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結果:AI

🔍 搜尋結果:AI

如何在微前端 Micro Frontends 架構中處理 CSS

如何在微前端中處理 CSS?畢竟,樣式始終是*任何* UI 片段所需要的東西,但是,它也是全局共享的東西,因此是潛在的衝突來源。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回顧一下現有的不同策略來馴服 CSS 並使其擴展以開發微前端。如果這裡的任何內容對您來說聽起來很合理,那麼也可以考慮研究一下[“微前端的藝術”](https://microfrontends.art/)。 **本文的程式碼可以在[github.com/piral-samples/css-in-mf](https://github.com/piral-samples/css-in-mf)找到。請務必查看示例實現。** CSS 的處理是否會影響每個微前端解決方案?讓我們檢查可用的類型來驗證這一點。 原文出處:https://dev.to/florianrappl/css-in-micro-frontends-4jai ## 微前端的類型 過去我寫了很多關於存在哪些類型的微前端、為什麼存在以及何時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微前端架構的文章。採用 Web 方法意味著使用 iframe 來使用來自不同微前端的 UI 片段。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限制,因為無論如何每個片段都是完全隔離的。 在任何其他情況下,無論您的解決方案使用客戶端還是伺服器端組合(或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您最終都會得到在瀏覽器中評估的樣式。因此,在所有其他情況下,您都會關心 CSS。讓我們看看這裡有哪些選項。 ## 無特殊處理 好吧,第一個 - 也許是最(或根據觀點,最不)明顯的解決方案是不進行任何特殊處理。相反,每個微前端都可以附帶額外的樣式表,然後在渲染微前端的元件時附加這些樣式表。 理想情況下,每個元件僅在首次渲染時加載所需的樣式,但是,由於這些樣式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與現有樣式衝突,我們也可以假裝在微前端的任何元件渲染時加載所有“有問題的”樣式。 ![衝突](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fewl99l6y04edyjnni2j.png) 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當給出諸如“div”或“div a”之類的通用選擇器時,我們還將重新設置其他元素的樣式,而不僅僅是原始微前端的片段。更糟糕的是,類和屬性也不是故障保護措施。像“.foobar”這樣的類也可以在另一個微前端中使用。 **您將在引用的演示存儲庫中找到兩個衝突的微前端的示例,網址為 [solutions/default](https://github.com/piral-samples/css-in-mf/tree/main/solutions)。** 擺脫這種痛苦的一個好方法是進一步隔離元件 - 就像 Web 元件一樣。 ## 影子 DOM 在自定義元素中,我們可以打開一個影子根來將元素附加到專用的迷你文件,該迷你文件實際上與其父文件屏蔽。總的來說,這聽起來是一個好主意,但與這裡介紹的所有其他解決方案一樣,沒有硬性要求。 ![Shadow DOM](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xp18uw9sxffq1l7oj6mc.png) 理想情況下,微前端可以自由決定“如何”實現元件。因此,實際的 Shadow DOM 集成必須由微前端完成。 使用 Shadow DOM 有一些缺點。最重要的是,雖然 Shadow DOM 內部的樣式保留在內部,但全局樣式也不會影響 Shadow DOM。乍一看,這似乎是一個優勢,但是,由於整篇文章的主要目標只是隔離微前端的樣式,因此您可能會錯過諸如應用某些全局設計系統(例如 Bootstrap)之類的要求。 要使用 Shadow DOM 進行樣式設置,我們可以通過“link”引用或“style”標籤將樣式放入 Shadow DOM 中。由於 Shadow DOM 是無樣式的,並且外部的樣式不會傳播到其中,因此我們實際上需要它。除了編寫一些內聯樣式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捆綁器將“.css”(或者類似“.shadow.css”的內容)視為原始文本。這樣,我們只會得到一些文本。 對於 esbuild,我們可以配置 `piral-cli-esbuild` 的預製配置,如下所示: ``` module.exports = function(options) { options.loader['.css'] = 'text'; options.plugins.splice(0, 1); return options; }; ``` 這會刪除初始 CSS 處理器 (SASS) 並為“.css”文件配置標準加載器。現在,shadow DOM 中的某些樣式的工作方式如下: ``` import css from "./style.css"; customElements.define(name, class extends HTMLElement { constructor() { super(); this.attachShadow({ mode: "open" }); } connectedCallback() { this.style.display = "contents"; const style = this.shadowRoot.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Element('style')); style.textContent = css; } }); ``` 上面的程式碼是一個有效的自定義元素,從樣式角度來看它是透明的(“display:contents”),即只有其內容會反映在渲染樹中。它託管一個包含單個“style”元素的影子 DOM。 `style` 的內容設置為 `style.css` 文件的文本。 **您將在 [`solutions/shadow-dom`](https://github.com/piral-samples/css-in-mf/tree/main) 引用的演示存儲庫中找到兩個衝突的微前端的示例/解決方案/shadow-dom)。** 域元件避免使用影子 DOM 的另一個原因是,並非每個 UI 框架都能夠處理影子 DOM 中的元素。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尋找替代解決方案。一種方法是轉而使用一些 CSS 約定。 ## 使用命名約定 如果每個微前端都遵循全局 CSS 約定,那麼就可以在元級別上避免衝突。最簡單的約定是在每個類前面加上微前端的名稱。因此,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微前端稱為“shopping”,另一個微前端稱為“checkout”,那麼兩者都會將其“active”類分別重命名為“shopping-active”/“checkout-active”。 ![約定](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l8r1s59v1dcu3yp022u.png) 這同樣適用於其他可能存在衝突的名稱。舉個例子,在微前端稱為“shopping”的情況下,我們將其稱為“shopping-primary-button”,而不是像“primary-button”這樣的ID。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我們需要設置元素的樣式,我們應該使用後代選擇器(例如“.shopping img”)來設置“img”標籤的樣式。現在,這適用於具有“shopping”類的 *some* 元素中的“img”元素。這種方法的問題是購物微前端也可能使用其他微前端的元素。如果我們看到“div.shopping > div.checkout img”怎麼辦?儘管“img”現在由通過“checkout”微前端帶來的元件託管/集成,但它的樣式將由“shopping”微前端 CSS 設計。這並不理想。 儘管命名約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問題,但它們仍然容易出錯並且使用起來很麻煩。如果我們重命名微前端會怎樣?如果微前端在不同的應用程式中獲得不同的名稱怎麼辦?如果我們在某些時候忘記應用命名約定怎麼辦?這就是工具幫助我們的地方。 ## CSS 模塊 自動引入一些前綴並避免命名衝突的最簡單方法之一是使用 CSS 模塊。根據您選擇的捆綁器,這可以是開箱即用的,也可以通過一些配置更改來實現。 ![CSS 模塊](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o49rdmokn5kvn8ncjjrt.png) ``` // Import "default export" from CSS import styles from './style.modules.css'; // Apply <div className={styles.active}>Active</div> ``` 導入的模塊是一個生成的模塊,保存將其原始類名(例如“active”)映射到生成的類名的值。生成的類名通常是 CSS 規則內容與原始類名混合的哈希值。這樣,名稱應該盡可能唯一。 作為示例,讓我們考慮使用“esbuild”建置的微前端。對於“esbuild”,您需要一個插件(“esbuild-css-modules-plugin”)和相應的配置更改以包含 CSS 模塊。 使用 Piral 我們只需要調整 `piral-cli-esbuild` 已經帶來的配置。我們刪除標準 CSS 處理(使用 SASS)並用插件替換: ``` const cssModulesPlugin = require('esbuild-css-modules-plugin'); module.exports = function(options) { options.plugins.splice(0, 1, cssModulesPlugin()); return options; }; ``` 現在我們可以在程式碼中使用 CSS 模塊,如上所示。 CSS 模塊有一些缺點。首先,它附帶了一些標準 CSS 的語法擴展。這對於區分我們想要導入的樣式(因此要進行預處理/哈希)和應保持原樣的樣式(即稍後在不導入的情況下使用)是必要的。另一種方法是將CSS直接帶入JS文件中。 ## CSS-in-JS CSS-in-JS 最近的名聲很差,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誤解。我也更喜歡將其稱為“CSS-in-Components”,因為它為元件本身帶來了樣式。一些框架(Astro、Svelte 等)甚至允許通過其他方式直接執行此操作。經常被提及的缺點是性能 - 這通常是由於在瀏覽器中編寫 CSS 造成的。然而,這並不總是必要的,在最好的情況下,CSS-in-JS 庫實際上是建置時間驅動的,即沒有任何性能缺陷。 ![CSS-in-JS](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36w7yuksmdzgstastjxv.png) 然而,當我們談論 CSS-in-JS(或 CSS-in-Components)時,我們需要考慮現有的各種選項。為簡單起見,我只包含三個:情感、樣式元件和香草提取物。讓我們看看它們如何幫助我們在將微前端整合到一個應用程式中時避免衝突。 ### Emotion Emotion 是一個非常酷的庫,它附帶了 React 等框架的幫助程序,但沒有將這些框架設置為先決條件。情感可以很好地優化和預先計算,並允許我們使用可用的 CSS 技術的完整庫。 使用“純粹”情感相當容易;首先安裝包: ``` npm i @emotion/css ``` 現在您可以在程式碼中使用它,如下所示: ``` import { css } from '@emotion/css'; const tile = css` background: blue; color: yellow; flex: 1;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 // later <div className={tile}>Hello from Blue!</div> ``` `css` 幫助器允許我們編寫被解析並放置在樣式表中的 CSS。返回值是生成的類的名稱。 如果我們特別想使用 React,我們還可以使用 Emotion 中的 jsx 工廠(引入了一個名為 css 的新標準 prop)或 styled 幫助器: ``` npm i @emotion/react @emotion/styled ``` 現在感覺很像樣式是 React 本身的一部分。例如,“styled”幫助器允許我們定義新元件: ``` const Output = styled.output` border: 1px dashed red; padding: 1rem; font-weight: bold; `; // later <Output>I am groot (from red)</Output> ``` 相比之下,“css”輔助屬性使我們能夠稍微縮短符號: ``` <div css={` background: red; color: white; flex: 1;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 Hello from Red! </div> ``` 總而言之,這會生成不會衝突的類名,並提供避免樣式混合的穩健性。 “styled”助手尤其受到流行的“styled-components”庫的啟發。 ### 樣式元件 “styled-components”庫可以說是最流行的 CSS-in-JS 解決方案,並且常常是此類解決方案聲譽不佳的原因。從歷史上看,這實際上是在瀏覽器中編寫 CSS 的全部內容,但在過去幾年中,他們確實極大地推進了這一點。今天,您也可以對所使用的樣式進行一些非常好的伺服器端組合。 與“emotion”相比,安裝(針對 React)需要更少的軟體包。唯一的缺點是打字是事後才想到的 - 所以你需要安裝兩個包才能完全喜歡 TypeScript: ``` npm i styled-components --save npm i @types/styled-components --save-dev ``` 安裝後,該庫就已經完全可用: ``` import styled from 'styled-components'; const Tile = styled.div` background: blue; color: yellow; flex: 1;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 // later <Tile>Hello from Blue!</Tile> ``` 其原理與“情感”相同。因此,讓我們探索另一種選擇,嘗試從一開始就實現零成本,而不是事後的想法。 ### Vanilla Extract 我之前寫的關於利用類型更接近元件(並避免不必要的執行時成本)的內容正是最新一代 CSS-in-JS 庫所涵蓋的內容。最有前途的庫之一是“@vanilla-extract/css”。 使用該庫有兩種主要方式: - 與您的捆綁器/框架集成 - 直接使用 CLI 在此示例中,我們選擇前者 - 並將其集成到“esbuild”。為了使集成正常工作,我們需要使用“@vanilla-extract/esbuild-plugin”包。 現在我們將其集成到建置過程中。使用 `piral-cli-esbuild` 配置,我們只需將其加入到配置的插件中: ``` const { vanillaExtractPlugin } = require("@vanilla-extract/esbuild-plugin");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options) { options.plugins.push(vanillaExtractPlugin()); return options; }; ``` 為了使 Vanilla Extract 正常工作,我們需要編寫 `.css.ts` 文件,而不是普通的 `.css` 或 `.sass` 文件。這樣的文件可能如下所示: ``` import { style } from "@vanilla-extract/css"; export const heading = style({ color: "blue", }); ``` 這都是有效的 TypeScript。我們最終會得到一個類名的導出 - 就像我們從 CSS 模塊、Emotion 中得到的一樣 - 你明白了。 所以最後,上面的樣式將像這樣應用: ``` import { heading } from "./Page.css.ts"; // later <h2 className={heading}>Blue Title (should be blue)</h2> ``` 這將在建置時完全處理——而不是執行時成本。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另一種方法是使用 CSS 實用程序庫,例如 Tailwind。 ## CSS 實用程序,例如 Tailwind 這是一個獨立的類別,但我認為既然 Tailwind 是這個類別中的主要工具,我將只介紹 Tailwind。 Tailwind 的主導地位甚至達到了甚至有人問“你寫 CSS 還是 Tailwind?”之類的問題。這與 jQuery 在 DOM 操作領域的統治地位非常相似。 2010 年,人們問“這是 JavaScript 還是 jQuery?”。 無論如何,使用 CSS 實用程序庫的優點是根據使用情況生成樣式。這些樣式不會衝突,因為實用程序庫始終以相同的方式定義它們。因此,每個微前端將僅附帶實用程序庫中根據需要顯示微前端所需的部分。 ![Tailwind](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8waj7k3823oq77qhkzmb.png) 如果使用 Tailwind 和 esbuild,我們還需要安裝以下軟體包: ``` npm i autoprefixer tailwindcss esbuild-style-plugin ``` esbuild的配置比之前複雜一點。 `esbuild-style-plugin` 本質上是 esbuild 的 PostCSS 插件;所以必須正確配置: ``` const postCssPlugin = require("esbuild-style-plugin");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options) { const postCss = postCssPlugin({ postcss: { plugins: [require("tailwindcss"), require("autoprefixer")], }, }); options.plugins.splice(0, 1, postCss); return options; }; ``` 在這裡,我們刪除了默認的 CSS 處理插件 (SASS),並將其替換為 PostCSS 插件 - 使用 PostCSS 的“autoprefixer”和“tailwindcss”擴展。 現在我們需要加入一個有效的 *tailwind.config.js* 文件: ``` module.exports = { content: ["./src/**/*.tsx"], theme: { extend: {}, }, plugins: [], }; ``` 這本質上是配置 Tailwind 的最低要求。它只是提到應該掃描 `tsx` 文件以了解 Tailwind 實用程序類的使用情況。然後找到的類將被放入 CSS 文件中。 因此,CSS 文件還需要知道生成/使用的聲明應包含在哪裡。至少我們只有以下 CSS: ``` @tailwind utilities; ``` 還有其他“@tailwind”指令。例如,Tailwind 帶有重置和基礎層。然而,在微前端中,我們通常不關心這些層。這屬於應用程式 shell 或編排應用程式的關注範圍 - 而不是域應用程式。 然後,CSS 將被替換為 Tailwind 中已指定的類: ``` <div className="bg-red-600 text-white flex flex-1 justify-center items-center">Hello from Red!</div> ``` ## 比較 迄今為止提出的幾乎每種方法都是微前端的可行競爭者。一般來說,這些溶液也可以混合。一個微前端可以採用影子 DOM 方法,而另一個微前端則對 Emotion 感到滿意。第三個圖書館可能會選擇使用香草精。 最後,唯一重要的是所選擇的解決方案是無碰撞的,並且不會帶來(巨大的)執行時成本。雖然某些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但它們都提供了所需的樣式隔離。 |方法|遷移工作|可讀性|穩健性|性能影響| | ----------- | -------------- | -------------- | ---------- | ------------------ | |大會 |中等|高|低|無 | | CSS 模塊 |低|高|中等|從無到低| |影子 DOM |低到中|高|高|低| | JS 中的 CSS |高|中到高|高|從無到高| |順風|高|中等|高|無 | 性能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施。例如,對於 CSS-in-JS,如果解析和組合在執行時完全完成,您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樣式已經預先解析但僅在執行時組合,則影響可能很小。如果使用像香草精這樣的解決方案,您基本上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對於 Shadow DOM,主要的性能影響可能是 Shadow DOM 內部元素的投影或移動(本質上為零)以及“style”標籤的重新評估。然而,這是相當低的,甚至可能會產生一些性能優勢,給定的樣式總是切中要害,並且僅專用於要在影子 DOM 中顯示的某個元件。 在示例中,我們有以下捆綁包大小: |方法|索引 [kB] |頁碼 [kB] |表 [kB] |總體 [kB] |尺寸 [%] | | ----------------- | ---------- | --------- | ----------- | ------------ | ------ | |默認| 1.719 | 1.719 1.203 | 1.203 0.245 | 0.245 3.167 | 3.167 100% | |大會 | 1.761 | 1.761 1.241 | 1.241 0.269 | 0.269 3.271 | 3.271 103% | | CSS 模塊 | 2.149 | 2.149 2.394 | 2.394 0 | 4.543 | 4.543 143% | |影子 DOM | 10.044 | 10.044 1.264 | 1.264 0 | 11.308 | 11.308 357% | |情感| 1.670 | 1.670 1.632 | 1.632 25.785 | 25.785 29.087 | 29.087 918% | |樣式元件 | 1.618 | 1.618 1.612 | 1.612 63.073 | 63.073 66.303 | 66.303 2093% | |香草精 | 1.800 | 1.800 1.257 | 1.257 0.314 | 0.314 3.371 | 3.371 106% | |順風| 1.853 | 1.853 1.247 | 1.247 0.714 | 0.714 3.814 | 3.814 120% | 對這些數字持保留態度,因為在情感和样式元件的情況下,執行時可以(並且可能甚至應該)共享。另外,給定的示例微前端確實很小(所有 UI 片段的總體大小為 3kB)。對於更大的微前端,增長肯定不會像這裡描述的那麼問題。 Shadow DOM 解決方案的大小增加可以通過我們提供的簡單實用腳本來解釋,該腳本可以輕鬆地將現有的 React 渲染包裝到 Shadow DOM 中(無需生成新樹)。如果這樣的實用程序是集中共享的,那麼其大小將更接近其他更輕量級的解決方案。 ## 結論 在微前端解決方案中處理 CSS 並不困難 - 只需從一開始就以結構化和有序的方式完成,否則就會出現衝突和問題。一般來說,建議選擇 CSS 模塊、Tailwind 或可擴展的 CSS-in-JS 實現等解決方案。

AI 咒語工程簡介:什麼是 AI 咒語工程?如何利用各種 AI 得到理想產出?

人工智能遍地開花,隨處可見一些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在 [ChatGPT](https://openai.com/blog/chatgpt)、[AutoGPT](https://autogpt.net/)、[Midjourney](https://www.midjourney.com/home/) 之間, [Dall-E](https://openai.com/dall-e-2) 和 [GitHub Copilot](https://github.com/features/copilot),您可以建置、編碼、獲取答案,以及創造美麗的藝術品……至少我們中的一些人可以。 為什麼有些人在使用生成式 AI 時比其他人獲得更好的結果?為什麼有些人製作的藝術品配得上盧浮宮,而另一些人卻得到了接近狗屁的東西? 這一切都取決於您使用的輸入。此輸入稱為“提示”。提示是您提出的問題,或者您用來建立內容的詞語。那些“製作”提示或對輸入有策略的人將其稱為“提示工程”。 原文出處:https://dev.to/github/prompt-engineering-for-ai-what-is-prompt-engineering-and-how-to-get-good-results-from-ai-engines-5ch6 ## 什麼是提示工程? 提示工程是指專門設計提示,以便從 AI 獲得更好的結果。 [OpenAI](https://openai.com/)、[Google](https://bard.google.com/) 等人工智能係統的建立者甚至聘請“快速工程師”來幫助訓練他們的模型。一些“創作者”甚至在 Etsy 等平台上出售他們的 Midjourney 提示。 簡而言之,人工智能系統就像資料:輸入垃圾,輸出垃圾。如果輸入錯誤,可能會得到錯誤的結果。提示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受上下文影響。 ## 人工智能的背景 當涉及到我們得到的結果時,上下文是最大的問題之一。例如,如果我用谷歌搜尋“donut”(或“doughnut”:doughnut:),我可以獲得一整套結果;從甜甜圈食譜到甜甜圈圖片,或者在哪裡可以買到這種美味的甜點。這是因為我沒有給搜尋引擎任何其他上下文。當然,Google 會使用我之前的搜尋歷史記錄和我的位置等訊息來幫助確定結果,但僅此而已。 ![GitHub 甜甜圈](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rp4pnnp89sr7u1nkqnli.jpg) _搜尋引擎中的術語“甜甜圈”可以指任何形狀、Slack 插件、應用程式,或者 GitHub Universe 2022 上提供的這些美味的 GitHub 甜甜圈_ 例如,如果我想找到一個關於在 Blender 中建立甜甜圈 3D 模型的教程,那麼如果我只輸入“甜甜圈”,搜尋結果可能不會顯示。我需要更具體。諸如“甜甜圈 Blender3D 教程”之類的東西會為我提供更準確的結果。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您需要為 AI 提供足夠的上下文,以便根據您的需要獲得更好的結果。 ## 聊天應用的提示工程 許多人向我們展示了來自 ChatGPT 的一些瘋狂結果。雖然它們並不總是準確的,但 ChatGPT 確實擅長一件事:散文。寫出優美、結構合理、流暢的句子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結果很容易閱讀,聽起來真的很棒。但獲得準確的回應完全是另一回事。例如,人們厭倦了使用 ChatGPT 撰寫歷史文章,雖然文章可能讀起來不錯,但在歷史上可能並不准確。比如你讓ChatGPT“寫一篇關於中國的淪陷的2000字的文章”,它就會給你寫一篇關於中國的淪陷的2000字的文章。但它不一定是事實正確的。 ![ChatGPT 生物響應](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8jc4mphrlgsmfw3yobfo.png) _雖然某些內容可能讀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可能不正確。提示:我沒有博士學位_ :wink: 這是因為 ChatGPT 從各種來源獲取訊息並將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些來源本身可能並不准確。 ChatGPT 也不知道您指的是中國的_哪個_秋天。因此它很容易錯誤地交叉引用日期。通過以對話方式向 ChatGPT 提供訊息,然後要求它寫一篇 2000 字的文章,您將獲得更好的結果。 那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些人認為 ChatGPT 是一種單向的、對話式的、單一輸入的獲取訊息的方法。但事實並非如此。它被稱為“聊天”是有原因的。進行對話,完善您的問題,為您的回答提供背景訊息。 例如,如果我想要一段關於“NDC 會議”的旅行報告,我不會以“給我寫一段 NDC 旅行報告”來開始我的 ChatGPT。相反,我會首先弄清楚 ChatGPT 對 NDC 了解多少,並在此過程中提供上下文。您提供的輸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輸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獲得非常好的結果,而其他人則不能。 ![ChatGPT 響應](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eks1e166pqqu0jh9hpll.png) _沒有任何上下文,ChatGPT 不知道我指的是什麼 NDC_ 另一個例子:如果你要去參加工作面試,你想要一些提示,讓 ChatGPT“給我一些準備工作面試的提示”,會給你一些很好的回應,但它遠非具體。相反,諸如“我要去一家 AI 初創公司面試軟體開發人員的職位。你能給我一些準備面試的提示嗎?”將為您提供更加量身定制的個性化結果。這就好比你讓台上的專家給觀眾中的 1000 個人一個答案,他們可能會提供一些通用的東西,這樣每個人都有一個外賣訊息。但如果你一對一地問同一個人,他們可能會問你一些後續問題以了解你的情況,因此會提供更個性化、更具體的答案。 ## 藝術應用的提示工程 您可能已經看到一些人使用穩定的傳播應用程式創作的一些精美藝術品。然後是看起來“錯誤”的藝術品。其中很多都歸結為上下文。例如,如果我使用 [Night Café](https://nightcafe.studio/)(我最喜歡的生成器之一),然後輸入“dog”這個詞,這就是我得到的: ![圖片說明](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61ibs1fd5j3ht37e4epn.jpg) _使用 Night Café 生成的圖像,以及提示符“dog”_ 有一些隨機的“狗”字寫成一個標誌,前景中有一隻看起來很奇怪的狗,而且它的顏色非常奇怪。現在,如果我想像成年德國牧羊犬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在公園裡的照片般的圖像,那可能不是我要得到的。人工智能沒有那種背景。它無法讀懂我的想法(還沒有!)。當你想創作藝術品時,你需要描述你在腦海中想像的圖像。您提供的細節越多,輸出就越好。這就是它變得棘手的地方。許多穩定的擴散應用程式都有有限的字符數。因此,您需要對如何製作提示具有意義和戰略性。 與 ChatGPT 類似,您需要不斷地重新製作提示並完善它們。然而,基於聊天的 AI 的優勢在於,您可以繼續對話並不斷向 AI 提供更多訊息和不同的問題,以獲得良好的回應。雖然一些藝術生成器允許您“重新混合”您的輸出,但它仍然依賴於新的提示。因此,您一直在等待輸出,查看未加入的內容,然後發送經過調整的新提示。一些用戶在 Midjourney 上花費數小時,接收輸出並重新製作他們的提示以產生一些驚人的作品。這都是練習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創作者在 Etsy 上出售他們的提示! ![AI生成戰鬥兔](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z0411o5c2fgbz7oikzwz.jpg) _我的朋友 Jean 使用 Midjourney 製作的藝術品_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你想製作一些高質量的藝術品,不要指望花幾秒鐘寫一個提示,點擊“建立”按鈕然後看到莫內。沒有!相反,您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來創作數百件藝術品,在每次迭代中重新處理您的提示以製作您的傑作。 ## 提示工程程式碼 我不會花大量時間談論如何為 [GitHub Copilot](https://github.com/features/copilot) 之類的東西製作好的提示。我的同事 [Rizel](https://twitter.com/blackgirlbytes/) 寫了一篇精彩的博文,深入探討了 GitHub Copilot 的提示工程: https://dev.to/github/a-beginners-guide-to-prompt-engineering-with-github-copilot-3ibp 我要說的是——類似於 ChatGPT——GitHub Copilot 依賴於上下文。存儲庫中還編寫了哪些其他程式碼?文件的擴展名(以及語言)是什麼? GitHub Copilot 還為您打造了什麼?您在程式碼中加入了哪些註釋?所有這些都將幫助 GitHub Copilot 為您合成更準確的程式碼。 可以這樣想:如果您寫了一條評論,說明您想要建立一個使用後端資料並解決特定問題的複雜函數,那麼您可能不會僅僅通過一條評論就得到很好的回應。就像你的程式碼——至少它應該是——被分解成許多函數,(希望)有很多有用的評論,當你分解東西時,GitHub Copilot 工作得更好。 而不是要求 GitHub Copilot: `//反轉句子`(使用 JavaScript) 想想如何從邏輯上分解問題。例如,如果有人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句話,讓我把它倒過來,我會怎麼做?像這樣寫評論會更有益。如果您這樣做,GitHub Copilot 將擁有更多的上下文並更好地理解您想要什麼。 與 ChatGPT 之類的東西相比,GitHub Copilot 的另一個區別是 GitHub Copilot 考慮了你擁有的_所有_上下文。我上面提到的所有事情: - 什麼是文件擴展名 - 專案中還有哪些其他文件 - 你是怎麼寫其他評論的 - 其他程式碼是如何建置的 - 您輸入的評論是什麼 - 您輸入的程式碼是什麼 ChatGPT 和其他聊天應用程式會更加重視您對聊天所做的最後評論; 也就是,您加入到對話中的最後一條訊息。但是,GitHub Copilot 始終會考慮上下文以生成更好的程式碼結果。 ## 更好的提示工程 歸根結底,從任何類型的生成式 AI 中獲得好的結果都在你身上——你提供輸入的人。正如我一開始所說:垃圾進,垃圾出。因此,在製作提示時請考慮以下重要提示: - 提供良好的**上下文**;提供有關您要實現的目標的示例和訊息 - 請明確點**;如果它是針對特定觀眾的,那麼就說 - **分解**問題 - **清楚**你如何提問。如果返回的內容聽起來不對,請澄清 - 根據您的提示**改寫**和**精煉** 最後,始終,始終驗證您從 AI 收到的訊息。對於藝術品生成器而言,這不太重要,但如果您查看程式碼和訊息,它就很重要。檢查您收到的程式碼是否按照您的預期工作。驗證提供給您的書面訊息的準確性。 請記住,無論發生什麼,您仍然是飛行員。您仍然是負責人,您對使用和共享哪些藝術作品、哪些程式碼片段以及哪些訊息有最終決定權。

Github 範本專案推薦:學習 React 技術的幾個 Repo

開源對很多事情都非常有用。其中之一是學習新技能。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 GitHub 上一些最好的開源 React 專案,您可以使用它們來快速提升您的 React 技能。 原文出處:https://dev.to/livecycle/top-github-repositories-to-learn-modern-react-development-5d3h ## 你可以學習的開源 React 專案 ![提升](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app52pnsi0e6rey24kp1.gif) ## Cal.com ![Cal](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2jnra9gxpgh0y04ereq7.png) [https://github.com/calcom/cal.com](https://github.com/calcom/cal.com) Cal.com 將自己標榜為“絕對適合所有人的日程安排基礎設施”。他們是 Calendly 等預約安排服務的競爭對手。他們同時提供託管和自託管產品。它是一個全棧 Next.js 應用程式,它依賴 tRPC 進行類型安全的客戶端到伺服器通信。該存儲庫具有相當廣泛的 Monorepo 設置(使用 Turborepo),可將應用程式拆分為多個包。在樣式方面,Cal.com 使用 TailwindCSS 和無頭 Radix 元件。存儲庫非常活躍,他們積極鼓勵貢獻者。許多問題被標記為“良好的第一期”和“需要幫助”。 ## Taxonomy ![分類法](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wfjhtw3tccnosgf5n0rn.png) [https://github.com/shadcn/taxonomy](https://github.com/shadcn/taxonomy) 這個有點不同。它由單個開發人員建置,作為探索新的 Next.js 13 App Router 功能的演示。但是不要讓那個愚弄你。它可以說是使用新 App Router 的最全面的開源應用程式之一。因此,即使對於想要學習如何在生產中使用 App Router 的經驗豐富的 React 開發人員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源。 除了用於前端和後端的 Next.js 之外,Taxonomy 使用 NextAuth 進行身份驗證,使用 Prisma 作為 ORM,使用帶有 Radix 的 TailwindCSS 進行樣式設置。特別有趣的是 Stripe 訂閱集成。因此,如果您想了解如何將訂閱集成到您的應用程式中,這就是適合您的存儲庫。 ## Highstorm ![高塔](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40cy6gokdozqqihlqgxr.png) [https://github.com/chronark/highstorm](https://github.com/chronark/highstorm) Highstorm 是這個街區的新玩家。它是一種監視應用程式中發生的事件的服務。您通過他們的 API 提交事件,然後將其輸入 Highstorm 儀表板。再次重申,這是一個基於 Next.js 的專案。它使用 Tinybird 作為分析資料的資料庫,並使用 Clerk 進行身份驗證。如果您想學習如何處理大量分析資料並將它們顯示在精美的圖表中,那麼這個專案很棒。 ## Dub.sh ![配音](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g90d1imz9110lv1uxb5l.png) [https://github.com/steven-tey/dub](https://github.com/steven-tey/dub) Dub.sh 大約在一年前作為開源連結縮短器推出。它是 Bitly 等服務的替代品。它也是基於 Next.js 並結合使用舊頁面和新 App 路由器。它通常是最早採用 Next.js 新功能(例如元資料 API)的專案之一。 該存儲庫是了解多租戶 Next 應用程式的好地方。這些是為不同域下的不同用戶提供服務的應用程式。在 Dub.sh 的情況下,用戶可以加入自己的域以在其下建立縮短的連結。該應用程式的設計也很精美,整個網站上都有許多令人愉悅的動畫。 Framer Motion 庫用於幫助解決此問題。 ## Bulletproof React ![防彈](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1cndmw6tii88v9puz154.png) [https://github.com/alan2207/bulletproof-react](https://github.com/alan2207/bulletproof-react) Bulletproof React 與我們目前介紹的其他專案不同。該存儲庫確實包含一個功能齊全的演示 React 應用程式。但最大的價值來自閱讀此應用程式附帶的綜合文件。本文件列出了設計大型 React 應用程式各個方面的最佳實踐。這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可以定期參考以刷新您對最佳實踐的記憶。 ## 總結和開始 正如我們所見,上述每個存儲庫都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了解大型 React 應用程式是如何建置的。每個人都可以從研究存儲庫的程式碼中獲益,無論您有多有經驗。 開始從存儲庫中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實用技巧是提出一個特定的問題。例如,您可能會問“Taxonomy 如何處理 Stripe 訂閱?”之類的問題。然後挖掘程式碼層以找到問題的答案。 最後一點——探索開源存儲庫是提升 React 技能的好方法,但這不是您唯一應該做的事情。將您新獲得的知識應用到您自己的專案中也很重要。這就是您鞏固新技能和保留訊息的方式。 最主要的是享受這個過程,並認識到開源是培養新技能的友好場所,無論您目前的經驗水平如何。

分享職場小菜雞所遇到的狀況

感謝站長關懷~ 是的,這禮拜確實有遇到一些之前有稍微碰過卻不太熟悉的東西,也有之前沒有碰過的東西,是有些小崩潰...,但還是可以稍微跟大家分享與請教一下: 這裡有一些前期提要:公司目前的前端開發並不使用現在的主流前端框架,也沒有使用打包整合工具...(像是Webpack、Parcel這類的),JS使用JQuery,並且將JS檔案一個一個的引入網頁中。 ## 遇到的問題1 :CSS樣式問題 過去在自學的時候其開發方法是:在本機開發,然後在處理樣式與RWD時就是開啟Chrome 的 Dev Tools來做調整,但也有遇過在Chrome的Dev Tools中看起來將樣式都調整好了之後,部署到網路上之後換手機來查看頁面時卻發生了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包含滿版、間距等等,這部分我自己理解的差異可能會是有些手機會有瀏海的緣故以及Chrome與Safari之間的小差異.到新公司後發現在更多的裝置上,例如安卓手機,則存在的差異更多,包含顏色、日期時間選取器等等的樣式,因為型號真的太多了. ###到這裡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以及向各位請教的: 這裡我自己有想到幾個解決的方式,第一個是最懶的方法我最想用但是我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整合給其他人使用的方法,例如透過Vue cli直接在npm下載PostCSS以及Autoprefixer這樣的工具來使用,一次解決主流瀏覽器的差異,但目前我不太曉得如何在公司的開發方法下,不透過整合工具來完成這個流程. 另一個我想到的方法是加入CSS Normalize來減少各個瀏覽器在不同樣式的預設值差異,過去我們可能都有寫過非常簡易CSS reset 例如: ```css= *{ padding: 0; margin:0; box-sizing:border-box; } ``` 但這樣如果把每一個樣式的預設值全部強制歸零,可能會導致有些樣式到後來要重新寫,或許Normalize可以只是單純地減少差異(也是因為網路上有人已經整理好了XD). ## 遇到的問題2 :API串接 過去我自己練習串接API的方式實在是相當簡易,我拿的是中央氣象局開放資料平台的API,所以之前很簡單的一行fetch就拿到資料了,毫無難度哈哈哈,但第一天公司需要我去切幾個版面並且串接運輸資料TDX的資料,恩...我一開始不知道要如何在JS中塞入登入資料並且拿回Token的方式.以及我要查詢的數值該如何發出. ###到這裡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以及向各位請教的: 這中間我摸索了fetch的一些選項設定,這應該也適用其他的非同步請求方法,例如ajax、axios(這兩個我還沒用過,後續應該會來摸索一下axios),包含請求方法(method),header與body中的內容設定等等. 至於API該如何塞入a頁面填入查詢參數並且跳轉到b頁面顯示查詢解果,在沒有前端框架全域狀態管理的支援下,這邊則是摸索了encodeURIComponent以及decodeURIComponent這樣的函式,將要查詢的參數在a頁面進行編碼並丟入到URL中,跳轉到b頁面後再進行解碼.並fetch我要的資料.最後是有成功的,只是覺得自己像薪水小偷哈哈哈,效率並不高. 這個方法感覺並不建議應用在需要輸入有個人資料的內容中,因為編碼的方式是雙向的,資料可以編碼也可以解碼,所以....像個資這類的內容就應該不建議塞在URL中用這種方式傳輸.至於要用什麼方法,這也是我想知道的. ## 遇到的問題3:不同裝置的問題 這個並非第一個樣式的問題,而是我目前覺得還沒有解的問題,就是我在網頁中需要獲取使用者的位置,因此用了navigator.geolocation 這個API,但神奇的是,在本機中都可以抓得到資料,打開Dev Tools檢查回傳的狀態碼與經緯度也都是沒有問題,但是在手機中雖然會顯示是否能夠取得使用者位置的提示,但按了同意後卻一直無法獲取資料,而且尷尬的是,我無法在手機中打開Dev Tools,所以我也不知道問題發生在哪....,過去有使用過navigator.geolocation 好像也沒有碰過這樣的問題 想跟各位請教的是,有什麼方式可以查看手機上的問題嗎? ## 遇到的問題4:不同的開發方式 這個是我自己很好奇的,雖然說我知道Vue是漸進式框架,但我卻不知道該如何漸進.我理解的漸進式是,有些頁面或元件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使用Vue開發,還是這個漸進式的意思是可以自行選擇要使用多少Vue的套件工具呢(像是要不要使用Vue Router or Vuex). 會這樣問是因爲,假如現在有一份專案一共是十個頁面,我被分到了其中五頁,另外的同事則是負責另外五頁,誠如開頭所說,假如公司既定的開發方式並不使用框架與其他整合工具,我有可能使用框架進行開發並與之合作嗎?還是我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本來就應該要統一一個開發方式? --- 感謝看到這邊的各位,以上有些觀念上是我這位小菜雞自己摸索的,是可能不是正確的(例如有些函式、工具的用途或使用情境),因此歡迎大家指教與討論,這是我這禮拜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啦. 謝謝~~ --- PS:我自學八個月的時間有摸了原生JS、CSS、Vue.js、Tailwind、SCSS這樣的工具,本來我是很想要在第一份工作多了解與強化上述工具以及多人開發GitHub的部分,我了解這些終究只是工具且我自己也沒有到非常熟,只要可以完成專案目的即可,我的實力在哪裡我也知道,但以目前公司的開發模式來說,我需要考量沒有踏上趨勢的這個問題嗎?還是我多慮呢了?

增加開發者生產力:19 個簡單好用的 VScode 外掛

[VS Code](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是一款免費、跨平台、開源的程式碼編輯器,近年來成為開發者最熱門的選擇。 在本文中,我整理了一些最有用的外掛,您可以使用它們來提高工作效率。 原文出處:https://dev.to/madza/19-vs-code-extensions-to-boost-your-productivity-4npo --- ### 1\. [Swimm](https://go.swimm.io/ide-plugin?utm_source=Hashnode&utm_medium=paid_influencer&utm_campaign=launch_may&utm_content=madza_dev) 使用 Swimm 的富文本編輯器建立文件。記錄跨越多個文件和存儲庫的複雜流程,其中包含與程式碼交互並在您進行更改時自動更新的豐富內容。 在本地驗證和更新文件,並將其作為 CI 工作流的一部分,自動修復簡單的錯誤,並且僅在發生重大更改時提醒您。 在正確的時間找到正確的文件——就在相關程式碼旁邊。當您看到一個 wave 時,這意味著存在與該特定程式碼部分相關的文件。 ![使用 Swimm 建立內部文件](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swimmio-ide/assets/doc%20creation.png) ### 2\. [GitLens](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eamodio.gitlens) 借助 GitLens,開發人員可以通過提供有關 Git 存儲庫的高級可視化和訊息,更好地了解其程式碼庫的歷史、作者身份和更改。 GitLens 還提供了一組豐富的自定義選項,以及內聯責備註釋、提交和差異詳細訊息,甚至無需離開編輯器即可查看和編輯提交訊息的能力。 ![提交圖](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gitkraken/vscode-gitlens/main/images/docs/commit-graph-illustrated.png) ### 3\. [Thunder Client](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rangav.vscode-thunder-client) Thunder Client 是用於 Visual Studio Code 的輕量級 Rest API 客戶端擴展,具有簡單易用的 UI。 支持集合和環境變數和 GraphQL 查詢,以及使用基於 GUI 的界面進行無腳本測試。 所有請求的資料都本地保存在您的設備上。 ![迅雷客戶端](https://github.com/rangav/thunder-client-support/blob/master/images/thunder-client-v2.png?raw=true) ### 4\. [Tabnine](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TabNine.tabnine-vscode) Tabnine 是一個 AI 程式碼助手,可以通過在所有最流行的編碼語言和 IDE 中實時完成程式碼來提高您的開發速度。 Tabnine 由多種語言專用的機器學習模型提供支持,這些模型是在程式碼上從頭開始進行預訓練的。 ![](https://cdn.hashnode.com/res/hashnode/image/upload/v1683725176305/71c6f916-5dd6-475a-ac87-066bc301d3e3.gif) ### 5\. [Remote-SSH](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vscode-remote.remote-ssh) Remote - SSH 擴展允許您使用任何帶有 SSH 伺服器的遠程機器作為您的開發環境。 無需在本地計算機上安裝源程式碼即可獲得這些好處,因為該擴展程序直接在遠程計算機上執行命令和其他擴展程序。 您可以打開遠程計算機上的任何文件夾並使用它,就像文件夾在您的計算機上一樣。 ![圖片說明](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psfddazji4zk1nfgcbrg.png) ### 6\. [Docker](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s-azuretools.vscode-docker) Docker 擴展使從 Visual Studio Code 建置、管理和部署容器化應用程式變得容易。 它還提供了對容器內 Node.js、Python 和 .NET 的一鍵式除錯。 ![圖片說明](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kifgjwnunn9ynmr2odcf.png) ### 7\. [Git History](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donjayamanne.githistory) 使用此擴展,用戶可以輕鬆瀏覽提交歷史記錄、檢查文件更改並比較程式碼的不同版本。 該擴展提供了一個 GUI,可以在時間軸中顯示提交歷史記錄。每個提交都與其提交訊息、作者、日期和時間一起顯示。 用戶還可以查看與每個提交關聯的分支和標籤名稱。 ![圖片說明](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y7us7mebno5di3f7lp1l.png) ### 8\. [Markdown All in One](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yzhang.markdown-all-in-one) 對於在 VS Code 中使用大量 Markdown 的任何人來說,這是一個有用的工具。它使建立和編輯 Markdown 文件變得更加容易和快速,幫助您提高生產力和效率。 這些功能包括語法突出顯示、程式碼塊格式化、目錄、預覽模式、表情符號支持、鍵盤快捷鍵等等。 ![圖片說明](https://dev-to-uploads.s3.amazonaws.com/uploads/articles/8f1ygmrmzd1ifz2q2pfq.png) ### 9\. [Regex Previewer](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chrmarti.regex) 該擴展在並排文件中顯示當前正則表達式的匹配項。這可以使用 Ctrl+Alt+M 打開/關閉。 可以通過狀態欄條目加入全局選項和多行選項,以便使用並排文件進行評估。當並排文件有多個匹配示例時,這會很有用。 ![執行中的正則表達式預覽器](https://github.com/chrmarti/vscode-regex/raw/main/images/in_action.gif) ### 10\. [Better Comments](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aron-bond.better-comments) 使用此擴展,您將能夠將註釋分類為提醒、查詢、TODO、突出顯示等。 註釋掉的程式碼也可以設置樣式以明確程式碼不應該存在。您可以在設置中指定您想要的任何其他評論樣式。 ![無法為 Python 使用 vs 程式碼“更好的評論擴展”- 堆棧溢出](https://i.stack.imgur.com/MFQJN.png) ### 11\. [Bookmarks](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lefragnani.Bookmarks) 書籤擴展可幫助您導航程式碼,輕鬆快速地在重要位置之間移動。 不再需要搜尋程式碼。它還支持一組選擇命令,允許您選擇書籤行和書籤行之間的區域。它對日誌文件分析非常有用。 ![切換](https://github.com/alefragnani/vscode-bookmarks/raw/HEAD/images/printscreen-toggle.png) ### 12\. [Project Manager](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alefragnani.project-manager) 專案管理器可幫助您輕鬆存取您的專案,無論它們位於何處。不要再錯過那些重要的專案了。 您可以定義您的專案(也稱為收藏夾),或選擇自動檢測 Git、Mercurial 或 SVN 存儲庫、VS 程式碼文件夾或任何其他文件夾。 此外,您還可以使用標籤來組織您的專案。 ![側欄](https://github.com/alefragnani/vscode-project-manager/raw/HEAD/images/vscode-project-manager-side-bar-tags.gif) ### 13\. [Code Spell Checker](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streetsidesoftware.code-spell-checker) 一個基本的拼寫檢查器,適用於程式碼和文件。 這個拼寫檢查器的目標是幫助捕獲常見的拼寫錯誤,同時保持較低的誤報率。 ![示例](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streetsidesoftware/vscode-spell-checker/main/images/example.gif) ### 14\. [Image Optimizer](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MadsKristensen.ImageOptimizer) 向解決方案資源管理器中的任何文件夾和圖像加入右鍵單擊菜單,使您可以自動優化該文件夾中的所有 PNG、GIF 和 JPEG 文件。 只需右鍵單擊任何包含圖像的文件或文件夾,然後單擊其中一個圖像優化按鈕。 ![輸出窗口](https://github.com/madskristensen/ImageOptimizer/raw/master/art/output-window.png) ### 15\. [CSS Peek](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pranaygp.vscode-css-peek) 該擴展支持符號定義跟踪的所有正常功能,但它適用於 CSS 選擇器(類、ID 和 HTML 標記)。 您可以內聯加載 CSS 文件並在此處進行快速編輯,直接跳轉到 CSS 文件或在新編輯器中打開它或在懸停時顯示定義。 ![工作](https://github.com/pranaygp/vscode-css-peek/raw/master/readme/working.gif) ### 16\. [Placeholder Images](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JakeWilson.vscode-placeholder-images) 使用各種第 3 方服務(如 Unsplash、LoremFlickr 等)在 Visual Studio Code 中生成佔位符圖像並將其插入到 HTML 中。 您可以選擇圖像寬度、高度、文本和顏色,將生成的 IMG 標籤插入到您的 HTML 中或將其複製到剪貼板,或者將圖像 URL 插入到您的 HTML 中,複製到剪貼板,或在您的瀏覽器中打開它。 ![使用 placehold.it 生成佔位符圖像](https://github.com/Jakobud/vscode-placeholder-images/raw/master/images/example.gif) ### 17\. [Live Server](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ritwickdey.LiveServer) 具有實時瀏覽器重新加載功能的快速開發實時伺服器。從狀態欄單擊即可啟動或停止伺服器。 允許用戶建立可自定義的端口號,設置伺服器根目錄,並在設置中提供默認的瀏覽器配置選項。 ![實時伺服器演示 VSCode](https://github.com/ritwickdey/vscode-live-server/raw/HEAD/images/Screenshot/vscode-live-server-animated-demo.gif) ### 18\. [Peacock](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johnpapa.vscode-peacock) 使用 Peacock,您可以巧妙地更改 VS Code 工作區的顏色。 當你有多個 VS Code 實例、使用 VS Live Share 或使用 VS Code 的遠程功能,並且你想快速辨識你的編輯器時,這是理想選擇。 ![孔雀窗](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johnpapa/vscode-peacock/main/resources/hero.png) ### 19\. [Polacode](https://marketplace.visualstudio.com/items?itemName=pnp.polacode) Polacode 是 VS Code 的擴展,它可以對你的程式碼進行截圖。 該擴展生成一個與源具有相同風格和主題的螢幕截圖。 ![用法](https://github.com/octref/polacode/raw/master/demo/usage.gif) --- 以上簡單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7 個進階、好用的 TypeScript 技巧用法分享

**TypeScript** 是一種出色的工具,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並避免 **bug**,但有時使用起來感覺不知所措。 本文概述了專業人士使用的 7 個 **TypeScript** 技巧,它們將使您的生活更輕鬆。 原文出處:https://dev.to/ruppysuppy/7-secret-typescript-tricks-pros-use-3ckg ## 1. 型別推理 **Typescript** 足夠聰明,可以在您幫助縮小資料類型時**推斷資料類型**。 ``` enum CounterActionType { Increment = "INCREMENT", IncrementBy = "INCREMENT_BY", } interface IncrementAction { type: CounterActionType.Increment; } interface IncrementByAction { type: CounterActionType.IncrementBy; payload: number; } type CounterAction = | IncrementAction | IncrementByAction; function reducer(state: number, action: CounterAction) { switch (action.type) { case CounterActionType.Increment: // TS infers that the action is IncrementAction // & has no payload return state + 1; case CounterActionType.IncrementBy: // TS infers that the action is IncrementByAction // & has a number as a payload return state + action.payload; default: return state; } } ``` 如上所示,**TypeScript** 根據 `type` 屬性推斷操作的類型,因此您無需檢查 `payload` 是否存在。 ## 2. 字串類型 通常你需要一個變數的特定值,這就是**文字類型**派上用場的地方。 ``` type Status = "idle" | "loading" | "success" | "error"; ``` 它也適用於數字: ``` type Review = 1 | 2 | 3 | 4 | 5; // or better yet: const reviewMap = { terrible: 1, average: 2, good: 3, great: 4, incredible: 5, } as const; // This will generate the same type as above, // but it's much more maintainable type Review = typeof reviewMap[keyof typeof reviewMap]; ``` ## 3.類型守衛 **類型保護** 是另一種縮小變數類型的方法: ``` function isNumber(value: any): value is number { return typeof value === "number"; } const validateAge = (age: any) => { if (isNumber(age)) { // validation logic // ... } else { console.error("The age must be a number"); } }; ``` 注意:在上面的示例中,最好使用: ``` const validateAge = (age: number) => { // ... }; ``` 這個例子是為了展示 **type guards** 是如何工作的一個簡化。 ## 4.索引簽名 當對像中有**動態鍵**時,可以使用**索引簽名**來定義其類型: ``` enum PaticipationStatus { Joined = "JOINED", Left = "LEFT", Pending = "PENDING", } interface ParticipantData { [id: string]: PaticipationStatus; } const participants: ParticipantData = { id1: PaticipationStatus.Joined, id2: PaticipationStatus.Left, id3: PaticipationStatus.Pending, // ... }; ``` ## 5.泛型 **泛型**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讓您的程式碼更易於重用。它允許您**定義一個類型,該類型將由您的函數的使用決定**。 在以下示例中,`T` 是通用類型: ``` const clone = <T>(object: T) => { const clonedObject: T = JSON.parse(JSON.stringify(object)); return clonedObject; }; const obj = { a: 1, b: { c: 3, }, }; const obj2 = clone(obj); ``` ## 6. 不可變類型 您可以通過加入 `as const` 使您的類型**不可變**。這確保您不會意外更改值。 ``` const ErrorMessages = { InvalidEmail: "Invalid email", InvalidPassword: "Invalid password", // ... } as const; //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ErrorMessages.InvalidEmail = "New error message"; ``` ## 7. 部分、選擇、省略和必需類型 通常在使用 **server** 和 **local data** 時,您需要將一些屬性設置為 **optional** 或 **required**。 而不是使用相同資料的略微更改版本定義數百個接口。您可以使用 `Partial`、`Pick`、`Omit` 和 `Required` 類型來做到這一點。 ``` interface User { name: string; age?: number; email: string; } type PartialUser = Partial<User>; type PickUser = Pick<User, "name" | "age">; type OmitUser = Omit<User, "age">; type RequiredUser = Required<User>; // PartialUser is equivalent to: // interface PartialUser { // name?: string; // age?: number; // email?: string; // } // PickUser is equivalent to: // interface PickUser { // name: string; // age?: number; // } // OmitUser is equivalent to: // interface OmitUser { // name: string; // email: string; // } // RequiredUser is equivalent to: // interface RequiredUser { // name: string; // age: number; // email: string; // } ``` 當然,你可以使用 **intersection** 來組合它們: ``` type A = B & C; ``` 其中 `B` 和 `C` 是任何類型。 --- 謝謝閱讀,希望對您有幫助!

給軟體工程師:50 個好用的 ChatGPT 咒語指令

下列 ChatGPT-4 咒語,對開發者很有幫助。附上原文與中文指令,供您參考。 原文出處:https://dev.to/hackertab_org/50-chat-gpt-prompts-every-software-developer-should-know-tested-9al ### **程式碼生成** - Generate a boilerplate `[language]` code for a `[class/module/component]` named [name] with the following functionality: `[functionality description].` - 為名為 [name] 的 `[class/module/component]` 生成樣板 `[language]` 程式碼,具有以下功能:`[functionality description]。 - Create a [language] function to perform `[operation]` on `[data structure]` with the following inputs: [input variables] and expected output: `[output description]`. - 建立一個 [語言] 函數以使用以下輸入對 `[資料結構]` 執行 `[操作]`:[輸入變數] 和預期輸出:`[輸出描述]`。 - Generate a `[language]` class for a `[domain]` application that includes methods for `[methods list]` and properties `[properties list]`. - 為包含“[方法列表]”的方法和屬性“[屬性列表]”的“[域]”應用程式生成一個“[語言]”類。 - Based on the [design pattern], create a code snippet in [language] that demonstrates its implementation for a [use case]. - 基於[設計模式],用[語言]建立一個程式碼片段,演示其對[用例]的實現。 **例子:** ``` Generate a boilerplate Python code for a shopping cart module named "ShoppingCart" with the following functionality: - A constructor that initializes an empty list to store cart items. - A method called "add_item" that takes in an item object and adds it to the cart. - A method called "remove_item" that takes in an item object and removes it from the cart if it exists. - A method called "get_items" that returns the list of items in the cart. - A method called "get_total" that calculates and returns the total price of all items in the cart. ``` ### **程式碼完成** - In `[language]`,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ode snippet that initializes a [data structure] with `[values]`: `[code snippet]`. - 在“[語言]”中,完成以下使用“[值]”初始化[資料結構]的程式碼片段:“[程式碼片段]”。 - Finish the `[language]` function that calculates [desired output] given the following input parameters: `[function signature]`. - 在給定以下輸入參數的情況下完成計算[期望輸出]的[語言]函數:[函數簽名]。 - Complete the `[language]` code to make an API call to `[API endpoint]` with [parameters] and process the response: `[code snippet]`. - 完成“[語言]”程式碼以使用[參數]對“[API 端點]”進行 API 呼叫並處理響應:“[程式碼片段]”。 **Example** : Finish the Python function that calculates the average of a list of numbers given the following input parameters: **示例**:完成計算給定以下輸入參數的數字列表的平均值的 Python 函數: ``` def calculate_average(num_list) ``` ### **錯誤檢測** - Identify any potential bugs in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snippet: `[code snippet]`. - 確定以下 [語言] 程式碼片段中的任何潛在錯誤:`[程式碼片段]`。 - Analyze the given [language] code and suggest improvements to prevent [error type]: `[code snippet]`. - 分析給定的[語言]程式碼並提出改進建議以防止[錯誤類型]:`[程式碼片段]`。 - Find any memory leaks in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and suggest fixes: `[code snippet]`. - 在以下 [語言] 程式碼中查找任何內存洩漏並提出修復建議:`[程式碼片段]`。 **Example** : Identify any potential bugs in the following Python code snippet: **示例**:辨識以下 Python 程式碼片段中的任何潛在錯誤: ``` def calculate_sum(num_list): sum = 0 for i in range(len(num_list)): sum += num_list[i] return sum ``` ### **程式碼審查** - Review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for best practices and suggest improvements: `[code snippet]`. - 查看以下“[語言]”程式碼以獲得最佳實踐並提出改進建議:“[程式碼片段]”。 - Analyze the given `[language]` code for adherence to `[coding style guidelines]`: `[code snippet]`. - 分析給定的“[語言]”程式碼是否符合“[編碼風格指南]”:“[程式碼片段]”。 - Check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for proper error handling and suggest enhancements: `[code snippet]`. - 檢查以下 [語言] 程式碼以正確處理錯誤並提出改進建議:`[程式碼片段]`。 - Evaluate the modular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the given `[language]` code: `[code snippet]`. - 評估給定“[語言]”程式碼的模塊化和可維護性:“[程式碼片段]”。 **Example** : Review the following Python code for best practices and suggest improvements: **示例**:查看以下 Python 程式碼以獲得最佳實踐並提出改進建議: ``` def multiply_list(lst): result = 1 for num in lst: result *= num return result ``` ### **API 文件生成** - Generate API documentation for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code snippet]`. - 為以下“[語言]”程式碼生成 API 文件:“[程式碼片段]”。 - Create a concise API reference for the given `[language]` class: `[code snippet]`. - 為給定的“[語言]”類建立簡明的 API 參考:“[程式碼片段]”。 - Generate usage examples for the following `[language]` API: `[code snippet]`. - 為以下“[語言]”API 生成用法示例:“[程式碼片段]”。 **Example** : Generate API documentation for the following JavaScript code: **示例**:為以下 JavaScript 程式碼生成 API 文件: ``` /** * Returns the sum of two numbers. * @param {number} a - The first number to add. * @param {number} b - The second number to add. * @returns {number} The sum of a and b. */ function sum(a, b) { return a + b; } ``` ### **查詢優化** - Optimize the following SQL query for better performance: `[SQL query]`. - 優化以下 SQL 查詢以獲得更好的性能:`[SQL 查詢]`。 - Analyze the given SQL query for any potential bottlenecks: `[SQL query]`. - 分析給定的 SQL 查詢是否存在任何潛在瓶頸:`[SQL 查詢]`。 - Suggest indexing strategies for the following SQL query: `[SQL query]`. - 為以下 SQL 查詢建議索引策略:`[SQL 查詢]`。 - Optimize the following NoSQL query for better performance and resource usage: `[NoSQL query]`. - 優化以下 NoSQL 查詢以獲得更好的性能和資源使用:`[NoSQL 查詢]`。 **Example** : Optimize the following SQL query for better performance: **示例**:優化以下 SQL 查詢以獲得更好的性能: ```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rder_date BETWEEN '2022-01-01' AND '2022-12-31' ORDER BY order_date DESC LIMIT 100; ``` ### **用戶界面設計** - Generate a UI mockup for a `[web/mobile]` application that focuses on [`user goal or task]`. - 為專注於 [`用戶目標或任務]` 的`[web/mobile]` 應用程式生成 UI 模型。 - Suggest improvements to the existing user interface of `[app or website]` to enhance `[usability, accessibility, or aesthetics]`. - 建議改進“[應用程式或網站]”的現有用戶界面,以增強“[可用性、可存取性或美學]”。 - Design a responsive user interface for a `[web/mobile]` app that adapts to different screen sizes and orientations. - 為適應不同螢幕尺寸和方向的“[web/mobile]”應用程式設計響應式用戶界面。 **Example** : Generate a UI mockup for a mobile application that focuses on managing personal finances. **示例**:為專注於管理個人財務的移動應用程式生成 UI 模型。 ### **自動化測試** - Generate test cases for the following [language] function based on the input parameters and expected output: `[function signature]`. - 根據輸入參數和預期輸出為以下 [語言] 函數生成測試用例:`[函數簽名]`。 - Create a test script for the given [language] code that covers [unit/integration/system] testing: `[code snippet]`. - 為涵蓋[單元/集成/系統]測試的給定[語言]程式碼建立測試腳本:`[程式碼片段]`。 - Generate test data for the following [language] function that tests various edge cases: `[function signature]`. - 為以下測試各種邊緣情況的[語言]函數生成測試資料:`[函數簽名]`。 - Design a testing strategy for a [web/mobile] app that includes [unit, integration, system, and/or performance] testing. - 為 [網絡/移動] 應用程式設計測試策略,包括 [單元、集成、系統和/或性能] 測試。 **Example:** Generate test cases for the following Python function based on the input parameters and expected output: **示例:** 根據輸入參數和預期輸出為以下 Python 函數生成測試用例: ``` def divide(a: float, b: float) -> float: if b == 0: raise ZeroDivisionError('division by zero') return a / b ``` ### **程式碼重構** - Suggest refactoring improvements for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to enhance read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code snippet]`. - 建議對以下 [語言] 程式碼進行重構改進,以增強可讀性和可維護性:`[程式碼片段]`。 - Identify opportunities to apply [design pattern] in the given [language] code: `[code snippet]`. - 確定在給定的[語言]程式碼中應用[設計模式]的機會:`[程式碼片段]`。 - Optimize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for better performance: `[code snippet]`. - 優化以下 [語言] 程式碼以獲得更好的性能:`[程式碼片段]`。 **Example** : Optimize the following Python code for better performance: **示例**:優化以下 Python 程式碼以獲得更好的性能: ``` def find_max(numbers): max_num = numbers[0] for num in numbers: if num > max_num: max_num = num return max_num ``` ### **設計模式建議** - Based on the given [language] code, recommend a suitable design pattern to improve its structure: `[code snippet]`. - 根據給定的[語言]程式碼,推薦合適的設計模式來改進其結構:`[程式碼片段]`。 - Identify opportunities to apply the [design pattern] in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base: `[repository URL or codebase description]`. - 確定在以下 [語言] 程式碼庫中應用 [設計模式] 的機會:`[存儲庫 URL 或程式碼庫描述]`。 - Suggest an alternative design pattern for the given [language] code that may provide additional benefits: `[code snippet]`. - 為可能提供額外好處的給定 [語言] 程式碼建議替代設計模式:`[程式碼片段]`。 **Example:** Based on the given Python code, recommend a suitable design pattern to improve its structure: **例子:** 根據給定的Python程式碼,推薦合適的設計模式來改進其結構: ``` class TotalPriceCalculator: def calculate_total(self, items): pass class NormalTotalPriceCalculator(TotalPriceCalculator): def calculate_total(self, items): total = 0 for item in items: total += item.price * item.quantity return total class DiscountedTotalPriceCalculator(TotalPriceCalculator): def calculate_total(self, items): total = 0 for item in items: total += item.price * item.quantity * 0.9 # apply 10% discount return total class Order: def __init__ (self, items, total_price_calculator): self.items = items self.total_price_calculator = total_price_calculator def calculate_total(self): return self.total_price_calculator.calculate_total(self.items) class Item: def __init__ (self, name, price, quantity): self.name = name self.price = price self.quantity = quantity ``` ### **算法開發** - Suggest an optimal algorithm to solve the following problem: `[problem description]`. - 建議解決以下問題的最佳算法:`[問題描述]`。 -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given algorithm for `[specific use case]`: `[algorithm or pseudocode]`. - 為“[特定用例]”提高給定算法的效率:“[算法或偽程式碼]”。 - Design an algorithm that can handle `[large-scale data or high-throughput]` for `[specific task or operation]`. - 為“[特定任務或操作]”設計一種可以處理“[大規模資料或高吞吐量]”的算法。 - Propose a parallel or distributed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algorithm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lgorithm or pseudocode]`. - 提出以下算法的並行或分佈式版本以提高性能:`[算法或偽程式碼]`。 ### **程式碼翻譯** -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ource language]` code to `[target language]`: `[code snippet]`. - 將以下“[源語言]”程式碼翻譯成“[目標語言]”:“[程式碼片段]”。 - Convert the given `[source language]` class or module to `[target language]` while preserving its functionality and structure: `[code snippet]`. - 將給定的“[源語言]”類或模塊轉換為“[目標語言]”,同時保留其功能和結構:“[程式碼片段]”。 - Migrate the following `[source language]` code that uses `[library or framework]` to [target language] with a similar library or framework: `[code snippet]`. - 將以下使用“[庫或框架]”的“[源語言]”程式碼遷移到具有類似庫或框架的“目標語言”:“[程式碼片段]”。 **Exampl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ython code to JavaScript: **示例:**將以下 Python 程式碼轉換為 JavaScript: ``` def factorial(n): if n == 0: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factorial(n-1) ``` ### **個性化學習** - Curate a list of resources to learn `[programming language or technology]` based on my current skill level: `[beginner/intermediate/advanced]`. - 根據我目前的技能水平,策劃學習`[編程語言或技術]`的資源列表:`[初學者/中級/高級]`。 - Recommend a learning path to become proficient in `[specific programming domain or technology]` considering my background in `[existing skills or experience]`. - 考慮到我在“[現有技能或經驗]”方面的背景,推薦精通“[特定編程領域或技術]”的學習路徑。 - Suggest project ideas or coding exercise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my skills in `[programming language or technology]`. - 建議專案想法或編碼練習,以練習和提高我在“[編程語言或技術]”方面的技能。 ### **程式碼可視化** - Generate a UML diagram for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code snippet]`. - 為以下“[語言]”程式碼生成一個 UML 圖:“[程式碼片段]”。 - Create a flowchart or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given `[language]` algorithm: `[algorithm or pseudocode]`. - 建立給定“[語言]”算法的流程圖或可視化表示:“[算法或偽程式碼]”。 - Visualize the call graph or dependencies of the following `[language]` code: `[code snippet]`. - 可視化以下“[語言]”程式碼的呼叫圖或依賴關係:“[程式碼片段]”。 **Example** : Generate a UML diagram for the following Java code: **示例**:為以下 Java 程式碼生成 UML 圖: ``` public abstract class Vehicle { private String model; public Vehicle(String model) { this.model = model; } public String getModel() { return model; } public abstract void start(); public abstract void stop(); } public class Car extends Vehicle { public Car(String model) { super(mod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start() { System.out.println("Starting car engin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top() { System.out.println("Stopping car engine"); } } public class Motorcycle extends Vehicle { public Motorcycle(String model) { super(mod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start() { System.out.println("Starting motorcycle engin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top() { System.out.println("Stopping motorcycle engine"); } } ``` ### **資料可視化** - Generate a bar chart that represents the following data: `[data or dataset description]`. - 生成代表以下資料的條形圖:`[資料或資料集描述]`。 - Create a line chart that visualizes the trend in the following time series data: `[data or dataset description]`. - 建立一個折線圖,將以下時間序列資料的趨勢可視化:`[資料或資料集描述]`。 - Design a heatmap that represe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variable list]`. - 設計一個表示以下變數之間相關性的熱圖:`[變數列表]`。 --- 以上,簡單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給新手工程師的建議:每天工作都在查 ChatGPT 會不會很糟?

給新手工程師的建議:每天工作都在查 ChatGPT 會不會很糟? 看到滿多年輕工程師提問:工作時經常查 ChatGPT,感覺不太踏實,沒關係嗎? 讓我簡單談論一下這件事 --- 首先,讓我們把時間倒回 2000 年代 google 剛出來的時候 當時一定也是這樣,年輕工程師遇到問題狂查 google 資深工程師則覺得 google 可有可無,真的有問題,桌上的工具書大概要翻到第幾頁他也都知道,翻一下不用 10 秒就有答案 時間快轉到今天,年輕工程師遇到問題狂問 ChatGPT 資深工程師則覺得 ChatGPT 可有可無,真的有問題,google 關鍵字怎麼組合、stackoverflow or reddit or 某某技術論壇,找一下不用 10 秒就有答案 --- 新科技的出現,讓一些「死背類型」的任務變得「毫無意義」 比方說現在沒人會去背歷史事件的年份了,因為要用時 google 一下就有 同理,現在的工程師,所用程式語言的某些語法、函式名稱、API 用法,沒背起來,根本沒關係 (不信的話,問問看用 Linux 的工程師,怎麼解壓縮檔案,看看有幾個人可以不查 google 打出指令) ``` tar -xzvf 壓縮檔名稱.tar.gz ``` 所以 AI 的出現,如果讓很多以往工程師視為 knowhow、design pattern、convention 的東西,降格為「死背類型」 那麼這些東西當然不用靠肌肉記憶去記住了,每次遇到就去問 AI 即可 --- 我認為工程師這行業的重點在於,你知道「某些問題在技術上可不可能被解決」、「解決方案的大方向是什麼」、「不同解決方案的成本跟考量分別是什麼」 如果你都知道大方向,但是細節語法常常忘記,那習慣性問 AI 當然沒問題 但如果每次查完,你都是把一大堆你自己根本不知道在幹嘛的程式碼複製貼上,那就很有問題 簡單講,這些新科技「可以減少打字的時間、減少查詢的時間、減少翻閱的時間」 但是「無法減少你學習的時間」 # 結論 所以,用 ChatGPT 沒問題,但是你要知道自己拿到的程式碼,到底實際上在做什麼 這樣用了之後,出問題才能除錯、必要時才能擴充、才能加功能 以上,簡單分享,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多多提問,我盡量回答

後端 JS 訓練一:第7課 ── 學習 node 匯入/匯出模組

## 課程目標 - 學習 node 匯入/匯出模組 ## 課程內容 教大家怎麼把多個程式組裝起來,變成一個強大的主程式 順便學習 node 裡面自訂模組,匯出、匯入的語法! --- 建立 `task1.js` 放入以下內容 ``` function task1() { console.log('====== start ======') console.log('this is task 1'); console.log('====== finish ======') } module.exports = { task1: task1 }; ``` 建立 `task2.js` 放入以下內容 ``` function task2() { console.log('====== start ======') console.log('this is task 2'); console.log('====== finish ======') } module.exports = { task2: task2 }; ``` 建立 `task3.js` 放入以下內容 ``` function task3() { console.log('====== start ======') console.log('this is task 3'); console.log('====== finish ======') } module.exports = { task3: task3 }; ``` --- 在 node 中,要匯出模組時,只要使用全域變數 `module` 物件的屬性 `exports` 即可,這樣 node 就知道怎麼處理了 我們設計這些 `task` 程式,不再是直接拿來執行的腳本,而是提供特定功能的模組,所以記得把要匯出的任務寫在函式裡面 --- 接著來寫主程式,通常會命名為 index 或 main 我們就建立 `main.js` 吧,放入以下內容 ``` const readlineSync = require('readline-sync'); var module1 = require('./task1'); var module2 = require('./task2'); var module3 = require('./task3'); function showMenu() { const answer = readlineSync.question('您要執行什麼?\n1. 任務1\n2. 任務2\n3. 任務3\n4. 離開\n'); if (answer === '1') { module1.task1(); showMenu(); } else if (answer === '2') { module2.task2(); showMenu(); } else if (answer === '3') { module3.task3(); showMenu(); } else if (answer === '4') { process.exit(); } else { showMenu(); } } showMenu(); ``` 注意看 `require('./task1')` 那個 `.` 是當前檔案路徑的意思,當 require 看到檔案路徑,就會去從檔案路徑匯入模組 如果看起來不是檔案路徑,而是純粹模組名稱 `require('readline-sync')` 那麼 node 就會從 node_modules 資料夾尋找模組 去終端機輸入 ``` node main.js ``` 很好玩吧!這已經很接近實務上會操作的 CLI 應用程式了! ## 課後作業 接續前一課的作業,現在來把之前的多個檔案,打包成一個程式吧! 請將之前的多的程式改寫,讓內容能夠匯出 接著建立一個 `index.js` 檔案,匯入上面提到的所有函式 使用者輸入 `node index.js` 之後,終端機會詢問 ``` 您要執行下列什麼指令? 1. 建立待辦事項 2. 讀取待辦事項 3. 更新待辦事項 4. 刪除待辦事項 5. 離開 ``` 使用者可以輸入數字,程式會分別去執行任務,也就是呼叫前面匯入的對應函式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寫程式不需要天份,也不需要熱情

這是我 2015 年寫的文章,當時在學界、業界評價兩極,也引起很多人痛罵 多年後回頭看,我的觀點不變。文章滿適合這個論壇的,我順手轉發一下 --- 從來沒有一個技能,曾經被神化到這個程度: 「你不但要有天份,還要有熱情,才適合寫程式。」 那些寫程式的人,好像「從小就立定志向,決定未來要寫程式了」。 缺乏其一的話,你要嘛是個假貨,要嘛走不遠,總之就是不適合。 這種深植人心的刻板印象不但大錯特錯,同時還是有害的。 隨便找幾個工程師都能證明這點。 # Jacob Kaplan-Moss(Django創造者) Jacob Kaplan-Moss的這份簡報提到: [一個平庸工程師的自白](http://www.inside.com.tw/2015/06/12/i-am-a-mediocre-programmer) > 這種關於「程式天才」的神話非常有害,一方面它把行業門檻設置得特別高,令很多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它也在折磨產業內的人,因為你如果不能 rocks ,就會變成 sucks ,所以不得不用一切時間來努力學習和工作,導致影響生活。…(略)…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態度,寫程式只是一些技能,並不需要太多天分,它是可以學習的,而且做一個平庸的工程師不丟人, 他本人在[Twitter的自介](https://twitter.com/jacobian)直接寫「不是真的程式設計師(not a real programmer)」, 透漏著他對這種迷思的不耐煩。 # Jacob Thornton(Bootstrap作者) 在Github擁有八萬顆星的Bootstrap作者, 前Twitter、現任Medium工程師Jacob Thornton的一篇採訪也是這種迷思的反例: [Jacob Thornton痛恨電腦(Jacob Thornton Hates Computers)](https://medium.com/@verbagetruck/jacob-thornton-hates-computers-5c64f164ee07) > 當他說「我痛恨電腦」的時候,並不完全在開玩笑。…(略)…他說「我本來要去唸社會學的」 接著描述了他第一份工作的情況: > 我拿到了一個遠超我能力的工作。每一天都可能被開除。所以我非常努力工作,想搞懂JavaScript,因為我不懂它到底在幹嘛。 > 我一生中最現實的一刻到了。整間公司的人圍在我身邊,要我做一個XHR request。我根本沒做過,我只稍微聽過而已。於是我開始打字、重新整理瀏覽器,然後什麼都沒出來。我反覆做了幾次,知道自己完蛋了,他們發現我是假貨了。接著我突然發現自己忘記加「.send()」。我加了之後再次重新整理瀏覽器,畫面成功顯示。整個團隊感覺像在說「喔,酷。」然後就各自回辦公桌了。 > 我在那裡坐了15分鐘。心想,就這樣。我搞定了。我不會被開除了。 這段描述一點也不像「程式天才」在職場的表現。 至於支持他一路走來的動機是什麼呢?他說: > 我是一個高度在乎同儕的人,我做前端的朋友總是會告訴我哪個地方做很醜或是在哪個瀏覽器上壞掉。感覺真的很棒。我真的只想跟朋友一起寫程式,一起工作。 [他本人的Twitter](https://twitter.com/fat)自介寫「computer loser」, 置頂推文是「公司裡第一爛的工程師,但是第三酷」。 這種態度跟刻板印象完全相反。 # Rasmus Lerdorf(PHP之父) Rasmus Lerdorf的[言論](https://en.wikiquote.org/wiki/Rasmus_Lerdorf)常常引起廣泛爭議: - 我其實很討厭寫程式,不過我喜歡解決問題。 - 有些人熱愛寫程式。我不懂他們為何會這樣。 - 我不是一個真的工程師。我把東西弄一弄,弄到能跑之後就不管了。真的工程師會說「這段程式能跑,但記憶體沒管理好,我們來修好它」。我只會說,一直重新開機不就好了。 從他的言論,很難看出他對電腦本身有多少熱情。 他也跟Jacob Kaplan-Moss以及Jacob Thornton一樣,懶得對寫程式的迷思多做解釋, 乾脆直接說自己是loser、假工程師了。 #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Rails之父) DHH在接受[Big Think訪問](http://bigthink.com/videos/big-think-interview-with-david-heinemeier-hansson)時提到: > 說來有點好笑。我以前寫PHP跟Java的時候,常常花時間去摸其他程式語言。到處摸看看其他程式語言…隨便什麼都好。寫PHP跟Java實在太悶了,我需要用這種方式讓自己暫時抽離。 > 我以前寫PHP跟Java的時候,完全不覺得自己之後會當程式設計師。 整段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電腦天才」的自我介紹。 最後讓他愛上的不是電腦本身,而是Ruby程式語言的優雅性。 如果Ruby沒有被發明,DHH現在也許會做完全不同的事情。 --- 這一類可以說明刻板印象大錯特錯的文章實在太多了, 看看工程師們最愛的幾個玩笑:[關於工程師 59 條搞笑但卻真實無比的語錄](http://www.inside.com.tw/2013/12/20/59-hilarious-but-true-programming-quotes-for-software-developers) - 一個人寫的爛軟體將會給另一個人帶來一份全職工作。 - 傻瓜都能寫出電腦能理解的程式,優秀的工程師寫出的是人類能讀懂的程式。 - 開發軟體和建造教堂非常相似——完工之後我們就開始祈禱。 如果工程師都很有天份跟熱情,這些笑話又怎會受歡迎呢。 再看看Medium上很受歡迎的學習系列文章:[資深開發者給後輩的七個 Coding 學習心得](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3/11/29/wish-someone-had-told-me-when-learn-coding/) 其中的幾個建議 - 也許常常有人說你是錯的 - 也許常常會有人跟你說「你並不是個 Coder」 - 不要在意外表,能力才是一切 無非就是想打破這類寫程式的迷思、無意義的資格論神話。 下次又有人學到一半,開始反省自己適不適合、夠不夠資格的時候, 我只想跟他說:你就多找幾種方式學學看吧,不要抱持那種奇怪的資格論。 很多時候其實只是[搞錯方法](http://blog.turn.tw/?p=1283)、[搞錯心態](http://blog.turn.tw/?p=2568)而已。 真的完全學不懂再放棄吧。 寫程式不需要天份,也不需要熱情。 (Photo via Sano Rin, CC licensed.)

未來 ChatGPT 會取代軟體工程師嗎?你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

最近看到滿多年輕學生、考慮轉職者提問:未來 ChatGPT 會取代軟體工程師嗎? 看來這個議題已經造成不少 IT 領域學生的焦慮,我非常驚訝,讓我簡單談論一下這件事 # 個人經驗回顧 我在畢業前全心學習 web 前端與後端開發,2012 年畢業時,正逢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所有公司都在思考如何開發手機 app 來創造新機會,當時媒體的主要論述是:「web 已死!web 工程師都將失業,未來是 mobile app 的世界!」 當時年輕的我,看到這些媒體這樣分析,也是有點焦慮,但同時又有點不服氣,所以依然 100% 心思在研究 web 開發,不管媒體怎麼看衰。現在,10 年過去了,請問 web 職缺消失了嗎? # 媒體的習慣、網紅 YTer 的習慣 想像你住在一個非常小的島嶼國家上,往外走一下就看到海,國家全年365天基本沒什麼大事,每天就是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如果你是島上的「新聞從業人員」,請問你每天能做什麼?你當然只能誇大你看到的每件事情。 看到海水漲潮,發新聞:「海水異常上漲!恐有釀禍危機!全國一半人口恐有水災、死亡風險!」 看到海水退潮,發新聞:「近三年最低點!海水不斷消退、國家水資源流失、重大警訊!我國恐成大型沙漠!」 世界上大多數事情本就「帶有波動性」,一下狀況好一下狀況壞,潮起又潮落,正如月有陰晴圓缺,這相當正常。 媒體、網紅,基本上需要吸引人們關注來過活,他總不能每天發新聞:「今天海水正常漲潮,沒什麼特別的。」、「今天海水退潮了,這很自然,不太重要。」 身為現代公民,你要有能力透過媒體吸收新知,但同時也要有能力保持冷靜、自行判斷,不要隨意被影響。你要能看出各種觀點背後相關的利益。 # AI 對職缺的影響 AI 當然對各行各業會有重大衝擊,但是目前也僅止於改善工作效率、優化流程而已。 AI 因為可以加強專業人員的生產力,所以會造成職缺變少一點,但要到「軟體工程師通通失業」、「就靠機器人寫完所有程式」這種程度,實在太誇大了 最後,程式設計已經是各種工作領域之中,最難被機器取代的職缺之一,如果真的被高階人工智能取代,那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工作適合人做,大概會是「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之類的社會 --- # 結論 太廢的技能、感覺問 google 或問 ChatGPT 就有的東西,可以不用學了,像死背課文一樣的任務再也不用做了 除此之外,該學什麼學什麼,不用想太多 上個時代,懂得善用 google 與網際網路的專業人士 vs 不懂得善用的專業人士,生產力有巨大差別 下個時代,懂得善用 AI 的專業人士 vs 不懂得善用的專業人士,生產力有巨大差別 除此之外,跟案主溝通、釐清功能規格、分析各種技術選擇、認識領域知識並設計軟體,是極度複雜的工作,你真的覺得一個機器人放在面前聊天幾分鐘,它就能通通做完給你? --- 以上,簡單看法分享

Git 入門上手教材:第7課 ── 學會處理 git 衝突

## 課程目標 - 學會處理 git 衝突 ## 課程內容 這課來學一下 commit 彼此有衝突,而 git 沒辦法自動合併的情況吧 先挑一個資料夾,把 `my-work-1.html` 裡面隨意加上幾行內容 ``` <p>我的第一個網頁檔案</p> <p>new content a</p> <p>new content b</p> <p>new content c</p> ``` 接著 ``` git add my-work-1.html git commit -m 'new content abc' git push ``` 順利送出! 然後去另一個資料夾,把 `my-work-1.html` 裡面隨意加上幾行內容 ``` <p>我的第一個網頁檔案</p> <p>new content x</p> <p>new content y</p> <p>new content z</p> ``` 接著 ``` git add my-work-1.html git commit -m 'new content xyz' git push ``` 結果失敗了!一如預期,被 git 喊停了 ``` To 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 [rejected] main -> main (fetch first) error: failed to push some refs to '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hint: Updates were rejected because the remote contains work that you do hint: not have locally. This is usually caused by another repository pushing hint: to the same ref. You may want to first integrate the remote changes hint: (e.g., 'git pull ...') before pushing again. hint: See the 'Note about fast-forwards' in 'git push --help' for details. ``` 預期之中,這時應該 pull 對吧? ``` git pull ``` ``` remote: Enumerating objects: 14, done. remote: Counting objects: 100% (12/12), done. remote: Compressing objects: 100% (4/4), done. remote: Total 8 (delta 3), reused 8 (delta 3), pack-reused 0 Unpacking objects: 100% (8/8), 792 bytes | 79.00 KiB/s, done. From 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 d999c25..2cf01f4 main -> origin/main hint: Pulling without specifying how to reconcile divergent branches is hint: discouraged. You can squelch this message by running one of the following hint: commands sometime before your next pull: hint: hint: git config pull.rebase false # merge (the default strategy) hint: git config pull.rebase true # rebase hint: git config pull.ff only # fast-forward only hint: hint: You can replace "git config" with "git config --global" to set a default hint: preference for all repositories. You can also pass --rebase, --no-rebase, hint: or --ff-only on the command line to override the configured default per hint: invocation. Auto-merging my-work-1.html CONFLICT (content): Merge conflict in my-work-1.html Automatic merge failed; fix conflicts and then commit the result. ``` 在前一課,我們 pull 之後,會被 git 自動把雲端版本、跟本機你剛改過的版本,合併在一起,然後在終端機編輯器內,請你打一段小訊息,備註這次合併 這次,卻沒有進入終端機編輯器內,而是跳出一串訊息! 注意看最後幾行! ``` Auto-merging my-work-1.html CONFLICT (content): Merge conflict in my-work-1.html Automatic merge failed; fix conflicts and then commit the result. ``` 這就是 commit 衝突的情況:兩個 commit 都有改到同樣檔案,雖然先後時間不同,但是 git 不敢直接用新的蓋掉舊的! git status 看一下 ``` Unmerged paths: (use "git add <file>..." to mark resolution) both modified: my-work-1.html ``` 清楚寫出了:both modified,兩邊都修改過! 打開 `my-work-1.html` 看一下 ``` <p>我的第一個網頁檔案</p> <<<<<<< HEAD <p>new content x</p> <p>new content y</p> <p>new content z</p> ======= <p>new content a</p> <p>new content b</p> <p>new content c</p> >>>>>>> 2cf01f4f63f5ea9040610495688f08032761a170 ``` 看起來很嚇人,其實,只是 git 怕你看不清楚,用一種誇飾法,列出衝突的地方而已! HEAD 段落,是你剛提交的 commit 部份 `2cf01f4f63f5ea9040610495688f08032761a170` 的部份呢?則是剛剛從 github 抓下來的 commit 代號! 要如何處理衝突呢?其實,你就決定一下,衝突這幾行,到底要怎麼合併就可以了,然後把 git 誇飾法的地方刪掉 比方說,我決定讓行數交錯呈現吧 ``` <p>我的第一個網頁檔案</p> <p>new content a</p> <p>new content x</p> <p>new content b</p> <p>new content y</p> <p>new content c</p> <p>new content z</p> ``` 改完之後 ``` git add my-work-1.html ``` ``` git commit -m 'handle conflict' ``` 手動合併的 commit,我個人通常習慣訊息就寫 handle conflict ``` git push ``` 大功告成!這就是所謂的 git 衝突處理 ## 課後作業 接續前一課的作業 在上一次的作業,我們嘗試了兩個資料夾,同時 push 送出 commit,導致 git 比對 github 上的雲端版本時,發現有衝突,請你先 pull 再 push 的情況 上次的情況比較單純,因為雖然有衝突,但是 git 一看就知道影響不大,所以 pull 時自動處理了衝突,把事情都安排好了 這次的作業,我們要模擬「遇到衝突,而且 git 無法自動處理衝突」的情況 --- 請按照以下步驟,送出 commit **第一步** 到 `at-home` 資料夾,打開檔案 `about.html` 的內容,原本是 ``` <h1>我是誰</h1> <p>我是XXX,目前在自學網頁開發</p> ``` 請改成 ``` <h1>我是誰</h1> <p>我是XXX,目前在自學網頁開發,目標是成為厲害的前端工程師</p> ``` 然後送出 commit,接著 `git push` 出去 你會看到 github 上面就被更新了 **第二步** 到 `at-laptop` 資料夾,假設你今天出門工作,忘記先 pull 了,也忘記檔案其實你已經改好了 打開檔案 `about.html` 的內容,依然是 ``` <h1>我是誰</h1> <p>我是XXX,目前在自學網頁開發</p> ``` 請改成 ``` <h1>我是誰</h1> <p>我是XXX,目前在自學網頁開發,目標是成為厲害的軟體工程師</p> ``` 然後送出 commit,接著 `git push` 出去 這時 git 會請你先更新,於是你輸入 `git pull` 你會發現 git 表示遇到衝突,無法自動合併,請你處理! 原來有一邊是寫「前端工程師」,另一邊是寫「軟體工程師」 git 無法自動判斷你到底是想要以哪個為準!(其實用哪個都可以吧!) 請處理這個 conflict 衝突,處理完之後 push 到 github 上面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 交作業的方法: 可以把 github 專案連結,貼到留言區

Git 入門上手教材:第6課 ── 學會 git pull

## 課程目標 - 學會 git pull ## 課程內容 學會把專案上傳 github 了,這次來試試把專案從 github 載下來吧 假設你現在使用另一台新電腦,專案還不在你的電腦上 打開專案頁面 https://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 頁面上有一個 `Code` 的按鈕,點下去有 clone(複製)的指示 在電腦上先移動到別的資料夾底下,使用 clone 指令把專案抓下來 ``` git clone [email protected]: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 完成之後,會看到在新資料夾底下,有一份一模一樣的專案! --- 在新資料夾底下,把 `my-work-3.html` 裡面隨意加上幾個字,接著 ``` git add my-work-3.html git commit -m 'commit from new folder' git push ``` 打開 github,會在上面看到有被更新! --- 回到之前的「舊資料夾」底下,把 `my-work-4.html` 裡面隨意加上幾個字,接著 ``` git add my-work-4.html git commit -m 'commit from old folder' git push ``` 會發現上傳失敗! ``` To 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 [rejected] main -> main (fetch first) error: failed to push some refs to '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hint: Updates were rejected because the remote contains work that you do hint: not have locally. This is usually caused by another repository pushing hint: to the same ref. You may want to first integrate the remote changes hint: (e.g., 'git pull ...') before pushing again. hint: See the 'Note about fast-forwards' in 'git push --help' for details. ``` 原因是,git 發現,你從兩個不同的地方,分別更新過不同檔案,git 怕你會搞混編輯歷史紀錄 (github 上現在有4筆 commit,目前資料夾上也是4筆 commit,git 無法分辨哪個第4筆是最新的) 所以 git 希望你能先把最新版本抓下來,再送出你的版本,比較不會有爭議! 把新版本抓下來的指令是 ``` git pull ``` 抓完之後,因為 git 自動把雲端版本、跟本機你剛改過的版本,合併在一起了 會請你打一段小訊息,備註這次合併 通常你就使用 `ctrl + x` 或者 `:q` 離開終端機編輯器就可以了 完成之後,使用 `git log` 會看到,現在有6筆 commit 紀錄,最後一筆是剛剛自動合併的 commit ``` Merge branch 'main' of 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 ``` 使用 `git status` 也會看到 ``` On branch main Your branch is ahead of 'origin/main' by 2 commits. (use "git push" to publish your local commits) nothing to commit, working tree clean ``` git 提示你目前比雲端版本還多了 2 筆 commit(一筆是你剛加的,一筆是關於自動合併的) 使用 `git push` 通通推上去 github 吧! ---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想,剛剛那筆自動合併的 commit 好像有點多餘? 就把 `commit from new folder` 以及 `commit from old folder` 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不就好了嗎? 其實,那是因為這兩筆 commit 內容沒有重疊,所以看起來很單純 實務上很多時候,兩筆 commit 會更新到「相同的檔案」之中的「同樣幾行程式碼」 這時 git 如果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就會讓「較晚送出 commit 的人」把「較早送出 commit 的人」的工作內容覆蓋掉! 這樣一來,根本沒辦法團隊工作:晚提交的人,會一直破壞掉早提交的內容! 所以 git 一律會多一筆「合併 commit」。平常就自動合併沒問題,有衝突時,就可以在這筆 commit 處理 有點不懂沒關係,我們下一課會練習 ## 課後作業 接續前一課的作業,專案已經傳到 github 了 假設你原本是用家裡的電腦開發,現在你打算帶著筆電,出門到咖啡廳繼續開發 請拿出你的筆電,把 github 上那個專案 `git clone` 到筆電上面 如果你沒有筆電,沒關係,在電腦上另外找個資料夾,用 `git clone` 從 github 抓專案下來 這樣兩個資料夾對應同一個專案,也可以,模擬跨裝置同步專案 --- 現在分別有兩個資料夾,內容一模一樣,我這邊分別用 `at-home` 以及 `at-laptop` 稱呼兩個資料夾 請按照以下步驟,送出 commit **第一步** 到 `at-home` 資料夾,建立一個檔案 `create-this-file-at-home.html` 內容放 ``` <p>我在家裡新增這個檔案</p> ``` 然後送出 commit,接著 `git push` 出去 你會看到 github 上面就被更新了 **第二步** 到 `at-laptop` 資料夾,建立一個檔案 `create-this-file-at-laptop.html` 內容放 ``` <p>我在咖啡廳新增這個檔案</p> ``` 然後送出 commit,接著 `git push` 出去 你會看到錯誤訊息! git 會跟你說,有衝突,請先將資料夾內容下載同步,再更新 **第三步** 所以請輸入 `git pull` 先把資料夾更新到最新版本 接著用 `git log` 看一下,會看到有關 `create-this-file-at-home.html` 那個檔案的 commit **第四步** 這時再 `git push` 出去 你會看到 github 上面就被更新了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 交作業的方法: 可以把 github 專案連結,貼到留言區

Git 入門上手教材:第5課 ── 學會連線 github

## 課程目標 - 學會連線 github ## 課程內容 git 工具,光是一個人離線使用,就已經很好用了 再加上雲端功能,變成雲端專案,那就會更強大 上傳專案可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公開專案 public repository 也就是所謂的開源專案 open source 在實務上,軟體工程師,會大量使用彼此開源分享出來的專案 學習跟開源社群互動,是工程師一個極度重要的技能 當然不可能所有程式碼都免費熱心給人用,所以會有第二種,稱為私人專案 private repository 也就是自己、或者團隊的私人專案 --- 業界最常用的 git 雲端服務有三家 github、gitlab、bitbucket 當然公司要自己架一套自己的 git server 也可以 不過以 open source 來說,主要會在 github 上面 --- 請自行註冊 github 帳號,之後建立一個 github 專案 Create a new repository -> 幫專案簡單命名 `my-first-testing-repo` -> 類型選 Public -> 初始化時別加任何檔案(通通選 None) 舉例來說,我剛建立的專案,網址在這: https://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 回到本機的專案底下,依序輸入下列指令 ``` git remote add origin [email protected]: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 設定雲端 git 對應網址 ``` git branch -M main ``` 建立一個命名為 main 的分支 (本機上的分支命名是預設的 master,近年因為這有奴隸時代主人/奴僕的影子,在轉型正義之下,很多廠商把預設分支名稱改為 main) ``` git push -u origin main ``` 把本機的程式碼,推到 github 上去 --- 在網路上找文章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主分支叫 master,有時會看到叫 main 這是因為轉型正義、政治正確的關係,新舊慣例有點衝突,自己習慣、轉換一下即可 --- 另外,在設定雲端 git 位置的時候,有文章會寫 `https://` 開頭,有文章會寫 `git@` 開頭 ```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 ``` git remote add origin [email protected]: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git ``` 其實功能一樣,前者是每次跟雲端 git 互動,都要驗證輸入帳密 後者是比較方便,每次都自動檢查電腦上的 ssh key 驗證,但一開始設定 key 會花些時間 通常來說,任意挑一種方式,都可以。但是 github 在 2021 年開始,不再允許 git push 時使用帳密驗證 所以,就去學一下 ssh key 的設定方式吧!需要在本機建立 ssh key,然後到 github 更新 key 資訊 請根據你的作業系統,自己上網找一下建立 ssh key 的方式,然後再找一下 github 設定 ssh key 的地方 --- 完成之後,這個開源專案,不但可以線上看到程式碼 https://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 還可以線上看到 commit 提交紀錄 https://github.com/howtomakeaturn/my-first-testing-repo/commits/main ## 課後作業 接續前一課的作業,現在你打算把專案上傳到 github,當做雲端備份,也方便跟別人分享原始碼 請註冊一個 github 帳號,建立一個新的 repository,並且把之前做的個人品牌網站,上傳到 github 上傳之後,你應該會在 github 專案的頁面,看到專案的程式碼,也能看到多筆 commit 歷史紀錄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 交作業的方法: 可以把 github 專案連結,貼到留言區

Git 入門上手教材:第1課 ── 學會 git 初始化

## 課程目標 - 學會 git 初始化 ## 課程內容 這次的課程,主要是透過每課作業練習實務情境 關於 git 的基本安裝,網路上有非常多教學,請根據你的作業系統,自己找一套安裝方法 不論是使用「終端機」讓你輸入指令,或者是有 GUI(圖形化介面)讓你點擊 UI 執行指令,都可以 關於 git 的基本觀念,學起來可深可淺,我只會簡單說明工作上需要的觀念 覺得黑箱或者想深入研究的話,可以上網搜尋相關關鍵字,深入理解 git 底層機制 --- 在要使用 git 追蹤的資料夾內,首先要使用的指令是 ``` git init ``` 這會初始化資料夾環境,讓 git 開始追蹤資料夾內所有檔案變化的一舉一動 其實不用想得太神奇,這指令只是在資料夾內建立一個隱藏的資料夾 `.git/` 而已(你可以根據你的作業系統,想辦法找到這個隱藏的資料夾) 後續的 git 指令,背後都是去查看 `.git/` 的內容而已 --- 初次使用 git,打指令可能會被要求設定名稱信箱,這些要用來記錄在 git 歷史訊息內,辨識操作者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您的名稱"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您的信箱" ``` --- 接著來試用兩個指令 首先是查看目前的工作狀態 ``` git status ``` 因為還沒有任何程式碼,所以應該會顯示「沒東西」的中文或英文訊息 接著來查看歷史編輯紀錄 ``` git log ``` 一樣會顯示「沒紀錄」的中文或英文訊息 這兩個基本指令,對於學習非常有幫助 在每次打任何 git 指令之前與之後,都打打看這兩個指令,可以幫助認識當前追蹤狀況 ## 課後作業 請開一個新資料夾,用 git 初始化這個資料夾 接著分別輸入 `git status` 與 `git log` 應該會看到 git 回應「沒東西」與「沒紀錄」的訊息 完成以上任務,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 交作業的方法: 可以把 `git status` 與 `git log` 顯示的文字內容複製,貼到留言區 也可以直接截圖視窗內 `git status` 與 `git log` 的內容,上傳到留言區

Ruby on Rails 之父:我怎麼學會寫程式的?

DHH,本名David Heinemeier Hansson,Basecamp合夥人、Google 2005年度駭客、業餘賽車手,他最知名的身份是網路開發框架Ruby on Rails的發明者。 DHH曾在部落格發表他學寫程式的心得: https://signalvnoise.com/posts/2582-how-do-i-learn-to-program 看過之後覺得獲益良多,特此翻譯出來和大家分享。 --- ## 我怎麼學會寫程式的? 我花了二十幾年才真的學會怎麼寫程式。不是因為我嘗試的不夠,而是因為我一直用錯誤的方法。我以前都看著那些教材、範本照做,寫出一些我根本沒興趣繼續往下寫的東西。這是為了學習而學習。 我知道這方法對有些人管用,這些人就是很樂意學習新東西。我真羨慕你們。但這對我不管用,而且我知道很多人也沒辦法用這種方式學習。 為了解決鳥事而寫程式———對我來說這才管用。寫程式是因為非這麼做不可。寫程式是因為我他媽的在乎自己所寫的東西,而且我希望它越快完成越好。 這就是我學寫Ruby的方法。我把目標定為,用Ruby把Basecamp寫出來。當你因為一個目標而去學習,每件事的先後順序就變得非常清楚。我到底該做什麼才能讓這幾個訊息順利在Ruby執行?哦,我需要在這裡加一個迴圈。哦,我需要在哪裡抓些資料庫的資料出來。 決定目標的當下,你的點子就完成一半了、而且你還知道了該怎麼做。 簡單來說,就是從一些確實的東西開始做起,接著讓時鐘發出「滴」聲,然後讓它發出「答」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