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結果:Vue

🔍 搜尋結果:Vue

JavaScript 系列八:第5課 ── 體重追蹤應用程式

## 課程目標 - 能夠寫出體重追蹤應用程式 ## 課程內容 找套件時,如果官方沒有提供特定框架的版本,通常會有開發者,自行包裝一個,分享給大家使用 搜尋 `how to use 套件名稱 in 框架名稱` 大概就找得到相關資源了 舉例來說,這款圖表套件,官方沒有提供框架版本 https://www.chartjs.org/ 但是社群就有人做好了 https://vue-chartjs.org/ --- 介紹一個網站 https://dribbble.com/ 業界設計師,經常在上面搜尋別人的成品、找靈感、分享靈感 除了在 google 搜尋關鍵字,也可以常常到 Dribbble 搜尋 --- 這一課來寫體重追蹤應用程式 關鍵字 `weight tracking`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replit.com/ 來寫作業 這次作業的規格如下: - 這種程式應該要讓人註冊登入使用,需要後端配合,但我們簡化吧:免登入、把資料存在 local storage 就好 - 此程式能夠新增一筆體重資料,input 欄位有「體重」、「日期」 - 有清單列表顯示每一筆輸入的資料,按照日期排序。每筆資料旁邊有刪除按鈕 - 使用 Chart.js 將體重的走勢,用折線圖(Line Chart)呈現 - 請「不要」使用社群包裝的版本(vue-chartjs),學著自己在框架內導入套件 --- 提示:vue 跟 chart.js 整合的時候,有一個地雷!會導致 `RangeError: Maximum call stack size exceeded ` 要解決這個地雷,請參閱這邊的討論 https://codelove.tw/@birdie2019/post/Ja69K3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八:第4課 ── 行事曆應用程式

## 課程目標 - 能夠寫出行事曆應用程式 ## 課程內容 現在新推出的大部份 javascript 套件,都會提供 native(原生)、React、Vue 三種版本,方便使用 舉例來說,這款行事曆套件,就有多種版本 https://fullcalendar.io/ 也有易安裝的 CDN 版本 https://fullcalendar.io/docs/initialize-globals --- 所謂的 React、Vue 或是任何框架版本,其實就只是把套件,根據框架規格,封裝成元件而已 (元件的觀念,之後會教,先別擔心) 套件會大量跟 DOM 互動,框架也會跟 DOM 互動,兩者容易衝突,使用上通常會 bug 一大堆 所以官方會推出套件版本,改掉一些底層寫法,方便框架用戶使用 如果沒有,那就由開發者自己小心管理,通常也沒太大問題 就是把初始化相關放在 `mounted` 裡面,然後狀態更新時,找方法與套件狀態同步,就這樣而已 --- 這一課來寫行事曆應用程式 關鍵字 `calendar app ui`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replit.com/ 來寫作業 這次作業的規格如下: - 這種程式應該要讓人註冊登入使用,需要後端配合,但我們簡化吧:免登入、把資料存在 local storage 就好 - 有一個「新增活動」按鈕,點擊可以輸入「活動名稱」、選擇「活動日期」與「活動時間」 - 不用做成「開始、結束」兩個時間點,就做成開始時間就好 - 日期時間的 UI,請使用 https://github.com/xdan/datetimepicker - 上述功能,可以做成 modal 視窗(輸入欄位放在視窗內),也可以直接把輸入欄位都放在畫面上 - 使用 FullCalendar 呈現行事曆,將活動顯示在對應日期 - 點擊行事曆內的活動,可以刪除活動。請使用 javascript 內建的 `confirm` 函式,確認「是否刪除此筆活動?」後刪除 - 請「不要」用官方 Vue 版本,請用 CDN 版本,學著自己在框架內導入套件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結語

恭喜你完成這份奇怪的 Vue 入門課程 如同我在這門課程中不斷強調的 任何的技術工具,其實都充滿了大量的過時觀念、多餘觀念、錯誤觀念 也就是很多小功能、小語法,要嘛是已經很少人在用了,要嘛是重複設計了,要嘛是根本設計失敗了。這些學了也用不到 偏偏你在補習班或者上網自學的時候,沒有人敢跟你這樣講。因為講的人自己也不太確定、沒有真正深入了解 所以我在這門課程只引導你使用最基本的語法、用最基本的功能 你已經完成了所有作業,代表這些基本功你都順利掌握了 不要小看這種只專注在基本功的學習方法 把基本功摸熟的人,在有必要學習任何進階觀念的時候,會比別人更快融會貫通 --- 偷偷跟你說一句,即便是業界工程師、業界講師,大多數人對於程式設計、大型工具的許多觀念,也都是一知半解的 這沒有什麼問題,我也總是跟你說:能解決問題就好 比較有問題的是:不確定的東西,要知道自己不懂、承認自己也不確定。在有必要的時候,要知道往哪個方向去深究 除此之外,既然自己也不太確定,就不要跟別人說 XXX 寫法一定比 YYY 寫法好,諸如此類的話 在程式開發這個圈子,絕大多數意見,都只是主觀意見,卻被講得好像是科學證明過的公認客觀意見、有對錯之分。這絕非事實 請積極學習,但也請保持懷疑&批判的態度。面對新工具、新觀念,不需要感到太困擾或者焦慮 --- 翻閱 Vue 官方文件,你會發現 `Essentials` 這個段落,你幾乎通通讀完了 這些就是 Vue 的基礎觀念,已足夠你開發出各種易於維護、架構彈性的中型應用程式了 那麼該如何開發大型應用程式呢?那就需要更進一步學習模組化、元件等等的觀念 這些會在後續的課程提到! --- 消化、研究完本課程之後,關於 JavaScript 更多必學的基本觀念 請接著前往「自學網頁の嬰兒教材:JavaScript(八)」開始學習吧! 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course/jqe6xX

JavaScript 系列七:第7課 ── 認識 Template Refs

## 課程目標 - 認識 Template Refs ## 課程內容 來讀一下 Template Refs 的說明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template-refs.html 簡單來說,在我們使用了任何前端框架之後,就已經把「所有 DOM 更新相關」的工作,委託給了框架處理 我們從此只要寫框架提供的語法就好了,不要直接去操作 DOM! 不然的話,框架已經接手了整個 DOM,你又在某些地方對 DOM 做出更新,會引起衝突,會造成很多 bug! 而且這種 bug 很難處理,因為你不知道框架實際上是怎麼更新 DOM 的,需要深入研究框架背後的機制才行 所以才會說,用了框架,就請避免操作 DOM 但是,很多時候,會需要用一些現成的第三方套件(例如你學過的一堆 jQuery 外掛套件),那些套件初始化設定時,又都需要提供一個 selector 這種情況下,Vue 提供了 ref 功能,讓你可以存取「vue 底下真正的 DOM」,可以拿來跟其他小套件整合 ---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心想: 「那我如果不使用 ref,我就是要直接使用 `document.querySelector()` 來抓取 DOM 元素,然後作為參數放進其他小套件執行,會怎樣?」 老實講,根據我個人經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實也根本不會怎麼樣,程式還是可以順利運作的 所以,你真的要這樣做,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真的遇到很難解決的 bug,例如抓不到 DOM 元素、抓錯 DOM 元素時,記得往這方向研究一下就是了!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在輸入記事內容的地方,為了加強 UX,我們來加上 autosize 功能 請使用此款套件 https://github.com/jackmoore/autosize 將 textarea 加上 autosize 功能吧!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6課 ── 認識 Lifecycle Hooks 與 Watchers

## 課程目標 - 認識 Lifecycle Hooks 與 Watchers ## 課程內容 來認識一下 Lifecycle Hooks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lifecycle.html 簡單來說,在 vue 執行階段,又可分為 `mounted` `updated` `unmounted` 等等,將近十個時間點 根據應用程式的需要,可以在這十個時間點,進行必要的檢查&執行特定任務 但是,實務上,除了 `mounted` 經常用來跑一些初始化任務之外,其餘的時間點,幾乎不會用到 所謂 Lifecycle Hooks 是一個有點過時的觀念!稍微讀一下就好,相關功能大多被 Watchers 取代了 --- 接著就來認識一下 Watchers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watchers.html 簡單講,在 Vue 中,所謂的 Reactivity 已經很好用了: 「某些變數在更新之後,其他相關變數、以及畫面 UI,會跟著自動更新」 除此之外,還可以進一步使用更進階功能: 「隨時監控某些變數,如果發現它們更新,就執行一些相關的任務」 這些任務我們稱之為 `副作用(side effects)` 關於 side effects 怎麼解釋,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主題 這邊先不詳談,目前有點困惑沒關係,作業中會讓你練習一下,先有點小感覺就好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一課要來做自動儲存功能 請使用 Watchers 去監聽 `notes` 狀態 每次 `notes` 有更新,就自動儲存到 Local Storage 裡面! 接著,在 `mounted` 裡面檢查 Local Storage 如果有資料,就把資料更新到 `notes` 裡面 如此一來,就完成了自動儲存功能,連儲存按鈕都不用做! --- 提示:普通的 watchers 不夠用,要使用 Deep Watchers 這部份有點難解釋,你先知道:普通的 data 變數型態,例如字串、數字、布林,可以用普通的 watcher 但如果是陣列或物件型態的 data,就要使用 Deep Watchers 先知道這樣就好 ---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5課 ── 學習 Vue 事件處理的寫法

## 課程目標 - 學習事件處理的寫法 ## 課程內容 來學一下事件處理的寫法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event-handling.html 眼花撩亂沒關係,我已經多次告訴過你應該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不用把這些東西看得太神奇,這些東西的背後,就只是你已經寫過的 html `onclick` 那些東西而已,只是多加一層「抽象化」,由 Vue 中介在中間管理 DOM 我們在寫 Vue 的時候,就是「完全不親自操作 DOM」了,通通交由 Vue 處理 我們負責專心管理 application state 就好,不用費心思去管理 DOM 用了框架,就不要再去直接操作 DOM,否則會跟框架起衝突、讓程式充滿 bug --- 有件事我必須說一下,就是 `@click` 後面可以放函式名稱,也可以直接執行函式 這個設計,實在很糟糕!我非常不喜歡!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button @click="hello1"> hello 1 </button> <button @click="hello2('John')"> hello 2 </button>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methods: { hello1() { alert('hi'); }, hello2(name) { alert('hello ' + name) } } }).mount('#app') </script> ``` 以上範例,在 `@click` 裡面的內容,到底要不要加上小括號 `()`? 乍看之下,根本無法理解。要翻閱文件,才發現原來兩種寫法都可以 我認為這違反了程式碼風格應該要 `保持一致性(consistency)` 的原則 Vue 這種彈性設計,讓程式碼變得令人困惑、難以理解 --- 再提一件事,Vue 的 template 中,雙引號的內容,到底是 `變數` 還是 `字串`? ``` <button @click="greet">Greet</button> ``` 這個 greet 是函式名稱,是變數 ``` <div :class="{ active: isActive }"></div> ``` 這裡在雙引號內容,宣告 JSON 物件,所以是變數 ``` <template v-if="ok"> ``` 這裡是變數,變數型態大概是布林 ``` <div class="active text-danger"></div> ``` 這裡是字串 ``` <input :value="text" @input="event => text = event.target.value"> ``` 這邊的 `text` 到底是字串還是變數? ``` <input ref="input"> ``` 這邊的 `input` 到底是字串還是變數? 透過觀察可以發現,冒號開頭 `:`,或者小老鼠開頭 `@` 或者縮寫法 `v-` 開頭的,雙引號裡面是變數 不然的話,就跟普通 html attribute 一樣,雙引號裡面就只是字串而已 對於 Vue 這種彈性設計,我一樣「非常不喜歡」! 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主觀看法,一定很多人覺得又好寫、又彈性 這對於只想快速開發、懶得追根究底的新手,可能很方便 但在深入思考、試著搞懂資料型別、試著像資深工程師一樣思考的時候,會造成很多額外的困惑 --- 我想說的是,遇到這類問題,你就多試一下、多翻官網文件 然後不要覺得自己很笨、被框架嚇傻了 要知道複雜的工具,本身背後就代表多種不同的主觀偏好,然後那些主流觀點,可能真的不怎麼樣,所以不是你的問題 隨著更有經驗之後,你會能夠做出各種主觀的判斷、能夠比較各種設計的優劣之處 目前階段,你就先想辦法讓程式能跑、能完成任務就好了! --- 再來學一下表單欄位內容的處理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forms.html 在上個系列課程中,我們學過 data model + render function 的寫法 使用框架之後,則變成,就連表單欄位內容,也是 data model 的一部份 乍聽之下有點怪,其實,實際寫過之後,會發現還滿方便的!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input v-model="username"> <button @click="greet"> Greet </button> <h1> {{ username }} </h1>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name: "John Doe" } }, methods: { greet() { alert('Hello, ' + this.username); } } }).mount('#app') </script> ``` 正因為把 `欄位中目前輸入的值` 視為 `當前應用程式的狀態` 的一部份 所以可以隨時取得表單欄位內容,而不用像以前那樣,要透過 DOM selector 之類的,去找到元素、才拿到內容! 一樣,表單欄位內容的取得,寫法多種,就挑順眼、簡單的來用即可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次要來開發「新增」與「刪除」功能囉! 請在記事列表的上方: - 新增一個 `input` 來輸入「記事標題」 - 新增一個 `textarea` 來輸入「記事內容」 - 新增一個 `select` 來選擇顏色 - 新增一個「新增」按鈕,點擊之後,會新增記事 - 請將這些欄位的內容,放在 application state 裡面管理 然後,請在每則記事的裡面,新增一個「刪除」按鈕。點擊之後,會刪除記事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2課 ── 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與便利

## 課程目標 - 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與便利 ## 課程內容 來學 Vue 之中 Reactivity 的基本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reactivity-fundamentals.html 老樣子,大部份看不懂沒關係,稍微有個印象就好 記得之前的課程,每次更新完 state,你都要接著去執行 `render()` 函式嗎? 所謂 Reactivity 就只是說:當你更新完 application state 之後,Vue 會自動幫你更新 UI 上的內容 就只是這樣,不要把它想得太複雜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嗨,我是 {{ user.name }} <button @click="changeNewName"> 改名字 </button>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 { name: "John Doe" } } }, mounted() { this.user.name = "Frank" }, methods: { changeNewName() { this.user.name = "Kevin" } } }).mount('#app') </script> ``` 到 jsfiddle 跑跑看,看看畫面上出現什麼 `mounted` 是 vue 將畫面第一次載入之後,可以安排任務的地方,通常會放一些「系統初始化任務」 `@click` 跟 `methods` 那些,就只是操作事件的寫法而已,先照做就好 以上兩點,後面課程會詳談 --- 在 Vue 文件中,你會到處看到 `this` 這個關鍵字 要存取 application state,有時前面要加 `this.` 有時又不用 關於 `this` 關鍵字,它是一個 JavaScript 程式語言裡面過時又晦澀難懂的觀念 我不想細談,你也先不用研究。就先照做、程式能跑就好了 反正改天你真的遇到問題,大概知道要往這方向研究就是了 --- 接著來學 Vue 之中 Computed 屬性的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computed.html 老話一句,看不懂沒關係 雖然大家都說用這寫法,效能會比較好、程式碼會比較優雅 但實際上,我自己在好幾個專案,就完全不使用任何 `computed` 功能 一律通通只用 `methods` 來寫程式,根本也不會怎麼樣 --- 在整門系列課程,會常常像這樣,我叫你讀官網文件的很多內容 但我接著又會說,看不懂沒差,其中 XXX 根本沒用,其中 YYY 也沒必要用,只學 ZZZ 就好 這些都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如果你在網路上找資料,會看到許多工程師,有跟我完全相反的建議 這是軟體工程師圈子的常態,充滿各種主觀喜好、偏見,你要習慣一下 (如果你很好奇我是怎麼做出這些判斷的,請重新閱讀此系列課程,第一篇文章:前言,裡面的最後一段) 你不需要完全同意我的觀點,在研究過程中,如果你有發現比較喜歡的寫法,就直接用沒關係 如同我多次提醒過: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好,你就隨便寫沒關係 各種做法細微的差異,將來有一天你會慢慢理解 ## 課後作業 承接上一課的作業 這一課來簡單體驗一下 reactivity 的效果就好 也就是簡單更新一下 application state 就好 請加入 `mounted` 函式,在裡面把「第一個記事」的內容更新為「多出門、到處走走、也要多運動」 完成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春節行程安排,看起來積極多了~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第1課 ── 認識 Vue 基本環境與 render state

## 課程目標 - 能夠運行 Vue 基本環境 - 能夠 render state ## 課程內容 身為工程師,要習慣到處翻閱各種技術文件 這次的課程,我不會手把手帶領,細談所有觀念 我會一次提供一個官網連結。請你一邊閱讀,一邊把其中的範例貼到 jsfiddle 跑跑看 我會額外提供簡單介紹&關鍵字,然後補充一些注意事項 官網文件內容是英文,如果對英文沒把握,就去翻中文官網 https://cn.vuejs.org/guide/introduction.html 但是,長遠來說,還是要逐漸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行 --- 先學基本的安裝&運行 - https://vuejs.org/guide/quick-start.html 這系列課程,我們用最簡單的 CDN 環境來跑就好了,先只學 CDN 那一段就好 --- 接著來學 Vue 最基本觀念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application.html - https://vuejs.org/guide/essentials/template-syntax.html 內容很多,大部份看不懂沒關係,稍微有個印象就好 如同我在前言所說,同一件事有很多種花俏寫法,你根本不用全部學會 這一課我們只要學會如何 render state 就好了 ``` <script src="https://unpkg.com/vue@3/dist/vue.global.js"></script> <div id="app"> {{ user.name }} 喜歡吃 {{ fruits[0].name }} 以及 {{ fruits[1].name }} </div> <script> const { createApp } =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user: { name: "John Doe" }, fruits: [ { name: "Apple", }, { name: "Banana", }, ] } } }).mount('#app') </script> ``` 上面這段範例,在 `data()` 函式將 application state 準備好 然後只要將一段作為 UI 的 html 寫好,我們稱之為模板(template) 接著 Vue 就會把 state 放進 template 裡面,把結果給 render 出來 貼到 jsfiddle 跑跑看吧,你會發現非常簡單、好理解 ## 課後作業 這系列課程,我們要模仿 Google Keep 製作一個應用程式 請先把玩一下 Google Keep https://keep.google.com/ 作業使用 jsfiddle 來寫 --- 這一課先簡單呈現 UI 就好 請使用以下這段 code 作為 application state ``` data() { return { notes: [ { title: "春節行程安排", content: "吃飽睡,睡飽吃", color: "red", }, { title: "工作待辦事項", content: "詢問各家廠商報價", color: "green", }, { title: "運動健身計畫", content: "每天早上六點去健身", color: "blue", }, ] } } ``` 使用以下這段 code 作為 template ``` <div id="app">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一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一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二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二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class="note"> <h3 class="title"> <!-- 請顯示第三個項目的標題 --> </h3> <p class="content"> <!-- 請顯示第三個項目的內容 --> </p> </div> </div> ``` - 陣列內容就只有三筆資料,就只要顯示這三筆資料就好 - 在 application state 裡面的陣列,直接用 `索引` 來取出值就好,這一課先不用寫 for 迴圈 - color 這一課還不會用到,可以先忽略沒關係 - 請在 `<style>` 加上一些樣式,讓整個頁面漂亮一點 - 每則記事可以單純的放進網頁就好,不用像 Google Keep 那樣花式的排版(那種叫瀑布流排版,很難寫)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七:前言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來上這門課程,都是希望可以儘快去上班、賺錢 所以... 我們來學 Vue 吧! --- 在開始之前,我必須再次強調 與坊間很多補習班不同,我們已經花了六門課程的時間,在練習原生 JavaScript 與網頁基本觀念 也就是説,就算完全不使用任何套件,只用最原始的開發方式,你也已經可以寫出各種前端功能了 就算現在直接拿職場上的客戶需求給你,請你做出來,其實很多需求「你已經可以直接寫出來」了 只是有些客戶要求的功能,畫面上的 `狀態` 與 `互動行為` 太多,原生 JavaScript 寫起來會很吃力 就算引入 data model + render function 的觀念來輔助,還是很難寫 所以我們要學習「框架」,讓應用程式的 `狀態` 與 `互動行為` 變得更好管理 --- 我想說的是,不管你被要求去學習哪種框架 你都要知道,不管寫起來多花俏、或者語法看起法多晦澀難懂,追根究底,都只是在管理 `狀態` 與 `互動行為` 然後底層就只是一堆 `變數` 跟 `各種對於 DOM 的增減操作` 而已 不要把框架想得太神奇,都是你已經會寫的東西,只是為了方便而進一步包裝而已。業界術語叫:抽象化(abstraction) --- 最後,我想說明一下學習複雜工具該有的心態 即便是在同一個社群內(例如 Vue 社群) 對於完成一個任務,該把語法設計成什麼樣,都有各種不同意見 也就是想要解決一個問題,看起來寫法 A 就可以做到 有人會說不夠好,要用寫法 B 才算是漂亮 有人會說都不行,要用花俏的寫法 C 才算是真正完成 我個人的建議是:先從最單純、好理解的寫法開始學起!工作上也只使用這些即可!就算程式碼會因此冗長一點,也沒關係! --- 在學習任何框架的路上,面對某個部份,經常會出現這種感覺: 「這部份好複雜,雖然好像可以解決問題,但我有點不懂,這好像用更簡單的 XX 寫法就可以,不是嗎?」 一旦出現這種感覺,一律就只用 XX 寫法就好,不用管別人怎麼說 用簡易好懂的寫法 A 如果可以完成一堆任務,就通通都用寫法 A 就好 更進階的寫法 B 以及更花俏的寫法 C,只要「知道有他們的存在」就好,不用急著搞懂 在未來,真的遇到寫法 A 的瓶頸時,你自然會想起 B 跟 C,也才會終於了解他們的價值 也很有可能,整個職業生涯都用不到 B 跟 C,那本來就是一些花俏人士的個人偏好而已,你不用在意 所以,能解決問題就好,不要被框架的龐大文件,與社群的各種五花八門意見所迷惑了! 話不多說,讓我們馬上開始來寫 Vue 吧!

JavaScript 系列六:結語

讓我總結說明一下,老方法、新方法的關鍵思維差異: - 在老方法中,工程師眼中主要關心 html,開發過程會一直去思考 html 結構,因為「應用程式的狀態(資料)」就存在 html 之中,html 同時是狀態、也是 UI - 在新方法中,工程師眼中主要關心 data model,通常就是一個 JSON 物件。這個物件的各個屬性,足以表達目前應用程式的狀態。至於狀態要怎麼呈現為 UI,則視為另一個獨立任務,可以另外處理。像這樣把兩件事分開來思考,對頭腦的負擔也比較小 --- 同樣的待辦清單小工具,原本的寫法,與現在的新寫法,請你比較一下程式碼 有沒有覺得變得易讀、好維護許多呢? 在課程中,我多次說過以下這段描述: > 原本那種寫法,我稱之為「在各處胡亂更新各處 DOM」的寫法 > 新的那種寫法,只有在寫 render 時,腦中要思考 DOM > 在應用程式的其他地方,腦中都是思考 data model 就好 現在你懂我描述的感覺了嗎? 在這個小工具的例子中,改善的程度可能不夠明顯 但在中型以上的網站、具有高互動性的複雜網頁,一定是用新寫法比較好 --- 這次的課程,讓你的能力從「前端設計」進入到「前端工程」了 之所以叫「工程」,是因為有時候需要建立中型、大型應用程式,這時就需要工程素養 原本那種「在各處胡亂更新各處 DOM」的寫法,絕對無法建立出大型軟體 就跟蓋房子一樣,隨便蓋的小房子臨時居住一下還可以,真的要蓋出厲害的高樓,當然需要足夠的工程技法、素養 --- 寫本課程作業時,render function 的內容會變很多 在實務上,render function 的任務會由框架或者某種模板引擎(template engine)套件完成 所以開發起來會省力很多,不像本課程作業寫起來那樣吃力 你未來使用任何工具只要知道:這些工具的背後,大概就是做了類似這樣 data model + render function 的事情即可! --- 本課所教的 data model + render function 的寫法 是我為了教學方便,設計出來的一種「手工」開發方法 實務上,中型以上專案,幾乎都會使用 React 或者 Vue 框架 我留意到坊間許多課程、補習班,很快就進入框架的教學 我認為許多學員在結業之後,還是一知半解,甚至分不清哪些是 JavaScript 觀念,哪些是框架獨有的觀念 所以我才在這邊,教導這套手工、但很簡單的開發方法 寫過這種開發方法,接著再去學前端框架,我認為可以大幅改善那種「框架後面很黑箱」的感覺 所以你之後挑選任何框架學習,關於 `application state` 與 `render 出 UI` 這兩者的關係,就大致有個底了 --- 最後,老話一句,視網頁的需要,如果只是簡單頁面、小小 UI 工具,那麼就用老方法隨便寫即可。何況還有 data attribute 可以使用來管理狀態,簡單又方便。很多實務情境下,這樣也很夠了 如果真的有工程等級的需要,則可以使用本課程技巧,管理好「應用程式的狀態」,或者直接挑選框架使用 這行業有一句話叫做:No Silver Bullet(沒有萬用解法) 在開發手法的選擇上,也是一樣,請綜合權衡之後,選擇當下適合的方法吧! --- 消化、研究完本課程之後,關於 JavaScript 更多必學的基本觀念 請接著前往「自學網頁の嬰兒教材:JavaScript(七)」開始學習吧! 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course/AqJGxd

現代前端框架的背後觀念:新手必讀基本功

框架背後有什麼必學觀念的?這篇文章簡單整理如下 原文出處:https://dev.to/lexlohr/concepts-behind-modern-frameworks-4m1g --- 很多初學者會問“我應該學哪個框架?”和“學一個框架之前需要學多少JS或TS?” - 無數自以為是的文章都在宣傳作者首選框架或庫的優勢,而不是向讀者展示其背後的概念、教他們如何做出明智的決定。讓我們先解決第二個問題: ## “在學習框架之前要學多少 JS/TS?” 盡可能多地理解它們的基本概念。您將需要了解基本資料類型、函數、基本運算符和文檔對像模型 (DOM),這是 HTML 和 CSS 在 JS 中的基礎。雖然先學一點當然沒關係,但沒必要先精通框架或庫。 如果您是一個完全的初學者,[JS for cats](http://jsforcats.com/) 可能是您第一步的好資源。繼續前進,直到您感到自信為止,然後繼續前進,直到您開始感到自信不足。那就是你了解足夠的 JS/TS 並可以開始學框架的時間。其餘的你可以邊走邊學。 ## “你指的是什麼概念?” - 狀態 - 效果 - 記憶化 - 模板和渲染 所有現代框架都從這些概念中衍伸出它們的功能。 ### 狀態 狀態只是讓您的應用程式跑起來的資料。它可能在全局級別上,適用於應用程式的較大部分,或適用於單個元件。讓我們以一個簡單的計數器為例。它保留的計數是狀態。我們可以讀取狀態並寫入狀態以增加計數。 最簡單的表示通常是一個變數,其中包含我們的狀態所包含的資料: ``` let count = 0;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 }; const butt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button.textContent = count; 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increme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utton); ``` 但是這段程式碼有一個問題:對 count 的更改,就像對 increment 所做的更改一樣,不會更新按鈕的文本內容。我們可以手動更新所有內容,但這對於更複雜的用例來說並不能很好地擴展。 `count` 更新其用戶的能力稱為*反應性*。這是通過訂閱並重新執行應用程式的訂閱部分來更新的。 幾乎每個現代前端框架和庫都有一種響應式管理狀態的方法。解決方案分為三部分,至少採用其中之一或混合使用: - Observables / Signals - Reconciliation of immutable updates - Transpilation #### Observables / Signals Observables 基本上是允許藉由訂閱閱讀器的函數來進行讀取的結構。然後訂閱者在更新時重新執行: ``` const state = (initialValue) => ({ _value: initialValue, get: function() { /* subscribe */; return this._value; }, set: function(value) { this._value = value; /* re-run subscribers */; } }); ``` 這個概念的第一個用途之一是在 [knockout](https://knockoutjs.com/) 中,它使用相同的函數,帶和不帶參數進行寫/讀存取。 這種模式目前正在以「信號」的形式復興,例如在 [Solid.js](https://www.solidjs.com/docs/latest/api#createsignal) 和 [preact signals](https://preactjs.com /guide/v10/signals/),但在 [Vue](https://vuejs.org/) 和 [Svelte](https://svelte.dev/) 的底層使用了相同的模式。 [RxJS](https://rxjs.dev/) 為 [Angular](https://angular.io/) 的反應層提供動力,是這一原則的延伸,超越了簡單狀態,但有人可能會爭辯說它模擬複雜性的能力可能反而綁手綁腳。 [Solid.js](https://www.solidjs.com/) 還以儲存(可以通過 setter 操作的物件)和可變(可以像平常一樣使用的物件)的形式進一步抽象這些信號 JS 物件或 [Vue](https://vuejs.org/) 中的狀態來處理巢狀狀態物件。 #### Reconciliation of immutable states 不變性意味著如果一個物件的屬性發生變化,整個物件引用必須改變,所以簡單的引用比較可以很容易地檢測到是否有變化,這就是協調器所做的。 ``` const state1 = { todos: [{ text: 'understand immutability', complete: false }], currentText: '' }; // updating the current text: const state2 = { todos: state1.todos, currentText: 'understand reconciliation' }; // adding a to-do: const state3 = { todos: [ state.todos[0], { text: 'understand reconciliation', complete: true } ], currentText: '' }; // this breaks immutability: state3.currentText = 'I am not immutable!'; ``` 如您所見,未更改專案的引用被重新使用。如果協調器檢測到不同的物件引用,它會再次使用狀態(props, memos, effects, context)來重跑所有元件。由於讀取存取是被動的,這需要手動指定對反應值的依賴性。 顯然,您不是以這種方式定義狀態。您可以從現有屬性建置它,也可以使用所謂的 reducer。reducer 是一個函數,它接受一個狀態並返回另一個狀態。 [react](https://reactjs.org/) 和 [preact](https://preactjs.com/) 使用此模式。它適合與 vDOM 一起使用,我們將在稍後描述模板時探討它。 並非每個框架都使用其 vDOM 來使狀態完全響應。 例如 [Mithril.JS](https://mithril.js.org/components.html#state),元件會在設置的事件後變化後更新狀態;否則你必須手動觸發 `m.redraw()`。 #### Transpilation Transpilation 是一個建置步驟,它重寫我們的程式碼以使其在舊瀏覽器上執行或賦予它額外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該技術用於將簡單變數更改為反應系統的一部分。 [Svelte](https://svelte.dev/) 基於一個轉譯器,該轉譯器還通過看似簡單的變數宣告和存取為其反應式系統提供動力。 順便說一句,[Solid.js](https://solidjs.com) 使用轉譯,但不是針對它的狀態,只是針對模板。 ### 效果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反應狀態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從中衍伸並渲染到 DOM 中。我們必須管理副作用,這些都是由於視圖更新之外的狀態更改而發生的所有事情(儘管 [Solid.js](https://solidjs.com) 等一些框架也將視圖更改視為效果)。 還記得第一個例子中,訂閱處理被故意遺漏的狀態嗎?讓我們完成這個處理效果,來作為對更新的反應: ``` const context = []; const state = (initialValue) => ({ _subscribers: new Set(), _value: initialValue, get: function() { const current = context.at(-1); if (current) { this._subscribers.add(current); } return this._value; }, set: function(value) { if (this._value === value) { return; } this._value = value; this._subscribers.forEach(sub => sub()); } }); const effect = (fn) => { const execute = () => { context.push(execute); try { fn(); } finally { context.pop(); } }; execute(); }; ``` 這基本上是 [preact signals](https://preactjs.com/guide/v10/signals/) 或 [Solid.js](https://solidjs.com) 中反應狀態的簡化,沒有錯誤處理和狀態突變模式(使用接收前一個值並返回下一個值的函數),但這很容易加入。 它允許我們使前面的範例具有反應性: ``` const count = state(0); const increment = () => count.set(count.get() + 1); const butt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button'); effect(() => { button.textContent = count.get(); }); 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incremen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utton); ``` > ☝ 使用您的開發人員工具在 [空白頁面](about:blank) 中嘗試上述兩個程式碼塊。 在大多數情況下,框架允許不同的時間安排,讓效果在渲染 DOM 之前、期間或之後執行。 ### 記憶化 Memoization 意味著緩存從狀態計算的值,它會從狀態衍伸的變化更新時更新。它基本上是一種回傳衍伸狀態的效果。 在重新執行元件功能的框架中,例如 [react](https://reactjs.org/) 和 [preact](https://preactjs.com/),這讓某些複雜計算不需要每次都重複計算。 對於其他框架,情況恰恰相反:它允許您選擇部分組件進行響應式更新,同時緩存之前的計算。 對於我們簡單的反應式系統,memo 看起來像這樣: ``` const memo = (fn) => { let memoized; effect(() => { if (memoized) { memoized.set(fn()); } else { memoized = state(fn()); } }); return memoized.get; }; ``` ### 模板化和渲染 現在我們有了純的、衍伸的和緩存形式的狀態,我們想把它展示給用戶。在我們的範例中,我們直接使用 DOM 來加入按鈕並更新其文本內容。 為了對開發人員更加友好,幾乎所有現代框架都支持一些特定領域的語言來編寫類似於程式碼中所需輸出的內容。儘管有不同的風格,比如 `.jsx`、`.vue` 或 `.svelte` 文件,但它們都歸結為用類似於 HTML 的程式碼表示 DOM,因此基本上 ``` <div>Hello, World</div> // in your JS // becomes in your HTML: <div>Hello, World</div> ``` 你可能會問“我要把狀態放在哪裡?”。很好的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 用於表示屬性和節點周圍的動態內容。 最常用的 JS 模板語言擴展無疑是 JSX。對於 [react](https://reactjs.org),它被編譯為純 JavaScript,其方式允許它建立 DOM 的虛擬表示,一種稱為虛擬文檔對像模型或簡稱 vDOM 的內部視圖狀態。 這樣設計的原因是:建立物件比存取 DOM 快得多,所以如果你能用當前的替換後者,你可以節省時間。但是,如果您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大量 DOM 更改或建立無數物件而沒有更改,則此解決方案的優點就變成必須通過「記憶化」來規避的缺點。 ``` // original code <div>Hello, {name}</div> // transpiled to js createElement("div", null, "Hello, ", name); // executed js { "$$typeof": Symbol(react.element), "type": "div", "key": null, "ref": null, "props": { "children": "Hello, World" }, "_owner": null } // rendered vdom /* HTMLDivElement */<div>Hello, World</div> ``` 不過,JSX 不僅限於 react。例如,Solid 使用其轉譯器更徹底地更改程式碼: ``` // 1. original code <div>Hello, {name()}</div> // 2. transpiled to js const _tmpl$ = /*#__PURE__*/_$template(`<div>Hello, </div>`, 2); (() => { const _el$ = _tmpl$.cloneNode(true), _el$2 = _el$.firstChild; _$insert(_el$, name, null); return _el$; })(); // 3. executed js code /* HTMLDivElement */<div>Hello, World</div> ``` 雖然轉譯後的程式碼乍看可能令人望而生畏,但解釋這裡發生的事情卻相當簡單。首先,建立包含所有靜態部分的模板,然後複製它以建立其內容的新實體,並加入動態部分並連接以根據狀態更改進行更新。 Svelte 走得更遠,不僅可以轉換模板,還可以轉換狀態。 ``` // 1. original code <script> let name = 'World'; setTimeout(() => { name = 'you'; }, 1000); </script> <div>Hello, {name}</div> // 2. transpiled to js /* generated by Svelte v3.55.0 */ import { SvelteComponent, append, detach, element, init, insert, noop, safe_not_equal, set_data, text } from "svelte/internal"; function create_fragment(ctx) { let div; let t0; let t1; return { c() { div = element("div"); t0 = text("Hello, "); t1 = text(/*name*/ ctx[0]); }, m(target, anchor) { insert(target, div, anchor); append(div, t0); append(div, t1); }, p(ctx, [dirty]) { if (dirty & /*name*/ 1) set_data(t1, /*name*/ ctx[0]); }, i: noop, o: noop, d(detaching) { if (detaching) detach(div); } }; } function instance($$self, $$props, $$invalidate) { let name = 'World'; setTimeout( () => { $$invalidate(0, name = 'you'); }, 1000 ); return [name]; } class Component extends SvelteComponent { constructor(options) { super(); init(this, options, instance, create_fragment, safe_not_equal, {}); } } export default Component; // 3. executed JS code /* HTMLDivElement */<div>Hello, World</div> ``` 也有例外。例如,在 [Mithril.js](https://mithril.js.org/) 中,雖然可以使用 JSX,但我們鼓勵您編寫 JS: ``` // 1. original JS code const Hello = { name: 'World', oninit: () => setTimeout(() => { Hello.name = 'you'; m.redraw(); }, 1000), view: () => m('div', 'Hello, ' + Hello.name + '!') }; // 2. executed JS code /* HTMLDivElement */<div>Hello, World</div> ``` 雖然大多數人會發現開發人員缺乏經驗,但其他人更喜歡完全控制他們的程式碼。根據他們主要想解決的問題,缺少轉譯步驟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儘管很少有人這樣推薦,許多其他框架都允許在不進行轉譯的情況下使用。 ## “我現在應該學習什麼框架或庫?” 我有一些好訊息和一些壞訊息要告訴你。 壞訊息是:沒有萬靈丹。沒有哪個框架在每個方面都比其他框架好得多。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妥協。 [React](https://reactjs.org/) 有它的鉤子規則,[Angular](https://angular.io/) 缺乏簡單的信號,[Vue](https://vuejs.org/)缺乏向後兼容性,[Svelte](https://svelte.dev/) 不能很好地擴展,[Solid.js](https://www.solidjs.com/) 禁止解構,[Mithril.js]( https://mithril.js.org/) 並不是真正的反應式,僅舉幾例。 好訊息是:沒有錯誤的選擇——至少,除非專案的要求真的很有限,無論是在 bundle 大小還是性能方面。每個框架都會完成它的工作。有些人可能需要配合團隊的設計決策,這可能會使您的速度變慢,但無論如何您都應該能夠獲得可行的結果。 話雖這麼說,沒有框架也可能是一個可行的選擇。許多專案都被過度使用 JavaScript 破壞了。其實帶有一些互動性的靜態頁面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現在您已經了解了這些框架和庫應用的概念,請選擇最適合您當前任務的概念。不要害怕在下一個專案中切換框架。沒有必要學習所有這些。 如果你嘗試一個新的框架,我發現最有幫助的事情之一就是跟它的社群有所連結,無論是在社群媒體、discord、github 還是其他地方。他們可以告訴您哪些方法適合他們的框架,這將幫助您更快地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 ## “拜託,你*總是*有個人喜好吧!” 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就業,我建議學習 [react](https://reactjs.org/)。如果您想要輕鬆的性能和控制體驗,請嘗試 [Solid.js](https://solidjs.com);你可能會在 Solid 的 [Discord](https://discord.com/invite/solidjs) 上見到我。 但請記住,所有其他選擇都同樣有效。你不應該因為我這麼說就選擇一個框架,而應該使用最適合你的框架。

JavaScript 系列四:第4課 ── jQuery 套件

## 課程目標 認識並且能使用 jQuery 套件 ## 課程內容 這一課要教的東西比較有爭議 jQuery 是 2006 - 2015 年代,前端網頁開發的王者 當時的瀏覽器廠商眾多,網頁規格 API 支援方式不同、不完整(尤其是 IE 一堆奇怪的 API) 當時的前端工程師,非常痛苦,要為了 IE 多改很多寫法 加上當時很多瀏覽器沒有支援 `.querySelector` `.querySelectorAll` 這些 Selector API 所以 jQuery 的出現,強大的選擇器語法,以及眾多方便的功能,大幅降低了前端開發的成本 不過,時至今日,jQuery 的大部份功能,都已在瀏覽器 JavaScript 語法中原生支援了 再加上開發大型應用程式,DOM 的管理一旦複雜起來,就會直接使用 React 或者 Vue 這種框架來管理 DOM,不會再手動去操作 DOM (前端框架會處理完 DOM 互動的部份。此時如果再手動操作 DOM,那程式碼就會一團混亂) 也就是說,小型專案,「不需要」用 jQuery;大型專案,「不可以」用 jQuery 除此之外,jQuery 套件本身檔案不小,引入此套件會影響網頁載入速度,影響 UX,同時會影響搜尋引擎 SEO 排名 --- 因為上述種種原因,在今天,前端工程師普遍鄙視 jQuery,避之惟恐不及 我個人的建議是:團隊在開發複雜的前端應用時,的確不要再用 jQuery 了! 但是,當只是做小網站,接小案子賺錢,或者做個人的業餘專案(side project),只是希望快速做完某些功能時,jQuery 還是非常好用! 原因有兩個 第一,jQuery 選擇器寫起來很短,可以少打很多字,開發很快速 第二,jQuery 外掛生態系存在已久,很多強大的 UI 元件會用到 jQuery,適合的話,實在沒道理全面放棄不用 而且,並不是所有網站,都需要直接導入 React 跟 Vue 這種大型框架!沒必要! 除此之外,維護一大堆現有的程式碼,難免已經用到 jQuery,還是能看懂 API 比較好 所以,還是稍微教大家一些 jQuery 的用法。至於什麼場合要使用,你就自行判斷吧 --- 官網 https://jquery.com/ API 用法 https://api.jquery.com/ CDN 連結 https://releases.jquery.com/ 請自行逛一逛,大概知道 jQuery 有哪些 API 就好,不用花太多時間學習 jQuery 你應該會發現,一大堆功能,你自己就寫得出來,而且寫起來也不複雜,例如 `.hide()` `.show()`,你之前的作業就寫過,根本不需要用 jQuery 剩下的一大堆功能,目前看不懂沒關係、覺得自己做不出來沒關係,未來的課程會教你 --- 簡單地說,jQuery 選擇器就是使用金錢符號來呼叫函示 `$()` 其實是 `jQuery()` 的簡寫而已 ``` <h1 class="title"> Hide me </h1> <p class="para"> Hide me </p> <p class="para"> Hide me </p> <p class="para"> Hide me </p> ``` ``` document.querySelector('.title').style.display = 'none'; for (var p of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ara')) { p.style.display = 'none'; } ``` 像這樣的程式,隱藏了畫面上多個元素 使用 jQuery 的寫法會變成 ``` $('.title').hide(); $('.para').hide(); ``` 很多人覺得,jQuery 只剩一些少打字的功能,卻讓網頁多載入整個 jQuery 套件,很沒意義、不值得 我倒是覺得,還是滿方便的。快速開發時,少打很多字。而且 jQuery 可以自動處理多個元素,可以少寫 for 迴圈 當然了,上面的程式碼,跟下面這段是完全一樣的 ``` jQuery('.title').hide(); jQuery('.para').hide(); ``` jQuery 基本上就這樣而已,你喜歡嗎? 實務上,使用時,如果翻文件,還是不知怎麼寫,就去搜尋引擎找關鍵字 `jquery 改變顏色` `jquery change color` 之類的 別忘了,軟體工程師在工作時,會花很多時間在翻文件、上網到處看文章、搜尋範例程式碼,所以要習慣這件事 --- 坊間很多課程,會在一開始就教 jQuery。這跟直接教前端框架的問題一樣:學生的基本功,因此變得很差 但是本課程已讓你知道最基本的原生 DOM 寫法,所以你在用 jQuery 時,會知道背後發生什麼事,也知道刪掉 jQuery 的話,要怎麼用原生語法改寫 所以,我認為在本課程的安排下,jQuery 並不會耽誤你的學習旅程 喜歡 jQuery 的話,就把 API 網頁,多逛一逛,工作上想用的話,就大方使用吧! ## 課後作業 請使用 https://jsfiddle.net 這次的作業要交兩份 請建立兩份 jsfiddle,並使用以下 html ``` <h1 class="title"> Make me green </h1> <p class="para"> Make me red </p> <p class="para"> Me red too </p> <p class="para"> Also me </p> ``` 在第一份,不使用 jQuery,把 h1 文字變為綠色,p 文字變為紅色 在第二份,請使用 jQuery,把 h1 文字變為綠色,p 文字變為紅色 寫完之後,你自行比較一下,網頁多加一個肥大的套件,但是可以少打這些字,你覺得值得嗎? 這是一個主觀問題,你就根據情況決定你的答案吧! 做出以上功能,你就完成這次的課程目標了!

JavaScript 系列二:結語

簡單複習一下,在這份教材中,我們學會了 - DOM 樹基本觀念 - DOM 樹新增、刪除 - DOM 樹找到元素的方法 - 基本的除錯技巧 - 動態加上 onclick 事件 - 操作 onchange 事件 - 基本的 for 迴圈用法 - 在 DOM 樹存取、修改元素的 class - 在 DOM 樹存取、修改元素的 style - 學會 `.querySelector()` `.querySelectorAll()` 的用法(Selector API) - 學會 `.closest()` 的用法 - 初步認識「重構」的觀念 利用本課程學到的技巧,你已能夠對 DOM 樹進行很多操作,也能夠處理工作上很多功能需求! DOM 的操作函式有非常多,本課只教了最基本的幾個,實務上你會看到超多尋找 DOM 元素的函式 你就隨便找、隨便用,都可以,能順利找到、處理元素就好! --- 觀察本課內容,你會發現完全沒有用到第三方套件,通通是寫原生 JavaScript 本課所學內容,其實就是所有前端框架的基礎。不管你用了任何複雜的工具或框架,它們的背後,其實就只是這樣操作 DOM 而已,並沒有很難 本課內容所教的開發方法,大概是西元 2000 - 2010 年代的開發方式,很傳統,現在比較少這樣寫 實務上,現代前端工程師,工作時主要在使用「框架」來開發,例如 Vue 或者 React 因此,坊間補習班,大多是直接從「現代前端框架」開始教 然而,我觀察到,大多數畢業學生,因此對於 DOM 基本觀念一知半解、覺得框架很黑箱,並且基本功非常不好 所以我課程設計先從老方法開始教,讓大家基本功比較好,接著再學工具與框架,會更有踏實的感覺 --- 消化、研究完本課程之後,關於 JavaScript 更多必學的基本觀念 請接著前往「自學網頁の嬰兒教材:JavaScript(三)」開始學習吧! https://codelove.tw/@howtomakeaturn/course/gqveaW

2023 前端框架比較:Svelte vs React,該學哪一個呢?

在 Web 開發世界中,有時感覺就像每天都有新的前端框架問世!大多數來去匆匆,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Svelte 將繼續存在。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您應該放下一切並在今天學習!追逐最新潮流會讓您分心和不知所措。 這篇文章將一勞永逸地回答:**我應該學習 React 還是 Svelte?**。 您將看到一些程式碼範例,這些範例解釋了為什麼 React 開發人員會為 Svelte 瘋狂,但我們也必須實際一點。 React 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有更多的套件、支援、職缺。 Svelte 還能取代 React 嗎?讓我們找出答案! - 原文出處:https://dev.to/mikehtmlallthethings/svelte-vs-react-which-framework-to-learn-in-2023-50gf --- * 📍 什麼是 React? * 📍 什麼是 Svelte? * 📍 React 和 Svelte 的 5 個區別 * Svelte 的捆綁包尺寸更小 * Svelte 更容易學習 * Svelte 使用純 HTML、CSS 和 JavaScript 進行編譯 * React 有更多的套件 * React 有 React Native * 📍 React 是庫還是框架? * 📍逐行比較 React 和 Svelte 專案 * 📍 Svelte 比 React 快嗎? * 📍 何時從 React 切換到 Svelte * 📍 結論 ### **What is React?** 讓我們從 React 開始。 React 是一個漸進式 JavaScript 前端框架(或函式庫,具體取決於您詢問的對象),可幫助您構建複雜的 Web UI。 它由 Facebook(現為 Meta)於 2013 年創建,能夠很快在前端 Web 開發領域站穩腳跟。 React 的核心是狀態和渲染狀態,這意味著要使用它,您必須添加其他庫來處理客戶端功能和路由。 ### **What is Svelte?** Svelte 也是一個前端 JavaScript 框架,但採用了更加一體化的方法。 Svelte 具有內建的狀態管理、路由和客戶端 (DOM) 功能。 ![](https://scrimba.com/articles/content/images/size/w1600/2022/12/React-vs-Svelte-functionalities.png) React 需要第三方庫和工具,如 Redux、React Router、JSX,而 Svelte 內建了很多這樣的功能。它不太靈活,但更方便和一致。 它採用更幕後(魔術)風格的方法,它直譯非常基本的 JavaScript 程式碼並為您處理 UI 和狀態管理: ``` <script> let count = 0; function handleClick() { count += 1; } </script> <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 Clicked {count} {count === 1 ? 'time' : 'times'} </button> ``` Svelte 由紐約時報的開發人員 Rich Harris 於 2016 年創建,用於以高效的方式處理複雜的圖表和圖形。它從那裡成長為 React 和 Vue 之類的備受喜愛的競爭對手。 ### **React 和 Svelte 之間的 5 個區別** ### **1。 Svelte 的構建包大小要小得多** 我們在下面構建的相同(功能)應用程序。部署包大小在 React 是 41.2 kB,在 Svelte 是 2.1 kB。這幾乎減少了 **20x** 🤯 為了獲得這些數字,我構建了一個在 Svelte 和 React 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應用程序。我們將在 React 與 Svelte 代碼分解部分深入研究這些應用程序。 ![](https://scrimba.com/articles/content/images/size/w1600/2022/12/React-vs-Svelte-bundle-size-2.png) 我用 React 和 Svelte 構建了一個相同的應用程序。看看 Svelte 包小了多少! ### **2。 Svelte 更容易學習,因為它的語法簡單** Svelte 採用更幕後的魔術方法,允許您編寫非常少量的樣板或語法糖來完成複雜的綁定。模板語法只是帶有一些額外內容的 HTML,這與 JSX(React 等價物)有很大不同並且更容易學習。 React 變數宣告: ![](https://scrimba.com/articles/content/images/size/w1600/2022/12/React-_-React-vs-svelte_-reactive-variable-declaration.png) Svelte 變數宣告: ![](https://scrimba.com/articles/content/images/size/w1600/2022/12/Svelte-_-React-vs-svelte_-reactive-variable-declaration.png) Svelte 看起來像純 JavaScript,但它具有與 React 完全相同的功能。更新 Svelte 變數將自動更新它所在的 UI 元素。 ### **3。 Svelte 符合純 HTML、CSS 和 JavaScript** Svelte 將您編寫的程式碼編譯成基本的 HTML、CSS 和 JavaScript。它不需要像 React 那樣與你的代碼捆綁在一起! React.js 需要存在於一個 bundle 中以完成所有正確的虛擬 DOM 比較和創建,Svelte 不使用虛擬 DOM 來處理 UI。相反,它選擇了基本的 JavaScript 元素創建函數,例如 document.createElement。 ### **4。 React 擁有更多為它構建的庫和包** React 已經存在了 3 年多,也是目前 JavaScript 框架事實上的王者👑。正因為如此,它擁有大量用戶和公司創建的軟件包。 用戶創建的包通常只是為了使路由和狀態管理更容易,或者添加滑塊、燈箱等。這些並不重要,因為 Svelte 具有可靠的選項,並且兼容/適應大多數 JavaScript 套件。 有點困難的是,要跟任何其他框架之前創建的 React 套件整合時不容易。我在 Solana 和以太坊上從事 Web3 專案時經常遇到這個問題。 ### **5。 React 有 React Native** React Native 是使用率最高和受支持最多的跨平台框架之一。它提供了使用 React 創建 iOS 和 Android 應用程式的能力。全部來自同一個代碼庫。由於其成熟度,它擁有大量的庫、支援和學習資源。 儘管有 Svelte 的替代方案,例如稱為 Svelte-native 的 NativeScript 改編版,但它們不具有與 React-native 相同的可靠性和功能。 ### **React 是函示庫還是框架?** 儘管 React 通常被稱為框架,但可以說,由於其範圍,它更像是一個函式庫。它專門負責管理 UI 的狀態並使其與應用程式中的資料狀態保持同步。 因此,它需要第 3 方函式庫來處理應用程式路由 (React Router)、UI 創建 (JSX) 和元件之間的狀態管理 (Redux)。 另一方面,Svelte 內建了上述所有功能,因此更像是一個完整的 UI 管理解決方案。 你可以看到大多數人都同意這是一個函式庫,但仍有一些爭論👇 https://twitter.com/htmleverything/status/1597574223148765185 ### **逐行比較 React 和 Svelte 專案** 比較兩種 Web 技術的最佳方法是深入研究並使用它們進行構建。構建完全相同的應用程序有助於了解每個庫/框架如何處理不同的功能。 讓我們看看: * 條件渲染 * 模板循環 * 更新狀態 * 事件掛鉤 ### **我們在建造什麼?** 編碼是一項口渴的工作,因此我們將構建一個簡單的網絡應用程序,允許用戶跟踪他們全天喝了多少杯水(或🍺)。 額外的好處是顯示每杯喝醉的歷史和時間。 我們將保持 UI 簡單,以更多地關注底層框架。 (見下面的用戶界面) https://codesandbox.io/embed/react-water-example-scrimba-ny5q0m?fontsize=14&hidenavigation=1&theme=dark ### **React** 為了分解代碼,首先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些 React 概念和術語👇 React 有幾種類型的語法你需要學習。鉤子、狀態和模板 (JSX) 是主要的。 鉤子 - 允許您進入應用程序的生命週期 State - 允許您根據數據的變化更新 UI 元素。它將“狀態”(或更簡單的變量)更改與 UI 更新聯繫起來 模板 - 允許您直接在 HTML 中使用變量和 JavaScript React 組件的樣式通常由單獨的 .css(或 .scss)文件處理。 ### **React 代碼分解** https://codesandbox.io/embed/react-water-example-scrimba-ny5q0m?fontsize=14&hidenavigation=1&theme=dark&view=editor 變數是使用 useState 掛鉤設置的,它允許更新變量並讓 UI 動態呈現這些更新。 `useEffect` 用於在加載應用程序時設置今天的日期。 JSX 模板使用基本的“{}”符號以及 HTML 中的標準 JavaScript 函數,允許顯示變量和循環數組(使用“.map”)。 ### **Svelte** Svelte 採用不同的方法,採用更“幕後魔術”的風格。邏輯看起來很像純 JavaScript。在後台,代碼做的事情幾乎與 React 代碼做的一樣。 Svelte 仍然有像 `onMount` 和 `onDestroy` 這樣的鉤子,但是簡單地分配一個變量並讓它完全響應並在模板 (HTML) 中可訪問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語法糖。 另一個很大的區別是您可以直接在 Svelte 組件中編寫 CSS/SCSS。這只是一個選項,因為您仍然可以像在 React 中一樣導入樣式,但我注意到大多數 Svelte 項目都使用樣式內組件。 ### **Svelte 代碼分解** https://codesandbox.io/embed/svelte-water-example-scrimba-2vsoid?fontsize=14&hidenavigation=1&module=%2FApp.svelte&theme=dark&view=editor 上面的代碼實例化了一個 cupsOfWater 數組,將新的日期變量設置為當前日期。 聲明一個函數來創建一個新日期並將其存儲在一個名為 cup 的變量中,然後將其添加到 cupsOfWater 數組中。 模板部分更接近 HTML 並增加了一些功能。再次使用“{}”表示法,您可以從“<script>”部分引用任何聲明的變量。您還可以使用事件偵聽器(如 `on:click`)、條件(如 `{#if}`)和使用 `{#each}` 循環。 ### **Svelte 比 React 快嗎?** 是的,從快速的 HTML 生成到更快的構建和開發環境,Svelte 的性能都大大優於 React。 * 生成 HTML * 根據狀態更新 UI * 第一次內容豐富的渲染 * 互動時間 * 速度指數 所有這些都看到了可衡量的差異,而 Svelte 具有優勢。您的應用程序越大越複雜,差異就越明顯。 在 Zeitspace 的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到性能比較 https://www.zeitspace.com/blog/we-built-an-app-with-svelte.-heres-what-we-learned ### **Svelte 比 React 好嗎?** 當開始一個新專案時,Svelte 有足夠的優勢,它應該始終是一個考慮因素。 話雖如此,React 在使用率方面仍然絕對勝過 Svelte。這可能會導致專案的第 3 方插件支持、僱用和壽命問題。 不過,為了應對這一點,Svelte 語法的易用性使其非常容易上手,尤其是對於 React 開發人員而言。這是公司在招聘 Svelte 項目時可以藉鑑的東西(不要將自己局限於 Svelte 開發人員)。 ### **何時從 React 切換到 Svelte** Svelte 是構建複雜網站或 Web 應用程序的絕佳選擇。許多老牌公司已經開始將 Svelte 用於內部和外部應用程序: * 1Password * Avast * Chess.com * Alaska Airlines * Fusion Charts * Rakuten * GoDaddy * IBM * Square * 紐約時報 * 飛利浦 但這並不意味著您必須將當前的 React 應用程序放入垃圾桶! 那麼什麼時候是接觸 Svelte 的合適時機? 如果您的應用/網站: * 由於頻寬限制,需要較小的包大小 * 需要盡可能快 * 需要快速建造 When is not the right time to reach for Svelte? 什麼時候不適合使用 Svelte? 如果您的應用/網站: * 嚴重依賴第 3 方集成/工具 * 需要轉換為移動應用程序 這些很快就不會成為問題,但在投入之前確實需要進行一些研究和盡職調查。 ### **結論** 建議投入其中並嘗試在 Svelte 中構建一些東西。如果你來自 React,我幾乎可以向你保證你會喜歡它的簡單性和速度。