非常多種 這邊介紹一種根據索引更新的方法 ``` var 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fruits[2] = 'lemon'; console.log(fruits) ``` 老話一句,就是實務上,你就根據情況,隨便找一個能用的方式,來操作陣列就對了 ## 課後作業 接續上一課作業,這次來實作「已完成」按鈕 data model 的結構請更新成這樣 ``` var todos = [ { title: "倒垃圾", category: "normal", isCompleted: false }, { title: "繳電話費", category: "important", isCompleted: false }, { title: "採買本週食材", category: "urgent", isCompleted: false }, ]; ``` 請更新 `render` 函式,讓 UI 看起來像這樣 ``` - 倒垃圾 [標示為已完成][刪除] - 繳電話費 [標示為已完成][刪除] - 採買本週食材 [標示為已完成][刪除] ``` 如果倒完垃圾了,就可以點擊按鈕,來備註已完成,這時才顯示 (已完成) 文字 ``` - 倒垃圾(已完成)[標示為未完成][刪除] - 繳電話費 [標示為已完成][刪除] - 採買本週食材 [標示為已完成][刪除] ``` 然後在 render 過程中,動態產生 button 的時候,將 `.onclick` 屬性設定為一個 arrow function 這個 arrow function 不能直接更新 DOM,而是先去更新 data model,接著 render,用這種方式間接更新 DOM ``` toggleBtn.onclick = () => { // 請寫出此 arrow function 內容(更新 todos 陣列) render(); };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六:第4課 ── 熟悉 render function

## 課程目標 繼續熟悉 render function 的觀念 ## 課程內容 render function 雖然只是將 data model 轉換成 UI 呈現在 root 裡面 但是根據資料內容的不同,render function 當然也可以有各種條件判斷、巢狀結構等等,較複雜的邏輯 ``` <div id="root"> </div> ``` ``` var products = [ { name: "冬季外套", category: "women", }, { name: "男士大衣", category: "men", }, ] render(); function render() { var root = document.querySelector('#root'); root.textContent = ""; for (product of products) { var name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name.textContent = '商品名稱:' + product.name; if (product.category == 'men') { name.style.color = 'blue'; } else if (product.category == 'women') { name.style.color = 'red'; } root.append(name); } } ``` 別忘了 render function 肩負呈現 UI 的重責大任 所以 `render` 會看起來比較複雜 但是,除了 `render` 以外的函式,通通都變簡單了 ## 課後作業 接續上一課作業,這次來實作「急迫性分類」 data model 的結構請更新成這樣 ``` var todos = [ { title: "倒垃圾", category: "normal" }, { title: "繳電話費", category: "important" }, { title: "採買本週食材", category: "urgent" }, ]; ``` 然後 html 的部份會變成像這樣 ``` <input type="text"> <button onclick="add()">新增</button> <select> <option value="normal">一般</option> <option value="important">重要</option> <option value="urgent">緊急</option> </select> <div id="root"> </div> ``` 請更新 `render` 函式,將重要事項顯示為「橘色」,緊急事項顯示為「紅色」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六:第3課 ── 認識匿名函式

## 課程目標 能夠從陣列刪除元素 認識 for in 迴圈寫法 認識匿名函式(anonymous function) ## 課程內容 在 JavaScript 中,刪除陣列元素的方法,有超多種 這邊介紹一種根據索引刪除的方法 ``` var 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var index = 1; var num = 1; fruits.splice(index, num) console.log(fruits) ``` `.splice()` 函式第一個傳索引,第二個傳要刪的數量,通常就傳 1 就好了(一次刪一個即可) 實務上,你就根據情況,隨便找一個能用的方式,來操作陣列就對了 --- 之前我們介紹過 for of 的寫法,很簡單好用 ``` var 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for (const fruit of fruits) { console.log(fruit) } ``` 這邊多介紹一個 for in 的寫法,需要索引時可以用 ``` var fruits = ["apple", "banana", "orange"]; for (const index in fruits) { const fruit = fruits[index]; console.log(index); console.log(fruit); } ``` --- 最後來介紹匿名函式(anonymous function) 聽起來很玄,但其實就只是沒有名字的函式而已 以下是有名字的函式 ``` function hello1() { alert("hello1"); } var hello2 = () => { alert("hello2"); } ``` 以下是沒有名字的函式 ``` <button> hello </button> ``` ``` var butto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button.onclick = () => { alert(123) }; ``` 動態宣告一個函式,然後直接指派、使用,就是匿名函式 在 JavaScript 中,很多時候,有些小任務,需要宣告新函式來用,但又懶得去設計命名那些的 這時候就可以用匿名函式來節省時間 雖然看起來有點不習慣、有點奇怪 但在實務上,非常多地方,其實都會用到匿名函式,算是 JavaScript 非常好用的一個功能、特性 ## 課後作業 接續上一課作業,這次來實作「刪除事項」 請更新 `render` 函式,讓 UI 看起來像這樣 ``` <ul> <li> <span>倒垃圾</span> <button>刪除</button> </li> <li> <span>繳電話費</span> <button>刪除</button> </li> <li> <span>採買本週食材</span> <button>刪除</button> </li> </ul> ``` 然後在過程中,動態產生 button 的時候,將 `.onclick` 屬性設定為一個 arrow function 這個 arrow function 不能直接更新 DOM,而是先去更新 data model,接著 render,用這種方式間接更新 DOM ``` deleteBtn.onclick = () => { // 請寫出此 arrow function 內容(更新 todos 陣列) render(); }; ``` --- 提示:由於 javascript 中 hoisting 的特性,for loop 拿到的索引,在裡面的 arrow function 中使用,很容易抓錯 關於索引一直拿不到的問題,請參閱這邊我跟 birdie 同學的討論 https://codelove.tw/@birdie2019/post/2anbka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六:第1課 ── 認識 data model 與 render function

## 課程目標 認識 data model 的觀念 認識 render function 的觀念 ## 課程內容 如果電商網站上有這樣的內容 ``` <div> 商品名稱:<span id="name">冬季外套</span> 價格:<span id="price">$1,990</span> 分類:<span id="category">女裝</span> 剩餘數量:<span id="remain">5</span> </div> ``` 在網站上的任何操作,菜鳥工程師會覺得就直接去更新 DOM 就好了 在程式還小的時候,這樣開發沒問題 但是當專案變大之後,這樣的開發會遇到問題,程式碼會越來越難維護 這種很難維護的寫法,我稱之為「在各處胡亂更新各處 DOM」的寫法 --- 有經驗的工程師在開發的時候,會習慣將應用程式的「狀態」與程式的其他部份分開來 這個「狀態」我們叫 state 或者 model 或者 data model 實務上,這三種名詞都很常看到,我在文章中也會混雜著交互使用 同樣的電商頁面,資深工程師會覺得看到了以下 data model ``` var product = { name: "冬季外套", price: 1990, category: "women", remain: 5 } ``` 而在開發各種功能的時候,資深工程師會覺得,一律先更新 data model,再接著拿 data model 來呈現出 UI 比較好 這樣在開發複雜應用程式的時候,相關函式一律只要關心 data model 就好,不用管 UI 在思考的時候,腦子的負擔會小很多,因為你變得只要想著應用程式的「狀態」就好 --- 那麽只更新 data model,那何時更新 UI 呢? 這邊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叫做 render function 就是放一個 root 元素,作為程式 UI 的容器 接著寫一個 render 函式,來根據 data model,畫出全部 UI 到 root 裡面 這個 render 函式有三個注意事項 - 第一行要先清空 UI - 在所有跟「狀態」有關操作的最後一行,都要呼叫這個函式 - 所有 DOM 操作一律由 render 函式處理(其他全部函式,通通禁止更新 DOM) 請在 jsfiddle 嘗試以下範例 ``` <div id="root"> </div> <button onclick="decrease()">decrese</button> <button onclick="increase()">increase</button> ``` ``` var product = { name: "冬季外套", price: 1990, category: "women", remain: 5 }; render(); function render() { var root = document.querySelector('#root'); root.textContent = ""; var name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name.textContent = '商品名稱:' + product.name; var price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price.textContent = '價格:' + product.price; var categor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category.textContent = '分類:' + product.category; var remain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remain.textContent = '剩餘數量:' + product.remain; root.append(name); root.append(price); root.append(category); root.append(remain); } function decrease() { product.remain = product.remain - 1; render(); } function increase() { product.remain = product.remain + 1; render(); } ``` 這樣的寫法,很神奇地,關於 DOM 的操作通通放在 `render` 即可 雖然 `render` 函式變得很多行、很大、寫起來比較麻煩 但是除了 `render` 以外的函式,通通都變簡單了 這是「短期麻煩,長期方便」的一個明顯例子 ## 課後作業 在之前的課程,你開發過一個「待辦事項小工具」,甚至還加上了 local storage 儲存功能 在開發的過程中,我相信你有感覺到,程式碼越來越大團了,新功能雖然寫得出來,但越來越難寫了 回頭看看當初的程式碼,你會發現讀起來不容易,要再維護、擴充功能,也都不太容易 讓我們使用新方法,重新開發一次這個小工具 請使用 https://jsfiddle.net 並且建立一份新的 fiddle --- 這一課,不開發任何功能,先實作把 data model 給 render 出來的效果 請使用以下 html 作為 root 元素 ``` <div id="root"> </div> ``` 然後複製以下 js 使用,將 `render` 函式完成 ``` var todos = [ { title: "倒垃圾" }, { title: "繳電話費" }, { title: "採買本週食材" }, ]; function render() { // 請寫出此函式內容 } render(); ``` 在這段 js 中,`todos` 陣列,就是我們的 data model 最後,在畫面上,應該會出現以下內容 ``` <div id="root"> <ul> <li> <span>倒垃圾</span> </li> <li> <span>繳電話費</span> </li> <li> <span>採買本週食材</span> </li> </ul> </div>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五:第7課 ── 學會 AJAX 與 data attribute 的結合

## 課程目標 學會結合 AJAX 與 data attribute 來製作應用程式 ## 課程內容 打造應用程式的時候,有些資料不會直接顯示在畫面上,但之後的其他動作會用到 這時可以把資料存在 data attribute 裡面 ``` <div data-email="don't know yet" data-phone="0987654321"> <span></span> <button onclick="showEmail()">show email</button> <button onclick="showPhone()">show phone</button> </div> <hr> <button onclick="load()">Load User</button> ``` ``` function showEmail() { alert(document.querySelector('div').dataset.email) } function showPhone() { alert(document.querySelector('div').dataset.phone) } function load()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then(res => res.json()) .then(json => { cons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div'); element.querySelector('span').textContent = json.username; element.dataset.email = json.email; element.dataset.phone = json.phone; }) } ``` 到 jsfiddle 跑跑看,按鈕到處點點看,就知道 data attribute 的用法了 非常簡單,寫 html 的時候,直接設定 `data-*` 屬性就是了 寫 js 的時候,直接存取 DOM 元素的 `dataset` 屬性就是了 如果 AJAX 撈到了大量資料,但畫面上只需先顯示一部分資料 那麼就可以用 data attribute 先把資料整理起來放著 之後要擴充這個應用程式,或者有同事接手維護,要拿資料時,就很方便,也可以避免一直重複發 AJAX 拿同樣的資料 ## 課後作業 接續上一課的作業,這次要改得更漂亮 點擊 Details 按鈕,本來是連續跳出三個 alert 實務上不可能用連續跳出 alert 來說明商品細節,太醜了 這次要拿掉 alert,改成跳出一個 modal 互動視窗元件, 你可以使用之前課程中,自己製作過的 modal 元件 也可以上網找套件,找一款現成的使用 --- 這個 modal 視窗要包含以下資訊 - 名稱 - 分類 - 描述 - 圖片 - 價格 請使用 data attribute 將資料存放在 `<li>` 元素 點擊 Details 按鈕時,再將這些資料撈出來,放進 modal 元件內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五:第5課 ── 學會 AJAX 錯誤處理

## 課程目標 認識 AJAX 錯誤處理 ## 課程內容 在前一課,我們說過以下的話 > 有些任務現在還不會立刻執行,但我先把要執行的任務交待清楚,時間點到的時候,就執行 > 以 UI 動作來說,時間點就是 `onclick` 之時、`onchange` 之時 > 以 AJAX 動作來說,時間點就是 `拿到主機回應` 之時 實際上,AJAX 的時間點,除了 `拿到主機回應` 之時,還有一個,就是 `發現主機回應失敗` 之時 把原本的範例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故意打錯字試試看,然後加上錯誤處理機制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catch(error => { alert(error); }) ``` 就跟 `.then()` 函式把任務傳進去類似,`.catch()` 一樣是把任務傳進去,只是改傳「AJAX 失敗的時候要執行的任務」 --- 這邊只是舉例,才故意打錯字 實務上,AJAX 失敗可能是 - 主機故障、或者過度忙碌無法回應 - 呼叫 API 時,登入驗證資訊過期 - API 設計成有額度限制,用戶額度耗完了,被主機拒絕 - 用戶自己的網路斷線了(網頁打開時正常,但發送 AJAX 時已斷線) 等等很多可能,要看 API 主機是如何設計的 --- 實務上,`.catch()` 內要提醒使用者,剛才的動作失敗,請他重新嘗試 我個人通常就用 alert 跳一個訊息「抱歉,系統出現錯誤,請稍後重新嘗試。若持續出錯,請聯絡客服信箱」就結束了 但在公司的大型專案,需要更好 UX 的話,請與設計師討論後決定如何優雅地處理錯誤情境 ## 課後作業 接續前一課的作業,請加上錯誤處理機制 用 alert 跳出 `抱歉,請稍後重新嘗試。` 就好了 接著,請把電腦的 wifi 或有線網路,斷線 然後點擊「Load Products」按鈕,應該會看到錯誤提示訊息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五:第4課 ── 學會 AJAX 基本原理

## 課程目標 認識基本的 AJAX 原理 ## 課程內容 這一課來認識大名鼎鼎的 AJAX 觀念 AJAX 全名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簡單來說,就是「非同步從主機取得資料來更新網頁內容」的技術 舊式的網頁,都是瀏覽器向主機發送 HTTP 請求 -> 主機回應一大坨 html 內容 -> 瀏覽器顯示漂亮網頁給用戶看 因為是一次拿到一大坨 html 內容,我們說「網頁上全部內容都是同步取得」 現代的網頁,也是有很多頁面是這樣直接取得,但有更多功能,是依靠非同步取得資料之後來更新的 - 滑動到網頁下方,動態載入了更多貼文 - 對內容按讚,按讚成功網頁出現了小變化 - 聊天室與別人聊天,網頁也是一段一段文字更新 這些都是使用 AJAX 技術的例子 也就是先載入基本網頁內容,再接著根據需求,於不同時間點發送 HTTP 請求取得部份內容,所以叫做非同步 實務上,我們會說「這邊要發一個 AJAX 跟主機要資料」 --- 讓我們拿一個「模擬線上購物網站 API」來當作例子 https://fakestoreapi.com/ 發一個 AJAX 取得 ID 為 1 的用戶資料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請在 jsfiddle 試試,看看結果 會看到一個包含信箱、ID、姓名、電話等等欄位的用戶個資,以物件的形式呈現 這邊使用了內建的 fetch 函式,參數放入要呼叫的 API 網址 接著使用 `.then()` 函式,由於是直接寫在後面,這相當於把 `fetch()` 回傳的東西,直接當成物件再接著呼叫 `.then()` 函式,然後再把結果當成物件再呼叫 `.then()` 一次 也就是跟這段一模一樣 ``` var result1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var result2 = result1.then(res=>res.json()); var result3 = result2.then(json=>console.log(json)); alert(result1) alert(result2) alert(result3) ``` 請在 jsfiddle 試試,會發現 console 顯示的個資一樣,這邊用三個 alert 觀察過程中的東西 會發現顯示三次 `[object Promise]`,這個 Promise 是一個進階觀念,這邊不細談,簡單講就是處理非同步請求的一種資料格式 `.then()` 參數傳進一個箭頭函式,這是省略大括號 `{}` 的箭頭函式寫法,其實就只是會自動回傳結果的函式寫法而已 但參數放了個函式,看起來有點怪,為何要這樣寫? --- 記得我們之前寫過的動態綁定 onclick 事件嗎? ``` <button id="my-btn">Click me</button> ``` ``` // 第一種寫法 function myFunction() { alert('你點擊了按鈕!'); }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tn'); btn.onclick = myFunction; ``` 網頁元素的事件處理,也是一種「非同步」程式設計 也就是我不確定「點擊」事件何時會發生,但我先「綁定」好事件發生時要做的任務,綁完就讓網頁正常呈現就好 上面的程式碼,可以改寫成這樣 ``` // 第二種寫法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tn'); btn.onclick = () => { alert('你點擊了按鈕!'); } ``` 如果使用 jQuery,那還可以這樣改寫 ``` // 第三種寫法 $('#my-btn').click(() => { alert('你點擊了按鈕!'); }) ``` 第一種寫法,看起來像是:我先定義好函式,接著把函式名稱當作變數,綁定到 onclick 屬性 第二種寫法,看起來像是:onclick 這邊現場寫一個箭頭函式,把要執行的任務,當場交待清楚 第三種寫法,看起來像是:jQuery 提供的 `.click()` 函式,會負責把事件綁好,參數傳任務進去就對了 以上三種寫法,效果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所以你早就接觸過「非同步」程式設計了 也就是「有些任務現在還不會立刻執行,但我先把要執行的任務交待清楚,時間點到的時候,就執行」 以 UI 動作來說,時間點就是 `onclick` 之時、`onchange` 之時 以 AJAX 動作來說,時間點就是 `拿到主機回應` 之時 像這種不是馬上執行的動作,在 JavaScript 領域,我們習慣用「寫一段函式定義當作參數傳進去」來表達! --- 回頭看一下我們的範例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1')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因為 fetch 第一個回傳的結果,代表的是一個 `HTTP 回應物件`,這個回應物件的 HTTP body 是實際的 JSON 內容,可以用 `.json()` 函式取得內容 所以第二個 `.then()` 的參數,才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 看不懂沒關係,我們多看幾個例子吧 取得全部用戶個資的 AJAX。觀察 console 結果,會看到一個陣列,內含大量個資物件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取得五筆用戶個資,也是拿到陣列 ``` fetch('https://fakestoreapi.com/users?limit=5') .then(res=>res.json()) .then(json=>console.log(json)) ``` 以上內容,全部通通看不懂沒關係,畢竟,需要多了解一些 HTTP 協定與術語,比較好理解 你就先照做就好:要發 AJAX,就用 `fetch()` 函式,接著第一個 `then()` 要執行 `.json()` 函式,然後第二個函式才是你真正要執行的任務!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jsfiddle.net/ 請使用「模擬線上購物網站 API」 https://fakestoreapi.com/ 假設正在開發一個讀取全部商品資料的頁面 用以下 html 為基礎 ``` <button>Load Products</button> <hr> <ul></ul> ``` 點擊按鈕,發送 AJAX 到 https://fakestoreapi.com/products 請求全部商品資料 拿到資料之後,將每筆資料用以下格式呈現,塞進 `<ul>` 元素裡面 ``` <li> <span>xxx</span> <button>Details</button> </li> ``` xxx 是商品名稱。點擊 Details 按鈕,連續跳出三個 alert,分別顯示 `id` `category` `description` --- 請注意,在 for 迴圈裡面綁定 onclick 事件的時候,for 迴圈的參數請加上 `const` 舉例來說,請這樣寫 ``` for (const product of json) { ``` 請「不要」這樣寫 ``` for (product of json) { ``` 否則,在迴圈裡面的 onclick 事件,執行起來會有 bug 原因跟上一課提到的 Hoisting 現象有關 我認為這是 JavaScript 的設計失敗,所以詳細原因我不想說明 這是屬於上個世代 JS 工程師的痛苦回憶,這一代的 JS 工程師不需要經歷 現在就用 ES6 語法,宣告變數一律記得加上 `const` 或 `let` 就對了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五:第3課 ── 變數作用域、箭頭函式、ES6 語法

## 課程目標 認識變數作用域 認識函式的不同寫法與特性 ## 課程內容 來認識一些程式語言觀念與名詞 ``` <button onclick="action1()"> global scope </button> <button onclick="action2()"> local scope </button> ``` ``` var counterA = 0; function action1() { counterA = counterA + 1; alert(counterA); } function action2() { var counterB = 0; counterB = counterB + 1; alert(counterB); } ``` 到 jsfiddle 跑跑看,會發現第一個計數器會不斷 +1 疊加上去;第二個計數器卻永遠顯示 1 這就是變數作用域的區別:變數宣告在很外面的,會在很大的範圍內都可使用這變數;變數宣告在很裡面的,只在裡面的範圍內才可使用這變數 宣告在最外面的稱為全域變數(global),反之則稱為區域變數(local) 目前為止的作業,其實你已經到處在寫 global 與 local 變數了,這觀念還算簡單、直觀 --- 用精確的技術名詞來說明的話 在 ES6 (2015) 之前,JavaScript 中的變數作用域只有 Global Scope 跟 Function Scope 兩種 並且,在使用 `var` 關鍵字時,要留意一種名為 Hoisting 的現象,這是一種會讓人搞錯變數作用域的現象 在 ES6 之後,有了 `const` 與 `let` 兩種新關鍵字,宣告的變數為 Block Scope 使用這兩種關鍵字,就不會出現 Hoisting 的現象 --- 我個人認為,Hoisting 是一個設計失敗的程式語言特性 應該要讓 JavaScript 引擎直接報錯、程式直接壞掉比較好 一般程式語言沒有 Hoisting 這種現象,此為 JavaScript 獨有特性 這是當年 Netscape 瀏覽器公司,為了衝市占率、歡迎大家亂寫 JS 程式碼的產物 我不想細談 Hoisting,反正改天你真的遇到問題,大概知道要往這方向研究就是了 --- 實務上,現在大家都寫 `const` 與 `let`,比較不寫 `var` 了 所以 Function Scope 跟 Block Scope 的差別在哪? 簡單來說,這樣的程式碼,x 正常顯示,y 會報錯 ``` if (true) { var x = 1; const y = 2; } alert(x); alert(y); ``` `var` 會覺得變數作用域,只有 `function 函式` 內、外的差別,內就是同樣 local,外就是 global `const` `let` 會覺得變數作用域,每次遇到 `大括號 {}` 都算一次內、外的差別,大括號裡面就是 local,裡面的裡面就是 local 中的 local 看不太懂沒關係,總之,變數宣告時,遇到 bug,就往前面找大括號,把變數搬來搬去,試試看,會慢慢搞懂的 本課先教你區分 global 與 local 兩種概念就好,這在大多數程式語言都是通用概念 在本系列教材內容以及作業中,`const` `let` `var` 隨便混著用,都可以 大概知道當前變數是 global 還是 local 就好 反正改天你真的遇到問題,大概知道要往這方向研究就是了 --- 接下來談一談 JavaScript 中的函式 之前的課程中,有過這樣的範例 ``` <button id="my-btn">Click me</button> ``` ``` function myFunction() { alert('你點擊了按鈕!'); }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btn'); btn.onclick = myFunction; ``` `myFunction` 被當成變數一樣,被指派給一個物件的屬性了 在很多程式語言中,函式是不能這樣使用的!函式永遠只能單獨加上小括號去執行 `myFunction()` 這個差別有點像是,其他程式語言認為變數是「名詞」,函式是「動詞」。那些語言認為這樣才能溝通、描述世界 而 JavaScript 認為變數是「名詞」,函式是「動詞」也是「動名詞」,也就是認為函式也是一種「名詞」。JavaScript 認為這樣才能溝通、描述世界 中文說「我開車」跟「開車很好玩」,沒有在管「開車」是動詞還是名詞,中文使用者就是習慣這樣溝通 英文說「I drive」跟「Driving is fun」,句子裡面主詞的部份一定要是名詞,如果想放動詞,就先改寫成 +ing 動名詞,英文使用者就是習慣這樣溝通 上面通通看不懂沒關係,反正知道各種程式語言,都是設計者與社群的主觀偏好,然後都能完成任務、各有不同長處短處就好 --- 最後,跟大家談一下函式的不同寫法 ``` function func1() { alert(1); } var func2 = () => { alert(2); } func1(); func2(); ``` ES6 之後有所謂的箭頭函式 他跟傳統寫法的主要差別,在於對於 `this` 關鍵字的認定 在工程師主流推崇 OOP(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年代,`this` 的使用很巧妙、也很讓人困惑 實務上現在寫前端,比較少用 OOP 寫法,稍微偏向 FP(函數式程式設計)多一點,所以 `this` 問題變比較小 我不想細談 `this` 以及兩種函式寫法的差別,在本系列教材內容以及作業中,隨便混著用,都可以 反正改天你真的遇到問題,大概知道要往這方向研究就是了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jsfiddle.net 用以下 html 為基礎(你可以稍微修改),id 跟 class 之類的你可以自由決定 ``` simple counter: <button>-</button> <button>+</button> <hr> simple calculator: <input type="text" /> <input type="text" /> <button>加/減/乘/除</button> ``` 這邊有兩個小型應用程式 第一個應用程式,是簡單的計數器 - 第一次點擊 + 號按鈕,會用 alert 跳出 1 - 第二次點擊 + 號按鈕,會用 alert 跳出 2 - 依此類推,每次點 + 都會遞增,每次點 - 都會遞減 - 你會宣告一個全域變數,記錄這個累積的值,才能完成此功能 第二個應用程式,是簡單的計算機 - 有兩個欄位可以輸入數字 - 點擊按鈕,連續跳出四個 alert,分別顯示「加/減/乘/除」的計算結果 - 例如:輸入 6 與 2 -> alert 顯示 8 -> alert 顯示 4 -> alert 顯示 12 -> alert 顯示 3 - 你會宣告兩個區域變數,分別記錄兩個輸入的值,接著用來進行四種計算,才能完成此功能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五:第2課 ── 學會 Local Storage 相關功能

## 課程目標 認識並且能使用 Local Storage 相關功能 ## 課程內容 Local Storage 提供了前端開發者簡易的儲存功能,能夠把資料儲存在瀏覽器上 跟 cookie 不同的是,local storage 的資料不會挾帶在 http request 中發送,也就是伺服器端無法直接存取 並且 local storage 能儲存的資料大小,比 cookie 大很多 ``` Name: <input type="text"> Age: <input type="text"> <button onclick="save()">Save</button> ``` ``` if (localStorage.getItem("me")) { var me = JSON.parse(localStorage.getItem("me")); alert('hello, ' + me.name + ' (' + me.age + ')'); } function save() { var n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0].value; var age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1].value; var me = { name: name, age: age }; localStorage.setItem("me", JSON.stringify(me)); alert('saved'); } ``` 在這邊的範例中,使用 `localStorage.setItem()` 來儲存資料,使用 `localStorage.getItem()` 來取得資料 因為只能在 local storage 中儲存字串,所以使用 `JSON.stringify` 將物件轉換成字串,使用 `JSON.parse` 將字串轉換成物件 在 JavaScript 中,表達物件的字串格式又稱為 JSON 字串,反正就是一種格式而已,資料類型是字串 上述的程式碼,寫起來比 cookie 簡單很多,API 乾淨很多 實務上,如果儲存的資料,不需要在主機端使用,就都用 local storage 即可 --- 關於 local storage 的 debug 除錯,也要知道一下 跟 cookie 差不多 打開瀏覽器開發者工具 -> Application -> Storage -> Local Storage 可以看到網站上有哪些資料,也可以直接在這邊修改、刪除資料 ## 課後作業 請回頭找出你在系列課程二寫的作業 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course/vx8gqZ 當初的待辦事項小工具,少了一個重要功能:儲存按鈕 也就是重新整理之後,待辦事項就通通不見了 請在「匯出」按鈕旁邊,增加一個「儲存」按鈕,讓待辦事項在頁面重新整理之後,還可以繼續使用 - 按下按鈕之後,使用 local storage 儲存待辦事項資料,並跳出 alert 提示「儲存成功!」 - 頁面載入的時候,檢查 local storage,有資料的話,就復原到畫面上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五:第1課 ── 學會 Cookie 相關功能

## 課程目標 認識並且能使用 Cookie 相關功能 ## 課程內容 大名鼎鼎的 cookie,很多人在科技新聞上都聽過 某某公司利用網頁 cookie 追蹤個資、某某公司偷偷用 cookie 分享個資 這類新聞提到的 cookie,就是本課在說的 cookie 目前為止的作業,你會發現只要重新整理網頁,畫面上的所有東西就都歸零回預設值了 因為我們說網頁 HTTP 協議是「無狀態」的,也就是每次打開網頁的「狀態」不會被保留 這樣的設計當然有好處以及方便的地方,因為每次打開網頁都是獨立事件、彼此不會互相影響,開發起來單純很多 但是在實務上,經常需要「有狀態」才能完成某些功能,例如「已登入帳號」的狀態,否則網站會變很難用 Cookie 技術就是為了這個原因而誕生 --- Cookie 主要有兩個特性 - cookie 的內容,主機端也能存取 - cookie 的內容,網頁重新整理之後還會保留 Cookie 會出現在 HTTP Request 內,一起送到主機 會員登入功能、各種廣告追蹤功能,就是這樣做到的 HTTP 協議不熟沒關係,反正就是前端工程師設定過 cookie 值之後,後端工程師也能在主機端拿到那些值就對了 --- 注意,由於 cookie 會包含一些網站上的敏感資訊,jsfiddle 等等線上程式碼實驗工具、以及各種免費架站工具,幾乎通通都關閉了 cookie 功能 我目前找到一個可以用 cookie 的架站工具 https://replit.com/ 本課請使用 replit 來跑範例程式碼、寫作業 註冊登入之後,點 Create -> Templates -> 選 HTML, CSS, JS 那個 -> Create Repl 就可以開始寫了,但是右邊的預覽視窗,因為是 iframe,一樣不能用 cookie 請點擊右上方的 Open in a new tab,就可以正常跑 cookie 功能了 --- 來看一些範例程式碼吧 ``` Your Age: <input type="text"> Your Name: <input type="text"> <button onclick="save()">Save</button> <script> if (document.cookie) { alert(document.cookie); var arr = document.cookie.split(';'); var myage = arr[0].split('=')[1]; var myname = arr[1].split('=')[1];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0].value = myage;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1].value = myname; } function save() { var myage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0].value; var myn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input')[1].value; document.cookie = 'myage=' + myage; document.cookie = 'myname=' + myname; alert('saved!'); } </script> ``` 這個範例中,輸入年齡、名字一次,接著重新整理網頁,會發現資料一樣存在欄位裡面,不用重新輸入! 存取值,都是透過 `document.cookie` 這個物件屬性,值的格式是 `name=value` 雖然 `document.cookie=` 寫了兩次,但第二次並不會蓋掉第一次的值,而是兩個都存進 cookie 了 (這個設計,很糟糕,沒錯,讓人看得很混亂。應該是瀏覽器的設計者,有他們的苦衷,我們先不細究原因,先知道怎麼用就好) 然後,讀取的時候,多個值會用分號 `;` 隔開,所以讀取時我用了 `.split()` 這個字串函式 除此之外,cookie 還可以設定「使用期限」以及「限定網域」,但我這邊就先不示範 總之,cookie 的效果大概就是這樣,稍微理解就好。然後這些值,後端工程師在伺服器端,也會收到,就這樣! --- 如上所示,cookie 寫起來,有點麻煩 實務上,每次都這樣手寫,太囉唆,通常會直接找套件來用,我是用這款 https://github.com/js-cookie/js-cookie 用來操作 cookie 的 API,漂亮多了! --- 關於 cookie 的 debug 除錯,也要知道一下 打開瀏覽器開發者工具 -> Application -> Cookies 可以看到網站上有哪些 cookie,也可以直接在這邊修改、刪除 cookie --- cookie 還有一些特性,以及大小限制、使用限制 這邊不細談,稍微知道怎麼用 cookie 就好 有興趣的話,請上網搜尋一下,多研究一些 cookie 的細節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replit.com/ 來寫作業 假設你正在幫客戶寫一個「成人限制級網站」 頁面第一次打開會顯示蓋板警告,下方有兩個按鈕 ``` 警告︰您即將進入之網頁內容需滿十八歲方可瀏覽。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本網站已於非闔家皆宜之網頁加以標示。若您尚未年滿十八歲,請點選離開。若您已滿十八歲,亦不可將本站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您年滿十八歲嗎? [離開] [是,我已年滿十八歲] ``` - 點擊離開,把用戶跳轉到 google 首頁 - 點擊確認,就關閉蓋板警告,在網頁上顯示一張美女 or 帥哥圖片:參考圖庫 https://unsplash.com/ - 只要按過確認,重新整理之後,蓋板警告就不會再跳出來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7 個好用的 React Hooks:可以在很多專案直接使用

Hooks 是 React 最強大的功能之一。 它們使我們能夠輕鬆地在應用程式的元件中重用功能。掛鉤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們的可重用性——您可以跨元件和專案重用掛鉤。 以下是我在每個 React 專案中重複使用的七個最重要的鉤子。今天就試一試,看看它們在建置您自己的 React 應用程式時是否有幫助吧。 原文出處:https://dev.to/webdevhero-com/7-react-hooks-for-every-project-1jdo --- 在我們開始之前,要先澄清一下:並非每個自定義 React 鉤子都需要由您編寫。事實上,我將提到的所有鉤子都來自一個庫“@mantine/hooks”。 Mantine 是一個很棒的第三方庫,其中包含這些鉤子等等。他們將為您的 React 應用程式加入您能想到的幾乎所有重要功能。 您可以在 [mantine.dev](https://mantine.dev) 查看“@mantine/hooks”的文件。 ## `useIntersection` 鉤子 當用戶在您的應用程式中向下滾動頁面時,您可能想知道某個元素何時對他們可見。 例如,您可能希望僅在用戶看到特定元素時才啟動動畫。或者,您可能希望在他們向下滾動頁面一定程度後,顯示或隱藏元素。 ![use intersection](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zilwvvdjppw9uz82iixo.gif) 要獲取有關元素是否可見的訊息,我們可以使用 **Intersection Observer API。**這是瀏覽器中內建的 JavaScript API。 我們可以使用純 JavaScript 單獨使用 API,但要知道有關特定元素是否在其滾動容器內,有個好方法是使用 useIntersection 掛鉤。 ``` import { useRef } from 'react'; import { useIntersection } from '@mantine/hooks'; function Demo() { const containerRef = useRef(); const { ref, entry } = useIntersection({ root: containerRef.current, threshold: 1, }); return ( <main ref={containerRef} style={{ overflowY: 'scroll', height: 300 }}> <div ref={ref}> <span> {entry?.isIntersecting ? 'Fully visible' : 'Obscured'} </span> </div> </main> ); } ``` 要使用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我們的元件中呼叫鉤子,並提供一個根元素。 Root 是滾動容器,可以使用 useRef 掛鉤將其作為 ref 提供。 `useIntersection` 回傳一個我們傳遞給目標元素的 ref,我們想要觀察其在滾動容器中的交集。 一旦我們有了對元素的引用,我們就可以追蹤元素是否相交。在上面的範例中,我們可以根據 entry.isIntersecting 的值查看元素何時被遮擋或何時完全可見。 您可以傳遞其他參數,這些參數允許您配置與目標可見百分比相關的**閾值**。 ## `useScrollLock` 鉤子 另一個與滾動相關的鉤子是 useScrollLock 鉤子。這個鉤子非常簡單:它使您能夠鎖定 body 元素上的任何滾動。 我發現當您想在當前頁面上顯示疊加層或跳出視窗,並且不想讓用戶在後台頁面上上下滾動時,它會很有幫助。這使您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視窗上,或允許在其自己的滾動容器內滾動。 ``` import { useScrollLock } from '@mantine/hooks'; import { Button, Group } from '@mantine/core'; import { IconLock, IconLockOpen } from '@tabler/icons'; function Demo() { const [scrollLocked, setScrollLocked] = useScrollLock(); return ( <Group position="center"> <Button onClick={() => setScrollLocked((c) => !c)} variant="outline" leftIcon={scrollLocked ? <IconLock size={16} /> : <IconLockOpen size={16} />} > {scrollLocked ? 'Unlock scroll' : 'Lock scroll'} </Button> </Group> ); } ``` `useScrollLock` 將用戶的滾動鎖定在頁面上的當前位置。該函數回傳一個陣列,它可以被解構,如上面的程式碼所示。 第二個值是一個允許我們鎖定滾動的函數。另一方面,第一個解構值是一個布林值,它告訴我們滾動條是否已被鎖定。 這個值很有用,例如,如果你想在滾動鎖定時顯示某些內容或告訴用戶它已被鎖定。您可以在下面的示例中看到,當滾動條被鎖定或解鎖時,我們會在我們的按鈕中進行指示。 ![use scroll lock](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wywccv7uexfrhfgayqj9.gif) ## `useClipboard` 鉤子 在許多情況下,您希望提供一個按鈕,允許用戶將內容複製到他們的剪貼板,這是存儲複製文本的地方。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如果您的網站上有一個程式碼片段,並且您希望用戶輕鬆複製它。為此,我們可以使用另一個 Web API——**剪貼板 API**。 `@mantine/hooks`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方便的 `useClipboard` 鉤子,它回傳幾個屬性:`copied`,它是一個布林值,告訴我們是否已使用鉤子將值複製到剪貼板,以及` copy` 函數,我們可以將我們喜歡的任何字串值傳遞給它以進行複制。 在我們的範例中,我們想複製一個程式碼片段,供我們的用戶粘貼到他們喜歡的地方,如下面的影片所示: ![使用剪貼板](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n0xd02vdg65bbfmb2xh.gif) ## useClipboard demo 當他們點擊我們指定的複制按鈕時,我們呼叫我們的 `copy` 函數,將程式碼片段傳遞給它,然後顯示一個小複選標記或向他們表明文本已被複製的東西。 巧妙的是 `useClipboard` 掛鉤帶有 **超時值**。在給定的超時時間(以毫秒為單位)之後,複製的狀態將被重置,向用戶顯示他們可以再次復製文本。 ## `useDebouncedValue` 鉤子 如果您的應用程式中有搜尋輸入,下一個鉤子“useDebouncedValue”是必不可少的。 每當用戶使用輸入執行搜尋時,搜尋操作通常涉及對 API 的 HTTP 請求。 您將遇到的一個典型問題是每次擊鍵都會執行查詢(請求),尤其是如果您希望用戶在鍵入時接收搜尋結果。即使對於一個簡單的搜尋查詢,也不需要在用戶完成輸入他們想要的內容之前執行這麼多請求。 這是 useDebounceValue 掛鉤的一個很好的用例,它對傳遞給它的文本應用「防抖」功能。 ```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import { useDebouncedValue } from '@mantine/hooks'; import { getResults } from 'api'; function Demo() { const [value, setValue] = useState(''); const [results, setResults] = useState([]) const [debounced] = useDebouncedValue(value, 200); // wait time of 200 ms useEffect(() => { if (debounced) { handleGetResults() } async function handleGetResults() { const results = await getResults(debounced) setResults(results) } }, [debounced]) return ( <> <input label="Enter search query" value={value} style={{ flex: 1 }} onChange={(event) => setValue(event.currentTarget.value)} /> <ul>{results.map(result => <li>{result}</li>}</ul> </> ); } ``` 您使用 useState 將輸入的文本儲存在一個狀態中,並將狀態變數傳遞給 useDebouncedValue 。 作為該掛鉤的第二個參數,您可以提供一個等待時間,即值被「反抖」的時間段。反抖使我們能夠執行更少的查詢。 您可以在下面的影片中看到結果,用戶在其中鍵入內容,並且僅在 200 毫秒後,我們才能看到去抖值。 ![使用去抖值](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qfb5kqb6bxbkqfvog1hw.gif) ## `useMediaQuery` 鉤子 我一直使用的另一個非常有用的鉤子是 useMediaQuery 鉤子。 Media Queries 在純 CSS 中使用,`useMediaQuery` 鉤子允許我們訂閱我們傳遞給鉤子的任何媒體查詢。 例如,在我們的元件中,假設我們想要顯示一些文本或根據特定螢幕寬度(例如 900 像素)更改元件的樣式。我們像在 CSS 中一樣提供媒體查詢,並且 useMediaQuery 回傳給我們一個 true 或 false 的 matches 值。 ``` import { useMediaQuery } from '@mantine/hooks'; function Demo() { const matches = useMediaQuery('(min-width: 900px)'); return ( <div style={{ color: matches ? 'teal' : 'red' }}> {matches ? 'I am teal' : 'I am red'} </div> ); } ``` 它用 JavaScript 告訴我們媒體查詢的結果,這在我們想要使用 `style` 屬性在 JSX 中直接更改樣式時特別有用,例如。 ![使用媒體查詢](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7al1apywiq08ntgs4d8l.gif) 簡而言之,對於少數無法使用 CSS 處理媒體查詢的情況,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鉤子。 ## `useClickOutside` 鉤子 下一個掛鉤 - `useClickOutside` - 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當您真正需要它時,您會發現它的重要性。 當你開發一個下拉菜單,或者在頁面內容前面彈出,並且之後需要關閉的東西時,這個鉤子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單擊按鈕打開這些類型的元件之一非常容易。關閉這些元件有點困難。 為了遵循良好的 UX 實踐,我們希望任何阻礙用戶視圖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單擊元素外部輕鬆關閉。這正是 useClickOutside 掛鉤讓我們做的。 當我們呼叫 useClickOutside 時,它會返回一個 ref,我們必須將其傳遞給我們想要檢測點擊的外部元素。通常該元素將由一個布林狀態片段控制,例如我們在下面的示例中的狀態(即值“opened”)。 ```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import { useClickOutside } from '@mantine/hooks'; function Demo() { const [opened, setOpened] = useState(false); const ref = useClickOutside(() => setOpened(false)); return ( <> <button onClick={() => setOpened(true)}>Open dropdown</button> {opened && ( <div ref={ref} shadow="sm"> <span>Click outside to close</span> </div> )} </> ); } ``` `useClickOutside` 接受一個回調函數,該函數控制當您實際單擊該元素外部時發生的情況。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想做一些非常簡單的事情,就是關閉它。為此,您可能需要一個狀態設置器(如 `setOpened`)並向其傳遞一個 false 值,然後隱藏您覆蓋的內容。 ![use click outside](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4jidp380brennyatol7w.gif) ## `useForm` 鉤子 在這個列表中,我最喜歡和最有用的鉤子是 `useForm` 鉤子。 這個鉤子專門來自 Mantine,涉及從庫中安裝一個特定的包:`@mantine/form`。它會為您提供在 React 中建立表單所需的一切,包括驗證輸入、顯示錯誤訊息以及在提交表單之前確保輸入值正確的能力。 `useForm` 接受一些初始值,這些初始值對應於您在表單中的任何輸入。 ``` import { TextInput, Button } from '@mantine/core'; import { useForm } from '@mantine/form'; function Demo() { const form = useForm({ initialValues: { email: '' }, validate: { email: (value) => (/^\S+@\S+$/.test(value) ? null : 'Invalid email'), }, }); return ( <div> <form onSubmit={form.onSubmit((values) => console.log(values))}> <TextInput withAsterisk label="Email" placeholder="[email protected]" {...form.getInputProps('email')} /> <Button type="submit">Submit</Button> </form> </div> ); } ``` `useForm` 的最大好處是它的助手,例如 `validate` 函數,它接收輸入到每個輸入的值,然後允許您建立驗證規則。 例如,如果您有一個電子郵件輸入,您可能有一個正則表達式來確定它實際上是否是一個有效的電子郵件(如您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所見)。如果沒有,那麼您可以顯示一條錯誤訊息並阻止提交表單。 ![使用表格](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n13l1gqejzx6y227p0j2.gif) 您如何獲取已輸入到表單中的值? Mantine 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助手,叫做“getInputProps”,你只需提供你正在使用的輸入的名稱(比如電子郵件),它就會自動設置一個 onChange 來追蹤你在表單中輸入的值. 此外,為了處理表單提交,並在其值未通過驗證規則時阻止送出,它有一個特殊的 `onSubmit` 函數,您可以將其包裹在常規的 onSubmit 函數中。除了應用驗證規則之外,它還會負責在表單事件上呼叫 `preventDefault()`,這樣您就不必手動執行此操作。 我只用了這個鉤子的基本功能,但我強烈建議您在下一個專案中使用它。傳統上,表單很難正常工作,尤其是需要驗證和可見錯誤訊息的表單。 `useForm` 讓它變得異常簡單! --- 以上,簡單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